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高速铁路客流持续增长,特别是在高速铁路成网运行后,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代表的通道型高速铁路线路通过能力日渐紧张。为进一步提高京沪高速铁路的通过能力,在阐述其现有运行图开行现状的基础上,从跨线列车的开行、列车停站、三角区3个方面对京沪高速铁路通过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跨线列车提出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中心编制列车运行图、减少跨线列车在京沪高速铁路的停站、逐步实现以换乘为主的跨线客流输送模式的建议;针对列车停站提出停站方案与运行图一体化编制和规格化停站、周期化运行图的建议;针对天窗三角区提出充分利用天窗三角区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列车开行方案及运行图的综合评价,对基于时刻表的客运专线列车客流分配进行研究.首先以列车开行方案为基础,构造旅客混合换乘网络,分析旅客乘车方案的表达方法.旅客混合换乘网络结构简单,可直观表达旅客的乘车方案.其后以旅客发到时间满意度费用和拥挤折算费用为重点,讨论旅客出行广义费用的构成及计算方法.最后建立基于时刻表的客运专线列车客流分配模型,提出采用基于增量的客流分配算法,该算法复杂度低,符合客运专线旅客运输组织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客运专线周期运行图列车开行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个性化停站方案与平均化停站方案的比较,提出客运专线客流密集区段周期运行图列车开行方案的设计原则,并通过对京沪客运专线沪宁段列车开行方案的设计及方案比较,验证以上理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前京沪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沿用先直通后管内的编制模式,跨线列车的开行导致列车运行图结构变动频繁、线路通过能力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提出先编制本线规格化满能力运行图,后以选线方式挑选跨线列车的运行图编制模式。在阐述高速铁路列车停站方案设计思路的基础上,以满足列车停站次数、均衡性、可达性、最大化利用通过能力为目标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分析其计算复杂度,并提出满足停站目标的实用性启发式编制方法,最后设计周期化京沪高速铁路列车停站方案,以最大限度发挥京沪高速铁路通道能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概述大西高速铁路,根据大西高速铁路太原至西安段开通运营后的客流监测数据,分析节点客流结构、服务水平、客座利用率等,从列车开行方案、列车开行结构等方面提出优化运营组织的近远期方案,可以采取合理调整车底套用交路,提高动车组列车上线率。  相似文献   

6.
《中国道路运输》2010,(8):92-92
7月1日起,拿国铁路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对重点线路列车开行方案进行调整优化,武汉至广州间铁路通道客货运输能力进一步提升,每日增开旅客列车24对,日均增加货运能力25万吨。武广高铁“和谐号”动车组列车根据客流需要实行分号运行,日常(周一至周四)开行50对列车,周末(周五至周日)开行59对列车,高峰期满线开行,达到63对,始发站最小发车间隔10分钟,最大发车间隔25分钟,将实现“高密度、公交化”开行。  相似文献   

7.
<正>针对火车票预售期调整后市场变化和旅客需求情况,铁路部门对春运旅客列车运行图作了进一步调整优化,在已实施的新列车运行图已大幅增加图定列车的基础上,安排增开跨铁路局的中长途旅客列车341对,增开铁路局管内旅客列车170对以上,春运高峰期夜间开行跨铁路局动车组列车49对,使春运铁路客车能力安排最高达3 200对以上。  相似文献   

8.
高速铁路部分区段能力紧张、运行图铺画难度大、动车组运用不够经济合理等是目前我国高速铁路旅客运输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结合我国高速铁路运营的实际情况,同时借鉴国外高速铁路的列车开行经验,提出现阶段我国高速铁路以直达为主、换乘为辅的开行模式,同时逐步减少长途动车组列车数量,条件成熟时逐步以本线换乘为主。针对高速铁路部分区段存在能力紧张的问题,提出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武广客运专线客流特点和运行图编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列车运行图的主要技术标准,并进行列车开行方案设计,确定列车运行图编制的具体步骤,从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指标进行标定和对结果评判3个步骤,对列车运行图编制质量和效果的评价方法进行探讨.结合武广客运专线第二阶段运行图,以实际运用数据对列车运行图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在铁路通道日常调图中,列车开行方案的调整能否与运行图相互协调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平行通道内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进行调整并与运行图进行综合优化并探究各方效益变化,可得到更贴合运行实际的调整方案,为铁路企业调图决策提供指导。通过构建出行服务网络对旅客市内出行时间进行描述,以运输企业成本及旅客出行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以通过能力限制、列车到发时刻限制等为约束条件,构建非线性整数规划模型,从而实现列车开行方案、运行图调整一体化模型的构建,并调用商业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以某平行通道进行算例分析,对模型有效性进行验证。算例结果分析表明,通过本模型求得的分工方案可对通道内列车进行合理分工,有效减少旅客出行时间。通过对调整前后各铁路企业效益变化情况进行量化计算,其结果可为铁路运营企业进一步优化开行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郑西客运专线建设,系统分析影响客运专线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各种因素,选择郑州、洛阳、三门峡、华山和西安5个站、4个区段,以2018年为研究年度,根据预测客流密度进行列车开行方案的研究。结合区段直通客流量计算行车量,确定列车对数、开行等级,并绘制列车开行方案示意图。最后,针对列车开行方案,结合经济、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效益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客运专线列车开行方案的客流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对客流量的影响因素,建立列车开行方案和客流分担率的关系模型,通过采用满意度值作为中间变量,反映列车开行方案对客流量的影响,计算社会各消费人群对已有列车开行方案的满意度,预测客流可能出现的变化。建立客流量对于列车开行方案的函数模型,并以合肥—蚌埠客运专线为例,分析列车开行方案改进后对旅客满意度及客流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胶济客运专线的客流特点、能力适应性及扩能改造的基础上,根据胶济客运专线动车组列车和普速旅客列车混行的运输组织模式,结合其在高速铁路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趋势客流、诱增客流和转移客流进行运量预测,得出2014、2015年胶济客运专线动车组列车客运量预测结果,并提出列车开行方案建议,为列车开行方案的编制和线路经济效益评价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合九铁路沿线客流情况的调查,以及旅客列车开行现状的分析,提出采用车底套用、调整旅客列车到发时刻、利用图定列车加挂组织旅游客流等方法,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以及增开旅游专列、旅客列车、城际列车等措施,以提高合九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根据列车开行方案的有关研究,提出编制武广高速铁路2011年非节假日期间列车开行方案要在继承传统列车开行方案的基础上,吸收节拍式列车开行方案、合并式列车开行方案、周期性运行图列车开行方案的优点。通过调查武广高速铁路沿线客流情况,预测2011年非节假日期间上行各区段客流数据,提出武广高速铁路2011年非节假日期间的列车开行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16.
在阐述自动控制原理中反馈控制原理、对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调整的原因和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客流动态反馈控制的客运专线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调整方法。针对目前现有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制订与调整过程存在的缺点,提出将现行客运专线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客流情况的统计作为改进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工具,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调整应针对不同的条件和阶段采取不同方法,并对客运专线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调整系统及功能模块进行了分析设计。  相似文献   

17.
列车开行方案与客流需求的适应性水平,对铁路客运服务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影响。为提升列车开行方案与客流需求匹配程度,阐述列车开行方案与客流需求适应性特点,从总量适应性、结构适应性及质量适应性3个方面,构建列车开行方案与客流需求适应性评价体系,采用AHP-集对分析方法对列车开行方案与客流需求适应性进行量化评价。以郑西高速铁路为例,对各月份客流需求与当前列车开行方案适应性进行评价,得出列车开行方案与月份客流需求适应程度综合排序结果,提出相应的列车开行方案微调建议。研究表明,列车开行方案与7月的客流需求最为适应。  相似文献   

18.
高速铁路节假日出行需求激增,为使节假日列车开行方案在尽可能保持平日列车开行方案结构的前提下,以更灵活的调节手段优化节假日列车开行方案,实现以最低成本提高客流服务水平,阐述节假日高速列车开行方案现状,借鉴国外灵活优化经验,以降低运营成本与最大程度保持平日列车开行方案结构为目标,通过引入备选列车集合,将求解难度高的非线性混合整数模型转化为0-1线性规划模型,并以京沪高速铁路2015年清明节本线上行列车开行方案为例,对模型的正确性与可行性进行验证,为高速铁路节假日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动车组的运用灵活性,针对传统动车组目前存在的部分线路运输能力浪费,固定编组动车组调节能力不足、检修备用率高、维护成本高等问题,进一步分析德国ICE4和法国AGV可变编组动车组车型的编组特点,及其适应客流变化、提升服务品质、装备利用率较高等优势,结合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实际,从客流组织、列车开行方案和列车运行图编制、动车组运用及检修、线路和车站能力利用等方面分析可变编组动车组在我国高速铁路的适用性,进而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合理地确定列车服务的间隔时间,能有效提高运输资源利用率,较大程度地提高列车服务质量。结合我国当前高速铁路运营特点,分析以服务间隔为主要考虑因素的列车开行模式的主要特点,构建面向服务间隔时间的运行图优化模型,并设计基于遗传原理的综合优化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以京沪高速铁路实际运营数据为基础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面向服务间隔时间的运行图优化方法在实现对停站方案与运行图的一体优化的同时,能够有效提升运行图中车站服务间隔的均衡性,提高车站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