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舒嫣  杜宏武 《居业》2021,(2):12-14
莫内欧的类型学设计实践积极关注建筑场所、历史环境与地域文化,本文简述了建筑师拉斐尔·莫内欧的生平成就及类型学设计理念,并结合建筑案例从类型学的内在组织,历史要素转化及地域要素转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2.
沈巧蕊  王琳  冯钰 《城市建筑》2023,(6):150-152
在当代西方新地域主义建筑类型学背景下,研究我国西南地区代表建筑师刘家琨作品中的新地域主义建筑类型学思想,有助于建筑学者在设计实践中更好地将本土文化与现代化相结合,进而创作出具有我国传统气息的本土建筑。文章以新地域主义建筑类型学为切入点,用类型学观点分析本土建筑设计师刘家琨的实践案例,分别从场所空间、建筑造型及材料肌理三部分,系统全面地探讨解析其各部分的西南本地原型提取及现代转译。总结发现,刘家琨多数实践作品中的建筑类型学原型借鉴于市井民居。  相似文献   

3.
重温类型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克宁 《建筑师》2006,(6):5-19
本文讨论了建筑类型学理论的方方面面:定义、历史、作为城市本体论的类型学,作为“元”理论的类型学,阿尔甘的类型学,维勒的类型学,柯尔孔的类型学,克里尔的实用类型学,和罗西的城市建筑类型学。  相似文献   

4.
内在的秩序——对建筑类型学形态创作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丽君  舒平 《新建筑》2010,(1):67-71
面对纷繁复杂的建筑现象、建筑思潮,要想客观准确地评析建筑类型学形态创作的特征,除了要了解与之相关的背景知识,还要通过比较研究与批评来认清这种建筑创作的理论,进而真正读懂现代建筑类型学理论。通过形式与功能、现在与过去以及表现力的深层心理机制三方面的比较,辨析了建筑类型学理论在形态创作上的特征,指出类型学是把城市看做一个历时性与共时性交汇的产物来加以阐述的,建筑的意义依赖于隐藏于现实中单体建筑物无限变化的形式背后不变的常数。  相似文献   

5.
“建筑诗哲”路易斯·康作品中的类型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建筑类型学思想为切入点解析路易斯·康经典建筑作品,结合实例分析路易斯·康作品从类型选择到类型转换的过程。归纳出康作品中所采用的"元语言",及他如何用这套"元语言"去构造具体的建筑作品。然后用类型学观点将康作品的"空间模式"分为四类,并具体分析。最后运用建筑类型学的方法将路易斯·康的建筑作品从城市的尺度、建筑的尺度和细部构造三个方面较系统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从学术的立场简单总结了建筑类型学的相关理论概况,归纳起来,建筑类型学旨在寻求建筑形态中的具象及抽象"原型"并对其提取抽离,同时试图打破原有的时间线索和建筑风格的分类,从建筑历史中搜寻剖析出新的"原型",将欧洲传统建筑形态按照建筑类型学的概念重新进行架构,结合具体的案例,主要从"几何型""情感型""结构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要该文以建筑类型学理论为研究基础,以我国当代建筑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我国当代建筑实践中类型学应用案例的剖析,梳理我国当代建筑实践中类型学理论应用的概况,探讨我国当代建筑实践中类型学应用原型选择的多样性、原型提取方式的批判性、原型转译方式的逻辑性、原型再现方式的亲地性特征,为探寻建筑实践的本源与未来建筑实践应用的方向提供新思路,以增强我国建筑实践中类型学应用的逻辑性,加强我国建筑实践中类型学应用与我国历史、文化、地域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周少徵 《四川建筑》2009,(Z1):122-123
简单阐述了类型学的概念,由类型学的思想和方法论的讨论引出了对中国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思考。例举实例分析类型学对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建筑类型学与地域文化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继平 《山西建筑》2003,29(18):12-12,14
介绍了建筑类型学的概念及特点,并对建筑类型学的本质及设计方法作了阐述,结合工程实例,总结了采用类型学设计的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10.
王钊 《山西建筑》2006,32(22):66-67
论述了阿尔多.罗西的建筑类型学观点以及对整个城市建筑的发展意义,解析了罗西的设计手法,分析了罗西的设计作品,体现了罗西建筑类型学观点对整个建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类型学的论述,简单介绍建筑类型学在居住建筑中如何体现与运用,接着以菊儿胡同为例阐述上述观点,最后阐述类型学如何指导我国的建筑运动,并提出建筑设计应整体地体现五点交织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当代西方建筑类型学的架构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理论的角度归纳论述了建筑类型学理论发展的历程,指出从广义的范围来讲,只要在设计中涉及“原型”概念或者说可分析出其“原型”特征的,都应属于建筑类型学研究的范围。由于选择“原型”的来源角度不同,概括起来,当代西方建筑类型学的架构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从历史中寻找“原型”的新理性主义的建筑类型学,与从地区中寻找“原型”的新地域主义的建筑类型学。  相似文献   

13.
城市文脉设计与类型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钢 《山西建筑》2007,33(9):23-24
主要以城市文脉和建筑类型学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建筑类型学理论中的类似性城市理论、城市重建理论以及城市“层”的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现阶段在我国城市建设中要学会利用建筑类型学的方法挖掘、整合城市文脉,为城市设计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建立在设问建筑语言概念的基础上,从阐述建筑语言的四个方面出发,试图以之来比较建筑语言学、建筑类型学的异同(以埃森曼的建筑语言和迪朗的类型学为例),从而得出建筑语言研究的阶段性认识,目的在于从方法论的角度初步廓清一种全面的建筑语言概念。  相似文献   

15.
陈雳 《华中建筑》2001,19(4):99-101,106
该文对类型学设计手法进行了分析,对青岛市城市发展现状的不足之处进行了简要的总结,最后对青岛近代建筑形式发展进行了实例推演,提出了青岛近代建筑以原型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王晓昉 《山西建筑》2007,33(28):41-42
通过对阿尔多·罗西的建筑类型学思想的分析,特别是其中关于类型学与城市纪念物的理论研究,从中得到了一些处理"当代"建筑与"历史"建筑关系问题的启示,并以此理论指导一个抗战文化研究中心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王珊  杨思声 《福建建筑》2011,(9):122-124
建筑类型学不仅具有认识论的意义还具有方法论的基础,本文针对目前低年级建筑设计教学的问题,探讨在教学中采用建筑类型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地教学的意义与可能性。并试举两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