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抗蛇行油压减振器检修数据统计,在车辆运用到90万km时,抗蛇行油压减振器活塞杆约有20%在焊缝处出现裂纹.北京动车客车段组织对损坏的抗蛇行油压减振器进行了拆检,发现故障主要是活塞杆焊接处裂纹导致了断裂.拆检发现的主要问题汇总于图1,抗蛇行油压减振器新品结构见图2.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型动车组抗蛇行油压减振器失效故障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故障原因并提出了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CRH3型动车组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抗蛇行减振器对动车组一次蛇行和二次蛇行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T60抗蛇行减振器可以有效抑制车体的一次蛇行运动,但是对转向架的二次蛇行运动抑制能力不足;相反T70抗蛇行减振器可以大大提高转向架的二次蛇行运动稳定性,而对车体的一次蛇行失稳抑制能力不足。研究结果表明,理想的抗蛇行减振器应具备低频下体现小刚度和小阻尼特性,而高频下体现大刚度和大阻尼特性,从而保证CRH3型动车组可以适应不同线路条件、不同磨耗踏面的轮轨匹配要求,避免转向架失稳报警和晃车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基于Kalman滤波技术的故障诊断方法不能有效诊断高速动车组横向悬挂系统失效故障的问题,通过建立高速动车组横向悬挂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对高速动车组横向悬挂系统失效故障的特征进行分析发现,高速动车组横向悬挂系统中抗蛇行减振器失效故障对0~10Hz频段内的转向架横向振动加速度信号敏感,二系横向减振器失效故障对0~2Hz频段内的车体横向振动加速度信号敏感;基于此,提出改进的基于Kalman滤波技术的失效故障诊断方法,用于高速动车组横向悬挂系统失效故障的诊断。用该改进方法对转向架横向振动加速度信号进行0~10Hz滤波、对车体横向加速度信号进行0~2Hz滤波,然后计算二者信号的综合新息加权平方和(WSSR),若该WSSR有突变,则表明高速动车组横向悬挂系统发生失效故障。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车速为300km·h-1速度级下,采用改进方法可以有效地诊断高速动车组横向悬挂系统抗蛇行减振器和二系横向减振器的失效故障。  相似文献   

5.
一种抗蛇行减振器控制系统在高速动车组中的仿真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协调车辆横向稳定性与曲线通过性之间的矛盾,提出一种抗蛇行减振器的控制系统,并采用ADAMS-Matlab联合仿真的方法在高速动车组中进行了仿真应用。该控制系统以车体两侧高度差为控制变量,该变量可由空气弹簧高度调节阀和压差阀直接提供,不需要额外的传感器。抗蛇行减振器的控制系统可实现对曲线轨道和直线轨道两种情况之间抗蛇行减振器阻尼系数大小的调节。仿真结果表明:抗蛇行半主动控制在不影响动车组横向稳定性的同时,可大大提高车辆曲线通过时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6.
国内动车组运营初期,车辆运行故障主要集中在牵引、控制、网络等软件系统,机械系统故障较少。但近几年机械系统故障出现上升趋势,如车体抖动、轴端螺栓松脱、接地摩擦盘异常磨耗等。调查发现,车辆悬挂参数及轨道状态维护不足是引起动车组出现车体抖动的主要原因,及时进行轮轨维护,加强抗蛇行减振器维护监控,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动车组车体抖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利用SIMPACK软件建立了适用于高速转向架悬挂系统故障检测的国内某型高速动车组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并根据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分别研究了在不同速度条件下一系垂向减振器、二系空气弹簧、二系抗蛇行减振器失效时整车不同部位表现出的动力学性能。通过对车体不同部位及前后转向架动态响应信号的时域、频域特性进行分析,获得了转向架悬挂部件故障与整车系统响应的关联关系,提出了分别针对一系垂向减振器、二系空气弹簧、抗蛇行减振器失效敏感的故障特征因子,从而对悬挂部件故障进行检测与定位。  相似文献   

8.
基于减振器简化等效模型分析了某动车组车辆系统动力学性能随抗蛇行减振器安装刚度不同的变化情况,并且比较了考虑构架结构弹性振动对这种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抗蛇行减振器安装刚度对车辆系统动力学性能具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当车辆运行速度达到250 km/h时影响较大;此外,构架的弹性振动也影响着抗蛇行减振器安装刚度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抗蛇行减振器串联刚度对高速动车组运行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抗蛇行减振器的简化模型——Maxwell模型,采用SIMPACK软件建立某高速动车组拖车模型,基于非线性稳定性和线性稳定性分析,研究了不同一系纵向定位刚度和等效锥度下抗蛇行减振器串联刚度对临界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不同的一系纵向定位刚度和等效锥度相匹配,抗蛇行减振器串联刚度对车辆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是有差异的,在不同一系纵向定位刚度和等效锥度下抗蛇行减振器串联刚度有不同的最佳值。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中国标准动车组对油压减振器的性能要求,研制了一种国产化抗蛇行油压减振器,阐述了油压减振器的结构设计、试制关键工艺,介绍了油压减振器试验验证过程。试验结果表明:产品结构合理、性能优异、可靠性高,满足中国标准动车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基于3种典型踏面的高速转向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分析高速轮轨匹配特征的基础上,以350 km.h-1速度等级的CRH3动车组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绘制高速轮轨空间的稳定安全裕度3维图。线性稳定性计算表明:等效锥度越大,转向架蛇行振动固有频率越高,因而必须不断增强抗蛇行减振器的串联刚度。非线性稳定性仿真计算表明:抗蛇行减振器需要利用其动态液压刚度的非线性形成宽频带吸能特性,以满足衰减蛇行振动、控制蛇行振幅和权衡准静态曲线通过性能等要求。仿真计算得出的动车转向架横向加速度值与实际测试的加速度值相吻合。根据曲线踏面磨耗情况确定了CRH3动车组选用3个典型车轮踏面(XP55,S1002CN和LMA)可以达到的最高商业运营速度。  相似文献   

12.
针对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直线运行时出现的晃车问题开展试验研究和仿真分析。首先通过线路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了仅调整轴箱拉杆关节刚度和抗蛇行减振器关节刚度的效果,研究了晃车问题与轮轨等效锥度、抗蛇行减振器安装角度的关联性。然后借助于动力学分析软件建立了动力学仿真模型,成功复现了该车在历次实车试验期间曾出现的各种晃车现象,从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动力车模态分析研究了晃车现象的机理。结果表明:动力车直线运行晃车现象是由于在小的轮轨等效锥度和大的抗蛇行减振器安装角度条件下,动力车车体存在阻尼比很小的二阶蛇行模态,也即由于抗蛇行减振器安装角度不当而引起的低等效锥度下的车体蛇行失稳问题。  相似文献   

13.
抗蛇行减振器在高速列车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讨论了抗蛇行减振器在高速列车上的应用,分析了抗蛇行减振器的特性,给出了减振器阻尼系数和卸荷的范围,特别提到了减振器的串联刚度问题。对抗蛇行减振器的安装位置也提出了建议,并阐述了抗蛇行减振器的安高度对车体结构弯曲振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运用SIMPACK软件建立CRH3型高速动车组模型,结合试验获得服役120万km转臂节点刚度变化范围,在考虑2种抗蛇行减振器、3种磨耗踏面与3种钢轨廓形匹配的实际运营工况下,仿真分析服役转臂节点刚度变化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20万km服役转臂节点纵向刚度分布范围为90~150 MN/m,主要变化率在-10%~0%之间。在服役转臂节点刚度变化范围内,增大转臂节点纵向刚度可以降低车辆非线性临界速度及运行平稳性,并增大轮轨磨耗,其影响程度与轮轨匹配关系以及抗蛇行减振器种类关系紧密。为保证车辆运行稳定性及平稳性,建议避免使用60N(min-wear)钢轨,适当减小转臂节点刚度以及使用T60抗蛇行减振器。  相似文献   

15.
一方面对抗蛇行减振器的不同安装长度、新出厂的抗蛇行减振器及服役120万km的旧减振器对抗蛇行减振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另一方面,研究了抗蛇行减振器低温持续运动对抗蛇行动态特性的变化并与常温下持续动作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于该类型抗蛇行减振器,其不同的安装长度动态特性随着活塞运动速度的变化比较大,其静态特性的变化不是很明显;服役120万km的抗蛇行减振器其动态特性随活塞运动速度的变化较大,静态特性的变化不是很明显;在-50℃低温持续动作,其动态特性有较大变化,而在常温下持续动作对减振器的特性变化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7月15日11点20分,中国自行设计研制、全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动车组CRH-0207与CRH-0503在郑徐高铁进行时速420 km的高速重联和交会试验,整个交会过程不到2 s。这是世界上首次利用拟运营动车组进行试验。由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戚墅堰所)自主研制的齿轮箱驱动装置、中间车钩、踏面清扫器和抗蛇行减振器在试验的中国标准动车组上装载,运行状态良好,经受住了"大考"。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高速动力车转向架油减振器的主要技术参数,作用原理和结构特点,并提出了油压减振器新的试验方法和试验设备,为今后用国产抗蛇行减振器代替进口的抗蛇行减振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介绍CRH3C型动车组转向架的安全结构设计,主要包括转臂安全挡、双抗蛇行减振器、天线梁安全支座、电机吊架横向安全挡、电机位移止挡和电机吊架安全销等几处结构,这些设计提高了CRH3C型动车组转向架高速、安全运营的可靠性,为相关结构或其他类似系统的安全结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从油液温度角度分析了其对抗蛇行减振器本身的动态特性影响以及抗蛇行减振器在低温状态下动态特性变化情况。首先,从试验角度对抗蛇行减振器不同温度下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油液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随着油液温度的降低,减振器吸收的能量越多,动态阻尼和动态刚度也越大,当温度超过了抗蛇行减振器油液正常工作范围,温度越低,减振器吸收的能量、动态刚度、动态阻尼反而会减小。接着,对处于低温(-50℃)非正常工作状态下的抗蛇行减振器的低温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低温时,减振器在两小时内无法由非正常工作状态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油液温度上升不明显,动态刚度、动态阻尼变化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抗蛇行减振器油液温度对其动态特性和车辆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抗蛇行减振器服役过程中的温变特性,对我国某高速动车抗蛇行减振器进行了试验和动力学仿真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油液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减振器吸收的能量、动态阻尼及动态刚度随油液温度的降低而增加;而当油液温度超出抗蛇行减振器油液正常工作范围时,减振器吸收的能量、动态阻尼及动态刚度随油液温度降低而降低。减振器在非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服役,2 h内温度和动态特性变化不明显,且减振器没有恢复到正常工作。仿真结果也表明,在油液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蛇行临界速度随油液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而当油液温度超出油液正常工作温度范围时,蛇行临界速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