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阳微阴弦"语出《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是胸痹心痛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本文评析阳微阴弦在胸痹中的病机纲要,从仲景"阳微阴弦"理论入手,提出温阳通脉的主要治法,并运用于临床。1论病机,着眼"阳微阴弦"《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对本病病因病机做了高度概括:"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关前为阳,关后为阴,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属中医胸痹范畴。胸痹虽病在心 ,但与脾胃、肝、肾、肺等脏腑均有关。笔者就冠心病发病与胃之关系讨论如下。1 文献回顾《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开篇云 :“夫脉当取太过不及 ,阳微阴弦 ,即胸痹而痛 ,所以然者 ,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 ,所以胸痹心痛者 ,以其阴弦故也。”此条最关重要 ,是胸痹心痛病机之总纲 ,言简意明。仲景只以阳微阴弦四字 ,即将全篇理论观点概括。“所以然者”以下四句 ,说明胸痹病之本质在于极虚。并指出上焦阳微之虚 ,能造成脉络阴弦之实 ,而阴弦之实 ,反能影响阳微之虚。…  相似文献   

3.
一、什么是“阳微阴弦”“阳微阴弦”引自《金匮要略》。文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对“阳微阴弦”注家有不同解释。其一,从上下而言,“阳微”即浮取脉微,主胸阳不足。“阴弦”指沉取脉弦。主阴邪(水饮、痰、瘀等)有余。《难经》云:  相似文献   

4.
论五脏虚损与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心痛"之病证范畴,其病机多与脏气亏虚、痰瘀痹阻有关。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所云"夫脉当取太过与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就指出了本病之病因病机乃"阳微阴弦"。《医宗金鉴》认为"阳微,寸口脉微也,阳  相似文献   

5.
对《金匮要略》"阳微阴弦"的认识及应用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虎占 《北京中医药》2008,27(4):270-271
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八>中提出:"夫脉当取之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经文中的"阳微阴弦"是有关胸痹病的关键字段,对此如何理解,古来见解不一.本人不揣浅陋,略述管见,不当之处,请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6.
<正> 中医治疗冠心病多以活血化淤为主,这类似祛除管内的冰结,补益心气养血活血,恰似增加动力推动血流,符合冠心病标实本虚之理。《金匮》谓:“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并指出“上焦阳微之虚,能造成脉络阴弦之实,而阴弦之实,反能影响阳微之虚,不但是血不足为阳微之果,而血不足也为阴弦之  相似文献   

7.
《金匮要略》“阳微阴弦”义理发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阳微阴弦”见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阳微阴弦”本是在言脉,关前为阳,关后为阴(《医宗金鉴》)认为亦或有指浮或沉的部位,按在浮部为阳,沉部为阴。亦有指左右手者)[1]。“阳微阴弦”即言寸脉微(不及),尺脉弦(太过)(或指轻按在浮部为微弱,重按至沉部则为弦急的形象)。但后世医家认为,此为仲景以脉赅胸痹病机之言。“阳微阴弦”之语,道出了仲景认为胸痹是由于内虚致阴邪干…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胸痹与“阳微阴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同启  顾宁 《光明中医》2009,24(10):1860-1861
"阳微阴弦"语出<金匮要略>,这里的阳与阴,不能狭义地解释为"阳气"与"阴寒",当理解为导致冠心病的正气与邪气."阳微"即是本虚,"阴弦"即是标实.冠心病的治疗之法亦不外乎补、通两方面,所谓补即扶正,所谓通即祛邪.  相似文献   

9.
正《黄帝内经》借鉴阴阳理论阐述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亦是一脉相承地运用阴阳理论解析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的病因病理。兹将体会阐述如下。1病因病机重阳气,"阳微阴弦"为总纲《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明确指出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总纲为"阳微阴弦",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脉诊上焦"阳微",可见上焦阳气极虚,为胸痹的病因,上焦为心肺  相似文献   

10.
《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开篇即云:“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此开宗明义,从脉象论胸痹心痛的病机,关键是“阳微阴弦”四字,当细玩味。全文分三层论述,层层深入。1、胸痹心痛的病机是阳微阴弦。阳微(寸脉微,或浮取微)为不及,主胸阳(心、肺之阳)不足;阴弦(尺脉弦,或沉取弦)为太过,主阴邪(痰浊、水饮、寒邪)盛。2、阳微是病之本质。心为阳中之太阳,主身之血脉;肺朝百脉,宗气贯心脉、行营血。心、肺阳气充足,鼓血畅达,环流不息,阴邪何能乘之?邪之所凑,其气必  相似文献   

11.
从虚毒瘀论治干燥综合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虚、毒、瘀是干燥综合征发病的关键,病在肺、胃、肝、肾,以虚为本;病因可分为内外,燥毒为标;病久脉络阻滞,以瘀为果。宜采用治本的益气养阴润燥法,辅以活血化瘀散结通络法。  相似文献   

12.
刘以敏主任通过体悟《幼科全书》、《小儿药证直诀》等古籍,认为小儿厌食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在厌食治疗中重视辨证论治,认为厌食一病病变脏腑在脾胃,与肝脏关系密切,治疗中主张以"运脾"和脾"为主,同时注意疏肝理脾。  相似文献   

13.
论《易经》道象器三位一体认识论与中西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中医学是在《易经》“道、象、器”三位一体的哲学认识方法指导下认识并研究人体的。按《易经》的哲学分类法,中医学主要是从“道、象”层次上研究人体,西医学主要是从“器”层次上研究人体,两者认识方法不同,研究手段不同,研究的人体层次也不完全相同,因而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医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针刺镇痛中大鼠经穴皮肤与血浆P物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丽勤  汪桐 《针刺研究》1989,14(4):452-462
<正> 业已证明:P物质(SP)系初级伤害性传入纤维末梢所释放,与皮肤痛觉的传导有关,参与痛觉调制。曾有报导指出:人穴位区皮肤的肥大细胞明显多于非六区,并见人、小鼠穴区皮肤内肥大细胞与神经轴突形成联接,且肥大细胞中含SP颗粒,针刺后肥大细胞脱颗粒。那么,经六皮  相似文献   

15.
"任务驱动"方法在《医药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把掌握和应用计算机技术看作是进入21世纪的钥匙,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成为衡量合格中医药人才的重要标示之一。那么,在中医药院校应如何更好地培养中医药人才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呢?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在医学院校从事计算机教学多年,在教学中,尝试采用不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现就《医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教学进行简单的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托,倡导以“学”为中心的教…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中涉及“三焦”名称的条文共有六条 ,虽然论述较少 ,但也能充分看出张仲景将《内经》、《难经》中的三焦名称、概念及含义理论 ,创造性的运用到外感急性热病实践中的辨证意义 ,对此浅析如下 :1 辨疾病之部位15 9条 (条号依赵本 ,下同 )云 :“伤寒服汤药 ,下利不止 ,心下痞。服泻心汤已 ,复以他药下之 ,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 ,利益甚。理中者 ,理中焦 ,此利在下焦 ,赤石脂余禹粮汤主之。”表证误治引起下利 ,又服泻心汤 ,再攻下后 ,已伤败中焦阳气 ,随给予理中剂 ,意欲调理中焦而止泻 ,但此证经反复攻下 ,下利已成虚寒滑脱之势…  相似文献   

17.
从"治未病"的内涵、推拿是"治未病"的重要疗法、推拿在"治未病"中的应用、推拿"治未病"的作用和机理及推拿"治未病"的前景和展望等对推拿在"治未病"中的应用作了综述。指出:应该在弘扬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和方法,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是辨证论治的专书 ,其辨证包括了辨病、辨脉、辨症三大内容。“病”、“证”是《伤寒论》使用频率极高的字眼 ,尤其“病”字 ,有约一半的条文用到 ,它们在不同地方具有不同含义。正确理解其“病”、“证”的含义 ,对于正确认识《伤寒论》辨证的内容 ,明确辨证的含义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逻辑学——知识的基础》载 :“概念单独存在时 ,是显不出它的作用的。只有在一定的系统内 ,与其他概念进行一定的联结 ,形成一定的联系时 ,它才具有表达作用。”“因此 ,相同的单词 ,如果它所从属的系统不同 ,作为概念来说也不同。或者 ,即使…  相似文献   

19.
"女子以血为本",妇人经、胎、产、乳都以血为用,结合文献将其论点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0.
徐兵 《国医论坛》2008,23(2):49
《内经》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的学术思想和理论原则,具体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基本理论。它的思想理论阐述始终围绕着人这个中心环节展开,明确指出了人是社会活动中的重要因素,认为养生防病可以使人延年益寿,同时强调保障和实现医患和谐的现实意义,并认为医患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