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声门上型喉癌患者两期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在处理声门上型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76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在切除原发灶同时 ,将术前诊断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 33例进行同期双侧颈清扫术 (同期清扫组 ) ;一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 43例行一侧颈清扫术 ,随诊中发现对侧转移再行 2期对侧颈清扫术 (分期清扫组 )。结果 :同期清扫组 3年生存率为 81.5 % (2 2 / 2 7) ,5年生存率 6 1.5 % (16 / 2 6 ) ;1例术后当天死于脑压增高。分期清扫组 3年生存率为 6 9.2 % (2 7/ 39) ,5年生存率 2 7.8% (10 / 36 ) ;1例术后当天呼吸道梗阻死亡。结论 :声门上型喉癌双侧颈转移淋巴结同期清扫术 ,比双侧分期清扫术期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术中尽可能保留双侧颈内静脉 ,必要时行血管吻合重建颈内静脉 ,能减少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鼻咽癌与颈部肿块的关系。方法:对246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6例鼻咽癌患者中有183例出现颈部肿块,其中101例为首发症状。颈部肿块位于病变同侧134例、对侧5例、双侧44例;累及颈深上淋巴结者172例。N0,N1、N2之间的EB病毒VCA-IgA、EA-IgA滴度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巨大颈部肿块与远处转移相关。结论:鼻咽癌患者大多数会出颈淋巴结转移,多位于病变同侧的颈深上淋巴结;EB病毒抗体滴度与颈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巨大颈部肿块者发生远处转移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癌再手术的方案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结果,为规范临床甲状腺癌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88例中男69例,女219例,病理类型:乳头状腺癌249例(86.5%),滤泡状腺癌27例(9.4%),髓样癌6例(2%),未分化癌6例(2%).再次手术时间:1年以内240例(83%).手术方式有一侧腺叶(或残叶)及峡部切除和(或)对侧腺叶次全切除加一侧颈淋巴结清扫或双侧颈淋巴结清扫.结果 残余腺叶有癌组织残存占63例,对侧腺叶有癌肿33例.原发灶同侧颈淋巴结转移164例对甲状腺癌应慎重选择肿瘤切除或腺叶部分切除,同时应重视颈淋巴结转移状态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增强多聚物一步染色技术 (enhanced polymer one- step staining,EPOS)在喉癌患者颈清扫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颈部 c N0 (T2 以上 )的声门上型喉癌患者手术时 ,首先切除病变主体侧颈部 区淋巴结 ,术中行 EPOS检测和冰冻切片对照检查。结果 :30例喉癌患者中 ,术中 EPOS检测发现 9例转移淋巴结 ,冰冻切片检查发现 6例。EPOS方法较冰冻切片检查多出 3例。结论 :对手术前怀疑颈部淋巴结转移而又不能证实的患者 ,术中采用冰冻切片检查和EPOS检测可提高淋巴结微小转移的检出率 ,为颈清扫手术的实施直接提供依据 ,EPOS方法比常规冰冻切片检查更敏感  相似文献   

5.
喉癌颈部转移淋巴结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回顾分析我院 1990年 4月~ 2 0 0 0年 4月收治的喉癌患者 2 89例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分布情况 ,指导颈清扫手术。方法 :将 2 89例分为 3组 :第 1组 :颈清扫术后有转移淋巴结的分布 (181例 ) ;第 2组 :术后病理诊断阴性淋巴结的免疫组化研究 (71例 ) ;第 3组 :未清扫者随访中再转移淋巴结的分布研究 (37例 )。结果 :第 1组清扫 2 4 2侧 ,颈部Ⅰ、Ⅱ、Ⅲ、Ⅳ、Ⅴ、Ⅵ区转移率分别为 2 .8%、98.3%、32 .6 %、15 .0 %、13.0 %、2 1.4 % ;第 2组 71例 ,其中 4 6例 (5 0侧 )免疫组化研究发现 13个淋巴结内有微灶转移 ,分布于 11例患者中 ,所有转移淋巴结均分布在Ⅱ区 ;第 3组 37例 ,施行挽救性手术共 4 5侧 ,Ⅰ、Ⅱ、Ⅲ、Ⅳ、Ⅴ区转移率分别为 2 .2 %、10 0 %、4 8.9%、2 6 .7%、13.3%。结论 :喉癌首先转移和主要转移部位为Ⅱ区 ,其次为Ⅲ区 ;Ⅳ、Ⅴ区发生率则较低 ,颌下区几乎不发生转移。喉癌患者的颈清扫应在常规清扫颈侧Ⅱ~Ⅳ区淋巴结的同时 ,根据病变范围情况行Ⅳ区的清扫 ,对颌下三角和颈后三角 (Ⅴ区 )在无影像学和术中证实的条件下 ,应予以保留 ,以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纳米炭示踪技术在甲状腺癌侧颈部淋巴结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 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纳入体格检查阴性、影像学怀疑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中用纳米炭示踪后进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根据是否炭染,将侧颈部淋巴结分区送检,统计两组淋巴结的分区以及转移情况,并根据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亚组分析。以颈部淋巴结清扫的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敏感度及准确率。 结果 122例患者接受示踪手术,共计颈部淋巴结125例/侧。其中有侧颈部淋巴结转移117例,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7例,无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炭染淋巴结的中位数为6枚,其分布为Ⅳ区>Ⅲ区>Ⅱ区>Ⅴ区,分布规律与肿瘤大小、位置、腺外侵犯无关。炭染淋巴结的转移概率在各个淋巴结分区中均显著高于非炭染淋巴结(Ⅱ区:19.9%比5.6%,P<0.001;Ⅲ区:35.0%比18.3%,P<0.001;Ⅳ区:37.1%比15.2%,P<0.001;Ⅴ区:14.8%比3.7%,P<0.05)。侧颈部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敏感度为89.5%,准确率为91.8%。 结论 侧颈部淋巴结的炭染规律与甲状腺癌淋巴引流的规律基本一致,炭染淋巴结的转移概率显著高于非炭染淋巴结,是潜在侧颈部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示踪方法。  相似文献   

7.
患者于全麻下先行颈左Ⅱ、Ⅲ、Ⅳ区淋巴结选择性清扫,术中见颈部左侧多发淋巴结,送冰冻,病理报告示:淋巴结内可见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随后探查甲状腺,双侧甲状腺内均可见边界不清之质硬病变,左侧存在肿瘤甲状腺包膜外侵犯,行甲状腺全切除,并探查及清扫双侧气管食管沟内淋巴结。术后病理报告示:颈左淋巴结转移(3/22),右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2/2),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癌再次手术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虎  于淑珍等 《耳鼻咽喉》2001,8(5):283-285
目的:总结甲状腺癌再手术的原因及探讨甲状腺癌再手术方式。方法: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同期手术治疗甲状腺癌患者共133例,其中62例属再次手术治疗(占46.6%),男性15例,女性47例。再手术原因包括:(1)原发癌灶残留;(2)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后复发或淋巴结转移;(3)对侧甲状腺及侧颈淋巴结出现病灶;(4)甲状腺隐性癌并颈淋巴结转移。再手术方式包括:(1)对原发灶行单纯肿瘤切除或腺叶次全切除者,切除残叶及峡部。或加对侧叶次全切;(2)对颈部淋巴结转移者,行颈淋巴结清扫术;(3)对隐性癌并颈淋巴结转移者,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4)对侧甲状腺及对侧颈淋巴结转移者,作对侧甲状腺癌根河术。再手术组5年生存率84.8%,8年生存率80%,结论:对局限于一侧甲状腺叶的甲状腺癌,再次手术至少行患侧甲状腺叶及峡部切除,避免单纯肿瘤摘除术;联合根治术后复发或颈淋巴结转移患者,手术仍为主要治疗手段;应重视甲状腺隐性癌的诊断及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研究喉声门上型癌同侧颈淋巴结转移包膜外侵犯的频度和预后.方法 总结1994年1月~1997年12月期间177例同期行经典性或改良性颈清扫术喉声门上型癌病例.采用透明淋巴结摘出连续切片法处理颈清扫标本.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用Log-Rank方法进行检验.结果 81例标本有颈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45.8%,其中32例淋巴结包膜外侵犯,其频度为39.5%(32/81).颈淋巴结转移包膜外侵犯与病理N分级、同侧转移淋巴结个数相关.包膜外侵犯的病例同侧颈部复发率和对侧颈部转移率比无包膜侵犯的病例高.颈部淋巴结转移无包膜侵犯和包膜外侵犯病例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1.9%和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淋巴结转移包膜外侵犯影响患者预后,淋巴结转移包膜外侵犯病例的对侧转移率高,未行同期双侧颈清扫者,应密切随访观察对侧颈部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1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14例患者中,行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79例,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173例,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侧颈部改良根治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62例。手术中清扫出淋巴结1~55个,其中阳性淋巴结0~14个。结果:314例患者中经病理证实共有168例(53.50%)患者有淋巴结转移,其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159例(50.64%),中央区+侧颈转移淋巴结55例(17.52%),单纯侧颈淋巴结转移9例(2.87%)。患者年龄、肿瘤直径、甲状腺被膜受侵犯、临床分期是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最常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应常规进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头颈部恶性肿瘤行原发灶切除加同期双侧颈清扫的安全性、适应证及手术难点.方法:回顾分析1998-01-2007-12间134例行肿瘤原发灶切除加双侧颈清扫术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期双侧颈清扫术方式分为:一侧根治性颈清扫加一侧功能性颈清扫(29例),一侧根治性颈清扫加一侧侧颈清扫(34例),双侧功能性颈清扫(14例),一侧功能性颈清扫例加一侧侧颈清扫(48例), 双侧颈侧清扫6例.结果:134例患者无一例手术死亡,并发症为创口出血3例,乳糜漏4例,咽瘘8例,咽瘘伴颈部清扫区感染1例,消化道应激性溃疡5例,其中1例抢救无效死亡,脑梗塞1例.结论:头颈部恶性肿瘤行同期双侧颈清扫是安全的,但要选择适当的清扫方式,以降低颈部淋巴结转移,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2.
喉癌喉咽癌哨位淋巴结的临床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喉癌喉咽癌哨位淋巴结的检测及其对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用手术中注射蓝染料的方法 ,对 2 9例颈淋巴结N0的喉癌喉咽癌患者进行了哨位淋巴结的临床研究。手术中取蓝染的哨位淋巴结作快速冰冻病理检查 ,并与HE染色病理检查结果及颈清扫切除的淋巴结病理检查对照 ,观察哨位淋巴结转移对颈淋巴结转移癌的预测值。结果  2 9例中 2 8例成功地显示了哨位淋巴结 ,成功率达 96 .6 %。每例发现蓝染的哨位淋巴结 1~ 4个 ,平均每例每侧检出 2 .5个。有 3例患者的哨位淋巴结检测有肿瘤转移 ,HE染色病理检查及颈清扫切除的淋巴结病理检查均证实颈淋巴结转移。 2 5例哨位淋巴结冰冻病理检查阴性患者 ,颈淋巴结清扫标本亦未查见淋巴结转移。哨位淋巴结对颈淋巴结转移的阳性预测正确率和阴性预测率均为 10 0 %。结论 哨位淋巴结检测对喉癌喉咽癌的颈淋巴结转移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手术方式及行中央区颈廓清术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治的46例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根据肿瘤在甲状腺中所处的位置及病理类型确定手术方式,其中行甲状腺侧叶次全切除术2例,腺叶切除术6例,腺叶+峡部全切除术8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28例,甲状腺全切除术2例;同期行VI区颈廓清术44例,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肿瘤分期与颈部淋巴结转移之间的规律。结果 46例患者术后随访3~5年,均未发现复发及淋巴结转移。性别、体重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年龄、肿瘤分期、肿瘤病理类型分别与颈部VI区淋巴结转移相关(χ2=10.125,P<0.05;χ2=6.597,P<0.05;χ2=13.455,P<0.01)。结论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年龄、肿瘤分期及其病理类型相关,根据肿瘤的大小、在甲状腺中的位置及病理类型明确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喉癌 ,尤其是声门上型喉癌 ,经常转移至颈淋巴结 ,而颈淋巴结转移是最显著的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本文比较了临床触诊、B超及CT检查对喉癌颈淋巴结诊断的差异 ,为临床术前正确评估有无颈淋巴结转移提供参考。1 资料和方法1996~ 2 0 0 1年我科喉癌住院患者 5 8例 75侧 ,男 4 5例 ,女 13例 ;年龄 38~ 78岁 ,平均 6 1岁。行单侧颈廓清术 4 1例 ,双侧颈廓清术 17例。术前全部经颈部触诊及B超检查 ,其中 31例 4 0侧还行颈部CT检查。2   结果在 75侧颈廓清术中 ,临床触诊与术中所见及病理结果一致者 32侧 ,包括无肿大淋巴结、淋巴结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增强多聚物一步染色技术(enhanced polymer one-step staining,EPOS)在喉癌患者颈清扫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颈部cN0(T2以上)的声门上型喉癌患者手术时,首先切除病变主体侧颈部Ⅱ区淋巴结,术中行EPOS检测和冰冻切片对照检查。结果:30例喉癌患者中,术中EPOS检测发现9例转移淋巴结,冰冻切片检查发现6例,EPOS方法较冰冻切片检查多出3例。结论;对手术前怀疑颈部淋巴结转移而又不能证实的患者,术中采用冰冻切片检查和EPOS检测可提高淋巴结微小转移的检出率,为颈清扫手术的实施直接提供依据。EPOS方法比常规冰冻切片检查更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治疗原发于声带后联合的恶性肿瘤的手术方式及其预后。方法:总结8例原发于声带后联合恶性肿瘤的患者资料,其中TisN0M0 3例在支撑喉镜下手术切除; T1M0N0 3例、T2N0M0 2例常规行患侧Ⅱ、Ⅲ、Ⅳ区淋巴结清扫,部分喉切除,创面用双蒂胸骨舌骨肌肌瓣修复。结果:术后2例患者病理证实患侧颈部淋巴结转移,8例患者术后均顺利拔管,有较好的发音和吞咽功能,随访5年,3例复发,其中1例死亡。结论:原发于声带后联合的声门型喉癌,相对于一般声门型喉癌,复发率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偏高,对于非原位癌的患者最好能同期行同侧的颈部清扫,手术切缘亦应该尽量≥5.0?mm。双蒂胸骨舌骨肌肌瓣是可以信赖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进一步认识Ⅵ区淋巴结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转移中的地位及PTC患者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分布特点,为PTC的颈部淋巴结处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97例病变局限于一侧腺叶的PTC患者的临床资料:72例术前检查为cNO,25例为cN+;32例原发灶长径≤1 cm,65例原发灶长径>1 cm.术中常规取Ⅲ、Ⅳ区淋巴结做冰冻病理检查,根据淋巴结病理结果、肿瘤原发灶大小及位置决定颈部淋巴结的清扫范围.Ⅲ、Ⅳ区淋巴转移患者行包括Ⅵ区的改良性颈清扫;伴有肿瘤包膜外侵患者行双侧Ⅵ区清扫;原发灶长径≤1 cm行患侧Ⅵ区清扫;原发灶长径>1 cm行双侧Ⅵ区清扫.结果 97例患者行Ⅵ区清扫122侧,45.1%(55/122)发生淋巴转移.72例cN0患者45.8%(33/72)发生Ⅵ区淋巴转移,25例cN+患者76.0%(19/25)发生Ⅵ区淋巴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90,P=0.009).10例原发灶包膜外侵患者的淋巴转移发生率为65.0%(13/20),87例无包膜外侵患者的淋巴转移发生率为41.2%(42/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33,P=0.047).32例原发灶长径≤1 cm的患者行患侧Ⅵ区清扫,43.8%(14/32)发生淋巴转移,65例原发灶长径>1 cm患者行双侧Ⅵ区清扫,69.2%(45/65)有患侧Ⅵ区转移,23.1%(15/65)有双侧Ⅵ区转移,两组间同侧Ⅵ区转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43,P=0.016).结论 Ⅵ区为FTC较早发生淋巴转移的区域,伴有原发灶包膜外侵犯者易发生Ⅵ区淋巴转移.原发灶长径≤1 cm的患者可发生同侧Ⅵ区转移;原发灶长径>1 cm者可发生双侧Ⅵ区转移.PTC颈淋巴转移可单独或同时发生在Ⅵ区或侧颈区的任何一个区域.术中应常规做Ⅲ、Ⅳ区淋巴结冰冻病理检查,淋巴结阳性者行包括Ⅵ区的改良性颈清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治疗原发于声带后联合的恶性肿瘤的手术方式及预后.方法 总结原发于声带后联合的恶性肿瘤患者8例,其中3例TisN0 M0在支撑喉镜下手术切除;3例T1M0N0、2例T2 N0 M0常规行患侧Ⅱ、Ⅲ、Ⅳ区淋巴结清扫,部分喉切除,创面用带蒂胸骨舌骨肌肌瓣修复.结果 术后2例患者病理证实患侧颈部淋巴结转移.8例患者术后均顺利拔管,有较好的发音和吞咽功能.随访5年,3例复发,其中1例死亡.结论 原发于声带后联合的声门型喉癌,相对于一般声门型喉癌,复发率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偏高,对于非原位癌的患者最好能同期行同侧颈廓清术.手术切缘应≥5.0mm.带蒂胸骨舌骨肌肌瓣是可以信赖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下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规律,辅助下咽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下咽癌55侧颈淋巴结清扫术,分析颈部出现淋巴结转移及结外侵犯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①45例下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75.56%,10例双侧清扫中5例(11.11%)为双侧转移,2例(4.44%)为单侧转移;转移淋巴结结外侵犯率为79.41%,2例(5.88%)为双侧清扫双侧结外侵犯,2例(5.88%)为双侧清扫单侧结外侵犯。②45例共清扫淋巴结411枚,转移淋巴结163枚,转移率为39.66%,Ⅰ、Ⅱ、Ⅲ、Ⅳ、Ⅴ区转移淋巴结构成比分别为0.61%、49.08%、25.77%、21.47%、3.07%,各区转移率分别为3.57%、62.02%、37.17%、42.17%、8.62%;③Ⅰ+Ⅴ、Ⅱ+Ⅲ+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Ⅲ、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Ⅲ+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Ⅴ分别与Ⅱ、Ⅲ、Ⅳ、Ⅱ+Ⅲ+Ⅳ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T1+T2与T3+T4两组之间和T1、T2、T3、T4任意两期之间淋巴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核素法中放射性活性淋巴结的转移特点,探讨临床检查未发现转移淋巴结(clinically NO,cNO)喉癌及下咽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定位方法.方法 对45例具有高隐匿性转移的cNO喉癌和下咽癌患者,在局麻下距肿瘤边缘约1~2 mm处分3、4个等距离点注射99m锝-硫化胶体(99mTc-labeled sulfur colloid 99mTc-SC),2 h后行核素扫描探测颈部高核素浓集的淋巴结.10~12 h后开始手术,术中用手提式γ探测仪探测腮腺咬肌区的放射活性值作为本底背景值.翻开颈阔肌皮瓣探测术野,将放射活性计数值高于本底背景值的所有淋巴结定义为SLN.切取SIN并行常规、连续切片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法检查微小转移灶.所有患者SLN切除后即行择区性颈淋巴清扫术,并按肿瘤不同部位和T分级行原发灶切除术.结果 有4例未能检出SLN;其余41例共51侧颈部检出SLN,13例共15侧颈部SLN中发现肿瘤转移,1例假阴性.以颈清扫标本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定位活检成功率为92.7%,灵敏度为93.7%,假阴性率为6.3%,准确度为98.0%.在SLN有转移的15侧颈部中,有11侧(73.3%)转移发生在放射性计数值最高的SLN,转移阳性的淋巴结均在每侧放射活性计数值最高的前3枚淋巴结中.结论 核素法定位喉癌下咽癌SLN有临床应用前景,取放射性计数值最高的前3枚SLN能较准确地判断颈淋巴结有无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