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
多煤层条带开采地表移动预测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条带开采是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控制地表沉陷、保护地面建筑物和生态环境的技术,同时也是绿色开采技术体系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变形预测是进行建筑物下条带开采设计的关键,文章通过分析多煤层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实测数据,建立了多煤层条带开采地表移动预测参数与条带开采宽度、层间距、上下煤柱空间位置关系等的关系,为多煤层条带开采地表移动预测参数选取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凌志达矿双层煤重复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云森  李楠 《煤炭技术》2015,34(1):122-124
为研究凌志达矿下层煤(15#煤)开采对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基于地表观测站的实测数据,分析得出了15#煤层开采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及地表移动变形特征参数。通过MSDFVS与FLAC3D对地表移动变形进行预测和模拟,进一步验证了结论的可靠性;通过与上层煤(3#煤)开采时地表实测资料的分析对比,确定了15#煤与3#煤开采地表移动变形特征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以潞安矿业集团王庄煤矿 4 32 6超长综放工作面为例 ,通过地表移动观测站的观测 ,得到地表移动的生态特征 ,利用矿区沉陷预测预报系统对 4 32 6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及整个工作面开采后的地表移动进行了动态预测。  相似文献   

4.
《煤炭技术》2016,(3):59-61
针对8301工作面特殊的地质开采条件,采用概率积分法及典型曲线法对8301工作面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规律进行合理预测,研究得出:概率积分法预测地表沉陷时,煤层开采为有限开采对下山边界半无限开采的各值与煤层开采为无限开采时相应的值相近;曲线法预测地表沉陷时,走向主断面半盆地移动变形值均小于倾向主断面下山半盆地移动变形相应值。  相似文献   

5.
煤矿开采沉陷移动变形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预测评价开采沉陷对矿区环境的影响,正确选择环境保护措施,必须对开采沉陷引起的地表下沉、倾斜、曲率、水平变形等移动变形值、地表移动持续的时间和最大下沉速度、开采沉陷的范围、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的高度以及采动过程中地表移动变形等进行预测,本文将介绍几种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地下金属矿山深部开采引起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地下金属矿山深部开采引起地表移动变形的预测是一项技术难题。通过对某矿区工程地质特点和开采技术条件进行深入了解,建立了具有较高仿真度的三维深部开采模型,并对矿区的开采进行了系统的模拟研究。通过开采三期工程(1 337~1 237 m)时地表下沉的计算值与现场GPS实测值之间的吻合,较准确地预测出四期工程深部开采过程中的各阶段移动角及地表移动变形范围,为该矿山深部开采地下工程的布置及地表移动范围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索浩珏 《煤》2018,(10)
文章以常村煤矿井田范围内矿区铁路压煤开采为背景,采用基于概率积分法的地表沉陷预测软件对压煤开采期间的地表沉陷进行预测,获得了地表沉陷区域内地表移动变形的预测值。通过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出铁路专用线处于地表沉陷区域内的范围以及受影响区段的地表变形值,预测结果为铁路压煤开采期间选取适合的沉陷灾害控制技术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穆伟刚  孙世国  冯少杰 《金属矿山》2010,39(10):10-12,43
针对目前岩体移动研究进展,对7种预测地表移动变形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某煤矿开采工程实例,采用FLAC3D数值分析方法预测了地表移动规律和变形趋势,用Excel表对其数据进行了处理,确定了其走向、倾向剖面典型曲线及其岩体移动参数表达式,从而为实际工程中预测地表移动和变形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匡忠祥  宋卫东 《金属矿山》2005,22(Z1):128-131
针对如何预测地下金属矿山开采引起地表移动规律的技术难题,以程潮铁矿西区为实例,采用FLAC软件对西区自-360m至-850 m水平的开采进行了系统的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开采阶段岩层的移动特征和破坏状态,预测出主要工业设施不同开采阶段地表的移动角和陷落角,并给出其破坏等级,为地表移动范围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深部开采的地表沉陷预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煤炭资源的开采已向深部延伸,深部开采将带来新技术上的难题,地表沉陷预测就是技术难题之一,浅部开采和深部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特点是不同的.结合实例以及力学分析,对深部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问题进行了研究,论述了深部开采的地表沉陷规律及特点,深部开采工作面的覆岩破坏,具有均匀、整体压缩、移动、变形的特点,地表移动变形连续、缓慢、周期长;提出参数修正的概率积分预测模型,来预测深部开采的地表沉陷,以指导我国的深部“三下”压煤的开粟.  相似文献   

11.
《煤矿开采》2017,(4):70-74
以鱼卡矿区某工作面的开采为工程背景,对矿井开采地表沉降预测进行优化研究。采用工程类比法确定采前预测参数,进行采前预测,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布置测点进行实地监测。通过实测地表移动变形曲线与采前预测曲线对比,分析采前预测参数的准确性。根据实地监测数据采用Matlab软件反演计算预测参数并进行拟合分析,利用反演预测参数绘制地表移动变形二次预测等值线图。工程实践表明:基于地表沉降实测数据的反演预测方式能够提高地表沉降预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降低地表沉降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针对深部开采地表沉陷预测与控制问题,以铁法矿区大强矿为例,通过资料分析了深部开采地表沉陷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深部开采地表移动机理。研究表明,深部极不充分开采,地表下沉值和下沉速率均较小,地表下沉活跃期不明显。深部开采表现为地表一定范围内的整体下沉,影响范围扩大,地表下沉系数相应减小。采用概率积分法进行开采沉陷预计时,应对地表移动参数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13.
王海涛  张应 《中州煤炭》2014,(4):110-112
煤矿井下开采范围的不断增加引起上覆岩层乃至地表移动和变形,导致矿区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研究煤层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情况对地表沉陷预测和控制、"三下"压煤回收及减轻采动损害等具有现实意义。以山东梁宝寺矿3107、3111、3115条带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及其GPS-RTK补以水准测量的方法对地表进行了观测,基于数据处理模型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获得了该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4.
研究分析了皖北矿区煤矿开采地表沉陷动静态参数、预测参数与地质采矿条件之间的系列关系;进行了条带开采技术试验和应用研究,获得了厚冲积层、单一煤层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及预测参数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开采沉陷若干理论与技术问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简要介绍了多年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在开采沉陷理论与技术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矿区地表移动规律;巨厚松散层条件下开采地表移动规律;块段开采条件下覆岩移动机理及地表移动变形计算;极不充分开采地表移动变形预计方法;基于倾角变化的开采沉陷模型研究;曲面分布形式煤层开采地表移动预计方法;覆岩离层注浆减缓地表沉降机理及减沉效果评价方法。开采沉陷预测分析系统的开发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建筑物下薄煤层群开采地表移动与变形作出全面、准确科学合理的预测,在综合分析概率积分法参数与地质采矿条件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岩移参数选取的数学模型.对提高开采沉陷预计精度具有积极意义.运用概率积分法对地表移动和变形进行了预计与分析,结合某矿的实际条件,运用所建的模型,求得了该矿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各个参数的最大值,确定了该建筑物下薄煤层群开采方案.结果表明,可以利用所建数学模型正确求出地表移动与变形参数.  相似文献   

17.
煤矿开采岩层移动的相似模拟实验及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相似模型和数值分析,对倾斜煤层的开采沉陷及地表移动进行了探讨。根据相似原理进行了相似模拟实验研究;采用2D-σ有限元计算程序对岩层移动及开采沉陷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到了倾斜煤层在倾向方向上移动盆地对地表的影响范围、最大下沉点位置,地表下沉曲线,以及该煤矿的下沉系数、水平移动系数、最大下沉量,所得结果对矿井的延深设计及灾害预测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煤矿安全》2013,(5):72-75
将工作面沿走向划分为若干个开采单元,地表动态移动变形值等于这若干个开采单元单独动态移动变形值的叠加;以Knothe时间函数和概率积分法为基础,建立了多工作面开采地表移动变形预计模型;研究了动态预计模型中单元格的划分方法以及不同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设计了多工作面开采地表移动动态预计的算法步骤;通过对比分析预测结果和实测数据,以及展示某矿多工作面开采地表沉陷的预测效果,证实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厚冲积层及薄基岩条件下条带开采观测数据,分析了表征空间形态的地表移动角量参数;优化了常规条带开采采动影响预测的地表移动计算参数;拟合了采用窄工作面计算方法计算的地表移动参数,用于计算非充分宽条带短壁工作面开采地表移动计算。通过实践,只要采用合理技术与设备,即使是在条带开采条件下,也能达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麻家梁井田煤层开采后对地表影响程度,确保地面构筑物的安全,合理规划开采布局,根据本井田开采技术条件,采用《开采规程》中地表移动变形最大值进行地表变形预测,便于下一步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