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改善赛车的操纵性和外界载荷承受能力,从结构稳定性入手设计一套具有足够强度和刚度的车架并进行轻量化改进.根据车架基本参数建立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软件进行各工况下的仿真,获得应力云图及模态振型,计算车架强度及刚度.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车架减重3 kg,扭转刚度提高16.4%,可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第一代节能赛车车架为研究对象,运用CATIA软件建立其车架三维模型,并运用ANSYS软件对车架结构进行3种不同材料、不同截面尺寸的刚度、强度分析,在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对车架进行改进设计;同时,对改进后的车架进行自由模态分析,获得车架低阶固有频率(前6阶)及振型.分析结果表明,车架避开了与发动机怠速、常用车速下的频率重合,实现了车架的轻量化.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FSAE赛车车架的力学性能并实现轻量化,对赛车车架进行了拓扑优化设计.首先, 对车队设计的初始车架进行强度和刚度分析.然后,根据车架的总体尺寸建立壳体CAD模型,将 CAD模型保存成ParaSolid格式,并将几何模型导入HyperWorks中,用户配置模块设置为Opti- Struct,对几何模型进行几何清理、划分单元、分配材料属性,建立用于拓扑优化的有限元模型,进 行拓扑优化计算.根据拓扑结构,结合大赛规则和车架上各部件的装配要求设计出新车架.对新车 架进行有限元静力学分析,包括几种典型工况下的强度和刚度分析,新车架的分析结果验证了结构 设计的合理性,通过与初始车架分析结果相比较,表明了拓扑优化设计方法对赛车车架的设计具有 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某方程式赛车车架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来实现赛车车架结构的改进和轻量化设计。利用CATIA软件平台建立某方程式赛车车架三维实体模型,运用CAE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单元选取和网格划分,建立车架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对车架静态条件下弯曲工况、扭转工况的分析,找到车架弯曲强度和扭转刚度富裕部位,通过减少管件的使用数量、减薄相对应管材的壁厚、减小直径,达到车架结构优化和轻量化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5.
全地形车车架静动态特性分析与轻量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Hyper Mesh有限元软件建立某全地形车车架结构有限元模型,并运用RADIOSS分析其在多种工况下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校核了该车架的强度和刚度。通过RADIOSS求解器计算其自由模态,与已有的实验模态频率进行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在满足车架强度、刚度和1阶频率的前提下对车架进行结构优化,使该全地形车车架减重5.05kg,达到了轻量化的目的,也验证了尺寸优化在结构优化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FSAE(formula student automobile equation)方程式赛车车架强度和刚度的要求,其安全裕度较大,为充分挖掘车架的轻量化潜力,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依次对车架进行了SIMP方法的拓扑设计和截面尺寸优化,通过改变模型参数值,同时在网格模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尺寸优化技术模拟3种实际赛道工况,在保证刚度和强度前提下车架最大变形量相应减少了7%、7.5%、14.7%,最大应力在200 MPa以内,车架质量减少了32%.最后通过模态与试验分析,优化设计的车架有效避开了与外部激励的耦合效应,8字绕环测试所用时间减少了3%.该赛车车架实现了轻量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在满载弯曲、紧急制动、急转弯和满载扭转等4种工况下,应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由计算机图形辅助三维交互应用(CATIA)软件建立的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FSC)赛车车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获得了4种工况下的FSC赛车车架的有限元仿真结果,包括变形云图及应力分布.FSC赛车车架的有限元仿真结果与FSC规则的对比表明,FSC赛车车架结构满足设计要求,可为工程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客车车架有限元静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车架三维实体建模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选用CATIA软件建立车架的三维实体模型,在此基础,研究车架有限元模型的建模方法,包括CAD模型的导入、主坐标系的建立、单元的选择、模型的简化原则等,并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7.0建立客车车架的有限元模型,对车架进行结构静力分析,计算该车架结构在弯曲工况下的刚度、强度,并对计算结果进行评价,提出相应的结构改进建议.结果表明:该车架结构的整体弯曲刚度、局部弯曲刚度均符合要求,并且远远超出规定,应通过合理的改进措施将其确定在合适范围内;该车架结构的弯曲应力在材料的屈服极限以内,弯曲应力余量较大;另外,车架存在局部应力集中现象.所以,必须对车架进行结构优化.为客车车架的设计与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节能赛车竞技大赛为设计背景,根据轻量化与人机工程的要求,设计赛车车架,建立车架的有限元模型,分析车架在赛车匀速、侧移、加速以及转向等多种工况下的强度大小,并提出结构改进措施。通过优化车架的可靠性,实现赛车的轻量化,为今后设计和制作车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优化FSAE赛车车架性能,使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车架三维模型,在Hypermesh中进行有限元分析前处理,进而在Nastran中进行静态受力分析和模态分析。根据上述分析方法提出在BEAM单元有限元模型中首先进行车架结构优化与评价,再修改车架的三维几何模型的优化方法,节省了车架优化过程中修改三维模型再分析的时间,缩短了车架研发周期,提高了效率,对优化赛车车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微型电动车车架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车架作为汽车联结各种零部件的基体,承载着来自路面和其他部件的各种复杂载荷的作用,其刚度与强度对汽车整体设计起到重要作用。对车架进行改型设计是产品优化改进的一个重要部分。文章基于三维设计软件UG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微型电动车车架结构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在满足强度和刚度的条件下,对车架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开发出一种适合各种路面行驶的新型电动车车架结构。  相似文献   

12.
建立左前车门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车门在自由状态下进行模态分析;在一定工况下对车门的框架刚度分析;在一定工况下对车门进行腰线刚度的分析,通过通用的有限元分析软件HyperMesh进行分析,为结构设计选择及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应用Pro/E对平板式半挂车车架进行三维实体建模。对该模型进行简化处理、抽中面和修补后导入ANSYS。采用壳单元建立平板式半挂车车架的有限元模型,对车架进行静力分析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车架在弯曲和扭转工况下,刚度和强度满足要求;车架结构的低阶模态频率不在路面激励频带之内,不会产生共振现象。  相似文献   

14.
利用CATIA软件对车门结构进行三维设计,并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分析车门在挤压和扭转两个不同工况下的受力变形情况,得到不同工况下的刚度、强度分析结果,为车门的改进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国内某轿车前车门为例,在CATIA中建立三维模型,在HyperMesh中进行网格划分,并通过OptiStruct软件对其进行模态以及3种工况下的刚度分析 然后利用OptiStruct软件提供的拓扑优化方法对车门结构中的焊点布置进行优化设计,并对该车门焊点布置优化设计后的结构重新进行模态和刚度分析,验证了车门焊点布置优化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汽车车架的轻量化设计问题,本文采用ANSYS Workbench对某轻型货车的车架进行静态分析,利用UG软件建立车架有限元模型,对车架悬架的边界条件进行处理,并根据静态分析结果,通过在横梁上添加减重孔,减薄纵梁壁厚的轻量化方法对车架进行轻量化改进,同时,在4种不同工况下,对改进后的车架进行强度和刚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4种工况下的车架强度和刚度均满足设计要求,而且在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的前提下,与改进前的车架质量相比,改进后的车架质量减少了11.42%,达到了车架轻量化的设计目的,因此改进后的车架动态特性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极限后负刚度段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倒塌反应的影响,从理论上探讨了结构地震倒塌模式,提出了以退化刚度比作为破坏参数的地震破坏模型,最后,通过实例数值模拟分析,重点讨论了负刚度模型对强震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强度、变形和延性等方面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结构周期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深入研究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用于控制结构扭转效应的一个重要参数——周期比,推导出了2自由度框架结构模型的周期比和与之相关的扭转系数的理论公式,并分析了结构质量中心(质心)与刚度中心(刚心)的偏离和结构周边抗侧移构件刚度这2个因素对结构周期比的影响;同时采用计算机软件SATWE建立简化的三层框架结构模型,分别对调整楼面荷载前后的荷载分布和刚度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理论推导和软件分析的结果一致,增加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的偏离程度或增加结构周边抗侧移构件刚度,都能使结构周期比减小。  相似文献   

19.
对全地形车车架在复杂路况下的断裂、裂纹等现象进行研究,在Unigraphics软件中建立车架的数据模型,用通用数据格式parasolid将模型导入到ANSYS环境中,建立车架的有限元模型。用有限元理论分析静工况下全地形车架的强度特性,探讨了承载式车架不同部位的受力特性,并就车架薄弱位置提出结构改进方法,对全地形车进行改进前后的强度试验,验证该改进方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