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景园林学科建设中的9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并简略论述了风景园林学科建设中的9个关键问题,即时空背景、价值观、特性、硬核、边界、定义、目标、战略和行动建议。提出如下风景园林学的定义——以守护山水自然、地域文化和公众福祉为目标,综合应用科学、工程和艺术手段,风景园林学是通过保护、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式营造健康、愉悦、适用和可持续地境的学科。  相似文献   

2.
风景园林法制是从学科属性出发,探讨与风景园林 实践行为和现象相关的法律制度目标、原理、机制、体系等 议题的一种学理界定,是中国法制建设实践与理论的“横切 片”。法律制度在引导风景园林行业发展,规制规划、设计、 建设行为方面具有基础性地位。提出风景园林法制的立法综合 性、环境部门法两大学理特征,解析中国风景园林法制进程及 存在的典型问题,从目标和制度层面提出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 风景园林法制方向,提出制度意识与制度分析在风景园林教学 中的重要性,从法理学、法哲学、法律体系、具体法律制度层 面提出风景园林法制研究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3.
现代风景园林的性质及其专业教育导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围绕风景园林学科与风景园林类专业教育,分析论证了现代风景园林学公共社会性、自然生命性、科学综合性3个性质.基于这3个性质分析探讨了其专业教育的导向,阐述了专业目标、5项专业能力、5项专业素质的培养.以<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FLA-UNESCO)风景园林教育宪章>为基本依据,阐述了学科专业目标和教育目标,归纳出学生必须掌握的4大类专业基础知识;提出感悟力、判断力、想象力、规划设计与工程实践能力、交流与协调能力5方面专业能力以及专业使命感、自然观、科学理性与创新性、空间环境意识、以实践为检验标准这5项专业素质的培养,提出了培养一名合格的风景园林类专业毕业生的基本导向.  相似文献   

4.
在大变局中研发风景园林学的新引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风景园林学正处于大变局中。文明发展、政 治态势、生态环境、技术革新和教育改革的深刻变革决定了研 发风景园林学新引擎的必要性。学科的机遇和危机并重,其机 遇包含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性转变、气候与生物多 样性治理的主流化,以及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的需求,其 危机则体现为对学科的刻板认识、研究硬核缺失、行业被边缘 化和教育的僵化。农业和工业文明时代中国风景园林学发展的 3项驱动力分别是中国本土风景园林知行传统、苏联和东欧风 景园林相关教育与实践,以及西方风景园林学学科思想。在生 态文明新时代,需要研发具有高站位的学科发展目标、聚焦的 学科发展关键问题、完整的学科核心竞争力结构3个基本属性 的风景园林学新引擎,其原动力是包含自然观、人文观和实践 观在内的价值观,助燃剂是基于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包含面 向国际前沿、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的导航组件,基于风景 园林科学研究的助推组件,从科学研究到规划设计的转换组 件,基于高质量规划设计实践的示范组件,以及以地境营造为 核心的风景园林教育组件。  相似文献   

5.
风景园林学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5个方面分析了风景园林学的机遇和挑战:人类文明生态转向、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全球化和本土化、快速城市化、物欲膨胀下的精神需求;探讨应对挑战和危机的5项策略:明确风景园林学的"时代性"和"中国性"、建立以"山水思想"-"环境伦理学"-"社会伦理学"为基础的学科价值观、理论争鸣和学科范式、保护性实践的重要性以及作为公众环境教育途径的风景园林学.  相似文献   

6.
宋维明 《风景园林》2014,(3):137-138
风景园林学是人居环境科学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保持和创造人及其活动与自然世界和谐关系的艺术和科学,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将风景园林学、建筑学以及城乡规划学并列为一级学科,这是风景园林学科建设的重大进步,是学科发展的里程碑。2013年,我们相继召开了陈俊愉先生和汪菊渊先生思想研讨会,达成高度共识,充分继承园林老一辈先生们的精神,并通过各种形式传承下去。今天行业领导、专家学者和高校教育者再次齐聚一堂,举办孟兆祯院士学术思想论坛,研讨中国风景园林的继承与创新之路,势必将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推向新高潮。  相似文献   

7.
论风景园林学的现代性与中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中国风景园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关系纳入风景园林学的"现代性"范畴;将风景园林的东方、中国和西方之间的关系纳入风景园林学的"中国性"范畴。提出研究风景园林学"现代性"的根本意义在于完成从传统园林到现代风景园林学的转型;研究"中国性"的根本意义是在风景园林现代转型期如何保住中国文化的根基。认为在充分保证"中国性"的前提下实现风景园林学的现代转型,需要完成4项工作,即固本、培元、开放、整合。  相似文献   

8.
《中国园林》2022,(5):145-145
十二期主题01城中之园、园中之城02风景园林新技术03风景园林教育04中国国家公园05设计研究与场地实践06风景园林促进乡村振兴07荒野与再野化08文化的自然——中国国土的人文自然生态系统09风景园林与国土空间规划10城市生物多样性11“碳中和”目标下的风景园林学12生态修复《中国园林》学刊《中国园林》杂志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理论性学术刊物。本刊立足国内、面向国际,为国际流行大16开,内文全彩144页。感谢读者30余年的支持与关爱,2022年我们继续期盼您的加入,欢迎订阅!  相似文献   

9.
围绕风景园林学学科体系构建,倡导风景园林学学 科体系化思想,寻找学科发展规律,构建反映学科发展目标、 路径和领域的体系化框架。从学科体系哲学、目标价值、认 知思维、知识领域综合交叉,以及地方性与全球化等方面展 开,提出将“三元耦合”ד二元互动”ד主客合一”的中 国3!发展观哲学作为学科体系的基础框架,论述了“主客合 一”“集和化”发展的学科体系目标价值追求;探讨了风景、 园林、景观三基石“三位一体”“耦合互赢”的积极关系及其 在风景园林学学科体系中的作用;提出了由风景园林学学科体 系为主导的风景园林与多学科领域和专业知识交叉综合的观 点,指出了可能的学科领域和知识体系结构;提出了借助体系 实现学科地方性与全球化沟通交流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风景园林科学研究与实践的三种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风景园林学科研究与实践的思维特征,文章从风景园林学科范畴总结提出其科学、艺术、工程的三位一体属性;从风景园林的自然、人文、营造的时间进程,分析提出风景园林学科前瞻超越式的时间思维;从风景园林空间规划设计的特征,把诸多问题事件、甚至是貌似毫不相关的问题事件,置入同一空间予以“同时”思考,总结提出风景园林学科立体交叉式的空间思维;指出与大多数理工学科自成一体、回路闭合的逻辑思维的不同点,提出并分析了风景园林的非闭合发散式的逻辑思维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1.
成玉宁 《中国园林》2021,37(1):23-25
20世纪上半叶,西学东渐的发展给中国传统造园体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园艺学、建筑学和林学等相关专业学者在这样新旧交替的变局中开始研究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课程与教育,并积极投身于风景园林实践中,为风景园林学的孕育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大批留学归国的学者接触到先进的风景园林专业知识与教育,将国外的风景园林教育思想与中国传统的造园理念相融合,出现了一批早期的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推动了20世纪初中国风景园林学的发端。  相似文献   

12.
城市设计是一项跨学科的综合性实践,需要多学科的参与及支持。回顾中西方风景园林学与城市设计的渊源与联系,分析中西方代表性院校风景园林学教育与城市设计教育的关联。提出在新的时代要求下,中国需要在风景园林学教育中融入更多的城市设计相关内容,并将培养城市设计人才作为一个重要的人才出口。  相似文献   

13.
以围绕大湄公河流域所开展的香港大学风景园林本科教学实践为基础,概述了一种风景园林的批判性研究和实践形式。通过3个主要的挑战来定义批判性景观规划:1)保持文化-技术立场;2)采用跨学科方法;3)透过过程导向视角理解发展。将批判性景观规划定义为一种应用型的批判性研究实践,并从风景园林学科的特点出发提出开展批判性景观规划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相关建议,包括用围绕特定地点展开的社会及自然过程的建构代替传统的场地分析,以及用文化-技术立场的建构代替传统的设计和规划概念的生成。这些建议适用于景观教学,亦可被设计研究及景观实践所采用。  相似文献   

14.
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科肇端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造园组,其时云集了知名学者陈俊愉、余树勋、陈植(养材)、鲁涤非等老一辈园林学家.为了更好地在全球化背景下培养我国新时期风景园林建设需要的风景园林工作者,在调研分析和总结办学历史的基础上,在传承办学历史积淀的同时又创造性地发展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将专业定位于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与管理人才;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坚持艺术与科学交融、人文与理工渗透,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能够在根植于人类文化传统和自然系统认知基础上形成概念、协调关系、规划设计、创造风景园林作品和建设与管理的能力;构建了博专有度、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和梯度设计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美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借鉴与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模式为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探索和改革提供了借鉴。在简述美国风景园林专业(LandscapeArchitecture)教育与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康奈尔大学风景园林系跨学院设置的特色和意义的分析以及香港大学园境学专业设置和认证的介绍,展现出香港对美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借鉴。最后指出了当前风景园林专业和行业所面临的多重挑战,并提出了完善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和行业的大胆设想和发展方向。美国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模式为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探索和改革提供了借鉴。在简述美国风景园林专业(LandscapeArchitecture)教育与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康奈尔大学风景园林系跨学院设置的特色和意义的分析以及香港大学园境学专业设置和认证的介绍,展现出香港对美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借鉴。最后指出了当前风景园林专业和行业所面临的多重挑战,并提出了完善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和行业的大胆设想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欢迎订阅     
正捕捉前沿理论直击新鲜案例《中国园林》十二期主题01风景园林学学科史02城乡统筹下的人居环境03风景园林与固废管理04景观空间的营造与观想05生物多样性06风景园林学科转变与新时代发展07时代影像——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公共空间理论与实践08建设公园城市与国家发展战略09风景园林政策与法规10区域景观系统11风景园林偏好之变12城市中的自然《中国园林》学刊《中国园林》杂志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理论性学术刊物。  相似文献   

17.
王向荣 《风景园林》2021,28(10):19-26
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变化,推动着风景园林学科领域的发展,风景园林教育的内容也随之拓展。风景园林教育与实践密切相关,在实践中产生的新思想应该不断反馈到教育之中。只有实现教育、研究和实践三位一体,才能促进风景园林教育的健康发展。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教育、研究和实践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到了进一步思考和凝练,汲取中国历史上特有的环境营建的经验及教训,面对当今中国的实际问题,提出系统的中国风景园林理论并建立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教育体系的时期。  相似文献   

18.
欢迎订阅     
正捕捉前沿理论直击新鲜案例《中国园林》十二期主题01风景园林学学科史02城乡统筹下的人居环境03风景园林与固废管理04景观空间的营造与观想05生物多样性06风景园林学科转变与新时代发展07时代影像——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公共空间理论与实践08建设公园城市与国家发展战略09风景园林政策与法规10区域景观系统11风景园林偏好之变12城市中的自然《中国园林》学刊《中国园林》杂志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理论性学术刊物。  相似文献   

19.
人居环境学科群中的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坐标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风景园林成为一级学科后的未来发展为目标,围绕所提出的风景园林学科坐标体系,阐述分析了风景园林坐标系在人居环境学科群坐标系中的关系,以及与建筑学、城乡规划之间三位一体的关系, 探讨了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名称的内涵即坐标系的原点,提出了坐标系的三轴即风景园林学科三元领域,从研究实践对象和核心支撑理论等方面,对三元做了分解细化。  相似文献   

20.
徐青  韩锋 《中国园林》2016,(12):68-75
自"文化景观"定义在英语世界里出现迄今的90年里,西方文化景观理论发展延伸到多学科领域,出现了竞争重叠、交错演进的多种理论。目前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对这个源自西方概念的理论和实践,认识上与西方有一定差距,无论是为了正确理解,还是为了批判发展,都有必要立足对理论渊源进行全面、深入的梳理。基于丰富庞杂的理论文献和聚焦文化与自然的关系这一核心议题,运用谱系学方法,溯源"文化景观"词义及演变;以哲学立场与思想、观念、流派及代表人物的关联为线索,全面综述、梳理了西方文化景观研究的7个不同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