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睾丸支持细胞分泌的转铁蛋白 (transferrin ,Tf)是其功能的重要标志物[1] 。本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生育与不育男性精浆中Tf含量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  84例不育男性来自本院不育门诊病人 ,性生活正常 ,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 ,婚后 2年以上未育 (排除女方不孕 ,男性无精子症、精液液化不全、生殖系统感染及精索静脉曲张 )。不育男性按WHO标准分为 :正常精子密度组 4 8例 ( 2 3~ 38岁 ) ,精子密度≥ 2 0× 10 6/ml;少精子组 36例 ( 2 2~ 4 0岁 ) ,精子密度 <2 0× 10 6/ml。正常生育男性 2 0例…  相似文献   

2.
精浆中甘油三酯含量测定,国内尚未见报道。为探讨精浆甘油三酯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本文就不育男性和正常生育男性精浆中的甘油三酯作了对比测定,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1.检测对象 (1)正常生育男性,年龄范围25~38岁,妻子正值妊娠期或已有孩子。 (2)不育男性,来自我院男性不育门诊,婚后夫妇同居两年以上,女方经妇科检查正常的男性不育者,年龄范围在25~40岁。  相似文献   

3.
精浆转铁蛋白含量与不育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探讨精浆转铁蛋白 (Tf)含量与男性生育力的关系 ,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 ,对 2 0例正常生育男性和 96例不育男性精浆Tf含量进行了测定 ,同时做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及精子顶体完整率 (PIA)分析。结果表明少精子组 (精子密度 <2 0× 10 6/ml)精浆Tf含量较生育组与正常密度组 (精子密度≥ 2 0× 10 6/ml)显著低 (P <0 .0 1) ;精浆Tf含量与精子活动率无关 ;正常精子密度的不育患者精子PIA <80 %组精浆Tf的含量显著低于PIA≥ 80 %组(P <0 .0 1)。提示精浆Tf含量的下降与男性生育力有关  相似文献   

4.
精浆纤维蛋白原(Fibrioogen,fis)含量与精液质量关系的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对21例正常生育男性和161例不育男性精浆fig含量进行测定,并与精子密度、活动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检测对象正常生育男性21例,年龄26~35岁;不育男性为性生活正常,夫妇同居≥2年未育而又排除女方原因,共161例,年龄24~42岁。二、标本收集用手淫法收集精液于清洁干燥的玻璃瓶内,要求整份精液不遗漏,立即送检。三、检测方法精液液化后按常规方法进行精  相似文献   

5.
不育病人精浆胆固醇酯转运蛋白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检测不育病人精浆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cholesterolestertransferprotein ,CETP)的含量 ,并探讨其与不育的关系。 方法 :随机选择 163例不育病人及 15例生育男性 ,行精液常规分析及精浆CETP浓度测定 ,其中5 5例不育病人同时测定了血清CETP含量。 结果 :不育病人及生育男性精浆CETP含量分别为 ( 2 .2 1± 1.2 3 )μg/L和 ( 1.40± 0 .45 ) μg/L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在不育病人中 ,无精子症组 (n =2 9)、少弱精子症组(n =5 8)、少精子症组 (n =15 )、弱精子症组 (n =44 )及正常精子症组 (n =17)间CETP含量差异也无显著性 (P >0 .0 5 )。精浆平均CETP含量仅占血清的 1/ 10 0 0 ,不育病人精浆及其血清CETP含量间并无相关性 (r =0 .0 0 9,P>0 .0 5 )。 结论 :精浆CETP含量极低 ,与精子密度、活率的改变无关 ,可能保证了精子在未进入女性生殖道前膜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6.
低渗精浆与精液质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浆渗透压对男性生育力的影响已有文献报道[1,2 ] ,均认为许多不育症是由精浆渗透压增高所致。然而 ,本文在 10 6 9例受检精液样本中发现有 85例精浆渗透压下降 (下称低渗精浆 )。通过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 ,低渗精浆对精液质量有非常明显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FM 6型全自动冰点渗透压计 (上海医科大学仪器厂生产 )。4 5例正常生育男性精液均为本院产科待产产妇的丈夫所供 ,年龄 2 4~ 38岁 ,平均 2 6 .9岁。 85例低渗精浆从 10 6 9例不育精液样本中筛选而得 ,病人均为与其配偶同居 2年以上一直未育 (配偶经妇科检查正常 ) ,…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无症状不育病人精液抗沙眼衣原体 (Chlamydiatrachomatis,CT) IgG、 IgM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 :随机选择 116例无生殖道感染症状的不育病人及 18例生育男性 ,作精液常规参数分析 ,然后分离精浆 ,测定其抗CT IgG、 IgM抗体。  结果 :①不育病人精浆抗CT IgG、 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 .8% ( 16/ 116)和3 .4% ( 4/ 116) ,而生育男性分别为 11.1% ( 2 / 18)和 0 ,两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 (P均 >0 .0 5 )。② 116例不育病人中有 2 2例为无精子症。其余 94例病人中 ,精子密度异常组的精浆抗CT IgG、 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 1.4% ( 6/2 8)和 7.1% ( 2 / 2 8) ,精子密度正常组则较低 ,分别为 12 .1% ( 8/ 66)和 3 .0 % ( 2 / 66) ,但差异均无显著性 (P均 >0 .0 5 ) ;精子活率正常组和异常组之间的精浆抗CT IgG、 IgM抗体阳性率也无明显差异 (P均 >0 .0 5 )。③ 116例不育病人中 3 0例CT阳性 ( 2 5 .9% )。 结论 :无症状不育病人的精浆抗CT IgG、 IgM抗体阳性率与生育男性相似 ,与其精液参数改变无关 ,不能作为CT感染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精浆中铁蛋白 (Fer)和 β2 微球蛋白 (β2 MG)含量与不育症的关系。 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对 2 2例正常生育者和 12 5例不育者精浆中Fer和 β2 MG进行了检测。 结果 :不育男性精浆中Fer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生育组 ,β2 MG含量明显低于生育组 ,不育与生育者之间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并且精浆中Fer与 β2 MG含量与精子密度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 结论 :测定精浆中Fer与 β2 MG含量可以帮助判断男性不育者的状态 ,指导临床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生育与不育男性精浆褪黑素 (MLT)浓度并探讨在男性生育中的意义。 方法 :年龄为 2 6~ 36岁的生育男性 (18例 )和年龄为 2 3~ 36岁的不育男性 (99例 ) ,其中 ,后者又分为正常精子症组 (13例 )、少精子症组(2 7例 )、弱精子症组 (31例 )、少弱精子症组 (17例 )和少弱畸精子症组 (11例 )。分别采集静脉血和精液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检测血清和精浆中MLT浓度。 结果 :血清MLT浓度在生育与不育男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各组精浆MLT浓度均低于相应的血清值。生育组精浆MLT浓度与各不育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而少弱精子症组和少弱畸精子症组MLT浓度下降较为明显 ,但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 ,精浆MLT可能对精子功能具有一定作用 ,其具体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人精浆抗精子抗体与顶体酶活性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精浆抗精子抗体 (AsAb)对精子顶体酶活力的影响。 方法 :用间接血凝法测定 34 32例不育男性和 6 5例生育男性精浆的AsAb ,并对其中的 2 882例不育男性精子用比色法进行了顶体酶活性的测定。 结果 :34 32例不育者精浆AsAb阳性率为 10 .2 0 %,2 882例进行了顶体酶活性测定的不育者精浆AsAb阳性率为 9.37%,对照组精子顶体酶活性明显高于各不育组 (P <0 .0 0 1)。不育组AsAb阳性组与AsAb阴性组比较顶体酶活性没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顶体酶活性正常与异常组AsAb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精浆AsAb对精子顶体酶活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生育与不育者精浆中免疫球蛋白A含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在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中变化的意义 ,我们对 12 5例男性不育症患者及 2 2例正常生育者精浆中的SIgA的含量进行测定 ,其结果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不育症组 :12 5例 ,均系婚后 2~ 19年 ,夫妻性生活正常 ,排除女方不孕原因的患者 ,年龄 2 3~ 4 2岁 ,平均 2 7.8岁的男性。为了观察精浆中SIgA含量与精液中精子密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不育患者精液分析中精子数量的多少 ,将其分为五组 ,即A组 ,无精子症者 ;B组 ,精子数 <2 0× 10 9/L的少精子症者 ;C组 ,精子数在 (2 0~ 5 9)× 10 9…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国内外均报道男性精液质量呈下降趋势 ,多种致病因素均可影响男性精液的质量[1] 。本文报道了内蒙古地区汉族和蒙古族的生育男性和不育男性病人的精液各参数检测数据 ,为男科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提供部分资料。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生育组 :收集女方正在怀孕或产后3个月的汉族和蒙古族男性精液 ,按文献 [2 ]留取送检。汉族 10 0例 ,年龄 2 3~ 30岁 ,平均 2 6 .5岁 ;蒙古族 30例 ,年龄 2 4~ 2 8岁 ,平均 2 5 .7岁。不育组 :收集来我院男科就诊的汉族和蒙古族男性不育症病人(配偶经妇科检查正常 )的精液。汉族 4 31例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精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精液常规指标的影响及其与男性不育症的关系。 方法 :通过固相提取 高效液相分离 放免法 (SPE HPLC RIA)测定 4 3例不育男性 (无精子症 13例 ,少弱精子症 8例 ,弱精子症17例 ,精液常规正常 5例 )和 10例正常生育男性对照组的血浆和精浆AngⅡ 。 结果 :精浆AngⅡ 水平明显高于血浆AngⅡ 水平 ,为血浆值的 3倍多 (P <0 .0 1) ;无精子症组精浆AngⅡ 浓度明显高于其他生育与不育男性 (P <0 .0 5 ) ;血浆、精浆AngⅡ与精子密度、活力、存活率、畸形率和精子顶体反应率等均无相关性。 结论 :精浆AngⅡ很可能由男性生殖道局部产生 ,除睾丸、附睾外 ,前列腺和 (或 )精囊也可能是其来源 ;无精子症病人精浆高AngⅡ 水平的原因及精浆AngⅡ在男性生育调节中可能发挥的具体作用 ,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20 0 1年10月至2 0 0 3年1月,我们采用PCR方法对5 0例正常生育男性和5 0例特发性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进行无精子因子(AZF)检测,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5 0例正常生育男性。年龄2 8~38岁,平均33岁。精液常规检查精子数均>4 0×10 6/ml。5 0例特发性不育男性患者年龄2 8~4 2岁,平均34岁。临床检查排除相关的泌尿生殖系疾患。精子计数(2~5×10 6/ml) ,符合WHO诊断标准。患者均有正常4 6XY核型,外周血性激素指标正常。38例无精子症患者睾丸病理检查符合精子发生不完全的诊断。取抗凝血1ml,加入5倍体积重蒸馏水溶解红细胞,离心…  相似文献   

15.
男性生育及不育者精浆果糖微量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性生育及不育者精浆果糖微量检测的研究王望九,陈永华,汤明礼,李笑梅,孔梅自1992年以来,我们对317例生育和不育男性用微量检测的方法进行了精浆果糖检测。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不育症男性,夫妇同居2~15年不育者270例,年龄22~47岁。按...  相似文献   

16.
男性不育患者精浆尿酸的检测及临床意义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检测男性不育患者精浆尿酸的含量 ,并探讨其与不育的关系。 方法 :2 0 0 3年 2~ 8月就诊的男性不育患者 1 6 3例 ,分为 4组 :梗阻性无精子症组 ,1 5例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组 ,36例 ;少精子症组 ,4 3例 ;弱精子症组 ,6 9例。 2 0例正常生育男性为正常对照组。上述各组均作精液参数分析及精浆尿酸含量的测定。 结果 :正常对照组精浆尿酸含量为 (396 .9± 5 3.1 ) μmol/L ,显著高于梗阻性无精子症组 [(79.5± 1 8.1 ) μmol/L]、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组[(2 4 5 .8± 76 .5 ) μmol/L]、少精子症组 [(2 6 2 .2± 79.2 ) μmol/L]和弱精子症组 [(2 5 1 .4± 75 .4 ) μmol/L](P均 <0 .0 1 )。其中 ,梗阻性无精子症组精浆尿酸含量又显著低于其他各不育症组 (P均 <0 .0 1 ) ,其余各不育症组间精浆尿酸含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精浆中尿酸作为生殖系统中的一种重要抗氧化物 ,可能在男性生殖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类精浆中包含着大量的由支持细胞分泌的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本文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了50例生育男性、56例妻子流产的男性及143例不育男性精浆Tf含量。结果表明精子密度、活动力、活动率等皆与精浆Tf含量呈正相关;正常生育男性的精浆Tf含量与不育男性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而与妻子流产的男性则无明显差异(P>0.05)。精浆Tf含量测定有助于评价精子质量,可以作为反映支持细胞功能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18.
扫描电镜对不育症精子顶体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男性不育的发病机理。 方法 扫描电镜下观察正常生育男性 4 0个精子 ,不育男性 6 0个精子 ,对精子顶体结构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不育症精子环状沟模糊者占 6 6 .7%(40 /6 0 ) ,呈锯齿状者占 6 5 .0 % (39/6 0 ) ,而生育精子分别占 10 .0 % (4/40 )和 5 .0 % (2 /40 ) ,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不育顶体占头部比例为 (70 .0± 8.0 ) % ,大于正常生育精子的 (5 7.7%± 6 .4 ) % ,P <0 .0 5。顶体膜不完整者不育组占 70 .0 % (42 /6 0 ) ,生育组占 2 2 .5 % (9/40 ) ;表面粗糙者不育组占 6 8.33% (41/6 0 ) ,生育组占 2 0 .0 % (8/40 ) ;表面有颗粒粘附者不育组占 6 5 .0 % (39/6 0 ) ,生育组为 2 7.5 % (11/40 ) ;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精子顶体结构异常是导致男性不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报道显示,不育夫妇约占已婚夫妇10%,其中男性不育约占40%~50%,在男性不育的患者中14.8%的病人精液液化不良[1].前列腺分泌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在精浆液化中起主要作用,精液液化异常与精浆中的PSA含量有关[2].  相似文献   

20.
不育男性抗精子抗体与精液有关参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们于 1997年 4月~ 1998年 10月共检测 2 0 0例男性不育症血清抗精子抗体 (AsAb) ,检出阳性 4 4例 ,阳性率 2 2 0 %。同时对 4 4例阳性患者的精液进行精子密度、精子活率和精子顶体完整率三项参数的检查和分析 ,并与生育男性组和不育男性AsAb阴性组进行比较 ,现报告如下。1 材料方法1 1 研究对象 生育男性组均为妻子怀孕待产、身体健康 ;不育男性AsAb阳性组和阴性组平均年龄 2 8岁 ,均为婚后两年以上未育。性生活正常 ,男性学及配偶妇科学常规检查均排除生殖器官先天异常、遗传、内分泌障碍、损伤、感染等引起的器质性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