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胃管状成形重建(管状胃)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食管癌、贲门癌116例,随机分为管状胃组和胸腔胃组各5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输血量、术中清除淋巴结数量及住院时间,并观察术后吻合口瘘、胸胃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管状胃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输血量均显著或非常显著少于胸腔胃组(P〈0.05,P〈0.01);两组清除淋巴结数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管状胃组发生颈部吻合口瘘1例,胸胃综合征1例;胸腔胃组发生颈部吻合口瘘1例,肺不张2例,肺部感染4例,胸胃综合征6例;死亡1例。结论:食管癌切除术中,胃管状成形重建食管术式优于胸腔胃术式。  相似文献   

2.
新"三管法"介入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新"三管法"治疗食管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的价值.方法 透视下对27例明确诊断为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用介入方法经鼻置入空肠营养管,瘘腔引流管,同时保留胸腔引流管.经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瘘腔引流管,胸腔引流管行负压吸引,充分引流瘘腔脓液.结果 27例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瘘口平均愈合时间23 d.结论 介入方法经鼻置入空肠营养管,瘘腔引流管,同时保留胸腔引流管的新"三管法"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后,食管—胃胸腔内吻合口瘘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死亡率近50%。正确预防和处理食管—胃胸腔内吻合口瘘,降低手术后死亡率对提高食管癌、贲门癌外科治疗水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笔者报道本院自1995年元月至2003年3月,应用Foley尿管成功处理3例食管—胃胸腔内吻合口瘘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少炎  蔡晓棠 《人民军医》1999,42(5):259-260
食管癌术后致食管胃吻合口狭窄,影响后续治疗和生存质量。1979~1997年,我们采用经胃壁或食管壁纵向小切口,直视下楔形部分切除狭窄环的方法,治疗胸内或颈部食管胃吻合口狭窄5例,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3例,女2例;年龄48~70岁,平均63岁。食管癌切除后,在颈部和胸膜顶行食管胃吻合各1例,弓上吻合3例。吞咽不畅始于首次术后2~12个月,经钡餐透视检查吻合口直径0.2~0.5cm。行扩张刀治疗3例,累计10例次,效果不佳。1.2 手术方法 胸内吻合口狭窄,经原切口入胸,显露吻合口下端胃壁,距吻合口约3cm,将胃壁切口向两侧牵开,以…  相似文献   

5.
隧道吻合术加大网膜包盖治疗食管癌、贲门癌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 2 0 0 3年 ,我们应用食管胃隧道式吻合术加胃大网膜包盖术 ,对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的吻合方法进行了改进 ,并治疗食管癌、贲门癌 5 6例 ,未发生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36例 ,女 2 0例 ;年龄 2 1~ 6 7岁 ,平均 5 2 35岁。食管癌 30例 ,贲门癌 2 6例。病理报告 :磷癌 2 0例 ,腺癌 36例 ;Ⅰ期 2例 ,Ⅱa期 1 0例 ,Ⅱb期 2 8例 ,Ⅲ期 1 6例。1 2 手术方法 食管癌以胸左后外侧经第 6肋床开胸 ,贲门癌以胸左后外侧经第 7肋床开胸 ,胸内食管胃隧道式吻合外加胃大网膜包盖术。常规游离胃、食管及清除区域…  相似文献   

6.
介入综合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1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介入综合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的疗效.资料与方法透视下,对12例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经鼻腔及时置入胃减压管和空肠营养管.2例未行胸腔引流者和5例外科胸腔闭式引流管不通畅者经鼻腔、食管和瘘口置入胸内脓腔引流管,负压抽吸脓液.择期置入蘑菇状覆膜内支架封堵瘘口.结果经鼻腔胃减压管、空肠营养管和脓腔引流管置入位置合适.12例共置入13枚蘑菇状覆膜内支架,技术操作全部成功,脓腔愈合后将引流管拔出.随访期间10例支架封堵瘘口完全;1例1个月后死于机体极度衰竭;1例7个月后支架滑脱,取出并再次置入1枚新支架.结论及时胃减压管、空肠营养管置入和脓腔有效引流,择期蘑菇状覆膜内支架置入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金属内支架治疗食管上段良恶性狭窄及食管-胃吻合口瘘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我院自 2 0 0 0年 7月~ 2 0 0 1年 7月对 6例食管上段 (相当于胸 1~胸 4椎体高度 )良恶性狭窄、食管胃吻合口瘘、结肠代食管结肠胃吻合口胸腔瘘行支架置入术治疗 ,现将有关资料及治疗效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本组 6例均为男性 ,年龄 5 4~ 6 3岁 ,平均年龄5 8岁。均有吞咽困难 ,合并气管瘘的患者饮流质时明显呛咳 ,消化道碘水、钡餐及胃镜检查均见食管上段狭窄及食管胃吻合口狭窄 ,碘水造影可见瘘口大小及走行。食管胃吻合口肿瘤复发狭窄合并气管瘘2例 ,食管胃吻合口瘢痕狭窄 2例 ,结肠代食管结肠胃吻合口胸膜腔瘘 1例 ,食管癌性狭窄 1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食管癌、贲门癌切除、器械吻合术后早期胸内食管胃吻合口裂开的原因,探讨预防及诊治方法。方法对6例器械吻合术后早期胸内食管胃吻合口裂开患者再次行开胸手术。结果 5例吻合口裂开发生在2003年以前,2003年后1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4 h内发现,平均为术后18 h。其中5例发现吻合口裂开24 h内行手术治疗,1例于裂开后40 h行吻合口修补;5例术后痊愈出院,1例出现再次吻合口瘘死亡;手术成功率83.3%。结论早期胸内食管胃吻合口裂开与早期吻合器使用技术不熟练有密切关系;及时发现、迅速确诊、果断采取手术修补或重新吻合,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术中重视吻合口检查,可避免早期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胃吻合口瘘的不同影像表现在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68例食管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根据吻合口瘘发生的时间、瘘口部位及周围脓腔大小,采用透视下经鼻腔置入胃减压管、空肠营养管和脓腔引流管,再择期置入食管内支架封堵瘘口的治疗方法。结果经鼻腔置入胃减压管、空肠营养管和脓腔引流管位置合适。经复查治愈40例,治愈率58.5%(40/68)。28例支架置人治疗吻合口瘘中6例置入7枚蘑菇状覆膜内支架,22例置入24枚编织型双喇叭覆膜内支架,技术操作全部成功,脓腔愈合后将引流管拔出。随访期间25例支架封堵瘘口完全,治愈率89.3%(25/28)。4例3个月后支架上缘再狭窄,再次置入新支架;1例支架置入2个月后因反流性食管炎而取出支架。2例1个月后发生大出血死亡;1例于术后3个月死于严重肺部感染。结论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治疗,应根据影像表现的不同,采用脓腔及时、有效的引流,空肠营养管及胃减压管置入,择期食管内支架置入等介入治疗手段,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10.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食管癌的发生率在我国仅次于胃癌,死亡数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22.3%。40%晚期食管癌可行手术治疗。手术的常见并发症是吻合口瘘,约占手术病例的5%,一旦发生吻合口瘘,约半数患者死亡[1]。本研究对2例食管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胸膜腔瘘、食管胃吻合口-支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国产食管带膜支架治疗食管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的效果。方法15例手术切除病变食管行食管-胃吻合术后,经钡餐或碘水造影证实为吻合口瘘的患者,进行了经口植入国产食管带膜支架瘘口封堵治疗。结果所有支架均一次性成功植入,共植入17枚支架,即时堵瘘100%,支架植入后3~5d再发瘘2例(13.3%),支架移位1例(6.6%)。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国产食管带膜支架治疗食管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安全、有效,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如何改进食管胃吻合术式,增强吻合口的牢固性、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是手术成败的关键。本组10例中下段癌采用食管胃腔内吻合法未发生吻合口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上胸骨劈开径路切除胸上段食管癌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上胸骨劈开切除胸上段食管癌进行临床研究,并评估此术式的远期效果。方法选取1998年12月—2003年12月我科48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采用上胸骨劈开径路切除肿瘤、胃代食管颈部吻合。结果全组手术切除率100%,术后3年生存率58.3%,5年生存率37.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7%,主要为吻合口瘘、肺部感染、胃排空障碍等,手术死亡1例,上切缘阳性1例。结论该术式对胸上段食管癌显露好、切除率高,同时避免开胸,对患者心肺功能影响较小,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老年开胸手术的围手术期监护对手术效果至关重要.1985年~1993年本院共施行65岁以上开胸手术250例.占同期开胸手术的22%,其中肺癌79例、食管贲门癌171例.术前并存冠心病55例(22.0%)、心电图异常78例(41.7%)、肺心病21例(8.4%)、高血压心脏病10例(4.0%).术后合并脓胸5例、吻合口瘘3例、乳糜胸1例,总合并症率4.8%.死亡3例(1.2%),死于胃食管吻合口瘘1例、脑卒中脑昏迷1例、心血管性猝死1例。  相似文献   

15.
谢家声  葛殿蕴 《人民军医》1999,42(10):571-572
食管癌根治术后,颈段胃-食管吻合口瘘发生率较高,而吻合口胃组织供血不良是其主要原因之一。1992~1998年,我们采用增加胃食管颈段吻合口血运的新术式,行食管癌根治术,胃-食管(下咽腔)颈段吻合86例,无一例吻合口瘘。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48例,女38例;年龄53~76岁,平均61岁。颈段食管癌8例,胸上段15例,胸中段63例,病变长度3~8cm,均无远处转移,全部为鳞状上皮细胞癌。1.2 手术方法 左后外第7肋床切口进胸,切除病变食管后,经膈肌进入腹腔。保留胃结肠韧带间的胃网膜右动脉,常规游离胃小弯后,结扎切断胃左动脉。于脾门处紧贴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管状胃胃底成形术在食管癌手术切除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分析130例食管癌患者管状胃胃底成形术的手术效果。结果管状胃胃底成形术在预防食管癌手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抗反流、防止胸胃综合征、减少术后局部淋巴结复发与远处转移等方面疗效确切。结论食管癌患者手术中,管状胃胃底成形并纳入原食管床重建消化道,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个体化可取式覆膜支架,封堵食管-胃连接部吻合口瘘和胸腔胃-主支气管瘘及化学灼伤后食管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667例上消化道良、恶性病变支架植入病例中,食管-胃吻合口瘘63例,胸腔胃-气道瘘11例,化学灼伤后食管瘘17例。瘘口直径0.5~2cm。瘘口部位:食管-胃颈部吻合口瘘7例,食管-胃胸腔内吻合口瘘33例,食管-胃膈下吻合口瘘23例;胸腔胃-右主支气管瘘9例,胸腔胃-气管隆突瘘2例;化学灼伤后食管上段瘘3例,中段瘘9例,下段瘘5例。均在DSA透视下经口腔植入支架,依据残胃大小及瘘口位置,选定下端为大喇叭口径可取式覆膜支架63枚;气管-支气管分叉型全覆膜支架11枚;全覆硅胶膜长管状“Z”型支架18枚。结果63例食管-胃吻合口瘘及11例胸腔胃-气道瘘和17例化学灼伤后食管瘘,共植入支架92枚。支架植入后分别于2、7、12、17、22、30d,口服碘水DSA下透视检查,所有病例均堵瘘成功。支架取出无一例消化道出血、食管破裂、瘘口复发等并发症出现。结论设计个体化可取式覆膜支架,封堵食管-胃连接部吻合口瘘和胸腔胃-气道瘘及化学灼伤后食管瘘临床疗效肯定,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分析并评价瘘腔引流管在治疗食管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中的价值.方法 2004年5月- 2010年9月共诊治食管贲门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78例.32例患者(Ⅰ组)采用胸腔引流管为主的"三管"法传统治疗,即透视下放置胃肠减压管,空肠营养管,术后常规放置胸腔引流管.46例患者(Ⅱ组)采用透视引导下经鼻瘘腔负压引流管置入为主的新"三管"法介入治疗,即透视引导下放置胃肠减压管,空肠营养管,瘘腔负压引流管.胸腔引流管在瘘腔引流管置放成功后即拔除.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DSA透视引导下一次置管成功,胸腔引流管在Ⅰ组患者术后常规置放,位置准确.Ⅰ组24例存活患者的瘘腔平均治疗时间为(54.6 ± 7.9) d;死亡8例,病死率为25.0%.而Ⅱ组44例存活患者的瘘腔平均治疗时间为(31.0 ± 8.1) d;死亡2例,病死率为4.3%.两组患者的瘘腔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DSA透视引导下留置胃肠减压管,空肠营养管,瘘腔引流管治疗食管癌术后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安全,有效,经济.经鼻置入瘘腔引流管治疗食管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可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降低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1例食管癌术后并发食管气管瘘(esophago-tracheal fistula,ETF)患者,该患者中上段食管癌行手术切除后出现食管-胃吻合口瘘,后进展为ETF.现将治疗过程及体会报道如下. 患者男,69岁.4年前因食管中上段癌于外院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结果不详,术后出现食管-胃吻合口瘘,在当地医院行食管覆膜支架置入堵瘘,术后瘘口封闭.2年前患者出现进食后呛咳,经检查示ETF,于当地医院再次置入2枚食管支架堵瘘后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食管胃机械吻合加大网膜覆盖包裹预防食管责门癌吻合口瘘临床经验。方法应用上海GF-1型及常州WGW-Ⅱ型管状吻合嚣行食管胃端侧机械吻合,并胃套食管包埋吻合口,外加大网膜覆盖包裹一周治疗食管、贲门癌213例,其中胸顶吻合132例,弓上吻合29例,弓下吻合52例。结果本组无吻合口瘘发生,无住院死亡。术后并发吻合口狭窄4例(1.9%),3例行球囊扩张。1例行介入内支架治疗。结论食管胃机械吻合降低了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而采取食管胃机械吻合,并胃套食管包埋吻合口,外加带蒂大网膜覆盖包裹,能有效地防止吻合口瘘的发生,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