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梅亭社区居民在健康干预前后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和健康行为的形成情况。方法 2011年12月对梅亭社区年满18周岁的居民采用机械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892名,并与往年基线调查(干预前)结果相比较。结果梅亭社区居民在干预后健康知识平均知晓率为82.0%,较干预前的65.4%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男性健康知识平均知晓率为82.7%,比女性81.4%略高;女性健康行为平均形成率为81.0%,比男性79.2%高;户籍人群健康知识平均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平均形成率均比非户籍人群高。结论实施健康干预是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服务的获取能力以及对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技能的掌握程度,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萝岗区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健康知识知晓与健康行为形成情况。结果萝岗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9.7%,行为形成率为86.1%;女性的知晓率和形成率高于男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也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萝岗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总体情况良好,但个别问题知晓率偏低,需采取针对措施,制定不同策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居民相结合的健康教育网络,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梅亭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和健康行为的形成情况,为创建健康社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社区年满18周岁的居民采用机械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共抽取846例。结果梅亭社区居民的平均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为68.9%和59.5%。女性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比男性高,户籍人群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比非户籍人群高,文化程度的高低与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呈正相关。结论在梅亭社区开展创建健康社区活动中,要充分考虑性别、户籍、文化程度等因素对社区居民接受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形成过程的影响,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以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深圳市健康社区示范点居民健康知识与行为水平及干预效果,为评价健康社区创建提供依据。方法在健康社区示范项目的罗湖区、福田区、宝安区共3个社区随机抽取18岁以上居民,完成两次健康知识与行为入户调查。结果干预后居民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83.1%)高于干预前(73.3%)。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为74.9%,高于干预前的66.0%;吸烟、食用变质食品、吃饭看电视三种不良健康行为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干预后,居民最想获取的健康资料是心理保健知识(41.3%)、传染病防治知识(34.4%)和慢性病防治知识(30.9%)。干预前,居民获取健康信息的主要渠道为电视(56.4%)、报纸(38.8%)和网络(36.6%),干预后为电视(53.9%)、网络(47.4%)和健康教育宣传资料(27.7%)。居民认为最需要改善的问题主要有治安问题(48.2%)、社区卫生服务问题(25.0%)与"四害"问题(23.7%)。结论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继续推进健康社区创建,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海门市健康村试点村的居民健康知识知晓及健康行为形成等基线情况,为指导健康村创建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式,在海门市创建健康村的29个行政村抽取296户1 314名居民,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健康村试点村居民对高血压、糖尿病乙型肝炎、狂犬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0.2%、49.7%、58.8%、54.0%,坚持健康锻炼、不吸烟、饮食清淡、饭前洗手的健康行为综合形成率为56.9%.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对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程度有影响,女性、年龄较大、学历较低、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运输的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程度较低.居民健康知识知晓对健康行为形成有影响,健康知识知晓程度较高的居民生活方式较健康.结论 海门市在健康村创建和管理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居民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针对农村地区知识欠缺的重点人群(女性、低学历、高龄、农民)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直观、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促进居民健康行为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溧阳市输入性疟疾社区健康干预项目的 实施效果,为探索输入性疟疾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输入性疟疾病例分布,2017年选择溧阳市竹箦镇前村村为干预村、西芮村为对照村.将建立出国劳务人员登记制度,进行社区宣传和入户干预,以及开展专题讲座和知识宣传作为干预措施.采用疟疾防治知识、信念和行为问卷,调查目标人群在实施健康干预前、后的疟疾防治健康知识知晓率、正确信念持有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结果 实施健康干预后,干预村村民疟疾防治健康知识知晓率、正确信念持有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较实施前有所提高,分别由干预前的17.72%、39.94%和38.78%上升至79.01% (P<0.01),80.45% (P<0.01)和92.98% (P <0.01);对照村村民疟疾防治健康知识知晓率、正确信念持有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由第一次调查的4.32%、14.23%和32.98%上升至第二次调查的41.74%(P<0.01)、53.70% (P<0.01)和86.20% (P<0.01).实施干预后,干预村村民疟疾防治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正确信念持有率均高于对照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健康行为形成率与对照村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社区宣传与入户干预有效结合的模式用于输入性疟疾防治健康教育工作,可提高目标人群疟疾防治健康知识知晓率、正确信念持有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分析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影响因素,为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和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我镇6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16岁以上常住居民400人进行健康知识知晓情况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2.42%,社区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2.89%,男性健康知识知晓率低于女性健康知识知晓率,大专本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高于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居民;Logistic多元回归结果表明:文化程度、职业会影响居民健康知识与行为。结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与健康行为形成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开展多渠道、多方位的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关注男性以及文化程度较低的居民。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北京市丰台区居民对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和健康行为情况,为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9个丰台区街乡镇的27个居委会/行政村,从每个居委会/行政村中按北京市18~79岁常住人口性别和年龄构成等比例选取100人作为调查对象,使用调查问卷共调查2700人。结果北京市丰台区居民的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3.24%,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8.14%。非北京市户籍、男性、文化程度低、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职业和家庭收入较低的居民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都较低,不同特征人群的组别之间对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居民对健康生活方式和安全与急救两个方面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较高,分别为79.97%和78.09%;对慢性病预防和地方病两个方面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较低,为65.74%和60.50%。结论北京市丰台区居民的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尚可,但特定人群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仍较低,不同方面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差别较大,需针对不同人群和知晓率较低的健康知识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汶川、北川、绵竹3个极重灾区群众健康素养状况在开展行为干预活动2年后的效果,对干预活动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于干预活动开展的前后分别调查了360名居民的健康相关知识、健康相关行为等内容.结果 灾区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知晓率于干预前后分别为57.1%和83.2%;健康行为形成率于干预前后分别为41.2%和68.5%.知晓率和形成率的提高均有统计学意义(X2=46.1,P<0.01;X2=29.3,P<0.01).结论 经过2年的行为干预活动,地震极重灾区的健康教育工作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仍需不断深入开展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素养的宣传和普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江都城区居民慢性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识知晓及健康行为情况,为开展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以城东、城南、城西、城北各抽取25户居民进行慢性病知识和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6项慢性病知识知晓率为46.2%,5项慢性病相关行为形成率为65.6%.结论 江都城区慢性病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较低,应加大慢性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力度.  相似文献   

11.
Amid increased concerns about the adverse consequences of low health literacy, it remains unclear how health literacy affects health status and health service utilization. With a sample of 489 elderly Medicare patients in a Midwestern city in the USA, we explored the intermediate factors that may link health literacy to health status and utilization of health services such as hospitalization and emergency care. We expected to find that individuals with higher health literacy would have better health status and less frequent use of emergency room and hospital services due to (1) greater disease knowledge, (2) healthier behaviors, (3) greater use of preventive care, and (4) a higher degree of compliance with medication. Using path analysis, we found, however, that health literacy had direct effects on health outcomes and that none of these variables of interest was a significant intermediate factor through which health literacy affected use of hospital service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improving health literacy may be an effective strategy to improve health status and to reduce the use of expensive hospital and emergency room services among elderly patients.  相似文献   

12.
Equity and equality in health and health care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This paper explores four definitions of equity in health care: equality of utilization,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need, equality of access, and equality of health. We argue that the definitions of 'need' in the literature are inadequate and propose a new definition. We also argue that, irrespective of how need and access are defined, the four definitions of equity are, in general, mutually incompatible. In contrast to previous authors, we suggest that equality of health should be the dominant principle and that equity in health care should therefore entail distributing care in such a way as to get as close as is feasible to an equal distribution of health.  相似文献   

13.
卫生服务对改善健康状况的贡献研究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目的 分析卫生服务等因素对健康状况改善的影响。方法 采用Auster等的生产函数模型 ,将年龄调整死亡率作为健康产出 ,将卫生服务、生活方式、生存环境及经济、教育等因素作为投入 ,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分析各种因素的作用及作用的大小。结果 卫生服务对年龄调整死亡率的贡献大约是 0 37左右。它的影响大于教育而小于经济。结论 提示卫生服务是改善健康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 ,国家应充分重视这一系统的作用 ,从而加大对卫生尤其是公共卫生的投入 ,以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自测量表在健康体检机构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3年1至10月到本院体检中心参与健康测评的8 083名体检者,应用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推荐的“健康体检自测量表”进行自我测评,并采用SPSS软件对测评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等统计分析.结果 本次应用健康体检自测量表调查显示,慢性病检出率前5位依次为胃和十二指肠疾病(14.57%),高血压病(11.58%),乳腺疾病(8.04%),血脂异常(7.16%)及前列腺疾病(6.54%),这5种疾病总的疾病构成比为43.38%.慢性病总检出率为57.83%(4 674/8 083),男性慢性病总检出率为59.26%(2 466/4 161),女性为56.29%(2 208/3 922),男性高于女性(χ2=7.287,P=0.007).有慢性病家族史者占69.27%,有慢性病现病史者占57.83%,调查人群中小良状态分别为:躯体不适75.03%,饮食偏好60.15%,只吃细粮54.84%,缺乏运动46.07%,饮酒41.50%等,可见半数以上人群有躯体不适、饮食偏嗜,近半数人群饮酒、缺乏运动.结论 该健康体检自测量表可反映慢性病发病情况及不良状态情况,包括病史、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方式等.  相似文献   

15.
16.
从国际经验看卫生筹资和社会健康保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卫生筹资涉及卫生资源的生产、分配和利用,在卫生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关注的中心问题,也是全球卫生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本文从卫生筹资的目的和功能、社会健康保障的含义及实现途径、全球卫生筹资及社会健康保障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挑战的策略等角度综述了卫生筹资和社会健康保障方面的国际经验。  相似文献   

17.
关于区域卫生规划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光 《中国卫生资源》2005,8(4):147-148
该文认为,目前区域卫生规划执行中遇到的障碍包括:目标认识模糊,制度基础缺乏,实施手段不足,政府引导不力,规划技术不成熟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预防性传播疾病。方法本着防治结合原则,强化政府职能作用,疾控部门积极运作,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优势,加强心理与道德的教育等几个方面做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结果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对性传播疾病非常重要。结论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性传播疾病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相似文献   

19.
某高等学校教职工健康状况与健康需求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教职工的健康状况及需求,为制定维护教职工健康利益的规划和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并经过预试验修订的问卷,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对教师和行政人员共696人进行健康状况、健康需求、愿意参加的体能活动等问题的定量调查,所得资料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2.64%的人睡眠质量差,68.97%的人经常感到疲劳,56.03%的人不能做到每天有规律地放松。49.86%的人有一种或多种疾病的困扰,主要是咽炎、口腔科疾病。90.80%的人对自己健康评分大于60分。愿意参加登山/爬山、球类运动、慢跑、旅游、游泳等体能活动,期望学校定期组织体检、户外活动、旅游活动等,传播身体锻炼知识、健康饮食知识、疾病预防知识、健康生活知识等信息。结论教职工的健康状况有待改善,他们喜欢的方式有定期体检、户外活动等,但未形成固定的行为方式,学校需要制定定期体检、组织户外集体活动等的政策和规划,支持教职工的行为改变,促进教职工的健康。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se trends in several health-related indicators in socioeconomically deprived neighbourhoods in Barcelona with strong community action for health (CA), and compare them to neighbourhoods without such community action. A secondary goal was to analyse trends in socioeconomic inequalities in health in both types of neighbourhood.MethodsWe performed a quasi-experimental pre-post study using data from the Barcelona Health Surveys of 2001 and 2011. Our dependent variables were self-perceived health, mental health, previous drug use, and smoking cessation. We used Poisson regression with robust variance to calculate prevalence ratios (PR)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95% CI).ResultsThe percentage of men who had ever used drugs decreased over time in neighbourhoods with strong CA (PR = 0.48; 95% CI:0.25–0.92, from 2001 to 2011), but not in neighbourhoods without CA (PR = 1.02; 95% CI:0.74–1.40). However, the prevalence of poor mental health among men increased more in neighbourhoods with strong CA than in neighbourhoods without CA (p-value = 0.025). Among women, social class inequalities in poor mental health and smoking cessation decreased over time in neighbourhoods with strong CA but not in neighbourhoods without CA.ConclusionsOur study shows promising results regarding the effect of community action on health, particularly in terms of inequalities. Our result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allocating resources to implement and continuously evaluate CA initiativ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