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前列腺切除术后 4 8h硬膜外吗啡间断给药和PCA方式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方法6 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组Ⅰ病人在术后以硬膜外吗啡 2mg ,q 8h镇痛 ,组Ⅱ病人在术后硬膜外给予吗啡 2mg负荷剂量 ,以PCA方式持续匀速给药 ,同时观察术后 4 8h疼痛缓解程度、膀胱痉挛痛次数及副作用。结果 组Ⅰ和组Ⅱ的平均吗啡用量分别为 12mg和 8.6 8± 0 .17mg ,VAS评分结果 :组Ⅱ低于组Ⅰ ,镇痛效果优于组Ⅰ ;术后 4 8h膀胱痉挛次数 :组Ⅰ高于组Ⅱ ,恶心呕吐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与硬膜外间断给药相比 ,PCA方式术后镇痛可减少吗啡用量 ,镇痛效果平稳良好 ,可减少副作用的发生率 ,对前列腺切除术后病人是一种较好的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2.
志林  乔亮 《重庆医学》2003,32(3):365-366
目的:对前列腺开放手术后经硬膜外腔(PCA)与传统间断肌肉注射镇痛(CAT)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60例前列腺开放手术病人随机分为PCA组和CAT组,每组30例。PCA组手术结束时接PCA泵经硬膜外腔行病人自控镇痛,使用48h。CAT组由护士间断肌肉注射杜冷丁镇痛。手术结束至术后48h,根据病人躁动及疼痛程度对膀胱出血量、膀胱痉挛次数、每次痉挛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CA组患者膀胱出血量、膀胱痉挛次数、每次痉挛时间比CAT组均减少,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后使用PCEA对于缓解前列腺开放性手术后的膀胱痉挛,减少术后痉挛出血,效果显著,优于传统间断肌肉注射镇痛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在前列腺摘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择期前列腺摘除手术病人120例随机分为PCEA组和对照组。PCEA组术毕经硬膜外导管接PCA泵(内含0.2%罗哌卡因130ml+芬太尼0.5mg~0.7mg+氟哌啶醇5mg+阿托品1mg)以2ml/h持续输注。对照组视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分次肌注哌替啶50~75mg,间隔4—6h。结果:两组病人比较术后镇痛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病人比较发生膀胱痉挛例数及总次数,术后膀胱冲洗液总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EEA在前列腺术后的应用中既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又能缓解膀胱痉挛、减少出血量及术后膀胱冲洗液的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静脉留置自动镇痛泵(PCA)对缓解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的疗效.方法 对13例前列腺摘除患者术后采用PCA术后镇痛,为试验组;另13例采用根据情况应用吗啡等药物镇痛,观察两组术后主要症状,膀胱痉挛发生次数,持续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有无腹胀等.结果 试验组有6例未发生膀胱痉挛,对照组有1例未发生.结论 PCA能有效控制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减少继发性出血.  相似文献   

5.
芬太尼布比卡因硬膜外注射控制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前列腺切除术后芬太尼、布比卡因硬膜外注射控制膀胱痉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 0例前列腺术后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各 5 0例 ,A组为硬膜外镇痛组 ,B组按传统止痛方法。通过VAS评分 ,控制膀胱痉挛效果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A组控制膀胱痉挛效果明显优于B组 (P <0 .0 1) ,膀胱冲洗时间较B组缩短 (P <0 .0 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无血压下降、呼吸抑制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前列腺术后硬膜外芬太尼、布比卡因注射防止膀胱痉挛效果显著 ,安全性好 ,明显减少前列腺术后出血。但仍有部分病人发生膀胱痉挛而无明显疼痛 ,表明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与一般疼痛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罗哌卡因用于直肠癌根治术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耐受性。方法 对 83例择期直肠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Ⅰ组 (硬膜外组 )采用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 ,术后镇痛予硬膜外PCA1.2 5 %罗哌卡因 ,同时加用静脉PCA吗啡 ;Ⅱ组 (全麻组 )接受静吸全麻 ,术后镇痛为单纯静脉PCA吗啡。观察两组术后PCA镇痛对运动阻滞的影响 ,以及术后疼痛评分、吗啡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Ⅰ组术后不同时间段内静息和咳嗽时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Ⅱ组 (P<0 .0 1) ,吗啡用量也明显减少 (P <0 .0 1) ,同时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罗哌卡因用于直肠癌手术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具有良好效果 ,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摘除术后镇痛泵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镇痛泵对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的治疗作用。方法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病人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8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病人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连接自控镇痛泵(PCA),对照组病人术后拔除硬膜外导管,分别观察记录两组不同时段膀胱痉挛的次数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病人术后不同时段膀胱痉挛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7.7~22.9,P<0.01)。结论自控镇痛泵的应用,对前列腺摘除术后预防病人膀胱痉挛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前列腺摘除术后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前列腺摘除术患者80例,ASAⅠ~Ⅲ级,随机分成2组,Ⅰ组为对照组,术毕拔出硬膜外导管,回病房后根据患者疼痛情况分次肌注哌替啶1~1.5 mg/kg镇痛。Ⅱ组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术毕接一次性镇痛泵,内含0.125%布比卡因 芬太尼0.4 mg 地塞米松10 mg共100 ml,以2 ml/h持续输注,PCA剂量为0.5 ml,锁定时间为15 min。观察术后48 h内两组的镇痛效果、切口引流量、发生膀胱痉挛痛的例数及术后1、2、6、12、24、48h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术后48 h内Ⅱ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Ⅰ组,切口引流量及发生膀胱痉挛痛的例数Ⅱ组明显少于Ⅰ组(P<0.01)。Ⅰ组患者术后各时点血压、心率较术前基础血压、心率明显升高、增快(P<0.05),Ⅱ组患者术后各时点血压、心率与术前基础值比较相对平稳(P>0.05)。结论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用于前列腺摘除术后镇痛效果好,能使术后患者血压、心率维持平稳,减少膀胱痉挛痛和创面出血量。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摘除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列腺摘除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 ( PCEA)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患者 60例 ,随机分成 PCEA组和对照组 ,各 30例。 PCEA组术后通过保留的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持续镇痛 ;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镇痛 ,如肌注度冷丁、吗啡及镇静剂等 ,连续治疗 3d。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 VSA)间接评估镇痛效果 ,记录膀胱痉挛次数、持续时间 ,对比膀胱冲洗时间、用液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PCEA能明显减少膀胱痉挛性疼痛发生率、持续时间短 ;缩短膀胱冲洗时间 ;减少膀胱出血量 ;抑制收缩压上升 ( P<0 .0 5 )。结论 :PCEA对前列腺摘除术后患者镇痛效果好 ,其疗效确切、安全 ,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膀胱、前列腺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效果,选择膀胱、前列腺手术34例,分为三组:A组11例,使用0.25%罗哌卡因+芬太尼0.4mg+氟哌啶5mg共100ml;B组14例,0.25%布比卡因+芬太尼0.4mg+氟哌啶5mg共100ml,A、B两组均持续硬膜外注药,2ml/h;C组9例,未使用自控硬膜外镇痛,术后肌注镇痛、解痉药。结果,A、B两组的膀胱痉挛次数,痉挛程度明显减少、减轻。C组术后所有病例均需哌Ti啶止痛,A、B两组术后镇痛满意,解除了患者的疼痛不适,减少了患者的焦虑,减弱了术后应激反应,患者得以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改善急性术后疼痛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122例急性术后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患者给予常规疼痛护理;乙组给予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分析两组护理结果。结果乙组VAS评分比甲组低,有显著差异(1.2±0.6比3.1±0.9,P0.05)。乙组镇痛率比甲组高,有显著差异(85.2%比67.2%,P0.05)。乙组不良反应率低于甲组,有显著差异(3.3%比13.1%,P0.05)。结论急性术后疼痛患者应用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能够缓解术后疼痛,提高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持续硬膜外术后镇痛(PCEA)与静脉术后镇痛(PCIA)应用于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后镇痛的应用与比较.方法 选择拟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患者60例,ASA Ⅰ一Ⅲ级,随机分为PCEA组和PCIA组各30例,观察两组止痛效果、膀胱冲洗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不良后应.结果 PCEA组镇痛效果优于PCIA组,膀胱冲洗时间PCEA组短于PCIA组;PCEA组术后BP、P、R、SpO2稳定.不良反应少,PCEA组术后尿道紧迫感及肛门坠胀感例数明显低于PCIA,PCEA组膀胱痉挛发生例数明显低于PCIA组.结论 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后镇痛PCEA优于PCIA组,能有效缓解膀胱痉挛,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3.
《陕西医学杂志》2019,(6):778-780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方式治疗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后膀胱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的患者192例,将其随机分为硬膜外镇痛组、规律镇痛药物组和随机用药组各64例。对比观察各组患者术后48h膀胱痉挛发生的次数与持续时间、应用冲洗液体积、术后当日夜睡眠时间和觉醒次数。结果:硬膜外镇痛组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的次数较规律镇痛药物组及随机用药组明显减少,膀胱痉挛持续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结论:不同镇痛方法对治疗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后膀胱痉挛的疗效不同,硬膜外镇痛效果明显优于规律应用镇痛药物,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4.
蔡旌槐  方志潮 《广东医学》1999,20(6):456-457
目的 观察硬膜外镇痛在前列腺切除术后的作用。方法 比较1997-1998年64例(甲组)术后注射镇痛药吗啡与1995-1996年56例(乙组)术后非镇痛的前列腺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其镇痛效果。结果 甲组术后镇9痛效果比乙组好(P〈0.01),并发尿急迫感,膀胱痉挛痛发生率比乙组低(P〈0.01)。膀胱冲洗时间,拔导尿管,膀胱造瘘管及住院时间比乙组短(P〈0.05)。结论 硬膜外镇痛效果好,能降低  相似文献   

15.
梁谊  钟青  陈晓娟 《吉林医学》2010,31(14):2046-204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硬膜外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180例实施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PCA结合实施护理干预)90例和对照组(单纯采用PCA)90例,观察两组在术后72h内的镇痛效果。结果:两组在术后72h内镇痛指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PCA结合实施护理干预,在药物镇痛、镇静效果基础上,减轻患者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有效缓解前列腺电切术后由于膀胱痉挛引起的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并对比舒芬太尼与吗啡在老年患者前列腺电切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64例前列腺电切术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依照随机表法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32例。所有患者均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完成手术;手术结束前10 min时,甲组患者吗啡药物进行硬膜外镇痛;乙组患者舒芬太尼药物进行硬膜外镇痛。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各时段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镇痛泵按压次数及硬膜外自控镇痛用药剂量。结果:术后,两组患者间各时段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甲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自控镇痛用药剂量均比乙组患者的相应数据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接受前列腺电切术的老年患者应用舒芬太尼与吗啡实施术后镇痛,皆可发挥较良好的镇痛效果。但舒芬太尼实际应用中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价值,因而值得在临床上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乌甲素硬膜外镇痛对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次数及痉挛所致的疼痛。方法选择前列腺摘除术后患者68例,根据病人自愿的原则,分为两组,将使用高乌甲素PCEA的41例病人列为A组;未使用PCEA,而口服或肌注镇痛、解痉药的27例病人为B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48、72h膀胱痉挛次数及程度。结果使用高乌甲素PCEA的A组的膀胱痉挛次数比B组明显减少,痉挛程度亦明显减轻。结论高乌甲素硬膜外镇痛对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的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对前列腺术后的镇痛作用。方法 将120例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PCEA组与对照组各60例。PCEA组采用微量泵经硬膜外腔导管持续性注入镇痛药物4-6ml/h;对照组采用杜冷丁、优必达或其它解痉镇痛药治疗。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测痛评分,记录各组患者膀胱痉挛次数及持续时间,停止冲洗时间等。结果 PCEA组与对照组相比镇痛效果显著,膀胱痉挛次数少,疼痛持续时间短(P<0.05)。结论 PCEA在前列腺切除术后镇痛效果良好,能有效防治膀胱痉挛,减少术后出血,缩短冲洗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硬膜外自控镇痛泵(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c pump,PCEA)对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oplasia,BPH)术后膀胱痉挛的缓解作用以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BPH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76例,随机分为两组并采用不同的术后镇痛方法.结果PVEA组缓解膀胱痉挛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CEA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前列腺术后采用PCEA可有效地缓解膀胱痉挛症状,能明显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对老年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妇产科术后硬膜外腔不采取药物镇痛的病人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1月在妇产科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2425例,选取其中86例,没有进行硬膜外腔药物镇痛,采用肌肉注射及口服止痛药的方法进行术后镇痛,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44例,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乙组患者42例,采用常规性的护理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下肢活动情况、睡眠、疼痛评级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甲组患者的下肢活动情况、睡眠、疼痛评级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显著优越乙组,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后采用肌肉注射及口服止痛药的方法进行术后镇痛的产妇,实施有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的提高患者下肢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减少疼痛评级,适宜临床广泛应用及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