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构成和特异性治疗效果。方法:对慢性咳嗽患者在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进行胸部X线、鼻窦CT检查,如果不能明确诊断则进一步做支气管激发试验或支气管舒张试验、食管24h pH监测、胃镜、纤维支气管镜、肺脏CT扫描等检查,并且观察对特异性治疗的反应而明确诊断。结果:85例慢性咳嗽患者中咳嗽变异性哮喘(CVA)35例(41.1%),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30例(35.2%),胃食管反流(GER)6例(7.0%),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3例(3.5%),CVA+UACS 5例(5.8%),不明原因6例(7.0%)。对这些病人进行特异性治疗后,76例(89.4%)患者咳嗽得到控制。结论:CVA、UACS和GER是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大部分患者对特异性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
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亦称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是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鼻后和咽喉等部位,直接或间接刺激咳嗽感受器,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这种分泌物的长期慢性刺激可引起咳嗽感受器的继发性炎症及相关症状,因此UACS/PNDs是引起慢性咳嗽最常见病因之一。据文献统计,其发病率占慢性咳嗽的41%。[2]UACS/PNDs既不是独立性疾病,也没有明确的病变范围,临床上不易被呼吸内科医师所认识,而五官科医师尤多侧重治疗鼻、咽喉局部病变,故该病症易于误诊、误治。除了鼻部疾病外,UACS/PNDs还常与咽喉部、气管食管的疾病有关,如变应性或非变应性咽炎、喉炎、咽喉部新生物、慢性扁桃体炎等。作者就近年来中医学者对UACS病名的界定、病因病机与证型的的研究、运用中医中药治疗UACS所取得的长足进展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并指出现今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与方向。  相似文献   

3.
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亦称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是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鼻后和咽喉等部位,直接或问接刺激咳嗽感受器,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这种分泌物的长期慢性刺激可引起咳嗽感受器的继发性炎症及相关症状,因此UACS/PNDs是引起慢性咳嗽最常见病因之一.据文献统计,其发病率占慢性咳嗽的41%.[2] UACS/PNDs既不是独立性疾病,也没有明确的病变范围,临床上不易被呼吸内科医师所认识,而五官科医师尤多侧重治疗鼻、咽喉局部病变,故该病症易于误诊、误治.除了鼻部疾病外,UACS/PNDs还常与咽喉部、气管食管的疾病有关,如变应性或非变应性咽炎、喉炎、咽喉部新生物、慢性扁桃体炎等.作者就近年来中医学者对UACS病名的界定、病因病机与证型的的研究、运用中医中药治疗UACS所取得的长足进展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并指出现今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与方向.  相似文献   

4.
洪教授认为"湿热蕴结,肺鼻咽喉不利"是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的主要病因病机,湿热所致的UACS乃由外邪与内伤所致,与地区气候、饮食、情志、失治误治等因素有关,且体质因素亦是其发病的重要原因.临证要四诊合参,亦重视舌象及咽喉部望诊.治疗上主张从湿热论治,湿热内蕴者常予温胆汤理气健脾祛湿、清热化痰;热重于湿则予黄连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患者中医证素特征。方法采用"证素辨证"方法 ,提取患者病位、病性证素,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本病的中医病理特征。结果 UACS病位证素肺频数显著高于表、肝、胃;病性证素痰频数显著高于热、气滞、湿、寒、饮、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并且只有肺和痰两个证素平均积分超过150,为重度病变。结论 UACS核心病位在肺,可兼表、肝、胃;病性以痰为主,寒热虚实互见,肺气郁而生痰是UACS的核心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眩晕病是社区常见病,本文基于张锡纯辨治脑充血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方法,针对西医难以明确病因且治疗效果不佳的"气血上逆"所致的眩晕病,通过四诊合参,尤其注重脉诊和望诊,明确诊断,运用平肝、引气血下行、滋阴、疏肝的治疗大法,探析治疗"气血上逆"所致眩晕病的思路,其中张锡纯的用药特色,善用药物,及忌用药物尤其应该引起临床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CPC)的常见病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胸部X线、肺功能、诱导痰检查、食道pH监测等检查,对病因进行分类,并针对病因进行特异性治疗。结果:通过对89例成人CPC病因分析发现,咳嗽变异性哮喘(CVA)30例(33.71%),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鼻后滴流综合征)(UACS)24例(26.9%),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12例(13.48%),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EB)10例(11.2%),(UACS+CVA)3例(3.37%),(GERC+CVA)2例(2.25%),药物因素者2例(2.25%),支气管内膜结核、心源性咳嗽、心理性咳嗽各1例(各占1.12%),病因未明者3例(3.37%)。经针对病因治疗后,95.51%的患者咳嗽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CPC病因主要为CVA、UACS、GERC、EB,占总病因的91.01跖;指南推荐诊断程序有助于CPC的诊断。其中详细询问病史结合针对性病因治疗是确诊病因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成人斯蒂尔病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都不甚明确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可累及淋巴、肝脾等多种脏器,西医治疗以激素为主。祖国医学中的"卫气营血"概念对其有重要意义,在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治疗过程中的内容与这些概念有密切关联。笔者导师从卫气营血辨证入手,方拟白虎汤合清营汤加味治疗,以探讨中医药治疗成人斯蒂尔病的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9.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为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属于中医的"久咳"、"风咳"、"喉咳"等范畴。西医主要针对原发病对症治疗,但易反复发作。因此,积极有效地探寻中医疗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UACS的病因病机、诊治方法及中医临床研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介绍孙增涛教授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的经验。孙教授认为UACS的病因多为外邪侵袭与脏腑内伤;其病位在肺,与脾肾相关;早期病性多实,后期可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病机为邪犯肺络,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临床将本病辨证分为风盛挛急、热壅肺窍、痰气交阻、气虚痰阻、肺阴亏耗五型,分别治以疏风通窍、清热化痰、降逆化痰、健脾化痰、养阴清热诸法,并兼顾利咽通窍,同时辅以针刺疗法、穴位贴敷、耳穴压豆、刮痧、拔罐、砭石疗法等治疗手段,并嘱患者注意预防和调护,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临床以腹痛或腹部不适感伴有排便习惯改变为基本特征,关于其病因病机,现代多认为与情绪有关。中医理论认为其与发病肝脾密切相关。通过对对近20年来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报道的统计学处理,发现:临床上肝郁脾虚型最多、脾胃虚弱型次之。证候表现以脾胃证候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证候规律。方法:以"肠易激综合征"为主题词,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20年来所有相关文献,通过筛选,选择其中的医案部分,录入相关数据,然后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结果:共录入171例病例,其中以肝郁脾虚型最多,脾胃虚弱型次之。临床表现以腹痛、食欲减退、腹胀等脾胃症状为主,共出现344次,占总症状的79.3%,以烦躁易急等精神症状为次,舌质以红为最多,苔以薄苔或以白苔为主。结论:肠易激综合合征的发生以肝失疏泄为标,脾土不足为本,肝郁脾虚是其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13.
辨证治疗胰岛素抵抗综合症52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雨田 《山西中医》2002,18(1):9-10
采用中药治疗胰岛素抵抗综合症52例,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甘油三酯及血压变化,结果:治疗后空腹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及血压均下降(P<0.05或P<0.01),差异有显著性;胰岛素敏感指数上升(P<0.01),差异亦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4.
证候基因组学和证候蛋白质组学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等新学科的发展,论证了证候基因组学、证候蛋白质组学的概念、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目标,分析和讨论了其研究难点及解决措施,概述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张友堂  付青青 《河南中医》2012,32(9):1105-1106
通过对168例五苓散验案进行分类、统计和整理分析,基本可以确定五苓散证的参考指征为:①主症:小便不利,口干渴(渴欲饮水或不欲饮水),腹胀满;②兼症(或然症):浮肿,汗出,短气,尿频,倦怠乏力,呕恶,眩晕;③舌脉:舌淡苔白腻、白滑或薄白,或可见舌胖大;脉沉细或沉滑。在临床应用中有三项主症加上舌脉征象,或两项主症,两项兼症,加上舌脉征象即可初步诊断为五苓散证,选用五苓散进行加减论治。  相似文献   

16.
论麻杏石甘汤证无表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仲景麻黄与石膏同用,若要保留方中解表功能,一是麻黄用量大于石膏用量(可因表证轻重配伍辛温解表之品);二是在麻黄用量小于(或等于)石膏用量时,必定配伍辛温解表之品,或是解表之方(如桂枝汤等)。麻杏石甘汤中麻黄虽用4两,生石膏则用至半斤,麻黄与石膏之比是1∶2。此时,由于方中石膏用量大于麻黄用量一倍,也无辛温解表之品,或是解表之方,则本方实无表证。  相似文献   

17.
尿道综合征是现代医学病名,为已婚女性常见病,治疗颇为棘手。文章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患者特征,将尿道综合征分成5个类型论治,提出尿道综合征的主要病机为湿热内困、下注膀胱,可兼气滞、血瘀、阴亏,导致膀胱气化不利。湿热为病,湿为本,热为标,热为湿困蕴化而成。除湿热之邪,湿宜“温”化,热要“凉”清。治疗湿热之证,要寒、温药并用,寒而不过以免助湿,温而不多以防助热,四诊合参,在定性湿热的基础上,仔细分辨“湿”与“热”孰重孰轻,准确把握寒、温药的用药比例,小心进退,力求无偏,是治疗湿热证有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史梅莹  赵燕  王天芳 《世界中医药》2014,9(12):1672-1674
目的:通过现代文献研究,分析PCOS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为建立PCOS的辨证规范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2013年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分为调查研究和干预研究2类,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纳入181篇文献,其中调查研究48篇,干预研究133篇;2)调查类文献中,原始辨证结果 64种,涉及29种证候类型,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依次为肾虚证、痰湿(浊)证、血瘀证、肝气郁结证和肾阳虚证;3)干预类研究文献中,原始辨证结果 50种,涉及22种证候类型,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依次为肾虚证、痰湿(浊)证和血瘀证;4)2类文献中,病位类证候要素出现频率在5%以上的均为肾、肝、脾;病性类证候要素出现频率在5%以上的均有虚、痰湿(浊)、血瘀、气滞、阳虚,另外,调查类文献中还有阴虚,干预类文献中有火(热)。结论:临床中,对PCOS的辨证结论虽繁杂、各异,但涉及的证候要素相对集中;本研究所归纳、提炼之证候要素,可为制订该病的临床辨证规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慢性疲劳综合征近20年文献的研究,探讨其中医证候的临床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证候要素的提取,总结其分布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国内有关中医药辨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文献,应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对证候及证候要素进行频次分析。结果临床最常见的证候类型主要是心脾两虚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肝气郁结证、脾胃气虚证。病位依次为脾、肝、肾、心。临床病机特点以正虚为主,兼有虚实夹杂,正虚以气虚、血虚、阴虚为主;邪实以气滞、痰湿、瘀血为主。结论从证候要素入手进行中医证候的研究能够更好地统一、规范临床辨证,文献分析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证候本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的分布,学术界提出了与中医心、肝、脾、肾四脏相关的单一或组合的多种证型.在代表行业和国家标准的权威文献中,本病肾阴阳两虚证未能列入其中.通过对本病症状表现、临床用药规律的考察确认,肾阴阳两虚证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变本质.本病比较多见的肾阴虚证和部分肾阳虚证与其他疾病的同类证不同,其特点是在肾阴虚证以阴虚表现为主的基础上,伴见某些阳虚表现;而肾阳虚证以阳虚表现为主的同时,合并一定程度的阴虚征象.从本质上说来,两者皆属肾之阴阳两虚.据此,建议在对本病进行辨证规范时,将肾阴阳两虚证正式列为基本证型;在治疗上应有意识地兼顾温阳与滋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