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通过前瞻性急性中毒流行病学调查,为本地区急性中毒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来急诊科就诊的急性中毒患者,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中毒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发生中毒的时间、地点、意图,中毒类型、中毒物质的名称、剂量,毒物的种类、入侵的途径、以及急诊处理方法、治疗的结果、转归等进行填表登记。结果:共调查中毒病例503例,男221例,占43.94%,女282例;占56.06%,男女之比为1:1.28。其中意外中毒303例,占60.24%,其中自杀中毒者274例,占54.47%,20~35岁为中毒的高发人群,前三位职业为农林牧渔业,其它无业人员和学生,前三类毒物分别为农药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和镇静安眠药中毒,中毒高发月份为11月~3月,占全年的49.90%,死亡10人,占1.99%。结论:急性中毒以20~35岁为高发人群,女性多于男性,毒物以农药、一氧化碳、镇静安眠药为主,意外和自杀为常见中毒原因,口服为主要中毒途径,农林牧渔业、其它无业人员和学生为主要职业分布。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急性中毒病人的中毒情况,认识急性中毒的发生特点,并提出急救护理措施。方法 将1628例(1岁至90岁),急性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1628例中毒患者中,性别比例:女性多于男性,占64.8%;年龄比例:中青年最多,占50%:中毒比例:口服有机磷农药占首位;安眠药类占第二位,两者占总数60%;职业比例:农民居多占74.8%:季节比例:春夏季为高发季节占60%。结论 因急性中毒具有发病急骤、症状严重、变化迅速的特点,而且毒物量越大,毒性越强,患者受损脏器越多。所以,护士应熟练掌握急救护理对策,减少急性中毒的发生,对临床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急性中毒患者460例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收治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本科2004年12月至2005年11月收治的460例急性中毒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毒物种类、中毒类型的季节分布、毒物侵入途径、中毒原因、急诊诊断、转归及死亡等项目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460例急性中毒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5~34岁(占38.7%)。首位的中毒种类是化学品,占33.48%;其次是药物中毒,占28.26%。消化道摄入是急性中毒最常见的途径,占80.22%。自杀者占急性中毒的62.59%。中毒死亡1.52%。结论为综合性医院急诊科医生提供了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资料,为急性中毒的防治提供科学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中毒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指导本地区制定中毒的防范措施、干预机制、诊治规范。方法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3353例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性别、年龄、职业、种类等流行病学特点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3353例中毒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其中酒精中毒男性多于女性,而其它类型中毒女性多于男性;中毒以18~44岁年龄段最多(77.33%);患者职业分布以商务人员和工人最多(46.08%),初中文化程度患者最多(61.88%),中毒患者城市高于农村;酒精中毒占中毒类型的首位,其次为药物中毒、农药中毒等。中毒原因主要为非故意接触(83.47%),自杀居第二位(15.72%)。自杀患者构成女性高于男性,城市高于农村,自杀的毒物城市主要为药物,而农村为农药;中毒途径以经消化道最多(97.70%);中毒发生以7月、12月达高峰,就诊时间以20:00~00:00最多(66.57%);病死率0.78%。结论酒精中毒占中毒的首位,宣传酒精对健康的危害,提倡文明饮酒。加强药物和农药的监管,科学合理使用,提高自我防范中毒的意识,避免毒物的随意获得。预防自杀性中毒的发生,应不断提高公民素质,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危机干预援助机制,提供实时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中毒的相关因素、临床特点及干预措施。方法回顾了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老年急性中毒临床资料,对性别、毒物侵入途径、中毒物质种类、中毒原因、预后及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老年急性中毒男女无性别差异;毒物侵入途径以消化道为主,占81.9%,皮肤吸收其次,占14.7%;中毒物质以农药和药物为主,农药中甲胺磷占首位(54%),药物中镇静催眠、抗精神病药为主,占22.9%,心血管药其次(6.5%);中毒原因自杀首位占67、2%;死亡占11.4%。结论加强农药和药品的管理,干预老年人的心理、生理健康,是减少老年人中毒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对急性气体中毒治疗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急性气体中毒的临床特点和治疗体会。方法:利用急性中毒调查表分析57例急性气体中毒病人的毒物接触史、临床情况。结果:本组病人20岁至29岁年龄组占比例最高(57.9%),防护不周引起中毒占93.0%,一氧化碳(32.2%)居毒物种类首位,油漆(30.5%)其次,共有13例出现并发症(22.8%),死亡5例(8.8%)。结论:有毒有害气体引起中毒危害最大的是化学性肺水肿和中毒性脑病,急性气体中毒强调综合性治疗,预防措施包括加强企业安全劳动防护制度管理,生产作业安全操作等。  相似文献   

7.
综合性医院急性中毒病人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刘郁  李学荣 《急诊医学》1997,6(4):197-199
目的:评价到综合性医院就诊的急性中毒病人群体的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利用研究者设计的急性病人调查表,对在一年研究时间中到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就诊的所有急性中毒病人进行分析。结果:一年中共收集急性中毒698例,占同期急诊病人的3%。镇静催眠药中毒最为常见(28%),一氧化碳中毒居第二位(19%),食物中毒与杀虫剂中毒并列第三位(均占5.5%),毒物进入人体最常见的途径是经消化道摄入(1  相似文献   

8.
综合性医院急性中毒病人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评价到综合性医院就诊的急性中毒病人群体的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利用研究者设计的急性中毒病人调查表,对在一年研究时间中到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就诊的所有急性中毒病人进行分析。结果:一年中共收集急性中毒698例,占同期急诊病人的3%。镇静催眠药中毒最为常见(28%);一氧化碳中毒居第二位(19%);食物中毒与杀虫剂中毒并列第三位(均占5.5%)。毒物进入人体最常见的途径是经消化道摄入(71%)。12%病人需住院治疗,2.4%病人死亡。结论:本研究结果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了有关综合性医院常见中毒特点的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急性中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汕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发生时间、发生地点、毒物种类、中毒原因、中毒途径和转归等资料。结果:603例急性中毒患者中,男性326例,女性277例。在中毒病例年龄段中,大于14岁排首位(27.7%),其次为21-30岁排第二位(17.1%)。一氧化碳中毒是最常见的中毒种类(30.0%),其次是农药中毒,第3位是药物中毒。意外原因中毒是急性中毒患者最常见的中毒原因,在意外性中毒中,一氧化碳中毒是最常见中毒类型。在自杀性中毒中,最常见是农药中毒。最常见的中毒途径为口服中毒(57.5%)。急性中毒患者病例中,治愈173例(28.7%)、好转409例(67.8%)、放弃18例(3.0%)、死亡3例(0.5%)。结论:一氧化碳中毒和农药中毒是急性中毒的主要种类,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毒物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0.
连续10年追踪急性中毒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87年起,我们连续10年追踪本科收治、抢救的各类急性中毒983例,现将追踪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87年1月一1996年12月,经我科入院抢救、资料完整的各类急性中毒共983例。其中意外中毒635例,服药自杀348例,个体中毒786例,群体中毒197例,男性453例,女性530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3岁,平均年龄29.7岁。中毒发生在30岁以下青少年754例,占总数的76.7%。1.2方法首诊医师要明确追踪的目的与要求,对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除准确填写病历首页年龄、性别、单位、职业、住址外,病史中尽可能反映出毒物种类、名称、数量…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J Kettle 《Nursing times》1987,83(15):42-45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OBJECTIVE: To study and compare the incidence and main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s of do-not-resuscitate (DNR) decision making in six European countries. DESIGN: Retrospective. SETTING: We studied DNR decisions simultaneously in Belgium (Flanders), Denmark, Italy (four regions), the Netherlands, Sweden, and Switzerland (German-speaking part). In each country, random samples of death certificates were drawn from death registries to which all deaths are reported. The deaths occurred between June 2001 and February 2002. PARTICIPANTS: Reporting physicians received a mailed questionnaire about the medical decision making that had preceded death. The response percentage was 75% for the Netherlands, 67% for Switzerland, 62% for Denmark, 61% for Sweden, 59% for Belgium, and 44% for Italy. The total number of deaths studied was 20,480. INTERVENTIONS: None. MEASUREMENTS AND MAIN RESULTS: Measurements were frequency of DNR decisions, both individual and institutional, and patient involvement. Before death, an individual DNR decision was made in about 50-60% of all nonsudden deaths (Switzerland 73%, Italy 16%). The frequency of institutional decisions was highest in Sweden (22%) and Italy (17%) and lowest in Belgium (5%). DNR decisions are discussed with competent patients in 10-84% of cases. In the Netherlands patient involvement rose from 53% in 1990 to 84% in 2001. In case of incompetent patients, physicians bypassed relatives in 5-37% of cases. CONCLUSIONS: Except in Italy, DNR decisions are a common phenomenon in these six countries. Most of these decisions are individual, but institutional decisions occur frequently as well. In most countries, the involvement of patients in DNR decision making can be impro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