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对复方强身颗粒的喷雾干燥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复方中淫羊藿苷的转称率作指标,确定了工艺参数:浸膏相对密度、进风温度、浸膏进料速度和加入β-环糊精(-βCD)的比例。结果最佳工艺经过验证,其工艺参数:浸膏相对密度为1.15g.mL-1,浸膏进料速度为12mL.m i-n 1,浸膏中加入4%的-βCD,进风温度为180℃。结论该工艺合理,产品稳定性好,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交试验法优选骨炎宁颗粒的喷雾制粒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择骨炎宁颗粒喷雾制粒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应用正交试验法,采用喷雾干燥制粒机制粒并在流化床上进行干燥,以浸膏浓缩的相对比例、进风温度及入塔风压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以颗粒的成品率及半成品颗粒的含水量为考察指标。结果:三因素中以浸膏浓缩的相对比例A和入塔风压C的影响较显著(P〈0.05),而进风温度B的影响不显著。结论:骨炎宁颗粒喷雾制粒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3B1C3。即浓缩的相对比例为1:1.20,进风温度为90℃,入塔风压为负压1800Pa。  相似文献   

3.
骨炎宁颗粒喷雾干燥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翼  LIU Ya-ni  陈华庭 《医药导报》2008,27(8):970-972
目的选择骨炎宁颗粒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采用喷雾干燥制粒机制粒并在流化床上进行干燥,以不同工艺制备骨炎宁颗粒药材提取浓缩液(A)、进/出口风温(B)、入塔风压(C)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以半成品颗粒的绿原酸含量为考察指标。结果3因素中以B的影响最显著(P<0.01),A与C的影响不显著。结论骨炎宁颗粒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1B3C3。即骨炎宁颗粒药材提取浓缩液为水提取液,进/出口风温为90~100/50~60 ℃,入塔风压为-1 800 Pa。  相似文献   

4.
李进才 《今日药学》2006,16(6):48-50
目的 建立去脂胶囊的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入塔风温、出塔风温、浸膏比重等为影响因素,以喷雾干燥粉中醇浸出含量、出粉率为考察指标.结果 去脂胶囊的最佳喷雾干燥工艺为A2B2C3,即入塔风温为190~200 ℃,出塔风温为105~115 ℃,相对密度为1.15.结论 A2B2C3喷雾干燥条件,所得醇浸出物量、出粉率综合评分最高,该工艺条件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肾石通颗粒的喷雾干燥条件与成型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以干粉得率为考察指标,确定浸膏相对密度、喷雾压力、进风温度、进液频率、风机频率等喷雾干燥工艺参数。结果:喷雾干燥工艺参数为浸膏相对密度1.18~1.23(60℃),物料温度50℃,进风温度80℃,喷雾压力0.15~0.20Mpa,进液频率15~25Hz,风机频率20~30Hz时肾石通颗粒成型最好。结论:本研究喷雾干燥条件与成型工艺合理、可行,可用于肾石通颗粒的制备。  相似文献   

6.
李剑欣  张曦  魏桂蓉 《中南药学》2011,9(11):841-844
目的优化六味补血颗粒的喷雾制粒工艺。方法 应用正交试验法,采用喷雾干燥制粒机制粒并在流化床上进行干燥,以浸膏浓缩的相对密度、物料干燥温度及雾化压力为考察因素,以颗粒成品收得率及芍药苷转移率为评价指标。结果最佳工艺参数:浸膏相对密度为1.10(80℃),物料干燥温度为95~100℃,雾化压力为0.25MPa。结论该工艺合理、稳定,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交试验优选克癃胶囊喷雾干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确定克癃胶囊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方法 用正交试验法,以喷雾粉的水分与得率为指标,选用L9(34)正交试验表对影响克癃胶囊喷雾干燥过程的因素进行考察.结果 正交试验设计的3个因素中,进风温度与进料速度的影响显著.结论 喷雾干燥最佳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35℃~145℃、出风温度为65℃~75℃、进料速度140~150 mL·min-1.  相似文献   

8.
葛根汤颗粒一步制粒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分析葛根汤颗粒一步制粒的工艺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葛根汤颗粒处方中糊精作为一步制粒底料,葛根汤浸膏溶液直接喷雾混合制粒干燥,一步形成颗粒,采用正交试验方法,通过考察葛根汤浸膏溶液相对密度、进风温度、喷浆速度及雾化压力,以成品率、含量和水分作为考察指标,筛选出制备葛根汤颗粒的最优工艺。结果不同的工艺条件对该产品的颗粒成品率有较大影响的,其中浸膏溶液的浓度对成品率的影响最大、其次为进风温度和雾化压力,喷浆速度影响最小。因此确定葛根汤颗粒的工艺条件为葛根汤浸膏溶液相对密度为1.181.23,进风温度设定(120±5)℃,雾化压力为0.41.23,进风温度设定(120±5)℃,雾化压力为0.40.6 MPa,喷浆速度为(0.5±0.1)kg·min-1。结论葛根汤颗粒一步制粒法优点明显,值得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去脂胶囊的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入塔风温、出塔风温、浸膏比重等为影响因素,以喷雾干燥粉中醇浸出含量、出粉率为考察指标。结果去脂胶囊的最佳喷雾干燥工艺为A2B2C3,即入塔风温为190~200℃,出塔风温为105~115℃,相对密度为1.15。结论A2B2C3喷雾干燥条件,所得醇浸出物量、出粉率综合评分最高,该工艺条件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生津益气颗粒的成型工艺。方法采用一步制粒制备生津益气颗粒,通过正交实验考察喷雾速度、浸膏相对密度、雾化压力、物料温度四因素对生津益气颗粒成品率、水分的影响。结果优选的工艺为:喷雾速度15ml/min,浸膏相对密度1.13,雾化压力0.3MPa,物料温度65~75℃。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可在大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喷雾干燥法改善中药浸膏吸湿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智  韩静  岑琴  潘岳峰  殷莉梅 《中国药房》2007,18(27):2114-2116
目的:利用喷雾干燥法改善中药浸膏的吸湿性和流动性,最大限度地改善喷雾干燥的黏壁现象,为中药工业现代化提供合理的相对湿度环境及生产条件。方法:以正交试验法筛选最佳辅料配方以及最佳工艺条件,并考察浸膏干粉的吸湿性和流动性因素。结果:向溶液中加入3%微粉硅胶、7%β-环糊精,可以极大地降低浸膏粉的吸湿性。最佳工艺为浸膏比重1.10g.mL-1、进风温度170℃、雾化压力0.5Mpa、进料速度400mL.h-1;最佳处方的临界相对湿度为64%。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以改善传统干燥中药方法时间长、浸膏易吸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Manufacturing of 'ready-to-compress' powder mixtures for direct compression was performed by spray drying, without granulation, milling and/or blending steps in between spray drying and compaction. Powder mixtures containing acetaminophen, mannitol, erythritol, maltodextrin, crospovidone, colloidal silicon dioxide and polyoxyethylene 20 sorbitan monooleate were prepared via co-spray drying. A feed suspension having a solid content of 27.2% w/w was selected for further process optimisation because of its high process yield, excellent flowability and short tablet disintegration time. Experimental design was applied to evaluate processibility,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compactability of the spray dried powder mixtures. Significant and adequate regression models were developed for powder flowability, median particle size, bulk density, residual moisture content and process yield. An increasing inlet and outlet drying air temperature improved process yield. However, a higher inlet drying air temperature had a negative influence on density and moisture content, while the latter decreased at higher outlet drying air temperatures. Median particle size increased with a higher inlet temperature, while the outlet temperature had the opposite affect. Numerical optimisation determined the optimal spray drying process (inlet temperature: 221 degrees C, outlet temperature: 81 degrees C and atomisation pressure: 6 bar) in order to produce 'ready-to-compress' powder mixtures.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选辛白鼻渊颗粒喷雾制粒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喷雾干燥后药粉产量为考察指标优选工艺条件,并进行验证试验和成品质量考察。结果最佳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90℃,喷液转速6 r/min,风机频率45 Hz;薄层鉴别结果显示,供试品溶液色谱中,在与黄芩苷和栀子苷对照品溶液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成品颗粒的主要成分、流动性、粒度、水分、干燥失重和溶化性检查均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规定。结论优选制备工艺所制得的颗粒质量稳定,产品收率高,适宜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胃乐舒颗粒最佳喷雾干燥工艺,为其质量稳定提供保证.方法:以延胡索乙素含量、干粉收率、含水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主要考察进风温度、浸膏比重、供液速度三个因素对干燥效果影响.结果:优选的最佳干燥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45℃、浸膏比重1.10、供液速度25 ml·rmin-.结论:优选的最佳工艺条件合理、重复性好、稳定可靠,可做为胃乐舒颗粒的干燥条件,为其制剂的干燥工艺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汪继峰  高存桂  宋宪铭  李冲  邵长江 《中国药师》2011,14(11):1597-1599
目的:对芪归参胶囊的喷雾干燥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采取正交试验,以黄芪甲苷和阿魏酸的转移率、成品的含水量及其收率为考察指标优化喷雾干燥工艺。结果:通过试验研究,得出芪归参胶囊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2B2C2,即进风温度为170℃,浸膏理论干重:辅料量=1:0.30,浸膏相对密度为1.10。结论:用上述条件对芪归参胶囊喷雾干燥工艺优化后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从而为芪归参胶囊生产提供可行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芩珠凉血颗粒喷雾干燥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奚燕  张宁 《中南药学》2010,8(4):253-255
目的筛选芩珠凉血颗粒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影响芩珠凉血颗粒喷雾干燥过程的清膏辅料用量、相对密度及设备参数等因素进行优化。结果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条件:浸膏相对密度:1.08~1.15(70℃);辅料用量:每帖药中糊精用量为得膏率的10%、乳糖用量为得膏率的5%;设备参数:进风温度130℃,进液速度10mL·min^-1,进风风量90Pa。结论所优化的条件可用于芩珠凉血颗粒的喷雾干燥工艺。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螺旋霉素原料药粉的粒径大、团聚现象严重,因此极大的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有研究报道超细粉制备技术可 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方法 采用了两种代表性的方法制备螺旋霉素的超细粉:分别为喷雾干燥法和反溶剂法;并以粒径为 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得到最佳结果,对上述两种方法制备的粉体分别进行粒径、形貌特征和物化性质对比。结果 两种 方法的最佳条件为:喷雾干燥法的进料速度为5 mL/min,雾化空气速度为800 L/h,进口温度为150℃,出口温度为85℃,平均 粒径为(1638±10.99) nm。反溶剂法在25℃条件进行实验,溶剂与反溶剂的比例为1:5,最佳搅拌速度为1000 r/min,获得的平均 粒径为(230±7.31)nm,以上结果经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动态光散射(DL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 (DSC)和X射线衍射(XRD)进行表征;经气相色谱检测,两种方法中的溶剂残留均符合ICH最低标准(5000 ppm);结论 与喷雾干 燥法相比,反溶剂法制备的螺旋霉素粒径更小、粉体分散性更佳,其溶解度更高。因此反溶剂法制备的螺旋酶素微粉更适用于 制药业,为微粉技术提供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螺旋霉素原料药粉的粒径大、团聚现象严重,因此极大的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有研究报道超细粉制备技术可 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方法 采用了两种代表性的方法制备螺旋霉素的超细粉:分别为喷雾干燥法和反溶剂法;并以粒径为 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得到最佳结果,对上述两种方法制备的粉体分别进行粒径、形貌特征和物化性质对比。结果 两种 方法的最佳条件为:喷雾干燥法的进料速度为5 mL/min,雾化空气速度为800 L/h,进口温度为150℃,出口温度为85℃,平均 粒径为(1638±10.99) nm。反溶剂法在25℃条件进行实验,溶剂与反溶剂的比例为1:5,最佳搅拌速度为1000 r/min,获得的平均 粒径为(230±7.31)nm,以上结果经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动态光散射(DL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 (DSC)和X射线衍射(XRD)进行表征;经气相色谱检测,两种方法中的溶剂残留均符合ICH最低标准(5000 ppm);结论 与喷雾干 燥法相比,反溶剂法制备的螺旋霉素粒径更小、粉体分散性更佳,其溶解度更高。因此反溶剂法制备的螺旋酶素微粉更适用于 制药业,为微粉技术提供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化胃爽颗粒剂的成型工艺。方法以糊精/浸膏比例(X1)、乙醇浓度(X2)、剪切制软材时间(X3)和流化床进口干燥空气温度(X4)为考察对象,以合格颗粒收率(Y1/%)、溶化时间(Y2/min)及吸湿性(Y3/%)作为评价指标,利用4因素3水平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胃爽颗粒剂成型工艺。结果最佳成型工艺:糊精/浸膏比例为3.0,乙醇浓度为77.2%,剪切制软材时间为36.3 min,流化床进口干燥空气温度为98.4℃。结论通过Box-Behnken效应面法可以用于胃爽颗粒剂的成型工艺的优化,制得颗粒剂各项指标符合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