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戒断期对吗啡依赖小鼠自发活动及场景性恐惧条件化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剂量递增法连续皮下注射(sc)盐酸吗啡7 d建立吗啡依赖小鼠模型,随机分成吗啡戒断1 d、吗啡戒断7 d、吗啡戒断21 d组,并设立生理盐水戒断1、7、21 d组作为对照,每组12~13只.戒断后采用旷场实验观察小鼠自发活动(检测穿梭格数、直立次数、理毛时间、中央区活动时间、进入中央次数及外周时间等指标);随后对小鼠进行场景性恐惧条件化,并于24 h后进行恐惧反应(僵直)的检测.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吗啡戒断1 d、7 d组小鼠的水平活动度(P<0.001,P<0.001)和进入中央区次数(P<0.001,P<0.05)明显降低;戒断1 d组小鼠垂直运动也显著下降(P<0.001);吗啡戒断1 d组的理毛行为增加(P<0.05);但各吗啡戒断组的中央区、外周活动时间无显著差异.吗啡处理还选择性损害了戒断1 d组小鼠的场景性恐惧条件化表达(P<0.05).结论:戒断早期降低了吗啡依赖小鼠部分自发活动,同时损害了场景性恐惧条件化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慢性尼古丁处理对大鼠场景性恐惧记忆的影响。方法:以递增剂量法连续皮下注射尼古丁14 d建立尼古丁依赖模型,并随机将大鼠分为尼古丁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在戒断后第1天和第14 天进行戒断症状评估;在第13天行自发活动检测;第14天进行场景性恐惧条件化训练,训练分为习惯化、条件化与检测三阶段,以大鼠僵直时间作为评价恐惧记忆指标。检测完成后,进行足底电击敏感性测试。结果:在戒断后第1天,尼古丁组大鼠戒断症状明显强于生理盐水组,而在第14天2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在场景性恐惧条件化任务中,2组大鼠在条件化阶段其僵直时间百分比无明显差异;在检测阶段,尼古丁组大鼠僵直时间百分比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此外,2组大鼠自发活动与足底电击敏感性无明显组间差异。结论:慢性尼古丁处理增强大鼠场景性恐惧记忆,该效应并非由戒断症状、自发活动或足底电击敏感性改变所引起。  相似文献   

3.
自发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与心室颤动阈值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自发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与心室颤动阈值的关系。【方法】20只雄性自发高血压大鼠,随机分成10周龄组(n=10)和18周龄组(n=10);10只10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为对照组。分别测定3组大鼠的动脉收缩压、心脏质量指数、心室有效不应期和心室颤动阈值。【结果】①自发高血压大鼠的动脉收缩压和心脏质量指数明显高于Wistar大鼠(P〈0.001),心室颤动阈值明显低于Wistar大鼠(P〈0.001);②自发高血压大鼠中,18周龄自发高血压大鼠的动脉收缩压和心脏质量指数明显大于10周龄自发高血压大鼠(P〈0.001),心室颤动阈值明显低于10周龄自发高血压大鼠(P〈0.001);③不同周龄自发高血压大鼠和Wistar大鼠之间,心室有效不应期没有明显差异(P〉0.05);④Wistar大鼠中心脏质量指数与动脉收缩压及心室颤动阈值均无明显相关关系,不同周龄自发高血压大鼠中,心脏质量指数与动脉收缩压及心室颤动阈值均呈明显相关关系;动脉收缩压和心脏质量指数与心室颤动阈值呈负相关(P〈0.001);⑤心脏质量指数、动物周龄和种类是影响心室颤动阈值的主要因素(P〈0.001)。【结论】肥厚心肌的心室颤动阈值降低;动脉收缩压愈高,心肌肥厚程度愈明显,心室颤动阈值愈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发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与心室颤动阈值的关系。【方法】20只雄性自发高血压大鼠,随机分成10周龄组(n=10)和18周龄组(n=10);10只10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为对照组。分别测定3组大鼠的动脉收缩压、心脏质量指数、心室有效不应期和心室颤动阈值。【结果】①自发高血压大鼠的动脉收缩压和心脏质量指数明显高于Wistar大鼠(P〈0.001),心室颤动阈值明显低于Wistar大鼠(P〈0.001);②自发高血压大鼠中,18周龄自发高血压大鼠的动脉收缩压和心脏质量指数明显大于10周龄自发高血压大鼠(P〈0.001),心室颤动阈值明显低于10周龄自发高血压大鼠(P〈0.001);③不同周龄自发高血压大鼠和Wistar大鼠之间,心室有效不应期没有明显差异(P〉0.05);④Wistar大鼠中心脏质量指数与动脉收缩压及心室颤动阈值均无明显相关关系,不同周龄自发高血压大鼠中,心脏质量指数与动脉收缩压及心室颤动阈值均呈明显相关关系;动脉收缩压和心脏质量指数与心室颤动阈值呈负相关(P〈0.001);⑤心脏质量指数、动物周龄和种类是影响心室颤动阈值的主要因素(P〈0.001)。【结论】肥厚心肌的心室颤动阈值降低;动脉收缩压愈高,心肌肥厚程度愈明显,心室颤动阈值愈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海洛因成瘾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随机分成3组:海洛因成瘾组、海洛因成瘾后戒断组和对照组。采用Morris水迷宫对各组大鼠进行学习记忆能力检测。结果①在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中,三组动物逃避潜伏期和搜索距离均随训练进程逐渐缩短,其中成瘾组的成绩大于戒断组和对照组(P〈0.01);②在Morris水迷宫空间搜索实验中,海洛因成瘾组和戒断组大鼠原平台所在象限的搜索时间及原平台象限游泳距离占总距离百分比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其中成瘾组大鼠的成绩又小于戒断组大鼠(P〈0.05)。结论海洛因成瘾可损害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围生期甲状腺功能低下对青春期不同性别大鼠行为发育的影响及其与海马ARmRN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孕SD雌鼠复制围生期甲低仔鼠模型雌雄各24只,随机各选雌雄12只为治疗组,于出生当日起每天腹腔注射T,(2μg/100g)至断奶,其余为甲低组;另设正常对照组雌雄各12只。第60天进行旷场试验和避暗试验。行为评估结束后收集海马组织,用RT—PCR法测定ARmRNA水平。结果:在旷场试验中,甲低组大鼠跨格数较正常组增多,直立次数和排粪便数减少(P〈0.05)。治疗组雄性的跨格数未达正常(P〈0.05);避暗试验:甲低组大鼠错误次数较正常组明显增多(P〈0.01),雌性组少于雄性组(P〈0.01),雄性组记忆潜伏期明显缩短(P〈0.001),治疗组学习能力较甲低组明显增强,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海马ARmRNA表达在甲低组雄性大鼠较正常组减少,治疗组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雄性大鼠海马ARmRNA表达与跨格数呈负相关(r=-0.537,P=0.001),与避暗试验错误次数也呈负相关(r=-0.532,P=0.001),与潜伏期呈正相关(r=0.564,P=0.000)。结论:围生期甲状腺功能低下使青春期大鼠的行为发育改变,在雄性尤为明显,这可能与雄性大鼠海马ARmRNA表达尚未恢复正常有关,生后及时治疗能减轻这种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HIE)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动态变化特征以及在新生儿HIE的意义。方法选择新生儿病房HIE新生儿41例,其中轻度18倒,中度14例。重度9例,并以1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做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41例HIE患儿生后3天内、7天、14天血清NSE水平,及10例正常新生儿生后脐动脉血清NSE水平。结果轻度HIE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0.25〈P〈0.5);中度组和重度组分别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01)。轻、中、重度HIE组之间3天内血清NSE比较,有显著差别(P〈0.001)。新生儿HIE轻、中、重度组3天、7天、14天NSE组内比较,方差分析结果:轻度组血清NSE无明显差别(P〉0.05);中度组和重度组血清NSE3天内、7天、14天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血清NSE水平与HIE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早期诊断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病情发展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时程吗啡依赖大鼠戒断1周后海马CA1区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及突触后致密质95(PSD-95)的表达变化,探讨吗啡依赖戒断对海马CA1区的影响。方法建立不同时程(1周、2周、4周)吗啡依赖大鼠模型并自然戒断1周后,应用RT-PCR方法观察海马CA1区BDNF及PSD-95的表达情况。结果吗啡依赖1周戒断组大鼠海马CA1区的BDNF及PSD-95表达较生理盐水对照组下降(P〈0.01),吗啡依赖2周戒断组大鼠海马CA1区的BDNF及PSD-95表达较吗啡依赖1周戒断组大鼠有所上升(P〈0.05),但仍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吗啡依赖4周戒断组大鼠海马CA1区的BDNF及PSD-95表达较吗啡依赖1周戒断组大鼠、吗啡依赖2周戒断组大鼠均下降(P〈0.01)。结论BDNF及PSD-95在吗啡依赖大鼠自然戒断1周后的海马CA1区的表达降低,吗啡依赖戒断对海马CA1区损伤明显。  相似文献   

9.
外源性硫化氢对海洛因成瘾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硫化氢对海洛因成瘾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海洛因依赖(Heroin)组、海洛因依赖+硫氢化钠(Heroin+NariS)组。采用Morris水迷宫通过定位航行实验及空间探索实验测定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①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中,Heroin组和Heroin+NariS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Heroin+NariS组较Heroin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1)。②空间探索实验中,Heroin组和Heroin+NariS组与对照组比较,原平台所在象限(第四象限)游泳时间均显著缩短(P〈0.01),且Heroin组第四象限游泳距离占总距离的百分比以及穿越平台次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Heroin+NariS组与Heroin组比较,第四象限游泳时间延长(P〈0.01),第四象限游泳距离占总距离的百分比增大(P〈0.01),穿越平台次数也增多愀0.05)。结论海洛因成瘾可损害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外源性H2S供体NaHS减轻了海洛因对大鼠学习记忆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足底电击应激时程对大鼠高架十字迷宫及开场实验焦虑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按照体重分层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足底电击组,每组12只。足底电击组予以不可逃避性足底电击(0.8 m A,电击10 s,休息20 s,共5 min,1次/d)结合孤养建立大鼠焦虑模型。分别在足底电击7 d及14 d后测高架十字迷宫和开场实验,评估大鼠的焦虑行为。结果 7 d及14 d足底电击后,足底电击组焦虑样行为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入臂总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运动活性降低。开场实验足底电击组进入中心区次数及中心区逗留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运动总距离、直立次数及理毛次数足底电击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运动探索活性降低。比较7天及14天足底电击组行为学结果,可见随着造模天数的增加,大鼠闭臂时间比及闭臂次数比呈现下降趋势(P0.05),焦虑程度降低。开场实验运动总距离、直立次数及理毛次数14 d低于7d,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提示大鼠运动探索行为进一步减少,自我关注度降低,抑郁样行为增加。结论不同时程的足底电击应激导致大鼠焦虑样行为,影响大鼠运动探索活性。随着造模天数的增加,大鼠行为可能从焦虑样向抑郁样改变。足底电击应激焦虑模型造模时程的选择7 d优于14 d。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针对慢性疲劳大鼠疲劳状态、痛阈的影响及其中枢机制。方法: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模针组、侧脑室假注射组(假注射组)、侧脑室注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组(CRF组)、侧脑室注射CRF电针组(CRF电针组)、侧脑室注射CRFA组(CRFA组)、侧脑室注射CRFA电针组(CRFA电针组),除空白组外,采用慢性束缚复合强制性冷水游泳复制慢性疲劳模型。假注射组行侧脑室假注射,CRF组、CRF电针组行侧脑室CRF注射,CRFA组、CRFA电针组行侧脑室CRF拮抗剂注射。模针组、CRF电针组、CRFA电针组电针"肾俞"、"足三里"治疗。分别在造模前、造模后、治疗后进行力竭游泳实验、水迷宫实验、热板测痛实验检测疲劳状态及痛阈。结果:造模后,造模各组力竭游泳时间较空白组明显缩短(P0.05),水迷宫时间较空白组明显延长(P0.05),热痛时间较空白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模针组、CRF电针组力竭游泳时间明显延长(P0.05),水迷宫时间明显缩短(P0.05),热痛时间明显延长(P0.05);CRFA电针组力竭游泳时间、水迷宫时间、热痛时间较模型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电针肾俞、足三里可改善慢性疲劳大鼠体力和脑力疲劳以及易感疼痛情况,下丘脑CRH是电针治疗作用的关键物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刺激迷走神经对严重烫伤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存活时间及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取24只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200-240 g),30%TBSAⅢ度烫伤,随机分为假伤组(Sham组)、烫伤组(Scald组)、迷走神经切断组(VGX组)、迷走神经电刺激组(STM组)。各组大鼠右颈总动脉置管后通过压力传导系统与心电监护仪相连,以连续监测MAP和心率变化,并记录生存状况。结果:STM组血压、心率下降趋势平缓,各时间点血压和心率明显高于Scald组和VGX组,生存时间延长,存活率高。结论:电刺激迷走神经对严重烫伤大鼠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胃肠舒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胃组织微血管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止血敏组、蚓激酶组和胃肠舒组,除正常组外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mg/kg)造模,第7天测血糖,以血糖≥16.7mmol/L为纳入标准。第10天起,胃肠舒组予胃肠舒灌胃,止血敏组予止血敏灌胃,蚓激酶组予蚓激酶腹腔注射,模型组和正常组予蒸馏水灌胃,每日1次。30周后检测血糖、血清胰岛素、C肽、血液流变学、胃液体排空率等指标,并观察胃窦组织。光镜和电镜下胃组织微血管的病理变化。结果:30周后模型组大鼠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升高;胃组织微血管管腔变形、狭窄,内皮细胞水肿,胞质内线粒体肿胀、甚至空泡化,毛细血管管腔变大。经胃肠舒和蚓激酶治疗后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均有好转,胃组织微血管病理改变明显减轻,微血管数量也显著增加。而止血敏治疗后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较模型组差,胃组织微血管病理改变显著加重,微血管数量更少。结论:胃肠舒可通过增加胃组织血流量达到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桦褐孔菌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行为学及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阐明桦褐孔菌对VD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Wistar大鼠100只,采用反复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再灌注联合腹腔注射硝普钠降压法制备VD模型,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吡拉西坦,0.5g·kg-1),低、中、高剂量(0.5、1.0和2.0g·kg-1)桦褐孔菌组,连续灌胃给药8周后,观察大鼠行为学和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与模型组比较,中和高剂量桦褐孔菌组大鼠在实验第2~6天,到达平台的潜伏期和游程明显缩短(P<0.05或P<0.01),实验第7天穿越平台次数、穿越有效区次数、有效区停留时间、有效区停留距离、有效区停留时间/总时间和有效区停留距离/总路程均明显增加(P<0.05),高剂量桦褐孔菌组大鼠平台停留时间和平台停留时间/总时间明显增加(P<0.05)。组织病理形态观察,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桦褐孔菌组大鼠脑组织皮质区和海马区的病理性损伤明显减轻。结论:桦褐孔菌对VD大鼠具有保护作用,能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减轻VD大鼠脑组织的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脑缺血致大鼠海马胆碱能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9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30只)和实验组(60只)。实验组大鼠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建立慢性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大鼠颈部正中切口,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不做结扎。分别于术后第7、14和21天随机各取假手术组大鼠10只、实验组大鼠20只处死取材。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海马神经元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蛋白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单宁酸-氯化铁媒染法观察大鼠海马微血管构筑的动态变化,采用MiVnt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结果、大鼠海马水平部的微血管密度(MVD)和微血管面积密度(MVA)。结果:实验组大鼠海马神经元ChAT的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大鼠明显降低(P<0.05);且随缺血时间的延长,ChAT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实验组14 d时大鼠ChAT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实验组7 d时(P<0.05),实验组21 d时明显低于实验组14和7 d(P<0.05)。实验组各时间点大鼠海马的MVA和MVD均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MVA逐渐降低,实验组14和21 d时大鼠的MVA明显低于实验组7 d时(P<0.05);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MVD也逐渐降低,实验组14和21 d时的MVD明显低于实验组7 d(P<0.05),实验组21 d时明显低于实验组14 d(P<0.05)。结论:慢性脑缺血可致大鼠海马MVA、MVD及ChAT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性下降,进而导致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逐渐加重,这可能是血管性痴呆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煎煮时间大黄水提物对幼年雌性大鼠子宫、卵巢和体重指数的影响。方法:4周龄雌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大黄水煎10min剂0.5g/kg、1.0g/kg、2.0g/kg组,大黄水煎30min剂0.5g/kg、1.0g/kg、2.0g/kg组,各组大鼠均灌胃给药30天。分析各组大鼠的子宫、卵巢指数以及体重指数。结果:大黄水煎10min各剂量组,大黄水煎30min 2.0g/kg组大鼠子宫、卵巢、体重指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同煎煮时间不同剂量比较:水煎30min 2.0g/kg组大鼠子宫、卵巢、体重指数低于0.5g/kg组(P〈0.05),水煎10min 2.0g/kg、1.0g/kg组大鼠子宫、卵巢、体重指数低于0.5g/kg组(P〈0.05);不同煎煮时间相同剂量比较:水煎10min各剂量组大鼠子宫、卵巢、体重指数低于30min各剂量组(P〈0.05)。结论:不同煎煮时间大黄水提取物可对幼年雌性大鼠体重增长、子宫和卵巢指数造成一定影响,影响程度与大黄的煎煮时间和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不同麻醉方式在大鼠头颈部MRI检查过程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成A、B、C 3组各6只,分别采用水合氯醛腹腔注射、氯胺酮腹腔注射、氯胺酮肌肉注射进行麻醉,麻醉完成后均行MRI扫描,比较3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麻醉效果、大鼠死亡情况.结果 B组、C组、A组的麻醉起效时间依次缩短(P<0.05);A组的麻醉持续时间均长于B组及C组(P<0.05),但B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及C组所有大鼠均麻醉成功且MRI图像质量合格,B组2只大鼠麻醉失败,1只大鼠MRI图像质量不合格;A组2只大鼠MRI扫描后死亡,B组及C组均无大鼠死亡.结论 综合考虑麻醉时间、效果及安全性等因素,氯胺酮肌肉注射的麻醉效果较水合氯醛或氯胺酮腹腔注射更为理想,是可供选择的大鼠MRI检查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对高氧诱导下新生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足月新生Wistar大鼠90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对照组(吸入氧浓度为21%)、高氧组(吸入氧浓度>85%)和高氧(吸入氧浓度>85%)+GLN组,每组30只,高氧组和高氧+GLN组大鼠制备高氧肺损伤(HALI)模型。从实验第1天开始,高氧+GLN组新生大鼠定时腹腔内注射GLN(0.75 g·kg-1·d-1),另外2组新生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在实验开始的第3、7和14天测定各组大鼠体质量,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含水量,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形态表现,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实验第3、7和14天,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高氧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与同时间高氧组比较,高氧+GLN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增加(P<0.05)。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高氧组大鼠肺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P<0.05),且高氧暴露时间越长升高越明显;与同时间高氧组比较,高氧+GLN组大鼠肺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氧组大鼠肺泡结构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伴随肺泡融合、间隔增宽、间质炎性渗出及纤维组织增生等改变,高氧暴露时间越长损伤程度越重;与同时间高氧组比较,高氧+GLN组大鼠肺泡损伤程度、炎性渗出及纤维组织增生程度均减低。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高氧组大鼠肺组织匀浆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高氧组比较,高氧+GLN组大鼠肺组织匀浆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GLN对新生大鼠HALI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缓解高氧诱导的肺组织水肿,减轻肺泡结构的损伤和破坏,并能抑制肺组织中IL-6、IL-1β和TNF-α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味丹寿汤结合益玛欣对子代鼠生长发育和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已受孕鼠复制肾虚黄体抑制自然流产模型,将已受孕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益玛欣组、加味丹寿汤组、加味丹寿汤结合益玛欣组、空白对照组。观察实验各组药物干预后母鼠一般情况及子代鼠的体重、活力指数、哺乳指数、耳廓张开时间、门齿萌出时间、眼睑开裂时间、断崖回避反射达标率、平面翻正反射达标率、负向趋地性反射达标率和逃避潜伏期。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加味丹寿汤结合益玛欣组能提高孕鼠体重,改善流产症状,可提高子代鼠体重,有益于子代鼠耳廓张开、门齿萌出、眼睑开裂、断崖回避反射、平面翻正反射、负向趋地性反射、逃避潜伏期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玛欣组、加味丹寿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丹寿汤结合益玛欣可改善子代鼠生长发育和神经行为情况,提高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接受不同针刺刺激后行为学表现的变化,探讨针刺治疗PSD的有效性。方法 11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应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模型,将符合神经病学分级Ⅱ级的60只脑缺血模型大鼠随机分为脑卒中组、PSD组、电针组、久留针组和米氮平组,每组12只;除脑卒中组大鼠正常饲养外,其余4组大鼠采用孤养与间断束缚的方法制备PSD模型,另设假手术组12只大鼠进行对照;电针组大鼠给予电针"百会"、"印堂"、左侧"内关"和"三阴交"穴,每次10 min,每日1次;久留针组大鼠给予针刺"百会"、"印堂"穴,每次120 min,每日1次;米氮平组大鼠给予米氮平片2.7 mg·kg-1,灌胃,每日1次;治疗时间均为28 d。从治疗第1天起每隔1周进行体质量、行为学方面的评估,观察针刺对PSD大鼠体质量、糖水消耗量、旷野试验方面的影响。结果各组大鼠体质量变化及糖水消耗量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天脑卒中组、PSD组、电针组、久留针组和米氮平组大鼠水平运动评分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8、15、22、29天PSD组大鼠水平运动评分显著低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5、22天久留针组大鼠水平运动评分显著高于米氮平组(P<0.05),电针组与久留针组大鼠水平运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9天,久留针组大鼠水平运动评分显著高于电针组(P<0.05),久留针组与米氮平组大鼠水平运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天时6组大鼠垂直运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8、15、22、29天,PSD组大鼠垂直运动评分逐渐减少,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8、15、22、29天电针组和久留针组大鼠垂直运动评分与假手术组、脑卒中组、米氮平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和久留针组大鼠垂直运动评分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能明显改善PSD大鼠的行为学症状,其疗效与米氮平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