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目的根据国家肝吸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要求,对辖区内餐馆的淡水鱼品进行卫生监测,了解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为国家制定餐馆经营淡水鱼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辖区内大、中、小餐馆随机各抽取3~6间,采用压片法和全消化法检测淡水鱼品中华支睾吸虫的感染情况;检查炊具(刀、砧板)华支睾吸虫囊蚴污染情况。结果 2008-2009年共检查餐馆24间,7种淡水鱼共411条,发现有5种淡水鱼共61条有华支睾吸虫囊蚴,其中专供食鱼生的鲩鱼90条中有2条检出华支睾吸虫囊蚴,占2.22%,未发现炊具污染。结论鲩鱼中的华支睾吸虫囊蚴是主要的感染来源,其感染状况可作为制定餐馆经营淡水鱼品卫生标准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福田区华支睾吸虫病感染现状和流行特征。方法用血清免疫学筛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查抗体,同时进行问卷调查与华支睾吸虫感染相关的生活和行为方式。结果全区共调查2176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2.30%,男性为3.02%,女性为1.73%,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群中不同年龄组表现了不同的感染率,最高感染率的年龄组主要分布在30~49岁。73%的被调查者吃过淡水鱼生.55%的家庭刀具、砧板没有生熟分开。结论福田区华支睾吸虫病感染率较高,吃淡水鱼生、生熟混用刀具是感染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宣传教育,改变人们不良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龙川县华支睾吸虫病感染现状和流行特征。方法在全县随机整群抽样,选取5个镇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集粪便标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粪检虫卵。结果共调查2645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19.2%(508/2645),其中男性感染率为25.0%,女性为11.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1,P〈0.001)。人群中不同年龄组表现出不同的感染率,以40~岁和50~岁两个年龄组感染率最重。结论龙川县华支睾吸虫病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积极开展综合性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珠海市农村地区华支睾吸虫感染和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检查华支睾吸虫虫卵,并进行华支睾吸虫知晓和防治状况调查。结果本次抽样调查斗门区5个乡镇共1000人,检出华支睾吸虫感染者63人,以中年男性为主,总感染率为6.3%(63/1000)。被调查者对于肝吸虫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为87.8%,生熟食品砧板分开成为感染华支睾吸虫病的保护性因素(OR=0.11,OR95%C.I.(0.02-0.62)。结论珠海市农村地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肝吸虫防治知识知晓率较高,生熟食品砧板分开是感染华支睾吸虫病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各类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现状。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调查不同类型人群,使用“肝吸虫抗体检测试剂盒”,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华支睾吸虫IgG抗体。结果共调查5185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5.77%。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感染率为6.47%,本地企业员工感染率为3.04%,外来务工人员感染率为1.59%,主动检测人员感染率为32.26%。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40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结论本地区属于华支睾吸虫感染的低流行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重点防治人群,应加强宣传教育,同时做好食品卫生整治工作,切断华支睾吸虫的感染来源。  相似文献   

6.
我市是广东省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抽样调查发现,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38.02%,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和工农业生产。一些村庄的感染率超过78%;纹绍螺和长角涵螺是华支睾吸虫第一中间宿主,鲩鱼、鳊鱼、麦穗鱼是主要的第二中间宿主;狗、猫、猪等哺乳动物均可为保虫宿主。经过比较观察,清水沉淀法粪检虫卵诊断华支睾吸虫病较其他粪检方法和免疫学诊断为佳,适合我市推广应用,阿苯哒唑驱虫糖7d疗法(阿苯哒唑总剂量2.8g)治疗华支睾吸虫病效果好、副反应少、价廉、香甜可口、群众易于接受。华支睾吸虫病防冶试点结果表明,应用防制技术开展华支睾吸虫病查冶,如取缔鱼塘上厕所、广泛开展卫生教育、不食鱼生和未熟鱼,能大幅度降低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西宾阳县和上林县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调查对象,使用改良加藤法查华支睾吸虫虫卵;应用两级催化模型对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宾阳县和上林县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82.90%(286/354)和40.06%(135/337),前者感染率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3,P〈0.005)。宾阳县和上林县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的两级催化模型曲线方程分别为y=1.05(e-0.006t-e-0.1225t)和y=1.83(e-0.0125t-e-0.0275t)。宾阳县a、b值分别为:a=0.122 5,b=0.006;上林县a、b值分别为:a=0.027 5,b=0.012 5。宾阳县各年龄组实际与理论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林县除10~19岁组外,各年龄组实际与理论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级催化曲线拟合良好。结论应用两级催化模型能很好地拟合宾阳和上林县人群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状况,广西宾阳县和上林县均属重度流行区,宾阳县的传播速度大于上林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阳山县华支睾吸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状况,评估示范区一年来综合防治效果。方法按国家中期考核评估方案要求分东西南北中5个片随机抽取调查点,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对人群进行虫卵粪检。结果东片青莲、西片黎埠、南片七拱、北片小江、中片阳城5个片调查点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7.26%、6.09%、14.80%、7.14%和10.80%,平均为9.28%。感染率由2006年的14.01%下降到9.28%,下降率为33.76%。结论阳山县居民华支睾吸虫感染率较2006年基线调查结果明显下降,综合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统计分析佛山市顺德区2009-2010年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危害程度和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等,评价药物化疗及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措施的效果,为今后有效预防控制华支睾吸虫感染、减少其所带来的社会及经济负担提供依据和实践经验。方法根据历史资料,在感染率相近的两个镇各选择一个村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开展健康教育,但观察组除健康教育外还对感染人群进行群体性服药,观察组人群不服药。干预前后分别检查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并对部分人群进行B超、肝功能及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规范率等的检查和调查。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及行为规范率均显著提高;观察组人群干预前后华支睾吸虫感染率由63.0%下降至32.2%(χ2=165.64,P〈0.05);B超检查肝胆异常率由85.5%下降至62.8%(χ2=17.58,P〈0.05);肝功能异常率由22.7%下降为12.0%(χ2=4.33,P〈0.05),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人群上述检测指标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人群防治知识和行为水平,若结合药物化疗等综合防治措施可真正降低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减少华支睾吸虫对人体的危害,从而减少由此带来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近年广州市人群华支睾吸虫及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评估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监测方案,2006-2010年对全市12个区、县级市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进行人群调查,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粪检虫卵。结果共粪检11477人,总感染率为9.1%,其中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7.46%。2009年人群的感染率为24.39%。地区分布中番禺区总感染率最高为34.48%,其次为南沙区和黄埔区;增城、南沙等农村土源性线虫仍有一定的感染率,各区县之间的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下降较明显,应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降低人群寄生虫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宝安地区肝吸虫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适合本地的防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级整群抽样法对宝安区居民进行肝吸虫血清学监测,并利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肝吸虫感染危险因素。结果共抽查856人。阳性32人,阳性率为3.74%。各年龄组感染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及学历组感染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病例对照研究表明生吃或半生吃海鱼、生吃或半生吃淡水鱼、食用生鱼粥、生吃或半生吃淡水虾、有过抓生鱼虾后不洗手就抓食物吃的行为、用盛过生鱼虾的器皿不洗干净就盛熟食以及用切过生鱼的刀及砧板不洗就切熟食是当地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引起本地区肝吸虫感染增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个人或家庭的饮食和卫生行为习惯不良而造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韶关市武江区华支睾吸虫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集1岁以上的常住人群粪便为标本,用清水沉淀集卵法对感染者进行虫卵计数;常见螺蛳分类后压碎于解剖镜下找尾蚴;捕捉淡水鱼分类后取鱼肉压片找囊蚴;清水沉淀集卵法查找家畜粪便虫卵,解剖野鼠肝胆寻找成虫。结果6个点人群粪检3397例,感染者292例,感染率为8.6%。其中轻度感染276例,占94.5%;中度感染14例,占4.79%;重度感染2例,占0.68%。解剖纹绍螺11083只,感染32只,感染率为0.29%;长角涵螺440只,感染4只,感染率为0.91%。解剖淡水鱼334尾。272尾感染,感染率为81.43%。家畜猫粪检33份,感染17份,感染率为51.52%;猪粪58份和牛粪27份,未发现虫卵。解剖猫6只,均找见成虫,猪58头及野鼠43只未发现成虫。结论韶关市武江区存在华支睾吸虫感染,经多年大力防治取得了成绩,人群感染轻度占多数,但仍需继续开展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阳山县人群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状况,为评估未来3年综合防治效果、探索综合防制措施提供基线数据。方法按照国家方案的要求分东西南北中5个片随机抽取调查点,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对人群进行虫卵粪检。结果东片青莲、西片黎埠、南片七拱、北片小江、中片阳城5个片的调查点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10.89%、9.06%、29.08%、12.00%和9.33%,平均为14.01%。结论阳山县居民华支睾吸虫感染率比2002年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的结果有明显升高,由6.48%上升到14.01%,上升了114%,且居民中有食鱼生的习惯、男性的感染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华支睾吸虫感染兔模型的研究,了解有效治疗前后血清抗体的消长规律,为探讨特异性抗体检测用于疗效考核的价值提供参考。方法自感染的鱼体分离华支睾吸虫囊蚴,经口感染7只家兔,14周后给予吡喹酮治疗,使用SPA-ELISA法检测感染及治疗前后血清IgG抗体,观察针对华支睾吸虫粗抗原的抗体消长规律。结果7只实验兔均感染成功,抗体水平在感染后2-4周内显示不同程度的上升,至第4周均达较高水平.8~12周继续上升至峰值(0.143—0.307)。经过有效驱虫治疗,特异性抗体水平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大部分兔(71.4%)在治疗5周后下降显著。到死亡或饲养结束,71.4%的实验兔A值降至0.1以下,为感染前的1.28-1.80倍。此外,解剖观察显示。完全驱虫治疗7或10个月后的3只兔肝仍可见病理性结节。结论华支睾吸虫感染后IgG抗体水平的上升较早,部分兔感染后约2周就有明显上升,使用高敏感度的抗体检测方法有助于对部分感染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效驱虫治疗后,大部分实验动物显示抗体水平先快速后缓慢下降的规律,血清抗体滴度的动态观察具有一定的疗效考核价值。此外,本研究显示单纯驱虫治疗并不能使华支睾吸虫感染动物的肝脏病理改变很快恢复,提醒我们在防治工作中须重视该寄生虫寄生所引起的长期肝脏损害,将预防感染放在第一位的同时.对感染者的治疗应联合使用肝脏康复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湘桥区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状况,探讨防治策略。方法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粪检韩江东西两岸3个自然村人群粪便中的华支睾吸虫卵。结果调查1145人,检出华支睾吸虫感染者13人,均为轻度感染,感染率为1.14%,其中意溪镇锡美村为1.74%,城西街道春光村为1.57%,桥东街道社光村为0%。男女性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成人感染为主,10岁以下人群未检出华支睾吸虫;职业分布以医务人员、工人、干部职员感染率较高分别为3.85%、3.57%和1.96%;文化程度以高中组感染率最高(2.09%),其次为初中文化组(1.32%)。结论湘桥区是韩江流域华支睾吸虫的低度流行区,应以监测工作为重点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顺德区干部、个体户、工人、农民等不同职业人群肝吸虫感染状况及流行情况,为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检测肝吸虫卵,同时对检测者进行肝吸虫病认知、行为等问卷调查。结果共检查不同职业人群1112人,肝吸虫总感染率为57.4%,以农民感染率最高达79.7%,其次为干部(56.0%),工人感染率相对较低为32.2%,不同职业人群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11,P〈0.001)。不同职业人群中与肝吸虫感染相关的饮食行为、对肝吸虫病的认知程度有明显差异。结论顺德区人群肝吸虫感染程度仍较严重,与肝吸虫感染相关的生活方式仍然普遍存在,应加强以改变生活方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同时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通过综合防治手段降低肝吸虫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州市近年来蠕虫在人群中的感染状况及流行特点,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本市各区的地理分布,连续4年分期分批选择不同职业的人群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粪检蠕虫卵。结果共粪检4200人,总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8.00%,其中肝吸虫感染率为6.98%,钩虫感染率为0.50%,蛔虫感染率为0.31%,鞭虫感染率为0.26%。近年来市区感染率不断增高,职业中以工商人员的感染率最高,其次是农民、医务人员及干部;男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肝吸虫及农村的土源性线虫仍是今后重点防治的寄生虫。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改变人们不良的饮食习惯,提高防护意识,可降低人群蠕虫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