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解决尾砂安全筑坝与井下充填之间的矛盾,开展了粒径对尾矿强度及坝体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尾砂加权平均粒径随干滩长度增大而下降的速率越来越缓,加权平均粒径与滩长之间关系满足幂函数沉积模型;尾矿内摩擦角随粒料加权平均粒径的减小而减小,当加权平均粒径小于0.05mm时,内摩擦角显著减小;尾矿坝稳定性随粒料加权平均粒径的减小而降低,当加权平均粒径小于0.05mm时坝体稳定性显著降低。研究结果为尾砂安全筑坝与井下粗料充填提供可借鉴的界限粒径,对于其它相同类型尾砂安全筑坝同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细粒尾矿上游法筑坝,由于颗粒细,且在浓缩过程中需添加絮凝剂,放矿后尾矿难以水力分选,无法形成干滩,导致坝体稳定性较差,难以筑坝。针对细粒尾矿放矿参数优选的问题,以中国某铅锌尾矿为例,基于尾矿沉积机理,对矿浆进行沉积及流变试验,初步筛选出临界分选浓度为28%;且在55 m长的沉积模型槽内进行筑坝模型试验,分析放矿浓度、流量对尾矿流动沉积、淤积坡度及沉积尾矿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利用模型试验优选的放矿参数在实际尾矿坝上进行放矿堆坝,取得了良好效果,验证了室内模型试验的有效性。提出的利用一维沉降与流变测试相结合初步确定矿浆分选浓度,并利用大型沉积模型槽进行堆坝模拟试验以进一步确定最优放矿参数的方法,对于细粒尾矿上游法筑坝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经受唐山大地震考验的大石河尾矿坝实例剖析,揭示了细砂类尾矿沉积规律及其沉积密度随尾砂堆积坝增高和有效应力增加而显著增长的特点;并反映了该坝尾砂充填形成长滩面,控制低水位,降低浸润线等因素是坝体获得地震安全和稳定的重要特征.其目的旨在为我国地震区建造上游法尾矿高堆坝提供实践依据和筑坝经验.  相似文献   

4.
尾矿库混合式筑坝既吸收了上游式筑坝的优点,又吸纳了中线法的优点,有利于高坝的稳定.大红山龙都尾矿库是我国为数不多的采用混合式堆坝的大型尾矿库,在对龙都尾矿库尾矿料试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上游法和中线法堆坝尾矿料的颗粒组成、基本物理性质、抗剪强度、压缩性等物理力学特征,总结了不同筑坝方式尾矿的沉积规律.结果表明,上游法堆积尾矿砂粒含量明显高于中线法堆积尾矿,上游法堆积尾矿在宏观上具坝前粗、库尾细及纵向上粗下细的特点,微观上具夹层、互层、交错层等韵律沉积现象;中线法堆积尾矿与上游法堆积尾矿在沉积规律的不同之处是宏观纵向上具粗细一致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粗、细尾砂筑坝渗流特性模型试验及现场实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云南2个矿山生产的粗尾砂和细尾砂为堆坝材料,通过室内小比例渗流堆坝模型试验和现场实测,对粗、细尾砂在堆坝过程中渗流规律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 细粒尾砂堆积坝的浸润线较粗粒尾砂堆积坝高的原因有两方面:①细粒尾矿自身渗透性差;②在堆坝过程中,细粒尾砂在用于防漏作用的土工布上形成了一层较密实的防水层,堵塞了土工布排水小孔,阻碍了尾矿坝排渗效果;(2) 粗、细粒尾矿堆积坝的坝前沉积规律基本相同,即同一水平面上为前缘细后部粗,上部粗下部细,但粗粒尾矿堆积坝形成的干滩面坡度较大,为1.0%~2.5%,而细粒尾矿堆积形成的干滩面坡度比较平缓,为0.3%~0.9%;(3) 根据尾矿坝的整体排渗效果,提出"尾矿坝相对渗透率"的概念,在外部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细粒尾砂堆积坝的相对渗透系数约为粗尾砂堆积坝的25%;(4) 由于细粒尾矿渗透性较差,浸润线偏高,造成尾矿坝坝坡水头压力较大,极易引起坝坡渗透破坏.研究成果对类似尾矿堆坝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尾矿强度参数是影响尾矿坝体稳定分析的关键因素。基于室内尾砂三轴加载试验成果,对高应力条件下尾砂非线性强度特性予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高应力尾砂的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切曲线具有明显软化特性,曲线软化程度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根据三轴应力-应变曲线建立了描述尾砂应变软化现象的改进双曲线模型,采用二次抛物线型、幂函数型的包络线描述强度特征的非线性。对比结果表明,幂函数型Mohr强度准则作为高应力条件下尾砂破坏的强度判据,具有较高精度。等效法向应力与内摩擦角正切值的函数关系表明,高应力条件下尾砂的内摩擦角不是一个定值,而具有幂函数型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根据湖州市政府生态建设规划和矿山整治的要求,湖州市矿山整治办公室和湖州市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办公室进行了利用建筑石料尾矿开发新型墙体材料的技术攻关。课题组通过对建筑石料尾矿进行理化试验、中试焙烧试验和初步的工业性试验,得出建筑石料尾矿与页岩掺配制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依托溧马高速公路设计项目,对石灰改性铁尾矿砂应用于公路工程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室内试验对尾矿料原材料的基本性质进行检测;其次,通过胀缩试验对尾矿料的胀缩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最后,分别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CBR试验和三轴试验对尾矿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CBR强度及三轴剪切指标等关键物理力学指标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所采用的石灰改性尾矿料的变形稳定性与路用强度特征均满足公路工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粉煤灰的沉积规律及其对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一、野外冲填糟的布置及试验数据 1981年本钢电厂拟建一灰库,初期堆石坝高25m,后期要求利用粉煤灰冲填筑坝,最终堆积坝高达66m,其筑坝断面见图1。为研究灰坝的沉积规律、灰坝参数及其物理力学特性,进行了室内外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陈朝红 《土工基础》2015,(3):166-169
随着筑坝技术的发展,利用软岩筑坝的工程已经越来越多,对某水库P1料场软岩堆石料筑坝进行了试验研究,为设计提供合理的参数,可以更好的利用当地材料,并且节约工程投资,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