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科从1982年1月至1994年12月共收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754例,其中甲亢合并心脏病44例(5.9%),均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19例,女25例,年龄22~56岁。病程最短11个月,最长18年,全组病例均有典型甲亢症状和体征,基础代谢增高,  相似文献   

2.
右心室双出口(double outlet right ventricle,DORV)是一种较少见的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其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1.0%~1.5%。现总结我院近3年收治的15例DORV患者的治疗经验,以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3.
我院1995年10月至1996年1月用体外反搏(ECP)治疗斑秃15例,效果满意。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门诊15例斑秃患者,男8例,女7例,年龄19~59岁,平均31.2岁。病程id至13年。无明显诱因3例,精神紧张11例,有家族史1例。拉发试验阳性7例,阴性5例,有毳毛生长3例。伴回状颅皮1例,心肌炎1例,冠心病1例。1.2方法:使用WFB—Ⅳ电脑控制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广州医疗器械厂生产)行ECP治疗。治疗前接通机外稳压电源预热,包扎气囊套,将心电导联正(红)、负(白)、地(黑)电极分别置于心尖区、胸骨柄、右侧胸部(白、黑电极可置于前额…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1983年8月~1995年7月采用8号铁丝自制成简易外展支架(以下简称支架)治疗婴幼儿股骨上段骨折19例,取得优良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2例,女7例;产伤11例,其他外伤8例;左侧8例,右侧11例;年龄:新生儿11例,1~3个月2例,3~6个月4例,6个月~2岁2例;其中不稳定移位新鲜骨折16例,严重成角愈合陈旧性骨折3例;合并伤4例(颅脑伤2例,外踝骨折1例·臀部撕裂伤1例)。用支架固定后(陈旧性畸形愈合者折骨后再固定)2~3周骨折处均有明显骨痴生长,全部获骨折愈合,无延迟愈合或骨不连,其中2例有2cm以内的缩短畸形,3例…  相似文献   

5.
我院于1998年3月至2005年4月共施行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45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45例患者,年龄14-47岁,年龄中位数为36岁,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8例(第1次缓解12例,第2次缓解3例,早期复发2例,难治型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5例(第1次缓解2例,第2次缓解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20例(慢性期19例,加速期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例(难治性贫血及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各1例)。  相似文献   

6.
胃癌侵及胰腺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胃癌侵及胰腺外科治疗的手术适应证和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4年6月至2001年6月对58例胃癌怀疑侵及胰腺的患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扩大根治切除组(联合胰腺切除)36例,经病理证实胰腺有癌细胞浸润24例(66.7%),淋巴结转移30例(83.3%),姑息切除组2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5%,其中扩大根治切除组为16.7%,姑息切除组为13.6%,两差异无显性意义(P>0.05),两组无手术死亡,随访48例,术后1、3、5年生存率扩大根治切除组分别为75.0%,38.9%,19.4%,姑息切除组分别为22.7%,9.1%,4.5%,扩大根治切除组术后1、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姑息切除组(P<0.005),结论:对胃癌侵及胰腺的患,扩大根治切除可提高1、3年生存率,但选择适应证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精索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股沟管和经腹膜后3种方法高位结扎精索静脉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近6年精索静脉曲张患者130例,均为单侧首次治疗,其中腹腔镜手术19例(I组),经腹股沟管手术61例(Ⅱ组),经腹膜后手术50例(Ⅲ组)。结果Ⅰ组手术3个操作通道皮肤切口共长约3cm,Ⅱ组和Ⅲ组手术切口约3-5cm。3种手术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5、40、28min,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6500元、2280元、2160元,术后阴囊肿胀发生率分别为10.5%(2/19)、16.4%(10/61)、0%(0/50),睾丸萎缩发生率分别为0%(0/19)、4.9%(3/61)、0%(0/50)。腹腔镜手术术后阴囊皮下气肿发生率21.1%(4/19),脐部感染发生率5.5%(1/19)。术后随访1年治愈率分别为94.7%(18/19)、78.7%(48/61)、96%(48/50)。Ⅰ组手术住院费用、Ⅲ组术后阴囊肿胀发生率、Ⅱ组术后1年治愈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方法手术时间、术后睾丸萎缩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膜后高位结扎精索静脉是单侧精索静脉曲张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断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CM)的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成人CM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13例,平均年龄36岁.左侧11例,右侧5例,双侧3例.B超、IVU、RGP及MRU等检查,输尿管全段扩张伴肾盂积水16例,患肾无功能4例,仅输尿管下段扩张3例,扩张输尿管最大管径3.3 cm,无输尿管狭窄.尿道膀胱造影(MCUG)及尿动力学检查,无神经性膀胱及膀胱输尿管返流.结果 19例患者中行肾输尿管切除2例,肾造瘘2例,1例1年后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5年无异常,另1例4个月后行肾输尿管切除.保守观察3例,随访11~19年,病变无进行性加重.间断性双J管置入3例,随访5~9年,肾功能正常.输尿管裁剪修整,膀胱再植9例,6例随访3~17年无异常;吻合口狭窄及膀胱输尿管返流各1例,再次术后随访6年无异常;1例术后3年行患肾及输尿管切除.结论成人CM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和尿动力学检查,治疗原则为及早手术、去除病因、解除梗阻、保留和恢复肾功能,输尿管裁剪修整、膀胱再植术为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42例甲状腺机能亢进并心脏病的诊治体会张祖舜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心脏病(简称甲心病)。过去多采用抗甲状腺药物及放射性碘治疗,效果极差。我科从1982年1月~1994年6月共收治甲亢724例,其中甲心病42例(5.8%),均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167例回顾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总结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6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术前细胞学诊断正确率为76.9%(97/126)。(2)术前或术中诊断为甲癌的患者共121例,首次手术病理发现癌肿由患侧蔓延侵袭到峡部和对侧的有5例。57例获随访,仅2例分别在术后2年及3年复发。3例分别在术后6-10个月死亡;93)因术前误诊为良性病变而再次手术占再次手术总数的87.5%(42/48),病理发现腺残留癌占45.2%(19/42),患侧淋巴结残留癌占19.05(8/42)。30例获随访,无复发。结论 (1)术前应重视细胞学诊断;(2)分化型甲状腺癌一般做患侧叶、峡部切除加对侧叶大部切除并清扫患侧肿大淋巴结;(3)术前误诊为良性病变而再次手术时应主要针对残叶及同侧淋巴结。若第一次切除范围足够,亦可随诊观察。  相似文献   

11.
70岁以上心脏病患者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70岁以上心脏病患者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 自1995年5月至2000年7月进行70岁以上高龄患者心脏手术23例,单纯冠状动脉搭桥术13例,单纯瓣膜手术5例,瓣膜手术同时冠状动脉搭桥术3例,心包剥脱同期冠状动脉桥术1例,左房粘液瘤摘除术1例。结果 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21.7%),死亡1例(4.3%),无围手术期心肌梗塞、高血压危象和酮症酸中毒等。存活22例随访1个月-5年,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高龄心脏病应及时就诊,一旦有手术适应证应及早外科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积极的围术期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2月至2009年3月,我科对19例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施行了上腔静脉-右肺动脉连接术(Glenn手术),现总结体外循环(CPB)管理经验,以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变异合并结石的外科治疗方法和作用。方法 1986年6月至1997年6月采用4种术式治疗54例肝内胆管变异合并结石病人:(1)变异肝管开口原位整形术12例;(2)变异肝管与相邻肝管开窗术9例;(3)变异肝管与相邻肝管合干成形术14例;(4)变异肝管相应肝段、叶切除术19例。结果 7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均经非手术治疗治愈。全部病人随访4-15年(平均8.9年),胆道残余结石率24.1%,疗效优良率83.3%。1992年12月以来,9例胆道残余结石病人行纤维胆道镜取石,6例取尽。结论 准确定位诊断和合理的手术方法治疗肝内胆管变异合并结石可获得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导致脓胸的发生特点及处理对策.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河南省安阳肿瘤医院胸外科施行食管癌切除颈部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共计3342例食管癌患者行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其中左颈左胸二切口2248例(左颈左胸术组),右胸三切口1094例(右胸术组).术后共计发生颈部吻合口瘘237例(7.1%,237/3342),左颈左胸术组152例(6.8%),右胸术组85例(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87).19例患者引致脓胸(8.0%,19/237),左颈左胸术组3例(2.0%),右胸术组16例(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脓胸发生在3d以内者14例(73.7%,14/19).19例脓胸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包括行胸腔闭式引流,经鼻腔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或通过空肠造瘘管予以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并辅以肠外营养支持及抗炎对症治疗.最终治愈16例,死亡3例.结论 右侧开胸手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易导致脓胸.充分引流及良好的营养支持是治疗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胆石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9年间小儿胆石症25例的临床资料。男19例,女6例;年龄5个月~17岁(平均年龄9.5岁)。胆囊结石13例,胆总管结石9例,肝内胆管结石3例。合并急、慢性胆囊炎17例,其中胆囊积液、积脓5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3例。除3例(胆囊结石1例和肝内胆管结石2例)经保守治疗症状缓解拒绝手术外,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胆囊切除10例,胆囊切开取石术2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7例,单纯胆总.管切开取石2例;肝管切开及肝左外叶切除1例。结果本组22例手术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17例(77.3%)随访1-10年,生长发育良好,仅1例偶有上腹部疼痛。B超检查未发现有残余结石及复发性结石者。结论小儿胆石症缺乏典型症状,对有腹痛和(或)黄疸者首选B超检查,结合腹部X线平片可提高诊断率;诊断确定应行手术治疗,胆囊切除是治疗胆囊结石较好术式,胆总管切开应严格掌握指征。  相似文献   

16.
良性胆道疾病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对策(附119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良性胆道疾病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1988年6月至1998年6月十年间收治的119例良性胆道疾病再次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9例中接受2次手术者78例(65.55%),3次者30例(25.21%),4次以上者11例(9.24%),死亡4例(3.36%),初次手术方式,开腹胆囊切除术61例(51.26%),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术35例(29.41%),胆肠吻合术15例(12.6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例(6.72%),再次手术的原因,残留或复发结石占首位,共43例(36.13%),胆管损伤或损伤性狭窄32例(26.98%),残留胆囊炎或伴结石23例(19.33%),胆肠吻合口狭窄13例(10.92%),Oddi括约肌狭窄4例(3.36%),其他原因4例(3.36%),结论:良性胆道疾病再次手术的对策;(1)提高术前确诊率,通过各种影像学及造影检查,详细了解胆道系统情况。(2)术中全面细致检查,充分运用胆道镜,胆道造影及术中B超检查,选择合理的术式,降低残石率。(3)根据胆道的损伤类型,合理把握初次手术时机,成形后的肝管空肠端侧Roux-en-Y吻合术是胆道重建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腰椎后缘软骨板破裂症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以往由于诊断技术等诸方面的原因,加之常伴有椎间盘突出,且多有椎间盘突出症的典型征象,很难与椎间盘突出症区别。为明确二者间的关系,我们对1991~1995年本院腰椎CT扫描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2236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其中79例为腰椎后缘软骨板破裂。本文将47例住院治疗病人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116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3例,女14例;年龄13~47岁,平均36.1岁。18岁以下3例(6.4%),19~30岁19例(40.4%),31~40岁ZI例(44.7%),41岁以上4…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1987年1月-2001年12月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14例临床资料。结果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6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3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4例,非血管阻塞性急性肠缺血1例,均经病理证实。10例有与腹部体征不相符的剧烈腹痛,6例存在慢性肠缺血表现。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确诊1例,CT确诊2例,11例为术中发现。14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均行溶栓,抗凝治疗,9例治愈,5例死亡。结论 (1)器质性心脏病,动脉硬化,血栓等病史伴与腹部不相符的剧烈腹痛是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重要临床特征;(2)选择性动脉造影和CT是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3)血管的再管化,必要的肠切除和术前,后抗凝及溶栓是提高疗效的重要保证;(4)出现慢性肠缺血再表现时,预防性抗凝可能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替代治疗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 ,其死亡率高达 45 %~ 10 0 %〔1〕 ,肾脏替代治疗是有效的救治手段。 1997年 1月到 2 0 0 1年 12月我们为 19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进行了肾脏替代治疗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19例中男 14例 ,女 5例 ;年龄 8个月~ 78岁。包括风湿性心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术 8例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大动脉转位、法洛四联症、主动脉缩窄 )纠治术 4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3例 ,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行心脏移植术 3例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  相似文献   

20.
从1980年1月至1995年1月我科手术治疗泡型肝包虫病137例。13例切除,泡肝组织部分挖除66例,泡肝液化行引流手术58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137例中,男94例,女43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17岁。以30—50岁为最多(77.4%)。从出现症状至就医时间小于2年ZI例(15.3%)、2~4年87例(63.5%)、大于4年29例(11.2%)。1.2临床表现肝区不适,隐痛,胀满119例(86.9%),肝大或上腹包块89例(64%),黄疽34例(25%),发烧22例(16%),上消化道出血7例(6%)。1.3实验检查137例中甲胎旦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