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巴基斯坦是世界主要产棉国,产量居世界第五位,纺织工业是国内最大产业,棉纺织业是纺织工业的支柱。棉花及各类棉制品的出口额占巴基斯坦出口总额的40%,纺织服装业的就业人数占产业人数的35%。 巴基斯坦也进口部分化学纤维及其纱线、羊毛等纺织原料,但数量极少,仅占全国总进口额的3%。巴基斯坦纺织工业的宗旨是以出口为中心,出口数量占工业总产量的  相似文献   

2.
纺织纤维是纺织工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原料,纺织纤维生产的发展决定着纺织加工能力的宏观调控和人民衣着消费水平的提高,研究纺织工业的发展,首先必须充分认识纺织纤维生产的现状和发展潜力。为此,我们围绕这个中心议题,组织一些专家对世界和我国在化纤、棉、毛、丝、麻等主要纤维的生产现状和发展预测方面作一个系列报导。  相似文献   

3.
刊首语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纺织工业已经到了传统纺织全方位跨入高科技的关键时期,纤维材料的革命使纺织工业对纤维原料资源重新分配,现今化学纤维已占世界纤维资源总量的65%以上,纺织工业高技术成果体现在新材料技术、新型工艺技术、高技术设备等领域的一系列突破中.  相似文献   

4.
纺织废料的回收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纺织工业中可以回收利用的废料很多。我国是一个纺织大国,纱布产量占世界第一位,纺织废料资源十分丰富,纺织纤维每年消费量约500万吨左右,随着纺织纤维消费量的不断增长,纺织废料也必然随之增加,同时,我国又是一个人口大国,纺织资源还相当紧缺,远远不能满足纺织工业生产的需要。加强纺织废料的回收利用,变废为宝.不仅对弥补我国纺织原料的不足有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纺织工业是由原料、加工和复制品三部门组成的一个综合体系。纺织原料是纺织工业的物质基础,是制约纺织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为此,世界各国对其产量及国内外市场需求都有预测。  相似文献   

6.
目前纺织工业原料缺口很大,为了解决原料问题,我们开发利用废旧纺织纤维原料资源,用这种再用纤维在转杯纺纱机上进行了多次试纺,一年来共纺出7英支再用纤维转杯纱近10吨。获得了理想的效果,产品受到国内外用户的好评。一、再用纤维原料的选择与分析我国是一个纺织大国,每年有大量废旧纺织原料急待开发和利用。废旧纺织纤维原料种类很多,有纺织厂各工序所产生的回花、回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十一五”间我国纺织工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了我国纺织工业纤维原料、纺织技术和检测技术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指出以后的发展方向;提出纺织工业的发展应加强自主创新,加快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8.
行业动态     
《印染》2019,(7)
<正>孙瑞哲:冲刺世界纺织强国纺织工业是中国最有潜力率先跨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的工业部门之一。2018年,中国纤维加工总量约5 460万吨,占世界一半以上;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2 767.3亿美元,占全球36%以上。从原料供应、设计研发,到纺织染加工、服装制造、运营零售,中国纺织工业形成了全球体量最  相似文献   

9.
资讯点击     
第6届世界纤维和原料大会邀CTDC主任作报告第6届世界纤维和原料大会于2001年11月1 ~ 2日在新加坡举行。我国纺织产品开发中心 (CTDC) 主任孙瑞哲先生应邀前往作题为“Fabrics China —利于全球纺织生产和供应链的双赢举措”的专题报告。孙瑞哲主任在报告中陈述了中国纺织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他强调:“Fabrics China”是中国进入WTO后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课题之一,它将向全球纺织品零售商提供最优秀的中国纺织品。孙主任在报告中还呼吁:为了共同的发展,全球上、中、下游的纺织生产商和供应商应该紧密合作,创造一个双赢的纺织大…  相似文献   

10.
杜钰洲 《丝绸》2001,(10):1-3,7
1 中国纺织工业步入新的发展时期中国纺织工业从“十五”计划开始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新时期纺织行业发展的总目标是从纺织大国建成现代化的纺织强国。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 ,特别是上世纪 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纺织工业不仅解决了占世界 1/5人口的穿衣问题 ,而且已成为世界上纺织品和服装第一大生产和出口国 ,纤维加工总量占世界的 1/4左右 ,纤维制品出口额已占世界的 2 /15左右。 5 0年来 ,中国纺织工业对中国工业化进程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进入新世纪后 ,中国纺织工业仍然面临新的有利的发展条件。首先 ,党中央确定的在 2 1世纪…  相似文献   

11.
《新纺织》2000,(11):11-13
1999年世界纺织纤维总产量4670万吨,化学纤维为2680万吨,年增长率2%,合成纤维为2387万吨,占纺织纤维总量的51.1%。我国1999年化纤生产总量为600.41万吨,同比去年增长17.6%,其中合成纤维产量548.75万吨,已连续三年雄居世界第一位,化纤工业的迅速发展,为纺织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化纤工业突飞猛进地发展,已促使传统的纺织原料的结构发生了根本而迅速地变化。世界先进地区和国家,在纺织原料结构中,化纤用量要占到65~70%。我国纺织工业较发达的省市也已占到40%以上。因此要发展纺织工业,必须相应大力发展化纤已成为当今纺织行业的一件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正世界上第一个循环经济范式诞生于欧洲研究项目Resyntex。Resyntex项目工艺包含一个完整的纺织废料精炼过程,连接着化学和纺织工业。尽管化学工业已经并将持续成为纺织工业纤维生产原料(聚合物)的基本供应商,但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大部分纺织废料中天然纤维含量很高,纺织废料中除了人工合成的部分(聚酯、聚酰胺等)外,还可以由天然纤维  相似文献   

14.
一、国外纺织工业发展的总趋向国外由于化学纤维的不断发展,为纺织工业提供了大量原料,加上纺织技术、设备不断革新,劳动生产率逐步提高,促使整个纺织工业的原料结构、加工工艺和设备以及产品都相应地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一) 原料构成国外化学纤维在六十年代发展迅速,质量日益改进,产量也逐年提高。目前世界上化学纤维以美国产量最大,日本发展最快。一九七三年世界化学纤维总产量为一千一百  相似文献   

15.
刊首语     
<正> 化学纤维由于具有良好的性能,已广泛用于纺织服装和各种工业领域。中国化纤工业自新中国诞生后开始起步,经过50多年奋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总产量已接近世界总产量的一半,提前完成了"十一五"目标。化学纤维是纺织工业最重要的原料,我国纺织纤维总量的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化纤生产国,作为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纤维已占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近2/3,化纤工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和竞争能力."十五"期间,我国化纤工业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纺织工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2005年我国化纤产量已达1 629万t,约占世界化纤产量的40%.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棉纺织工业发展的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世界纺织工业的发展与人口快速增长十分相关,首先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给纺织原料的结构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化学纤维将逐步取代天然纤维,天然纤维将逐步减少。此外,纺织机械由于电子计算机等与微电子技术结合,实现了短流程、高速、高效、高质量及高度自动化的生产工艺流程,大大减少了用工;在节能降耗,减少噪音方面也有着很大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这些高科技的纺织装备在生产中发挥着优异的作用,并在不断完善与改进,21世纪纺织工业技术进步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1纺织原料的结构发生很大变化首先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给纺织原料的结构带来…  相似文献   

18.
阐述我国纺织纤维原料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分析了我国纺织工业面临原料紧缺的严峻挑战,认为:当前我国纺织工业正面临着新的转型升级期,应转变观念、开拓视野,加速产业链向前后两个方向的延伸,既关注最终产品的设计、生产、市场和服务化,又关注原料的育种、生产、供应;放手采用差别化、高性能、新功能纤维原料;运用赛络纺、赛络菲尔纺、平行纺、嵌入式复合纺等新技术,在短纤维纺纱同时,充分利用长丝纤维伴纺、混纺、包缠纺等;注重废弃纺织品再生利用,以促进纺织工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最近,英明领袖华主席指示我们:努力增产农业原料,大力发展化学纤维,高速度发展纺织工业,更快更好地解决人民穿衣问题。华主席的重要指示,为我们高速度发展纺织工业,更快更好地解决人民穿衣问题,指明了方向。今后八年,我国纺织工业将高速度地向前发展。纺织原料构成将有一个较大的变化,化学纤维将有一个大的发展和突破,在纺织原料中的比重将大大增长。1975年,化学纤维在纺织原料中的比重仅占6%,1980年将占纺织原料的20%,1985年将占纺织原料的40%,到本世纪末,化纤产量要  相似文献   

20.
刊首语     
中国纺织工业,从过去、现在到今后的一段历史时期都是中国经济的重要产业。纺织的原料和市场涉及三农问题,纺织的劳动需求涉及社会就业问题,纺织的产能扩张涉及能源、石油、交通运输等国家基础性工业问题,所以纺织工业的发展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行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根本动力。为了提高中国纺织工业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地位,实现从纺织大国到纺织强国的根本性转变,纺织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怎么评价也不为过。  科技信息是科技进步过程中一个重要先行环节,中德纺织同行共同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