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根据线路设计资料提供的曲线主点(直线起点)里程、坐标、切线(直线)方位角、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的已知数据,计算出任意线形的中桩、边计在线路统一坐标系中的坐标,利用全站仪极坐标放样程序,以线路附近的控制点或加密点为测站,准确、快速放样各点。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以通过圆心和交点的直线作为曲线对称轴,在对称轴上任选一点为测站点,进行曲线中桩及边桩放样的方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土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中,桩孔倾作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线路中桩、边桩的坐标计算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劲松  沈凌 《测绘通报》2004,(4):30-32,45
通过坐标转换公式,将中桩在各个独立局部坐标系的坐标统一到线路控制坐标系中;该计算模型还同时推导出边桩的坐标,便于全站仪、GPS的RTK坐标放样。  相似文献   

5.
本简述了在道路施工测量中采用随机放样方法的必要性和适用性,可将其作为常规放样方法的一种补充。在道路坐标系统下对于各种曲线线形的随机放样的原理和方法作了详细的解析,并基于缓和曲线及其平行线以其自身弧长为变量的参数方程,提出了在缓和曲线范围内实现随机放样的严密算法,较好地解决了自动解算问题。为编制通用的模块化程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茂华 《现代测绘》2010,33(3):18-19,22
传统码头圆桩放样一般通过两至三台经纬仪用视线交会的方法来实现,因而存在效率低、精度不高等问题。本文利用一台全站仪通过观测桩身不在同一直线上的4个点实现圆桩的快速高精度放样,经由实际观测数据,验证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8.
9.
本文以极坐标法放样原理为基础,以测距仪或全站仪与PC-1500或PC—ES00的组合为依托,提出高等级公路中桩及边桩定点和随机放样的程序设计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中线桩设置的定线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叙述了一种利用数值积分式计算线路中线上各点笛卡尔从标的方法,用一个统一的计算机程序在任何坐标系中立即求定以任意方式组合的直线段,圆曲线段和缓和曲线段。  相似文献   

12.
徐国民 《浙江测绘》2002,(4):41-42,35
随着公路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工程测量在公路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公路施工放样的重点在于曲线段的测设,利用全站仪坐标放样功能,设站于视野良好的控制点,根据曲线中桩,边桩或桥墩点坐标直接测设,既准又快,方便野外作业,在公路工程测量中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计算缓和曲线加桩的对应中桩的平面坐标时,文献[1]计算简单,但理论上不够完善;文献[2]理论严密,但计算复杂.为此,笔者作了完善,从而使得理论上严密且计算简单,并给出了算例.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吊锤交会法测定基础桩孔倾斜的基本原理和计算公式,并将该技术成功用于某审计署办公楼基础桩钻也倾斜检测,实践证明,此法具有速度快,省力,高效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16.
17.
分析了目前经常采用的路堑边坡桩标定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立体模型上分析出的道路路堑边坡桩标定的新方法,分析了空间立体模型运算原理及实际中的可操作性,指出了新方法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陈睿  王劲松 《北京测绘》2013,(2):62-65,50
逐渐趋近法是路基边桩放样的主要方法,但试算次数不确定,为了实现加速收敛,采用了Au-toCAD仿真模拟实地路基边桩放样的过程,对各种情况的收敛速度进行了比较,揭示了各种办法的优劣,并对逐渐趋近法放样路基边桩的步骤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高效、高精度的打桩定位越来越重要.传统的由多台经纬仪交会的定位方法其定位精度受交会图形的影响较大.在对以往全站仪定位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更加易于实际操作的数学模型:一点一方向法,只需观测桃上一点坐标以及桩的一个切线方向即可实现快速定位.根据此数学模型用eVC语青在Topcon自动跟踪全站仪上开发了应用程序,除计算设计高程面的坐标外,还可进行绘图,示意设计值与实际值以及测站三者的相对位置和距离.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和程序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王科  李建 《北京测绘》2015,(5):122-125
基于GPS技术的优点,为防滑桩监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数据采集手段。本文结合重庆市蔡家组团B标准面分区防滑桩监测实践,介绍监测网技术设计、外业观测、数据处理、变形分析等内容。实践结果表明,采用GPS静态定位技术能够满足高精度滑坡监测的要求,为滑坡灾害的预报预测提供有效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