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前高校机关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理论学习不深入;组织机构不健全;党务干部管理、培训不尽人意;工作方法上存在经验主义等.导致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党务工作干部抱有临时观念、过渡思想;工作制度不够健全,缺乏科学、系统、规范的考核奖惩机制.据此认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机关党建工作应在提高思想认识、倡导优良学风、加强自身建设、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方面付诸努力.  相似文献   

2.
对干部正确的进行评价和考核是选用好干部的前提,也是我党一直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要顺应国资国企改革新常态,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目标,就必须健全和完善干部绩效能力考核工作,实现对干部的正确评价和考核;要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就要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逐步改进和完善考评办法,使干部评价和考核工作正规化、透明化、公平化.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在干部评价和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点解决办法,以实现对国企干部的正确评价和考核,体现出考评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原因,指出要在能下工作中取得突破,必须从加强干部制度建设、完善能下的配套措施、优化舆论氛围、完善考核方法、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健全分配制度等多方面协同配合,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4.
建筑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在我国建筑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不到位、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不合理、体系不健全、执行不科学等问题.要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应充分认识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从构建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的制度建设、确定先进合理的预算管理目标、科学合理进行全面预算编制和完善全面预算的考核与激励措施等几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目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三者概念不清,逻辑关系混淆,有必要进行概念厘清。针对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存在的角色冲突、伦理困境、专业素质与实践能力弱化、专业化体系不健全等现实困境,应从知识体系、制度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和培训体系进行专业化建设。具体来说,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路径为:高校要建立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层级序列,扎实做好专业化知识培训体系建设,完善人事制度,打破发展瓶颈,做好精细化管理服务,为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要求:从素质特征到胜任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分工体系的逐步完善,迫切要求学生管理事务的职业化。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重要环节,职业化要求尤显重要。从早期的素质特征要求到目前人力资源管理视野下的胜任力特征要求,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日益规范,梳理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路径,有助于理清思路,健全完善中国特色高校辅导员制度。  相似文献   

7.
雷朝明 《金陵瞭望》2008,(20):56-56
一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年初.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全街一体化目标管理.做到了和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进一步强化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负直接责任和部门负具体责任的责任机制,做到目标、责任两明确.同时.我们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以推进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落实到位二是制定各项制度.规范村居干部行为。  相似文献   

8.
作为在高校与学生接触最多、最频繁的群体,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成长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辅导员既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也是其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但当前辅导员的工作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工作职责不明确、教育和培训制度不健全、晋升机会缺乏、考核激励机制不科学、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高等教育新形势要求加速推进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这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也为党支部建设指明了新方向。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对江苏省H大学党员的组织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分析,发现存在着政治功能弱化、制度建设不健全、机构设置不科学、班子领导力不强、工作载体单一、考核评价体系缺乏等问题,提出强化支部政治功能、健全工作制度、优化支部设置、加强队伍建设、创新工作载体、构建考评体系等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提升高校党支部组织力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科学的干部选用、考核和管理以职务分类和人岗相适为基础。而当前我国干部人事工作在授权主体、选人导向、过程管理、考核评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相应的对策建议包括三个方面:构建选任制、委任制和考任制相结合,选举制与选拔制相衔接的党政干部分类选拔格局;强化编制管理、科学设置各级党政干部职位并加强职位管理;健全分类、科学、常态化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生活形式"与"生活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概念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相比较 ,分析和评论这两位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观点的异同 ,考察维特根斯坦对现象学的态度 ,以及他在何种意义上接受马赫和博尔茨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与审美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概念本身是一个悖论式的概念,它包含了内在的张力和矛盾,它可简单地分为审美现代性和启蒙现代性。本文旨在对审美现代性进行粗略的概叙,以基督教时间历史观为基础,清点其在现代性结构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带来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德国或法国在某个历史时间段会更加现代一点,但从整体上讲,正是这种相互交替发展的进步才使得两国相互学习互补,使两国间没有一边倒的倾斜现象.这就形成了德法两国巨大优势和两国关系紧密的秘密所在.  相似文献   

14.
自宋代朱熹以来,许多人把"百夫之特"的"特"解释为"杰出的".本文从本诗、他诗和方言等三个方面提供证据,证明"特"应训为"匹",并分析错误训释的来源和流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海量”与“大量”这组同义词进行了考察,指出二者可以互相替换的情况,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是"与"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语言表达"命题"或判断时,无论使用系词与否,无论使用何种起系词作用的句式,都摆脱不了先验的x=/()γ思维结构.无论在何种语言中,系词本身都没有独立的语义,只起连接主词和谓词的符号作用;而"在"或"存在"却具有独立的语义,甚至能单独构成句子的谓语.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即便在印欧语中,"是"与"在"在语义上也没有必然联系.希腊语ousia一词的语义与其说是从einai一词抽象得来的,毋宁说是借着einai从x=/()γ实验思维结构中抽象得来的.einai并没有为这种抽象提供确切的语义,而仅提供了一个方便的符号.人类语言发展趋势是清晰化和准确化,故而汉语不应像某些学者所主张的那样逆势而行,把"存在"、"在"和"有"等语义移植到一个本无这些词义的"是"字里.  相似文献   

17.
关于“存在”和“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西方哲学的核心范畴 being(希腊文 estin, to on),原来没有统一的译法,五十年代起形成一个统一的译词“存在”,近来有学者主张改译为“是”。这个西方的词原有“有”、“在”、“是”的在合一的意义,但在中文中,“存在”和“是”的意义是不同的。只有用“是”和“不是”构成的肯定和否定命题,可用以辨别“真”和“假”。巴门尼德正是由此提出认识的两条路线,亚里十多德由此制定逻辑学,牛一再分析“是”和“真”的关系。所以我们以为只有将它译为“是”,才可以正确理解西方哲学重视逻辑和科学的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18.
19.
蒲松龄自称异史氏,是在著述目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诸方面与《史记》高度认同的一个标识。《聊斋志异》对于《史记》从体裁、题材、创作思想、价值观、艺术观到表现手法甚至作品编排形式的追寻是全方位的,都是以社会教化为己任追求立一家之言,都为后世留下了一道多采的人物画廊,都在文章取材与体式上具有鲜明的独创性特点,都具有通过编排形式传达创作主旨的良苦用心。而最为本质的特征是都通过艺术形象表达了内心深广的忧愤。  相似文献   

20.
社会语言学将理想的语言模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作为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以R.Brown和A.Gilman的著名理论为出发点,以话剧对白及调查问卷为依据,对现代汉语中第二人称单数的使用规律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