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端点检测是从一段语音中检测出语音段和噪声段,是语音信号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提高在低信噪比下的检测效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子带能量的检测算法,该算法主要计算子带能量等参数,并通过更新噪声能量来实现.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的端点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检测能力,并且在低信噪比环境下较好的端点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谱熵的语音端点检测算法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音端点检测是语音处理中重要的领域之一。常规谱熵语音端点检测算法是通过检测语音的功率谱的平坦程度,从而达到语音端点检测的目的。但是该方法在平稳噪声环境下较好,在无噪声和非平稳噪声环境下效果较差。作者在分析了无噪声环境下常规谱熵端点检测算法效果差的原因的基础上,结合了语音的短时能量算法,对常规谱熵算法进行了改进,形成了一个新的特征参数——谱熵能量积。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相对于常规谱熵算法,在无噪声的环境下检测精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非平稳噪声环境下也有了一定的提高,鲁棒性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3.
为了克服传统语音端点检测算法在低信噪比环境下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谱熵梅尔积(MFPH)的语音端点检测算法.首先,提取带噪语音信号的梅尔频率倒谱系数中的第一维参数MFCC0,将其与谱熵的乘积作为最终区分语音段和背景噪声段的融合特征参数;然后,结合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和贝叶斯信息准则(BIC)算法对MFPH特征参数门限值进行自适应估计;最后,采用双门限法进行语音端点检测.实验结果证明,与传统方法比较,该方法在-5~15 dB低信噪比环境下的语音端点检测准确率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端点检测是语音识别和语音情感识别系统中极其关键的一步,其检测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后续的参数计算和识别的结果.在分析了经典的基于短时能量和短时过零率的端点检测算法(能零法)的基础上,总结了其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改进后的算法通过对相邻两帧信号的短时能量正向做差来确定语音信号的起始点,反向做差来确定语音信号的终点;并且利用信号与背景噪声的短时过零率之比来修正语音信号的终点.MATLAB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具有很好的端点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小波分析的语音端点检测算法研究与仿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小波变换及多分辨分析为理论基础,对语音端点检测中小波系数方差算法和子带平均能量算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利用语音和噪声的频域差别,对这两种算法进行了优化,并应用于端点检测系统中,有效地改善了小波系数方差算法耗时长、实时性差的缺点,并克服了子带平均能量算法只对高斯白噪声检测效果好的局限性。提高了语音端点检测系统的实用性.通过MATLAB软件仿真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化算法的系统实现了语音端点检测准确性和快速性的最佳匹配,达到了此类检测设备的实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噪声环境下语音端点检测的精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Mel频率倒谱参数(MF-CC)相似度的端点检测方法。提取了每帧语音信号的Mel频率倒谱参数,然后将前十帧作为背景噪声,计算测试帧和背景噪声的MFCC相关系数距离,最后用得到的MFCC相似度距离曲线进行端点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白噪声和粉噪声环境下均可得到理想的端点检测效果,并且在低信噪比时仍然有效。  相似文献   

7.
基于时频增强和谱熵的语音端点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提出了基于时频增强和谱熵的语音端点检测算法。该算法对带噪语音在频域利用谱减法去除宽带加性噪声,在时域去除由谱减带来的残差噪声从而对语音进行了增强。对增强后的语音利用谱熵特征进行端点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快速有效,具有较强的抗噪能力,特别适合低信噪比的语音端点检测。  相似文献   

8.
一种基于分带谱熵和谱能量的语音端点检测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音端点检测的精确度直接影响语音识别的准确度.在噪声环境下,语音端点检测很困难.信噪比下降,语音端点检测的正确率也随之下降,同时,噪声类型的变化影响端点检测的正确率.为此,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适合在电话语音城市名识别系统中应用的端点检测算法,并结合分带谱熵和谱能量形成了一个新的特征参数集,利用该参数集进行端点检测,弥补了分别采用分带谱熵和谱能量进行端点检测的缺陷,提高了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9.
一种改进的基于短时能量的端点检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语音识别的实时性和识别率,采用动态窗长短时能量进行语音信号的端点检测方法.比对传统短时能量短时平均过零率端点检测方法,通过实验得到的端点检测波形图像及数据证明,动态窗长短时能量方法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语音帧的处理,提高识别的速度和识别率.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基于特征的语音端点检测方法在低信噪比及非平稳噪声下检测性能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Burg谱估计与长时段信号变化率测度(LTSV)的语音端点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表征较长时段语音变化率的LTSV参数,较准确地反映了语音的非平稳程度.与传统基于特征的语音端点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在低信噪比及非平稳噪声情况下的检测性能有了较大提高.并融合Burg谱估计,与传统Welch谱估计方法相比,提高了LTSV参数的区分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的准确率.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融合Burg谱估计与LTSV的语音端点检测方法在低信噪比(-10dB)及非平稳噪声情况下,与传统基于特征的语音端点检测方法相比,检测准确率普遍提高了约6%以上,说明该方法在低信噪比及非平稳噪声环境下鲁棒性更好.  相似文献   

11.
用于语音端点检测的鲁棒性特征提取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实际噪声环境中的语音端点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不同噪声类型的鲁棒性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把基音检测中的循环平均幅度差函数应用到端点检测的特征提取中,并与基本的谱熵相结合,具有适用范围广和不需要噪声先验知识的优点。仿真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特征对于多种类型的噪声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在低信噪比时仍然有效。  相似文献   

12.
语音信号的端点检测是语音识别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端点检测结果精确与否直接关系着语音识别的准确度。使用车载语音作为测试数据,利用传统双门限法进行端点检测,发现传统双门限方法在静音条件下和带噪条件下获得语音端点检测信息存在较大误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双门限法进行语音端点检测,针对语音信号以及短时平均能量和过零率进行处理,并通过Matlab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说明提出的改进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在静音和带噪条件下,都更接近测试数据中真正的语音端点。  相似文献   

13.
语音端点检测方法的分析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研究短时能量和短时过零率两种语音端点检测基本算法的基础上,编程实现了双门限的端点检测;并进一步根据小波变换的原理,利用小波变换和信号频域统计特性来精确地进行端点检测;最后,在研究了倒谱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实现了将语音数据进行倒谱变换,通过计算倒谱距离,在具有一定背景噪声环境下进行端点检测的实验.  相似文献   

14.
基于小波变换的静音与语音分割新算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含噪语音信号的静音与语音分割,即端点检测问题是语音识别至关重要 的一步,为了提高语音分割对环境的适应性,提出了一种利用小波变换分割含噪语音信号中静音与语音的新算法,该算法首先将语音信号进行小波变换,利用小波系数去噪,然后选择小波部分子带跟踪信号的能量变化以分割语音与静音,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在低信噪比条件下也能够有效分割语音。  相似文献   

15.
智能语音识别技术的研究已有较长的时间,但由于语音信号本身所具有的多变性、瞬时性、连续性和动态性的特征,使得机器在不同的环境尤其是噪声环境中进行语音信号的识别仍具有一定的困难.为了提高带噪语音信号识别的准确率,本文研究了一种常用的噪声估计算法,即基于后验信噪比的时间递归平均算法.并在此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对平滑因子的改进算法,将语音活性检测算法与这两种算法在不同输入信噪比下进行模拟验证.通过运算结果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改进后的算法相比于语音活性检测算法最高可以使输出分段SNR提高2.1 dB,相比于原时间递归平均算法最高可以使输出分段SNR提高0.5 dB,表明低输入SNR下改进后的算法可以有效提高语音信号的质量和可懂度.  相似文献   

16.
针对语音识别过程中环境噪声干扰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与动态时间规整 (DTW)相结合的孤立词识别算法。该方法利用EMD 算法,首先将提取的性能不好的语音信号分解成若干个基本模函数(IMF),去掉原始信号中的干扰和噪声。然后,基于DTW 算法,采用短时过零率和短时能量对语音信号进行端点检测,提取语音特征参数后与参考模板进行匹配。将参考模板与待测模板之间的最短路径作为识别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提高语音的识别效率和识别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7.
Due to the fact that traditional Speech Endpoint Detection methods' performance degrads greatly in a low signal-to-noise ratio and nonstationary noise, a novel robust adatpive threshold endpoint detection method is proposed. First of all, the LSFM parameter is employed as the distinctive feature and the Burg spectrum estimation is applied to figure out the power spectrum, which can enhance the discriminative ability in classifying speech signals and nois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peech features. Furthermore, an adaptive threshold based on the Bayes estimation criterion is involved in the final judgment, which overcomes the defect of the fixed threshold in adaptability and improves the detection performance to a greater degre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feature-based Speech Endpoint Detection methods, the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a high accuracy rate, which proves that the new method has a better robust performance in a low SNR and nonstationary noi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