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古代无冰箱、冰柜,盛夏酷暑是如何冷藏食品的呢?首先是"井藏法"。苏东坡在《格物粗谈》中曾提到:"夏天肴馔悬井中,经宿不坏。"其次为"冰藏法"。早在2 000多年前,我国即有储藏食品的"冰鉴",这是一种铜制的用来藏冰的容器。在古籍《周礼》中就有冰鉴储存食品的记载:"祭祀供冰鉴"。冰鉴,大概可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冰箱"了。冰鉴无法储存大批量的食品,因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储藏食品方面有许多发明创造,有些至今仍有其实用价值.搜集点滴,分类介绍,统称之为“食品储藏廿二法”.一、冰藏法冰鉴《周礼·天官·凌人》:“祭祀供冰鉴”;“凌人掌冰.正岁十二月,令斩冰,三其凌.春始治  相似文献   

3.
冷饮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商代,人们就知道“冬季取冰,藏之凌阴(冰室),为消夏之用。”到了周代,朝廷还设有专管取冰用冰的官员,称之为“凌人”。据记载,当时已有名叫“柘浆”和“瑶浆”的饮料,柘浆是用甘蔗榨成的液汁,瑶浆是用各种鲜果加工而成的果汁。古人将这些果汁装瓶后沉入井底,制成清凉可口的果汁“冷饮”。 唐代,在长安街上出现了专门做“冰凌”买卖的商人。冯贽所著的《云仙杂记》中记述“长安冰雪,至夏日则价等金壁。”宋朝时,冷饮的品种日益丰富,南宋临安市场上有卖“雪泡豆儿水”与“雪泡梅花酒”;北…  相似文献   

4.
我国喝冷饮的历史至少有三千年了.据《周礼·天官》记载,我国西周时期就有一种叫“六清”的饮料,其中有醋水和梅浆等,饮之可除热毒.又《诗经·七月》说:“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这名话大意是说.腊月凿下冰诀,贮藏于冰窖中,古人用这种方法藏冰.待到第二年盛夏就有凉冰吃用了.约到两晋时期,史书上有宫中三伏赐冰的记载.如东晋陆(岁羽)《邺中记》记载:“石季龙于冰井台藏冰.三伏之日以冰赐大臣.”唐代伏日食凉冰的风俗始盛.据《开元遗事》说:杨国忠  相似文献   

5.
冷饮的流行首先得益于藏冰的丰足。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学会了藏冰,每当冬季严寒之际,人们便开采江湖池溪之天然冰块,并建造地下贮冰的巨窑深井,将冬冰封于冰井之内,春夏来临,就可以取冰制饮了。这种冰井,古人称为凌阴。 唐代的藏冰已经相当规范。皇家藏冰由膳部郎中负责。每年按程序采冰封藏。《唐六典》卷一九记载说:“凡季冬藏冰,每岁藏一千段,方三尺,厚一尺五寸,所菅州于山谷凿而取之。”《新唐书》卷四八《百官志》也记载:“季冬,藏冰千段,先立春三日内纳之冰井”,取用的冰必须符合尺寸要求,否则难以久存。周样,冰井的建造亦甚严格,需要深挖广凿,四壁施以保温材料,从开采天然冰块,到封存完毕,整  相似文献   

6.
去年署期,杉杉到外婆家渡假.临行前,本来说好要在外婆家住到新学期开学.可是时间还没有过半,她就被外婆"遣送"回来了.原因是她一到外婆家就整天守在冰箱旁,一个劲儿吃冷饮,就连外婆给她煮的稀饭,她也要放进冰箱"冰"着吃.  相似文献   

7.
炎炎盛夏,大量冷饮上市,喝上一杯汽水,吃上一根冰棍,好不痛快!其实冷饮古已有之,大约起源于殷商时期,当时的富贵人家将冬天的冰块贮藏于地窖,以备来年盛夏消暑之用。西周王室更是设有专掌"冰权"的"凌人"。到了春秋末  相似文献   

8.
我国冰库的历史至少已有三千年以上.据史籍记载,西周时期的冰库就已颇具规模,当时称之为“凌阴”,管理冰库的人则称为“凌人”.《周礼·天官·凌人》载:“凌人,掌  相似文献   

9.
今夏南昌冷饮市场 ,虽已无前几年大火拼的热闹场面 ,但平静之中亦不时会有几许亮点闪现 ,给平淡的冷饮市场增添了一丝新鲜、一股生机。冰杯旺销。如同前几年菠萝喳喳、聪明转转等产品一样 ,似乎模具的变化总能引导冷饮消费潮流 ,今年也不例外 ,当酒杯造型的冷饮奶心冰杯出现在南昌街头时 ,一下子就引起老老少少市民的极大兴趣 :原来冰棒还可以做成这个样子 !奇特的造型、适中的价格 ,令此产品迅速走俏市场 ,成为今夏南昌最畅销的冷饮新品之一。纸杯冰淇淋异军突起。前几年南昌冷饮市场曾经非常流行塑料杯冰淇淋 ,但随后由于大打价格战 ,质量…  相似文献   

10.
正去年12月起,我在《橄榄精萃》微信平台上开设《每晚1典》专栏,每晚发一个餐饮典故。12月12日是《诸葛菜》,其实就是蔓菁。看到所配的照片,我感觉类似"大头菜"之类的蔬菜,但到底是什么,吃不准。12月17日《新民晚报?好吃周刊》一篇《冬日蔓菁》中写道:蔓菁又名"芜菁"、"苤蓝"、"九英菘",《诗经》上则名为"葑",泡成咸菜就成  相似文献   

11.
冷饮和冰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早在西周时期,冰制品已开始出现在上层社会;西汉以后,则为豪门贵族的夏季奢侈品;到明清时代,夏季食冰已扩展到北方大都市的街头巷尾,并成为一专门行业.  相似文献   

12.
"1999年,中国烹饪协会、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名誉会长姜习为《黄振华粤菜精选作品集》题词:厨艺振中华!在这个乍寒还暖的冬日里,《名厨》一行人来到滨江西路的广州酒家,在广州这个著名的"美食之都",在这藏虎卧龙的"食在广州第一家"餐饮企业里,我们静静地听黄振华讲他这几十年来的从厨故事。"  相似文献   

13.
人们俗称的"腊八节",是我国自古流传下来的一种风俗性的节日。这个节日是在古代人们"祭祖"和"腊祭百神"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秦以前,帝王、诸侯和大夫、士,皆营建宗庙,作为祭祀祖宗的地方。每年春夏秋冬都要进行祭祀,"春日祠,夏日和,秋日尝,冬日蒸。"(《毛传》)至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对以前"祭祖"的风俗作了统一规定:除了天子(皇帝)而外,其他人一律不允许营建宗庙。天子以下,诸侯和大夫、士,祭祖  相似文献   

14.
正据台湾"中央社"消息,塑料容器不能装过热食品已成为常识,那装冷饮就可以放心喝吗?台董氏基金会提醒,研究可见,塑料容器即使装冷饮、低温食物也有风险。这项研究由美国哈佛公共卫生学院进行,已发表于《环境与健康展望》期刊上。实验中,研究人员让77位大学生第一周使用不锈钢瓶喝冷饮,第二周则换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人民很早就知道冬天储备冰,以备夏天之用了。《诗经》中说:"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二之日"、"三之日"即周历的二月和三月,"凌阴"是指山阴处的藏冰地窖。自周代起,历代王朝都设专门的官吏管理冰政。隆冬时节,人们将河中的冰凿成冰块,放入地窖中封存起来。  相似文献   

16.
茶话     
茶古称茶、茗,相传神农尝百草时所发现。秦汉时饮茶已成风。相传晋元帝时,南京街头就出现丁茶摊。到了唐代,茶店已遍布城乡。几乎是“村女卖秋茶,怀茶就井煮。”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说:“门前冷  相似文献   

17.
酱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很难考证,但有资料表明,在周朝时就有了,因为在《周礼》《史记》等书中都有关于周天子嗜酱的记载,而且食酱的场面令人叹为观止——每逢祭祀或者宴请时,必用120个瓮装起多种酱,以搭配120道菜肴.关于食酱,孔子也有自己的做法——"不得其酱,不食",表明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不管在筵席上吃什么菜,都要搭配相应的酱以佐味.  相似文献   

18.
张超楠 《中国食品》2013,(18):84-85
虽已近初秋,气温却仍居高不下,家家皆有的电器——冰箱就显得更加不可或缺。设想一下:烈日炎炎,外出归来,拉开冰箱门的瞬间一股凉气扑面而来,再拿出一瓶冷饮或切好的冰镇瓜果来上一口,那丝丝凉意更是划过唇齿,直入心间,清甜沁爽的滋味抚平了外出的疲劳。再者,高温天气使食物保藏期变短,人们也更习惯用冰箱保存食物,冰箱已经成为居家生活必不可少的家用  相似文献   

19.
《诗经》中记载:"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这是对2000年前周朝的劳动人民在十二月凿冰、一月里藏冰、二月里起冰的描述,此时古人已开始利用冰制作冰镇消暑食品。时至今日,各类棒冰、雪糕、冰淇淋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夏日美味。面对各式冰淇淋的各种诱惑,我们应该怎么保持清醒,理智地选择?  相似文献   

20.
春夏秋冬的季节更替似乎是服装业清晰的"日程表",时至二月,虽然冬日的寒意还未褪去,但是服装品牌已经开始清理库存了。看看从各大商场到街边小店相继打出的"季末清货"、"换季酬宾"之类的广告语,显然服装品牌清理库存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