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具有2700余年悠久历史的安康蚕业,由于政治、经济、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到建国初,保留桑园面积仅733公顷,年产茧20.76万kg.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安康蚕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到"九五”末 ,全区蚕业已形成农工贸、产供销、技科教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年蚕桑丝绸总产值达 5亿元以上,成为关乎全区经济全局的主导产业.面对21世纪和中国即将加入WTO新形势给安康蚕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总结安康蚕业发展历史,对加快安康蚕业持续、快速、高效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和深远意义. 1 建国五十年安康蚕业发展的回顾 1.1 发展概况 建国五十年来,安康蚕业总体上讲经历了一个反复曲折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
安康蚕业具有2700余年的历史,经过数代人的努力,到“十五”末安康市蚕业已形成育苗栽桑、制种养蚕、生丝制造和织绸制衣贸工农一体化产业经营格局。全市桑园面积、产茧量分别由建国初的733hm2和20.76万kg,提高到4.77万hm2和1540多万kg,分别增长65倍和74.5倍,蚕桑年产值超过8.0亿元,蚕桑已成为安康的支柱产业。分析研究安康蚕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采取有效措施,对实现安康蚕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安康蚕业发展的回顾1.1发展概况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康蚕业总体上经历了一个反复曲折的发展历程。1950 ̄1958年属恢复发展阶段。随着土…  相似文献   

3.
李孝先 《蚕学通讯》2003,23(4):48-49,57
蚕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 ,农户为基础 ,科技为支撑 ,资产为纽带 ,依靠龙头企业带动 ,将蚕业生产过程的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 ,实现种养、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的经济运行方式。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也是我国加入WTO后蚕业经济发展的必然之路。珙县是汉时丝绸之路的南道必经点 ,素有“楚道”之称 ,蚕业历史悠久 ,迄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这条漫长的历史长河里 ,随着社会的变迁 ,珙县蚕业也历经了从衰败、复苏、徘徊 ,直至发展振兴的阶段 ,并初步形成了蚕业产业化经营体系。纵观珙县蚕业产业化发展及…  相似文献   

4.
蚕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 ,农户为基础 ,科技为支撑 ,资产为纽带 ,依靠龙头企业带动 ,将蚕业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 ,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的经济运行方式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也是我国加入“WTO”后蚕业经济发展的必然之路。珙县 ,是汉时丝绸之路的南道必经点 ,素有“僰道”之称 ,蚕业历史悠久 ,迄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这条漫长的历史长河里 ,随着社会的变迁 ,珙县蚕业也历经了从衰败、复苏、徘徊 ,直至发展振兴的阶段 ,并初步形成了蚕业产业化经营体系。纵观珙…  相似文献   

5.
周华初 《蚕桑通报》2002,33(2):46-47
嵊州市是浙江省蚕业生产的重点县(市)之一 ,现有桑园2255hm2,年饲养蚕种6万张 ,蚕业经营收入近4000万元 ,共有1.6万余户农户从事蚕业生产。近年来 ,我市的工业经济特别是个私经济发展迅猛 ,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 ,给传统的蚕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经营分散 ,规模小、效益差的劣势日益凸现 ,使蚕业生产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要摆脱嵊州蚕业生产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缺乏竞争力 ,生产规模日渐萎缩的局面 ,必须实施蚕业规模经营战略 ,提升蚕业经营层次 ,提高蚕业经营效益。为此 ,就蚕业规模经…  相似文献   

6.
回顾安康蚕业发展历史,分析总结安康蚕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蚕业技术水平、完善保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放开蚕茧收购市场、加大蚕业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等实现安康蚕业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所指现代蚕业,就是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 ,按照产业化的要求来组织发展养蚕生产,即把一家一户的分散养蚕组织起来,建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种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工贸,农科教一体化的“龙型”生产经营体系。  相似文献   

8.
陈恒 《中国蚕业》2014,(1):52-54
分析了汉滨区蚕桑产业的发展优势及存在的问题,面对市场巨变,迎接挑战,抢抓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好机遇,谋求产业发展之策,以加快现代蚕业生产经营的步伐,保持汉滨区蚕业生产恢复性增长,重铸安康蚕业辉煌.  相似文献   

9.
如皋市高明蚕业合作社成立于2000年9月,由高明镇农技站发起成立,2003年9月经如皋市民政局登记注册,现有入社农户5820户,集体社员2个,是如皋市高明镇农业技术服务站、如皋市富民农工贸茧丝有限公司。蚕业合作社的成立,是高明镇为学习和借鉴外地经验,推动蚕业走产业化经营之路的尝试。几年来,合作社按照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谋发展的宗旨,实行民主管理,内部运作规范,  相似文献   

10.
蚕业是集农工贸、产供销于一体的综合型产业,产业链各环节关系紧密,要推动蚕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兼顾各环节的利益。“公司 基地 农户”一体化经营模式就是在蚕业发展新形势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把蚕业经济活动中产、供、销各主体的利益链接起来,形  相似文献   

11.
<正> 蚕业产业化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实现蚕业“两个根本转变”的必然要求。为了推进四川蚕业产业化进程,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资产为纽带,效益为动力,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蚕业产业化经营体系。笔者对四川蚕业产业化发展状况进行了剖析,针对四川蚕业化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蚕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正毅 《北方蚕业》2001,22(1):35-37
2000年以前,在1978~1999年石泉蚕业大发展的二十余年里,蚕业经营分属不同部门管理。育苗、植桑、制种、养蚕归属林特部门;鲜茧收购、烘干由供销社、外贸、乡企、农口、个体经营;缫丝、织绸、印染等属于工业部门;丝绸出口、内外销由外贸部门经营。这种政府统管,多家分段经营的体制,是社会化生产大分工的必然结果。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为石泉蚕业的发展功不可没。桑园面积、发种、产茧、茧值分别由1978年的466.7公顷、0.56万张、7.19万kg、48.72万元发展到1995年4666.7公顷、7.5万张、产茧100万kg、茧值2800万元的历史最高记录。建起了5400绪,年产生丝135t的石泉县缫丝厂,年生产蚕种15万张的石泉县蚕种厂,并建起了丝织厂,付产品加工厂,丝织壁毯厂。形成了生产、加工、经营完备的蚕业体系,为石泉蚕业大发展及壮大石泉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蚕业新体制的诞生   随着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一直沿用的旧体制难以适应蚕业发展需求。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相互制约的体制成为石泉蚕业发展的内障;蚕业系统各环节利润分配严重不合理是导致蚕业基础——蚕桑不稳的根本原因;蚕茧质量一直是牵制行业经济效益,制约石泉蚕业发展的潜在隐患。矛盾迭出、问题重重的蚕业缺乏强有力的手段和措施,蚕业发展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3.
贵州蚕业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有所发展.到1993年止,有桑园9万亩,产茧量达3.7万多担.但各地由于科学养蚕技术贯彻不力,病害、虫害、药害等严重危害蚕作安全,蚕茧单产一直不高,经济效益低.长此下去,势必会挫伤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给根基不牢的贵州蚕业带来毁灭之灾.为了解决生产中出现的蚕病多、单产低、经济效益低的问题,笔者曾几次到晴隆县调查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南充是全国四大蚕桑基地和二十个丝绸工业重点城市之一,素有"丝绸之乡"的盛誉.新中国成立以来,蚕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振兴地方经济、增加财税收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长期沿用计划经济模式,采取行政手段发展蚕业,千家万户栽桑养蚕,这种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蚕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制约了蚕业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近年来,南充蚕业主管部门调整工作思路,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手段,大力发展业主经营,不断提高蚕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不断推进蚕业产业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在蚕桑发展中,在业主经营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需要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5.
《北方蚕业》2015,(1):58-58
<正>《北方蚕业》以发展蚕业科技,开展学术交流,传播科技信息,促进蚕桑(柞)生产,立足北方,面向全国,突出北方蚕业特色,学术与技术相结合,普及与提高兼顾为办刊宗旨,发表蚕业学术论文、研究简报,行业探索与技术交流文章,刊载蚕业史话、文化名录,介绍蚕业新成果、新产品,报道北方蚕业科技动态与信息,内容涵盖蚕、桑、柞与茧丝绸各行业,产学研与农工贸各领域及其产业链各环节。为了促进北方蚕业科学技术研究,扩大《北方  相似文献   

16.
江化  程明 《四川蚕业》2001,29(1):49-51
<正> 乐至县栽桑养蚕的历史悠久,素有“桑乐至”之称,经过几十年几代人艰苦不懈的努力,现在已是四川省33个优质茧生产基地县之一,蚕茧丝绸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桑、蚕、种、茧、丝绸和产供销、农工贸已构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7.
1、深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目标的确定,把蚕业和蚕农将逐步引向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最根本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强对茧丝市场的宏观调控和监督.2、因地制宜,进一步调整蚕业结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走出有特色的蚕业之路.3、发展高产、优质、高效蚕业既要从战略高度重视,又要根据自身条件,结合市场需要,以科技为依托,优化农村生产结构,建立起生产、经营、服务三位一体的新机制,真正实现“产供销”和“权责利”相结合,从而保证我市的蚕桑事业在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永盛不衰.  相似文献   

18.
《北方蚕业》2016,(1):31-31
《北方蚕业》以发展蚕业科技,开展学术交流,传播科技信息,促进蚕桑(柞)生产,立足北方,面向全国,突出北方蚕业特色,学术与技术相结合,普及与提高兼顾为办刊宗旨,发表蚕业学术论文、研究简报,行业探索与技术交流文章,刊载蚕业史话、文化名录,介绍蚕业新成果、新产品,报道北方蚕业科技动态与信息,内容涵盖蚕、桑、柞与茧丝绸各行业,产学研与农工贸各领域及其产业链各环节。  相似文献   

19.
《四川蚕业》2001,29(1)
<正> 为了实现蚕业产业化经营,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科学化管理、企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的蚕业新格局,蓬安县蚕业局决定走业主经营制的路子,于2000年初开始试点,首先推出了以程肾能为代表的蚕桑经营业主。该业主于2000年5月17日一次性承包了蓬安与南部交界处的白水滩滩涂地807亩,承包期15年,承包经营共20万元,计划投资100万元,建成桑园500亩,栽桑40万株,预计建成投产后年养蚕可达2000张,产茧8万公斤,折合干茧3.2万公斤,实现年销售收入160万元,创税利60万元以上。目前,该业主已投入资金15万元,已建成一步成园桑园300亩,  相似文献   

20.
<正>《北方蚕业》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陕西、山西、河南、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湖北等九省十四家科研院所(站)、蚕业学(协)会协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蚕业科技期刊。季刊,A4开本,逢季末出版,邮发代号52-257,各地邮局发行和由本刊编辑部同期发行。《北方蚕业》以开展学术交流,传播科技信息为己任,立足北方,面向全国,发表蚕业学术论文、研究简报,行业探索与技术交流文章,刊载蚕业史话、文化名录,介绍蚕业新成果、新产品,报道北方蚕业科技动态与信息,内容涵盖蚕、桑、柞与茧丝绸各行业,产学研与农工贸各领域及其产业链各环节。2007年荣膺陕西省出版形式规范优秀期刊奖,2008年荣获陕西省广告宣传业良好期刊,2009年荣获陕西省特色科技期刊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