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本院护士分层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3年和2014年该院接受培训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护士采用传统的平台式培训模式,观察组护士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护士"三基"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考核合格率、CPR技术及简易呼吸器应用技术考核合格率、除颤技术考核合格率、各层级护士核心能力平均分.结果 观察组护士"三基"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考核合格率、CPR技术及简易呼吸器应用技术考核合格率、除颤技术考核合格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各层级护士的核心能力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DCA管理方法应用于护士培训工作,能明显提高护士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华新区社区护士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为社区护士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闭卷理论考试对深圳市龙华新区248名社区护士进行理论考核,采用现场考核法进行CPR技能考核。结果248名社区护士CPR理论知识(83.83±9.32)分,合格率89.9%;操作技能(76.38±8.58)分,合格率72.2%;不同年龄、职称、学历、社区工作年限的社区护士CPR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用工性质的社区护士的理论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华新区社区护士CPR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优于操作技能,建议加大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对社区护士进行CPR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目标与关键结果(OKR)管理法在护士规范化培训新模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新入职护士59名设为对照组,2020年新入职护士55名设为观察组,2组护士在科室实践能力培训12个月后增加病例汇报专项培训与考核。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为期6个月的培训与考核,观察组引入OKR管理思想和工具进行为期4个月的培训与考核。培训结束后比较2组护士的合格率、优秀率、核心胜任力及培训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病例汇报培训考核合格率、优秀率比对照组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缩短培训时长对2组护士的核心胜任力没有影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培训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OKR工作法提高了培训考核的合格率、优秀率,缩短了培训时间,提升了新入职护士对培训新模式的满意度,可用于持续改进规范化培训新模式的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同质化理念下迷你临床演练测评量表(Mini-CEX)在新入职护士急救能力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新入职护士72人, 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急救能力培训模式, 观察组采用Mini-CEX进行急救能力培训。培训结束后两组人员分别进行急救操作技能考核、Mini-CEX量表测评、两组护士对培训效果满意度测评。结果观察组急救技能成绩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观察组护士Mini-CEX量表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观察组护士培训效果的测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基于同质化理念下Mini-CEX培训模式不仅可提高新入职护士的急救能力, 还可提高新入职护士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有助于提高新护士的综合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角色转型冲击模型的情景体验式干预在新入职护士角色适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9—11月新入职护士为对照组, 实施常规新护士培训, 共计57名;2021年9—11月新入职护士为观察组, 实施基于角色转型冲击模型的情景体验式干预培训, 干预期3个月, 共计62名。比较两组转型冲击程度、心理韧性及离职率的差异。结果干预后, 观察组新入职护士转型冲击评价量表总分及身体、心理、知识和技能、社会文化与发展4个维度得分均较对照组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理韧性量表(CD-RISC)总分及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3个维度得分均较对照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入职后1年内离职率分别为11.29%(7/62)和28.07%(16/5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角色转型冲击模型的情景体验式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新入职护士所面临的转型冲击, 提高他们的心理韧性, 促进他们适应新的护士角色, 并降低离职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规范化培训-危重症轮转对新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取江阴市人民医院敔山湾院急诊科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危重症轮转的94名护士,以单盲随机抽样法分组,分为参照组(47例)接受常规入职培训和实验组(47例)接受规范化培训,对比两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考核成绩、自我效能感、核心能力、自我评价得分、考核合格率。结果实验组培训后理论知识、技能操作考核成绩、自我效能感、核心能力以及自我评价得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考核合格率(100.00%)与参照组(93.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培训可提高危重症轮转护士专业能力、自我效能感、核心能力、考核合格率等,培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生儿临终关怀培训方案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护士临终关怀态度及死亡应对能力的应用效果,以期为NICU护士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2年5-6月泉州市某三级儿童专科医院的NICU护士90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护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人。对照组开展NICU新生儿护理理论与实践培训,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新生儿临终关怀培训,干预前后采用新生儿临终关怀态度量表(neonatal palliative care attitude scale, NPCAS)和死亡应对能力量表(coping with death scale, CDS)分别比较两组护士临终关怀态度和死亡应对能力水平。结果 干预前,两组护士的NPCAS得分及CDS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NICU护士NPCAS得分及CDS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亦高于干预后对照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新生儿临终关怀培训方案可以帮助NICU护士改善其临终关怀态度及死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介入专科护士培训中,"1+1"培训模式对来源于不同专科病房护士的培训效果,为进一步完善介入专科护士培训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1"培训模式对77名参加湖南省介入专科护士培训的学员进行培训,比较培训前后学员的得分情况。结果 1培训后所有学员理论考核得分(72.23±7.32)分、介入病房学员理论考核得分(73.04±7.49)分、非介入病房学员理论考核得分(71.87±7.29)分均高于培训前的(57.10±8.26)分、(61.75±7.48)分、(55.0±7.7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来源于介入病房与非介入病房的学员培训前理论得分为(61.75±7.48)分、(55.0±7.78)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理论得分为(73.04±7.49)分、(71.87±7.29)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的实践考核得分为(83.54±6.58)分、(81.94±7.03)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介入专科护士培训中,来源于不同专科病房的学员理论基础有差异,"1+1"培训模式可有效提高介入专科护士培训学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实现培训的同质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心理辅导对新入职护士心理资本、职场适应及转型冲击的干预效果。方法 97名新入职护士随机分为积极团体心理辅导组30名、心理健康讲座组29名和空白对照组38名。心理健康讲座组接受每周1次, 1次1.5 h, 共为期6 w的心理健康讲座, 积极团体心理辅导组接受每周1次, 一次2 h, 为期6 w的积极团体心理辅导, 比较干预前、后三组新入职护士心理资本量表、护士职场适应量表及新入职护士转型冲击评价量表的得分情况。结果积极团体心理辅导组在干预前、后各量表总分及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健康讲座组在干预前、后仅有护士心理资本量表总分、效能维度、抗挫折维度、乐观维度及转型冲击量表中的身体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干预前、后各量表总分及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 积极团体心理辅导组患者干预后的新入职护士转型冲击评价量表总分及维度得分均低于心理健康讲座组和空白对照组, 心理健康讲座组患者干预后的转型冲击量表总分及维度得分也低于空白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积极团体心理辅...  相似文献   

10.
实境考核培训对不同年资护士临床护理能力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实境考核培训法对不同年资护士临床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内科系统8个科室共102名注册护士按工作年限分为低、中、高三个年资组进行实境考核培训,每季度考核1次,共4次。比较不同年资护士在实境培训前、培训后6个月及12个月3个时段的实境考核成绩、分管病人的护理质量得分及对培训的满意度得分。结果经过实境考核培训,3个年资组护士的考核及格率逐步上升,培训12个月后考核及格率与培训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年资组护士在培训12个月后分管病人的护理质量得分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年资组护士在培训12个月后的培训满意度均高于培训6个月时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境考核培训法满足了不同年资护士的培训需求,促进了护士主动学习,提高了临床护理能力,从而提升了病区护理质量和安全,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护理培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正念认知与团体支持干预在缓解肿瘤病房护士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病房护士66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正念认知组和团体支持组各33名,正念认知组护士给予正念认知干预,团体支持组给予团体支持干预,比较两组护士干预前、后8周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情况。结果两组护士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各类目评分以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护士的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各类目评分以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正念认知组的工作压力各类目评分以及总分、职业倦怠评分量表中除“应对策略”外的其他4类目评分和总分均明显低于团体支持组,而在职业倦怠评分量表中“应对策略”类目评分上明显高于团体支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相比团体支持干预,正念认知干预在缓解肿瘤病房护士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的效果更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新入职护士(简称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对于提高新护士知识掌握和自助学习能力的作用.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不同科室的36名新护士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观察组新护士给予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规范化培训,对照组新护士采用集中讲授式培训,两组各6次.培训后,两组新护士采用统一的理论测试与自主学习能力评价表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新护士理论测试得分、自助学习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培养协作精神、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高学习积极性等方面,观察组新护士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采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有助于实现既定的培训目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在肿瘤科护理人员姑息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拓展临床护理培训方法。方法选取南京市第二医院肿瘤科临床护士60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名。分别对两组护士进行姑息护理专项培训,对照组采取传统理论授课的培训方法,试验组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培训方法。采用姑息护理知识问卷及教学培训满意度测评表对两组护士的培训效果进行测评。结果试验组护理人员姑息知识平均得分(17.19±2.85)分,对照组平均(14.25±3.92)分,试验组理论知识测试在疼痛及其他症状的控制、心理精神社会支持和总分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授课模式激发主动学习兴趣、学习内容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课堂互动交流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教学培训方法总体评价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翻转课堂的教学培训方法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学习的主动性及评判性思维能力,加深对姑息护理培训知识的理解与固化,提高了教学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不同心肺复苏(CPR)培训模式在大学生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接受CPR培训的大学生随机分为传统教学模式组(346人)、视频指导自学模式组(354人)和模拟急救场景模式组(348人)。对比三组培训时长、理论考核成绩以及操作考核成绩等综合运用能力。 结果传统教学模式组、视频指导自学模式组和模拟急救场景模式组每次培训时间分别为(1.12 ± 0.11)、(0.80 ± 0.00)和(2.32 ± 0.26)h,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673,P<0.05);且传统教学模式组与视频指导自学模式组,模拟急救场景模式组与视频指导自学模式组培训时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传统教学模式组、视频指导自学模式组和模拟急救场景模式组的理论考核成绩分别为(80.1 ± 2.6)、(79.2 ± 4.4)和(81.4 ± 3.1)分,以模拟急救场景模式组较高,但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24,P=0.525);操作考核成绩中传统教学模式组、视频指导自学模式组和模拟急救场景模式组分别为(80.1 ± 2.3)、(81.3 ± 5.0)和(78.9 ± 3.5)分,以视频指导自学模式组较高,但同样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00,P=0.439)。三组学员的考核通过率分别为72.6%、69.8%和75.4%,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8,P>0.05)。 结论通过视频指导自学模式进行CPR培训,大学生能有效掌握CPR技能,并能节省培训时间,简化培训流程,值得在大学生CPR培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标准化病人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在康复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广州新华学院2018级护理专业301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标准化病人结合翻转课堂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前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前测、后测,在理论课结束后1周对两组学生进行标准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PBL联合工作坊教学模式在骨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将2020年6月至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40名护士按照病区分为观察组(一区)及对照组(二区),各20名,观察组采用PBL联合工作坊教学模式进行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教学培训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理论考核成绩与操作考核成绩、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措施落实率、对培训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PBL联合工作坊教学模式可有效提升骨科护士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水平,有助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措施的落实,护士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脊柱核心稳定训练在胸腰椎骨折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例,对照组实施腰背肌功能锻炼,观察组实施脊柱核心稳定训练加腰背肌功能锻炼,随访12周,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12周的下腰痛JOA评分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周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重复方差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组间、多时间点、组间和多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的进行,两组患者ODI均得到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ODI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重复方差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组间、多时间点、组间和多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的进行,两组患者JOA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JOA评分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秩和检验,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5.32,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6.51,P<0.05).结论 脊柱核心稳定训练有助于缓解胸腰椎骨折患者疼痛,显著改善脊柱功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个案护理管理运用于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应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个案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患者PSP评分、PANSS评分、MARS评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PAN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4、8、16、24、36、48周的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PSP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4、8、16、24、36、48周的PSP评分与MAR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案护理管理运用于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效果显著,可以显著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社会功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培训模式对ICU低年资护士评判性思维的影响,为提高低年资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寻找培训策略。方法:将48名ICU低年资护士按学历分层后分两期进行培训,每期24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名。实验组采用理论与实践交叉结合案例分析与反思记录的培训模式,对照组采用集中理论培训与实践的传统培训模式。在实验初期、末期均采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进行测评。结果:实验组在培训初期与末期总分和七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初期与末期开放思想、求知欲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培训后实验组七个维度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ICU两种不同培训模式对低年资护士评判性思维产生不同的影响,理论与实践交叉结合案例分析与反思记录的培训模式,有助于提高低年资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明显优于集中理论培训与实践的传统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在临床护理规范化培训中采取传统教学法(LBL)结合案例教学法(CBL)对提高护士岗位胜任力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12月我院60名规范化培训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名.对照组护士采取LBL,观察组护士采取LBL结合CBL.比较两组护士培训后的岗位胜任力、考核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