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杨艳 《中华当代医学》2004,2(9):106-107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生物医学模式已逐步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病人为中心的医学指导思想已逐渐深入人心,同时,在护理科学不断发展,护理模式改进,各种高尖医疗技术创新、医疗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下,我们护理工作者面临严峻的挑战,护理工作更需要高素质的护理人员。  相似文献   

2.
整体护理在手术室带教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翚 《医学文选》2005,24(1):104-105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健康内涵的升华,护理模式也相应地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传统的带教模式已不适应新的医学发展,为加强护理队伍的后备军——临床实习护生适应生物-心理-社会新的医学模式,按教学大纲要求,将整体护理理论贯穿于手术室实习带教中,为她们走向护理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已向病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因而,心理护理在医疗护理的地位和作用正日益显得重要起来。手术对病人的心理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不同病人的心理反应各不相同。由于老年病人具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增加了手术的复杂性和风险性。如何做好其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对手术的成功及术后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护理也由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向以人、环境、健康为主要内容,具有浓厚“人文色彩”的整体护理。近年来,人文关怀护理在我国已越来越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强调不仅针对疾病本身进行单纯技术观点的医疗护理,还要以人为中心,加强人文关怀,给予精神上的呵护,心灵上的宽慰,行为上的指导,对患者全面整体上的负责,体现人性的温暖。  相似文献   

5.
郭红蕾 《包头医学》2000,24(1):34-34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工作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即心理护理,而心理护理作为一种新型医学模式已越来越得到医学界的重视,普遍认为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临床上对病人实施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措施,而实施手术对病人是一件大事,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刺激,给病人心理上造成不良的反应,  相似文献   

6.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性护理正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管理中应用系统化作用护理,强调人文,重视心理护理,已成为当今医院现代化护理管理中重要内容,人是身心的统一体,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心理护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我院创伤科,经常收治因井下公伤、意外事故、车祸等造成的创伤骨折的急诊病人。由于多年来临床上只重视伤口流血或器官肢体伤的救治,而忽视了对病人心理的观察,致使得不到病人的积极配合,甚至妨碍诊治工作的正常进行,从而达不到满意的治疗效果。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特别是几年来,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注重了创伤病人的情绪变化和心理护理,对不同的病情特点、不同的心理应激反应病人进行了临床调查,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在临床上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深化《成人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谷 《医学文选》2006,25(4):844-845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及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等三个阶段转变,这些转变赋予护理职能新的内涵,护理工作内容从对病人的护理扩展到对健康的维护和促进,从医院延伸到社区和家庭。护士不仅要具有良好的生物科学知识,而且还要有足够的人文社会学科知识。因此,在护理教育中,需增加入文社会学科课程,结果是开设课程门类越来越多,学生学习负担越来越重,造成课程膨胀。此时,打破传统的学科结构,整体优化课程,构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的课程体系成为护理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疾病护理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已向以病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因而,心理护理在医疗护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正日益显得重要起来,特别是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通过他们心理和生理的相互作用,心理对疾病的能动作用,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现  相似文献   

10.
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中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摸式向生理-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护理管理的理念和管理的方式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就是管理者转变观念,适应当今医疗服务需求,参与医疗市场竞争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李家丛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2):380-381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活动由从疾病为中心变为以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好健康状态为中心。护理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患者为中心-所有人的健康为中心三个阶段。在为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不单单是给其打针、吃药,它要求我们从满足患者的身心健康方面进行全面的、整体的护理。怎样才能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方面处于最佳状态,是护理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问题,现将笔者的一些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学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和人的健康为中心的三个发展阶段。积极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是一项重大的护理改革。护理程序是实施整体护理的核心,而确立护理诊断又是护理程序的核心。但是由于护理诊断是从国外引起的新生事物,本身具有内容涉及面广、灵活多变等特点,使临床护理工作感到生疏,难于把握,护理诊断的应用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现就护理诊断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如下,并针对所存在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反应了一个医院的整体水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的职责和任务已由面向疾病拓展到面向健康,也就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这其中就包括心理护理,它在临床工作中能达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2002年元月,卫生部部长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讲话首次提到“人文关怀”这样一个哲学伦理学概念,它标志着我国对卫生改革的认识上升到一种理性的高度,现代医学的发展促进了医学模式的转变,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恩格尔提出了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即从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继而转向了“以人为中心”。提倡始终要把人的健康问题置于与人相关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中去理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来临,新的医学模式已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传统的功能制护理工作模式逐步转向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化护理工作模式。新的护理工作模式对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世纪更高的要求,面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医学发展的新方向,护理人员必须在思想上和业务上具有良好的素质,不断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对实施责任制护理的工作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护理工作以疾病为中心思想指导下,在医生支配下执行医嘱,完成治疗计划,是从属型医护关系。护士对病人态度是让病人绝对服从医护人员,是服从型护患关系。为了适应现今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由过去以疾病为中心单纯护理模式已向生理、心理、社会多元化护理模式发展,逐步向”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为指南,以各种专业协作为基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以病人为中心"模式的发展史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观20世纪医疗服务的发展历程,医疗模式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医疗服务模式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新的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90年代以来,循证医学的发展,促进了“以病人为中心”模式的转变与发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模式,也成为我国现代化医院改革与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事业的突飞猛进,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观念也随之作出了相应调整,从“以疾病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而心理护理又占据护理工作的重要位置,越来越被重视。因此,重视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显得十分重要,已成为外科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李艾奔 《中原医刊》2005,32(5):46-46
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以病人为中心,以满意为目标已成为医疗服务的宗旨;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问题已越来越受到现代护理界的重视。分娩作为人生一件重大的应激事件,更容易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我院产科自2002年以来,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到人”的理念,重视孕产妇的心理护理,针对住院分娩期孕产妇的心理特点,依照个体易感性实施心理干预,提高了住院分娩期孕产妇的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李晶 《吉林医学》2005,26(11):1202-1202
当代医学模式是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护理亦由“以疾病护理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转变。这些转变充分说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对人类健康形成很大的影响,而患者异常的心理活动,首先表现在情绪的变化。因此,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早针对心理因素。采取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调节病人的心理活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是做好护理工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