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为合理优化城际列车开行频率,以客流出行特点和规律为依据,对客流日分布数据进行分析,将城际客流分为早平峰、早高峰、午平峰、次高峰、晚高峰、晚平峰6个时段,以此确定不同客流时段的城际列车开行频率。分析旅客出行费用和企业运营成本,在综合考虑旅客候车时间成本、乘车时间成本,以及与列车开行频率相关的列车运行成本、停站成本的基础上,建立以旅客出行费用和企业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的列车开行频率优化模型。最后以京津城际铁路为例,采用MATLAB对模型求解,实例表明该模型计算得出的列车开行频率能够更好地满足城际铁路旅客和运营企业双方的利益,为城际列车开行频率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旅客出行需求不断提高,需要同时考虑旅客出行时段选择与运输企业效益,来优化调整高速铁路列车停站方案。针对一条拥挤的高速铁路客运走廊,分时段确定列车停站计划和开行频率,阐述影响旅客出行时段偏好的2个重要因素——吸引度与可达度,据此构建旅客出行阻抗函数,构建双层规划模型,上层规划是以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的整数规划模型,用于确定列车停站方案;下层规划是一个用户平衡模型,用于计算客流在停站方案上的分配结果。根据模型特点设计启发式算法,并通过算例对模型和算法进行验证和分析。研究表明,考虑旅客出行时段偏好优化高速铁路列车停站方案的方法,能更好地匹配旅客需求分布,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3.
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应充分考虑旅客的乘车选择行为,尽可能满足旅客的乘车需求,提升高速铁路的服务质量,体现以人为本。引入非集计理论的Logit模型分析旅客的乘车选择行为,在此基础上建立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协调优化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收益和旅客乘车选择满意度。根据模型多目标、非线性的特点设计粒子群优化算法,以某高速铁路为例对模型和算法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基于反映旅客出行链的有向换乘服务网,采用一种拼接和去冗相结合的K最短路算法,设计并实现客运服务网络路径搜索系统.该系统可根据客流计划和列车开行方案,以多种路径搜索模式得到合理的乘车方案.以某高速铁路及相关路网的列车开行方案和相应的客流计划为例,对客运服务网络路径搜索算法进行测试,取得了预期的结果,但需在乘车效用的丰富和优化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列车开行方案及运行图的综合评价,对基于时刻表的客运专线列车客流分配进行研究.首先以列车开行方案为基础,构造旅客混合换乘网络,分析旅客乘车方案的表达方法.旅客混合换乘网络结构简单,可直观表达旅客的乘车方案.其后以旅客发到时间满意度费用和拥挤折算费用为重点,讨论旅客出行广义费用的构成及计算方法.最后建立基于时刻表的客运专线列车客流分配模型,提出采用基于增量的客流分配算法,该算法复杂度低,符合客运专线旅客运输组织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旅客列车运行效益及旅客出行满意度,以铁路运营部门净收益、列车空座位走行公里最小化为上层0-1规划模型,以旅客出行满意度最大化为下层客流均衡模型,构建了纯整数非线性高速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双层规划模型。针对下层客流均衡模型,通过划分博弈环境和分析旅客乘车出行选择行为,选取旅客同质群体作为局中人,构造各局中人合理赢得函数,对每个博弈环境均运用非合作博弈理论进行客流均衡分配。基于构建的模型特征分析,采用NSGA-Ⅱ算法求解上层停站方案模型,运用QPSO算法求解下层客流博弈均衡模型,并以兰新高速铁路为例验证了模型及算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算法可获得使铁路运营部门与旅客双方均满意的Nash均衡解,由此得到的开行方案铁路旅客损失率为0%。  相似文献   

7.
从枢纽自身条件、列车开行特性和旅客出行特点3方面分析枢纽衔接服务水平影响因素,并建立枢纽衔接服务水平评价体系。在设定枢纽自身条件评价指标、列车开行特性评价指标和旅客出行效用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采用解释结构模型,基于布尔代数运算规则,建立影响因素之间的层次递阶结构,并分析其相关性,为协调路网衔接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铁路客运市场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问卷方式,对北京站候车旅客为300km/h高速列车开行的旅途时间、发车频率和换乘条件等的需求进行调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高速列车开行以后,旅客的出行选择的变化,并对高速列车的开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兰州至中川城际铁路列车开行方案及旅客出行意愿调查,通过采用相对效用值代替传统Logit模型中的效用函数值对其进行改进,并选择安全性、经济性、快速性、方便性、舒适度5个主要指标进行预测影响分析,运用改进后的Logit模型对其客运量分担率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该城际项目建成后的初期分担率为50.89%,考虑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旅客选择交通方式将越来越重视旅行速度,若加大城际铁路开行频率、提高运行速度,其市场占有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0.
沪宁杭地区铁路城际客运市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沪宁杭地区铁路城际客运市场的调查,分析该地区城际客流的基本特征、客运需求、出行规律、城际列车服务水平,以及旅客选择不同种类列车的因素等,得出城际客流出行要求高、购票途径多样化、要求减少出行时间、在高峰时段应加大城际列车的开行密度等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探讨城际通道短距离多线路列车优化问题,建立城际通道高速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提升列车运输效益和服务水平。针对城际通道线路特点,以多线路、多列车类型为基础构造列车流路径网络;分析旅客出行费用偏差,将客票费用偏差和旅行时间费用偏差相结合考虑,通过引入旅客对不同因素的容忍度参数,提出旅客出行需求与运输供给的协同偏差,进而建立供需协同的城际通道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以模拟退火算法为基础,设计模型求解算法。最后通过算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得到的开行方案,能在满足旅客需求条件下,在列车运输效率、运营收益和服务质量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为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铁路通道日常调图中,列车开行方案的调整能否与运行图相互协调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平行通道内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进行调整并与运行图进行综合优化并探究各方效益变化,可得到更贴合运行实际的调整方案,为铁路企业调图决策提供指导。通过构建出行服务网络对旅客市内出行时间进行描述,以运输企业成本及旅客出行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以通过能力限制、列车到发时刻限制等为约束条件,构建非线性整数规划模型,从而实现列车开行方案、运行图调整一体化模型的构建,并调用商业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以某平行通道进行算例分析,对模型有效性进行验证。算例结果分析表明,通过本模型求得的分工方案可对通道内列车进行合理分工,有效减少旅客出行时间。通过对调整前后各铁路企业效益变化情况进行量化计算,其结果可为铁路运营企业进一步优化开行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铁路客运产品更好地满足旅客出行需求,对我国铁路基于旅客满意度的旅客列车合理始发域优化问题进行研究。在对我国路网进行分割的基础上,利用现有运行图数据估计各区段旅客列车旅行时间,通过聚类分析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城市进行旅客出行满意度调查,计算基于时区偏差的不同城市旅客分时段出行满意度,最终计算得到不同等级旅客列车对应不同发车时刻的整体满意度,并据此确定旅客列车的合理始发域。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考虑旅客满意度对于优化列车开行方案、方便旅客旅行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阐述青荣城际铁路概况的基础上,将青荣城际铁路沿线车站划分为3个类型等级,并且根据停站规律提出3种类型的列车运行线,构造青荣城际铁路列车运行线类型图,对青荣城际铁路进行数学建模。以最小化输送旅客的总费用为目标,以组成旅客出行径路类型边的运输能力与旅客流量相匹配为约束条件构建IPxy模型,并且提出各类型运行线上列车开行对数的计算公式,通过计算得到青荣城际铁路某高峰时段的预测客流量和开行密度,从而确定青荣城际铁路列车开行方案。  相似文献   

15.
研究旅客对不同高速铁路列车产品的选择行为、定量分析不同列车间的客流分配规律,可以有效提高列车上座率。在综合考虑不同列车服务水平因素的基础上,根据随机效用最大化理论构建多项Logit模型,应用华东地区高速铁路旅客发送量的实际数据拟合模型并标定参数。结果表明,多项Logit模型具有较高的客流预测能力,列车出发时间范围、车票价格及列车停站次数对旅客乘车选择行为有显著影响,车票价格、列车停站次数与旅客乘车选择负相关。研究结论表明,预测不同列车客流分担率,结果与实际统计值偏差在5%以内,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完善应急条件下列车运输组织理论,提高铁路综合服务水平,针对突发事件造成高速铁路线路中断时列车开行方案的编制问题,以快速疏散滞留旅客为优化目标,将动车组车底运用数和旅客出行时间加以限制,构建高速铁路线路中断条件下列车开行方案的非线性整数规划模型,并针对模型特点设计模拟退火求解算法。运用模型和算法对某高速铁路线路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上述模型和算法可以在快速疏散滞留旅客的同时保证列车的虚糜度较低,有效解决高速铁路线路中断条件下列车开行方案的编制问题,对铁路部门安全快速疏散旅客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高速铁路长运距条件下,旅客乘车疲劳度成为衡量旅行舒适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旅客乘坐高速列车出行舒适度评价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疲劳度指标权重,结合旅客疲劳度影响因素评价值计算方法,从乘车时长、乘车空间、空气环境、物理因素、个性化服务5个层面构建长运距高速铁路旅客乘车疲劳度量化计算公式体系。以京沪和哈大高速铁路列车上旅客的疲劳度进行实例分析,得到影响长运距高速列车旅客疲劳度的最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使得铁路客运产品更好地满足旅客出行需求,同时验证长运距高速列车旅客乘车疲劳度量化计算公式体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客运专线列车开行方案的客流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对客流量的影响因素,建立列车开行方案和客流分担率的关系模型,通过采用满意度值作为中间变量,反映列车开行方案对客流量的影响,计算社会各消费人群对已有列车开行方案的满意度,预测客流可能出现的变化。建立客流量对于列车开行方案的函数模型,并以合肥—蚌埠客运专线为例,分析列车开行方案改进后对旅客满意度及客流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联络线的设置可以使铁路"点、线、网"有机融合,减少旅客出行换乘时间,充分发挥新建线路的功效。以合福客运专线为例,结合跨线列车开行方式研究各地区的联络线设置方案,提出跨线列车联络线设置原则。结果表明,通过合理选择合福客运专线联络线的设置,可以从工程上降低投资,增加运输的灵活性、适应性,从而更好地吸引客流。  相似文献   

20.
为提升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的吸引力,选取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旅客作为调查对象,从旅客的基本属性、出行意愿、选择偏好、旅客来源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旅客群体特征,并采用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对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进行竞争力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全周开行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合理确定列车始发终到时间和动车组速度等级、引入收益管理、监测既有客运产品客流等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客运产品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