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预约和检查准点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无锡市人民医院妇科A区2014年3~4月行影像学检查的95例患者作为品管圈活动前研究对象;2014年5月开始实施品管圈活动,选取2014年9~10月行影像学检查的96例患者作为品管圈活动后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患者预约和检查准点率及获得的无形成果情况。结果①QCC活动后患者预约和检查的准点执行率由活动前6.25%降低为活动后的0.5%,超出了预期目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091, P<0.01)。②QCC活动实施后,六个项目的无形成果得分均高于活动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不仅提高了妇科住院患者预约和检查的准点率,同时还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能力,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实践在高龄卧床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规范维护率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行PICC置管的高龄卧床患者50例,为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前的对照组。另选取2015年5月至2015年10月行PICC置管的高龄卧床患者50例,为QCC活动后的观察组。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实践,观察比较实施前后PICC规范维护率的变化。结果:有形成果:QCC活动实践后,PICC不规范维护率降为5.3%(16/300),明显低于QCC活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217,P0.05)。即PICC规范维护率为94.7%,超过目标值92%。无形成果:本次QCC活动对各位圈员的综合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主要包括QCC手法运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护理品质意识、自信心、责任心等方面的提升,与活动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实践可显著提高高龄卧床患者的PICC规范维护率,并能有效提升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质量改进方法在降低不合格血液标本退回率中的作用。方法采集2014年6~7月住院患者2908例血液标本作为活动前组;采集2014年10~12月住院患者3990例血液标本作为活动后组。活动后组在此基础上开展QCC活动,确立活动课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不合格血液标本发生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比较实施QCC活动前后不合格血液标本数,计算不合格标本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 QCC活动后组不合格血液标本发生率为0.3%,明显低于活动前组的2.3%(P0.01),患者满意率由86.7%提高到94.7%。结论 QCC活动不仅提高了血液标本合格率,还提高了科室成员间解决问题的能力、护士的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管理模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7月~2015年6月的入组CKD管理模式的3~4期住院患者为对照组(n=100),2015年7月~2016年6月入组的CKD 3~4期住院患者为实验组(n=100),对照组实施常规CKD管理,实验组在CKD管理基础上实施QCC管理。比较两组疾病认知度、满意度和随访率。结果:实验组对疾病认知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QCC活动能提高CKD患者的疾病认知度,提高自身重视度,增加随访率,有利于CKD管理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科病房护理满意度及护士综合素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与QCC组研究对象分别来自本院品管圈活动实施前3个月(2016年12月1日~2017年4月30日)及实施后3个月(2017年5月1日~2017年9月30日)各接收的45例住院患儿及家属,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的护理满意率及圈员综合素质。结果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仅为82.22%,QCC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5.56%,P0.05;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圈员的综合素质总评分为(27.46±3.55)分,显著高于实施前的(23.80±3.54)分,P0.05。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儿科病房的护理管理中,可以显著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水平,保证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儿科心血管重症患者压力性溃疡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脏监护室共收治住院患儿2198例,其中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1180例为QCC活动前,2017年2~9月收治1018例为QCC活动后。比较开展QCC活动前后患者压力性溃疡发生率和护士对压力性溃疡高风险患者科内上报率的差异。结果开展QCC活动前后该护理单元压力性溃疡发生率分别为3.81%和1.57%,护士科内压力性溃疡高风险上报率分别为40.60%和79.80%。结论QCC活动有效降低了儿科心血管重症患者的压力性溃疡发生率,提高了儿科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护士对压力性溃疡高风险患者的上报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吸入剂使用正确率中的作用。方法开展QCC活动,包括确立活动主题、进行主要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订对策并实施,比较QCC活动前后患者吸入剂使用正确率的差异。结果QCC活动后患者吸入剂使用的正确率(53.3%)较活动前(17.5%)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CC活动可提高患者吸入剂使用的正确率,推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提高急诊抢救时静脉穿刺成功率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582例急诊抢救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15年1月~2015年12月284例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抢救模式,设为对照组,2016年1月~2016年12月298例患者实施QCC急诊抢救模式,设为观察组。统计对比两组急诊抢救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QCC活动后,目标达成率为111.85%,进步率为7.73%。结论通过实施QCC活动,能提高护理人员血管评估水平以及静脉穿刺操作水平,提高急诊抢救静脉留置针穿刺一次性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质量管理方法对心理科住院患者晚间熄灯后使用手机时间的影响。方法对使用智能手机的15~40岁住院患者310例进行目的性抽样,于2017年10月10~23日进行现状调查,用鱼骨图进行原因分析,经真因验证后拟定对策,并干预12 w;于2018年3月19日至4月1日对使用智能手机15~40岁的住院患者298例进行调查,分析干预效果。结果住院患者晚间熄灯后手机使用时间由活动前每人每天1.62 h下降为活动后每人每天0.53 h晨间患者按时服药率和圈成员综合能力得分高于活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QCC质量管理方法制定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心理科住院患者晚间熄灯后使用手机时间、人数,增加患者晨间按时服药率,利于疾病的快速康复,为其节约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QCC活动对提高心内科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的作用效果。方法 2015年4~6月,采用现场隐蔽观察法记录心内科护士手卫生情况,7月成立"暖心圈"品管圈小组,确定提高护士手卫生依从性为品管圈活动主题。根据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拟定对策,对策实施、效果检查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于2015年8~10月再次记录手卫生情况。结果 QCC活动前后心内科护士手卫生总执行率分别为44.55%和8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名参与人员的各项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显著提高心内科护士手卫生依从性,提高护士综合能力,进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导管评估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采用头脑风暴法选定品管圈活动主题为提高住院患者导管评估正确率,调查2019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住院患者的导管评估情况并进行要因分析及真因验证,并拟定及实施5个主要对策:强化落实床边评估、组织培训并制订导管评估参照文件、借助工具规范导管测量及固定、加强患者及家属宣教、改善病区环境嘈杂情况。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住院患者的导管评估正确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导管评估正确率由70.89%提高到91.61%,但离目标设定值还存在一定差距;床边评估落实率、护士长自查导管评估正确率、患者及家属导管宣教知晓率及导管固定规范率均得到一定的提高;圈员的各项能力均较品管圈活动前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住院患者导管评估正确率,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导管安全管理意识,提升了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用药安全方面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主题,运用PDCA循环开展品管圈活动,将活动前后住院患者用药安全正确率进行对比。结果经过品管圈活动,患者用药缺陷率由93.75%降低到28.12%;圈员在QCC运用、团队精神、脑力开发、沟通协调、责任感、荣誉感等方面也有明显的提高。结论品管圈不但能提高住院患者用药安全正确率,也是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提高雾化吸入治疗患者吸入方式正确率的影响。方法:开展QCC活动,包括确立活动主题、进行要因分析、设定目标、制订对策并实施,比较QCC活动前后患者雾化吸入治疗吸入方式的正确率和残余药量的差异。结果:QCC活动后患者雾化吸入治疗吸入方式的正确率(80.0%)较活动前(38.0%)提高,残余药量活动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QCC活动可提高雾化吸入患者吸入方式的正确率,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性改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QCC模式在提高住院患者导管评估正确率的应用。方法 通过调查2019年3月我院住院患者导管评估474例,评估正确频次336例,正确率70.89%,其中导管漏评估、导管部位、类型及长度评估错误累积比率为81.16%。实施品管圈来管理导管评估的各个环节,制定四项对策:床尾设计导管评估表;制定导管评估模板和流程;加强患者及家属宣教,制定自查表;使用工具规范测量及固定导管。进行品管圈对提高住院患者导管评估正确率的效果分析。结果 住院患者导管评估正确率由70.89%提高到91.61%。圈员在个人素质修养、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团队合作能力、品管圈手法掌握程度、积极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均较活动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导管评估正确率中效果显著,不但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保证导管安全,同时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导管安全管理意识、提高了护理质量,规范化了导管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降低ICU住院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VC)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CVC操作的住院患者106例,由2名医生、6名护士及2名感染办干事组成品管圈,从2015年6月开始实施QCC活动,对患者CVC从穿刺置管开始到日常维护的全程管理,观察比较QCC实施前后每月ICU住院患者CVC的CLABSI发生率。结果:QCC活动实施后,ICU住院患者CVC的CLABSI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ICU住院患者CVC管理中实施QCC活动,可明显降低CVC的CLAB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心内科24小时尿量记录规范率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6年1月~6月依据品管圈原则与方法开展以"提高心内科24小时尿量记录规范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拟定主要对策:统一规范记录24小时尿量流程、使用校准后的量杯、培训规范读取尿量的方法、启用新的尿量记录单等,根据分析出的对策进行实施,比较品管圈开展前后24h尿量记录规范率的情况。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记录24小时尿量的规范率从改善前45.2%提高到改善后83.5%,后期经过为期6个月的效果维持,规范率最终提升到95.5%。结论 QCC活动对提高记录24小时尿量的规范率及尿量记录准确性改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NICU新生儿母乳喂养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开展以"提高NICU新生儿母乳喂养率"为主题的QCC活动,活动前,收集NICU住院患儿69例进行调查分析,找到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活动后,同样收集69例NICU住院患儿,比较活动前后住院患儿和出院1个月母乳喂养率。结果:开展QCC活动后,NICU新生儿母乳喂养率、出院后1个月母乳喂养率与活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以"提高NICU新生儿母乳喂养率"为主题的QCC活动,有利于提高住院和出院后新生儿的母乳喂养率,使患儿家属坚定母乳喂养信念;同时QCC活动的开展,提高圈员运用QCC管理工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胰岛素笔正确使用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鹰潭市人民医院于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开展提高胰岛素笔使用正确率的品管圈活动,调查33例糖尿病患者共200例次项目,查找胰岛素笔使用的缺陷,通过柏拉图找出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比较活动前后胰岛素笔使用正确率。结果 33例患者胰岛素笔使用正确率由活动前的64.5%提高至活动后91.0%,达成率为170.0%,进步率为41.0%。同时通过品管圈活动规范了胰岛素笔使用流程。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糖尿病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笔的能力,保障了患者安全,同时凝聚了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eol Circle,QCC)在提高ICU护士规范接诊患者正确率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品管圈对ICU护士规范接诊患者流程进行质量分析、持续改进,并对品管圈活动前后接诊正确性分项进行对比。结果护士规范接诊患者正确率由活动前的77%提高到活动后的94.9%;QCC活动前后接诊患者错误项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质量管理改进工具可有效的提高ICU护士规范接诊患者正确率,确保患者安全。科室形成标准的接诊患者流程及质量考核评价标准,活动过程中圈员应用管理工具解决临床实际存在的问题,个人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此方法值得在重症监护病房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减少药品混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组织学习品管圈相关知识,成立品管圈活动组织,选定"减少药品混放发生率"为活动主题,通过采集2015年3~5月病区药柜药品混放的次数作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开展QCC活动,进行现状调查,分析造成药品混放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相应的整改对策并组织实施;活动后采集2015年6~8月病区药柜药品混放的次数作为观察组。比较实施QCC活动前后药品混放发生率的下降情况。结果 QCC活动后药品混放发生率为3%,明显低于QCC活动前的12%。结论 QCC活动不仅减少药品混放发生率,还提高了科室的用药安全和科室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