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脂代谢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及其相关性.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74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42例,另选23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hs-CRP和血浆vWF水平.结果AMI组和UAP组HDL-C和apoA1明显低于对照组、hs-CRP和vWF明显高于对照组.三支血管病变组hs-CRP和vWF明显高于单双支病变组,hs-CRP和vWF与血管病变支数呈正相关.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HDL-C和apoA1降低、hs-CRP 和vWF升高,且hs-CRP 和vWF与ACS严重程度相关,可能是ACS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40例ACS男性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者(DM组)60例,未合并糖尿病者(NDM组)8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生化指标、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对hs-CRP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与NDM组相比,DM组血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hs-CRP水平显著高于N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造影发现DM组多支血管病变及左主干病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N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表明,hs-CRP水平与空腹及早餐后2 h血糖、TG、TC、LDL-C、ApoB、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HDL-C、ApoA1呈负相关(P<0.05).结论 AC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异常更明显,体内的炎症反应更活跃,冠状动脉受累更为严重,hs-CRP水平可作为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胞(WBC)计数和血脂水平变化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范围的关系.方法 对ACS患者、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和健康对照者WBC计数和血脂水平进行分析比较.其中67例冠心病(CAHD)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按照造影结果 分为单支和多支病变组.比较其WBC数和血脂水平.结果 ACS组WBC计数与血清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脂)、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均P<0.05),而HDL-C水平则显著低于后两组(P<0.05).CAHD患者WBC计数与血清TC、TG、LDL-C水平呈正相关.而与血清HDL-C水平呈负相关.多支病变组WBC计数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外周血WBC参与了ACS的发生与发展,并且WBC数升高与冠脉病变的程度和范围密切相关,为临床评价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提供了一个简单、方便、价廉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ACS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发生ACS)与对照组(未发生ACS),各25例。选取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出现ACS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而言,研究组25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原发性同型半胱氨酸(Hcy)、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Ⅳ级高血压发生率以及重度高血压发生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DC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为hs-CRP、LDL-C、Hcy增高与Ⅲ与Ⅳ级的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以及重度高血压。结论:临床上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应当充分重视hs-CRP、LDL-C、Hcy、TG以及TC水平的合理控制,在此基础上降低ACS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oluble E-selectin,SES)、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患者94例,分为ACS组39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23例,正常对照组32例,应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SES、IL-10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结果:ACS组血清SES、IL-10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SAP组SES和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ES、IL-10与冠状动脉病变数量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SES和IL-10水平明显增高,提示其与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而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与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冠脉病变的稳定性及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依据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32例,按病变严重程度分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根据临床类型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并以冠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者3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清GGT、白细胞计数(WBC)、总胆红素(TBiL)、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丙氨酸转氨酶(AL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时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量指数(BMI),询问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及吸烟史。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GGT水平,并计算血清GGT水平与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系数。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GG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病变支数增加而升高;血清GGT水平在SAP和ACS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血浆GGT水平与TC、TG、LDL呈正相关(P<0.01),与WBC、FPG微弱相关(P<0.01),与hs-CRP无关,与TBiL、HDL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清GGT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严重程度及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关,与冠脉病变的稳定性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46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n=18)、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n=24)及对照组(n=36),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n=18)、双支病变组(n=14)及三支病变组(n=10).胶乳凝集反应法测定冠状动脉造影患者高敏CRP浓度,同时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进行EPCs的分离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数细胞克隆形成单位评估循环EPCs水平.结果 ACS组hs-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而SAP组及ACS组循环EPC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冠状动脉病变(单支、双支、三支)组EPCs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1).高敏C反应蛋白与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呈负相关(r= -0.429,P<0.05).结论 CRP和EPCs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且CRP和EPCs两者之间呈负相关.提示CRP可能通过抑制EPCs数量从而减弱EPCs参与损伤内皮修复的能力,与冠心病发生及临床表现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未干预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6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证实为冠状动脉三支病变且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者108例,均于术后6~3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为病变进展组(74例)和无变化组(34例)。两组患者均于PCI前及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前空腹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应用公式计算。结果两组患者PCI前TC和non-HDL-C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前TC、LDL-C、VLDL-C、non-HDL-C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复查造影时的non-HDL-C水平、糖尿病病史及首次以急性心肌梗死入院进入回归方程(P<0.05)。结论 non-HDL-C、糖尿病病史、首次以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是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未干预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重视non-HDL-C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计划行冠状动脉造影的228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62例为ACS组,稳定性心绞痛(SAP)90例为SAP组,同时期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冠脉狭窄76例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和分析3组患者血浆Lp-PLA2水平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差异.结果 ACS组Lp-PLA2水平和hs-CRP浓度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PLA2水平是ACS的独立预测因子(OR=1.253,P<0.05).ROC曲线显示,Lp-PLA2为387.5 ng/mL时,其诊断ACS的敏感性为72.6%,特异性为78.3%,曲线下面积(AUC)为0.793(95%CI:0.734~0.844,P<0.05).将Lp-PLA2引入ACS诊断模型中,与传统风险因素合并hs-CRP相比,总体χ2值显著增加(分别为29.853和37.491).Lp-PLA2联合hs-CRP诊断ACS的AUC为0.870(95%CI:0.819~0.9113,P<0.05),敏感性为80.7%,特异性为90.4%.结论 Lp-PLA2水平与ACS有关,可能是预测ACS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的发生率,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46例正规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超过3个月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以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作为诱导剂测定其静脉血中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按结果分为AR组、阿司匹林半抵抗(ASR)组和阿司匹林敏感(AS)组,分析与AR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AR的发生率为146%(36/246),ASR的发生率为313%(77/246),AS的发生率为541%(133/246).与AS组相比,发生AR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患糖尿病比例增高,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纤维蛋白原(Fb)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的发生可能与伴发糖尿病、血浆CRP、TC、Fb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妊娠相关蛋白-A (PAPP-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80例ACS患者,随机将其分为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每组40例,分别予阿托伐他汀40 mg/d及20 mg/d治疗,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及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40例分别纳入对照组及SAP组,比较不同组别研究对象的血清hs-CRP及PAPP-A的水平.结果 ACS组患者的血清hs-CRP与PAPP-A水平均较SAP组与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剂量及低剂量组ACS患者血清hs-CRP、PAPP-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高剂量组下降比低剂量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与PAPP-A水平明显增高,阿托伐他汀治疗ACS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且此效应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水平联合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风险评分对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在郑州人民医院心内科、心脏重症监护室收治住院并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20例,同时按性别、年龄相匹配选取同期住院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60例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上游调控因子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冠心病临床类型的关系。方法 根据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223例患者分成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n=65)、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 ACS)组(n=42)、稳定型心绞痛(SAP)组(n=75)、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正常对照组,n=41)。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表面EMMPRIN的平均荧光强度(MFI);ELISA法测定血清中MMP-9的质量浓度;免疫速率法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质量浓度。结果 SAP组、STEMI组及NSTEACS组PBMCs表面EMMPRIN MFI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而STEMI组和NSTE ACS组又高于SAP组(P<0.05或P<0.01)。各组中PBMCs表面EMMPRIN的表达特点与hs-CRP和MMP-9的表达特征一致。相关性分析显示,PBMCs表面的EMMPRIN MFI 与血清MMP-9、hs-CRP质量浓度呈正相关(r=0.168,P<0.05;r=0.305,P<0.01)。结论 EMMPRIN作为MMPs上游调控因子可能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冠心病的不稳定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潘锋  邓少丽  张志成  马海航  陈鸣 《重庆医学》2015,(9):1184-1185,1188
目的:探讨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血清铁蛋白(SF)与ACS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CS患者110例,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46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30例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34例;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42例,检测S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比较组间SF的差异并分析SF与hs-CRP及各血脂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UA组、NSTEMI组、STEMI组与对照组比较SF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NSTEMI组、STEMI组明显高于 UA组。相关性分析显示,SF与hs-CRP、三酰甘油(TG)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结论 SF在ACS患者中明显升高,且与hs-CRP、脂质代谢紊乱密切相关,SF检测有助于ACS患者临床分型和危险度分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Ps)、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检测2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31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患者,2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和20例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者(对照组)的血清Ps、hs-CRP和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AMI组、UAP组和对照组Ps和hs-CRP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SAP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TC、LDL-C与Ps、hs-CRP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①AMI组和UAP组Ps和hs-CRP明显升高,是冠心病诊断的有用指标.②冠心病患者的TC、LDL-C可能有刺激血管炎症反应、激活血小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探讨其在ACS危险分层中的作用。方法受试者共10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对照组40例,分别取血清测定hs-CRP、cTnI水平,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AMI组血清hs-CRP和cTnI水平和其它组相比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UAP组血清hs-CRP、cTnI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01);SAP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和cTn I浓度升高与ACS的发生,特别是AMI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血清hs-CRP和cTn I浓度升高可能是ACS,特别AMI发生的的预测指点标。联合评价这两项标志物的水平可以识别心脏高风险的病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清组织因(T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心血管危险因素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48例ACS、3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20例对照组TF、hsCRP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测量身高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记录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病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5月期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60例临床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变异性心绞痛(UAP)患者2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2例,另外选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0例作为SAP组,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记录所选对象的性别、年龄及其生命体征等一般资料,并于入院第1天取空腹静脉血行NTT、血常规、血尿酸、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等检查,并收集血标本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检测,比较各组间各项指标检测水平的差异,并评价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等指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PP-A在急性冠脉综合症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比各组患者的各项血清学指标,结果显示总体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且PAPP-A与hs-CRP之间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r=0.978,P<0.001)。 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病与妊娠相关血浆蛋白之间具有正相关性,PAPP-A的浓度越高,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性越大。   相似文献   

19.
傅慎文  于路  傅国胜 《浙江医学》2010,32(4):506-508
目的探讨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取心内科住院患者262例,正常者89例(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3例(SAP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10例(ACS组)。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计算各组研究对象的冠状动脉病变积分(CAS),并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sPLA2,比较分析组间差异以及sPLA2与CAS、冠心病相关因素等的关系。结果ACS组sPLA2均显著高于SAP组及对照组(均P〈0.01),而且SAP组sPLA2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PLA2与HDL-C呈负相关(P〈0.01),与CAS呈正相关(P〈0.01),但sPLA2与年龄、BMI、LDL—C无明显相关性(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示,sPLA2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但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未显示出其独立危险因素的作用(P〉005)。结论sPLA2可以作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的一个预测指标,其水平升高提示病情较重、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