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考察头孢尼西钠在不同溶媒中,在光照和不同温度下随时间变化其聚合物含量的变化。方法:头孢尼西钠溶解于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后,分别置于室内光照、避光以及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并在放置后的不同时间点取样测定输液中的聚合物。结果:室内光照对聚合物含量的变化影响较小,温度对聚合物含量的变化影响较大,头孢尼西钠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较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稳定。结论:头孢尼西钠调配宜选择在低温条件下操作,调配后应尽快使用,建议从配置到输液结束不超过2 h。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头孢呋辛钠、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三种头孢类药物的输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中稳定性影响因素。方法在不同光照、不同温度以及不同时间条件下测定三种头孢类药物输液中药物的含量、pH值及不溶性微粒等。结果在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三种药物与两种输液配伍后3个小时以内含量基本稳定,头孢呋辛钠和头孢曲松钠在输液中的有关物质随着放置时间延长明显增加,头孢他啶相对不明显。结论三种头孢类药物与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在3个小时以内可以任意选择静脉滴注时间,但最好即配即用,其中头孢呋辛钠和头孢曲松钠最好避光滴注。在配药过程中,了解药物在输液中的稳定性影响因素有利于提高药物的临床疗效,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正>笔者所在科在临床输液过程中发现舒血宁注射液与肌苷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现报告如下。患者,男,65岁。诊断为胃癌术后。遵医嘱0.9%氯化钠250 ml+舒血宁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输液后更换一组0.9%氯化钠250 ml+肌苷注射液1.0 g,输入约5 min后,在茂菲滴管中出现淡绿色的液体,立即关闭输液器的调节开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察安美汀注射粉剂 (Aug)在一定温度下与 0 9%氯化钠注射液 (NS)、1 0 %葡萄糖注射液 (GS)、8%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GNS) (每 1 0 0ml中含葡萄糖 8g ,氯化钠 0 1 8g)输液配伍稳定性。方法 :将Aug加入上述三种输液中 ,在四种温度下 ,不同时间取样 ,用HPLC法测定其组分羟氨苄青霉素 (Amo)和克拉维酸 (Cla)的含量。结果 :Aug与 1 0 %GS、8%GNS输液配伍后 ,其组分含量随温度升高、放置时间延长而很快降低 ;在 0 9%NS输液中Aug性质相对稳定。结论 :Aug与 1 0 %GS、8%GNS配伍使用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5.
三种头孢类药物的输液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头孢呋辛钠、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钠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影响因素。方法:在不同的温度(8、25、37℃)、不同光照(光照强度2500 lx、避光)及不同时间(0、0.5、1、2、3h)条件下测定三种头孢类药物输液中药物的含量、pH值和不溶性微粒等。结果:在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三种药物与两种输液配伍后3h内含量基本稳定,头孢呋辛钠和头孢曲松钠在输液中的有关物质随着放置时间延长明显增加,头孢噻肟钠相对不明显。结论:三种头孢类药物与0.9%氯化钠和5%葡萄糖配伍在3h以内可以任意选择静滴时间,但最好即配即用,其中头孢呋辛钠和头孢曲松钠最好避光滴注;熟悉药物在输液中的稳定性影响因素有利于提高药物的临床疗效,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何艳玲 《广东药学》1999,9(4):42-43
目的:考察安美汀注射粉剂(Aug)在一定温度下与0.9%氯化钠注射液(NS)、10%葡萄糖注射液(GS)、8%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注(GNS)(每100ml中含葡萄糖8g,氯化钠0.18g)输液配伍稳定性。方法:将Aug加入上述三种输液中,在四种温度下,不同时间取样,用HPLC法测定其组分羟氨苄青霉素(Amo)和克拉维酸(Cla)的含量。结果:Aug与10%GS、8%GNS输液配伍后,其组分含量随温度  相似文献   

7.
卡络磺钠在4种输液中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卡络磺钠在室温下(25±2)℃及光照下(4 500±500)Lx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等4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将注射用卡络磺钠冻干无菌粉针加入4种不同输液中配成浓度为0.16 mg·mL-1,在室温及光照条件下放置,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不同时间混合液中的卡络磺钠浓度及用高效液相法测定配伍后不同时间混合液中有关物质的含量,同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测定配伍液的pH值.结果在室温及光照下,卡络磺钠与前3种输液配伍后6 h内其配伍液的外观、pH值、含量及有关物质的量均无显著变化,但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卡络磺钠含量下降超过10%.结论卡络磺钠可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静脉滴注,避免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合用.  相似文献   

8.
国产静注奥美拉唑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考察国产静注奥美拉唑和4种常见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收集不同批号2个厂家生产的静注奥美拉唑。将40mg奥美拉唑加入到4种40mL的不同输液中,室温条件下放置6h,观察外观及pH的变化,并用HPLC法测定输液中奥美拉唑含量,同时考察温度对稳定性的影响及放置过程杂质峰的变化。结果1洛凯和输液配伍后pH、含量均未发生明显改变,且和洛赛克无显著性差别。批与批之间无显著性差别。但温度对奥美拉唑稳定性影响大,且奥美拉唑和5%葡萄糖、10%葡萄糖和5%葡萄糖氯化钠输液配伍,都出现杂质峰超标。结论:国产奥美拉唑质量稳定,可满足临床需要。奥美拉唑宜与0.9%氯化钠配伍,输液体积以40mL为宜。且需注意温度对稳定性的影响,临用临配。若与5%葡萄糖、10%葡萄糖和5%葡萄糖氯化钠输液配伍。要求2h内用完。  相似文献   

9.
注射用炎琥宁与几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考察在不同温度(25,37 ℃)条件下,炎琥宁在葡萄糖、氯化钠、葡萄糖氯化钠、乳酸钠林格输液中配伍稳定性.方法:将炎琥宁加入到上述4种不同输液中,模拟临床用药浓度,放置不同温度下(37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不同时间混合液的吸收度,同时测定混合液的pH值,观察外观.结果:炎琥宁与4种输液配伍后,在25和37 ℃条件下放置6 h内,含量、pH、外观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炎琥宁可与上述4种输液配伍静脉滴注.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考察盐酸阿扎司琼注射液和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在输液中的配伍相容性。方法:在室温避光或不避光环境下,在0.9%氯化钠注射液输液袋中将临床常用量盐酸阿扎司琼与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混合配伍,分别在0,3,6,24,48 h观察外观,测定不溶性微粒、p H、盐酸阿扎司琼和地塞米松磷酸钠的药物浓度。结果:上述配伍输液在48 h内均无浑浊、无变色、无沉淀和气体产生等,不溶性微粒符合规定标准,p H和两种药物浓度保持恒定。结论:在室温光照条件下,盐酸阿扎司琼注射液可以与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在0.9%氯化钠注射液输液中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不同温度条件下甘氨双唑钠在5%葡萄糖(GS),10%葡萄糖,0.9%氯化钠(NS),葡萄糖氯化钠(GNS),复方氯化钠(CNS)5种输液中配伍稳定性。方法:将甘氨双唑钠加入到上述5种不同输液中,模拟临床用药浓度,放置在不同温度下(25℃,37℃),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不同时间混合液的吸光度,同时测定混合液的pH,观察外观。结果:甘氨双唑钠与5种输液配伍后,在25和37℃条件下放置4h,含量、pH、外观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甘氨双唑钠可与上述5种输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2.
头孢尼西钠与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薇 《抗感染药学》2011,8(2):119-121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尼西钠与4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置25℃光照及避光条件下放置,将注射用头孢尼西钠按临床用药浓度与5%葡萄糖、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在不同时间内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尼西钠的质量,观察配伍液外观变化并测定其pH值的变化。结果:25℃下,光照及避光条件下放置,0~6h内配伍液外观、pH值及头孢尼西钠的质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尼西钠与4种常用输液配伍后在25℃下光照与避光放置,6h内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3.
氟尿嘧啶与5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在不同温度(25℃,37℃)条件下,氟尿嘧喧注射液在5种不同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将氟尿嘧啶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放置不同温度(25℃,37℃)条件下,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不同时间混合液中氟尿嘧啶的含量,同时观察外观性状,测定pH值。结果:不同温度(25℃,37℃)条件下,氟尿嘧啶注射液与5种常用输液的配伍液在12h内性性、pH值和氟尿嘧啶的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氟尿嘧啶注射液可与上述5种常用输液配伍静脉滴注。  相似文献   

14.
不同输液中头孢吡肟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与4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将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按临床用药质量浓度与5%(50mg/mL)葡萄糖注射液、10%(100mg/mL)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与0.9%(9.0mg/mL)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并将配伍液分别置室温25℃下光照及避光放置,于不同时间(0,1,2,3,4,6h)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吡肟的质量与pH值以及观察配伍液中外观变化。结果:在25℃下光照及避光放置,0~6h时配伍液外观、pH值及头孢吡肟质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与4种常用输液配伍后在25℃下光照及避光放置,6h内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美洛西林钠在5%葡萄糖、10%葡萄糖、0.9%氯化钠、葡萄糖氯化钠4种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美洛西林钠的含量,并观察其外观、pH值的变化.结果:美洛西林钠在4种输液中的含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含量下降越快.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2 h内含量为101%(25℃)、95.3%(35℃);在10%葡萄糖注射液中4 h内含量为98.9%(25℃)、95.4%(35℃),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8 h内含量为100.4%(25℃)、97.6%(35℃);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12 h内含量为98.4%(25℃)、97.5%(35℃).结论:美洛西林钠与4种输液可以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16.
氯化钠输液生产中易产生乳光,原因较复杂,传统的解决方法是采用浓配法。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此法有时会加重乳光,且与生产过程中氯化钠溶液的浓度、温度及接触的不锈钢材质有关。 在对生产进行全面质量管理(TQC),排除原辅料及包装材料因素的基础上,跟踪观察发现,含乳光的氯化钠输液都  相似文献   

17.
黄芪注射液与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模拟临床以黄芪注射液混于输液的使用方法,从混合液的外观、pH、不同时间和不同温度的紫外吸收值、输液主药含量等方面的变化,考察了该注射液与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认为:与葡萄糖氯化钠或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较为稳定,如加入5%或10%葡萄糖注射液中滴注,则在2h内滴完为佳。  相似文献   

18.
陈青  周萍  唐志华 《海峡药学》2010,22(6):94-95
目的研究头孢噻肟钠、头孢他啶两种常用头孢类药物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体外稳定性与静滴时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其最佳静滴时间。方法在不同的温度(8℃、25℃、37℃)和一定光照条件下(光照2500lx、避光)于0.5、1、1.5、2、3h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六种头孢类药物在输液中的含量,同时观察其性状、pH值和不溶性微粒的变化。结果在8℃和25℃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光照2500lx、避光)两种头孢类药物在100mL0.9%氯化钠和5%葡萄糖中3h内稳定性较好;而在37℃时,两种头孢类药物在2h开始其含量均有所下降,特别是头孢噻肟钠与0.9%氯化钠配伍于1h开始其含量即成递减趋势。结论在8℃和25℃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光照2500lx、避光)两种头孢类药物与0.9%氯化钠和5%葡萄糖配伍在3h以内可以任意选择静滴时间,但最好即配即用;而在37℃时,两种常用头孢类药物应在2h内完成静滴;37℃光照条件下头孢噻肟钠与0.9%氯化钠配伍于1h之内完成静滴。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法考察乳糖酸红霉素在不同输液中的稳定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宁霞  钟洁莲 《中国药房》2002,13(9):554-556
目的 :考察室温下6h内 ,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在5种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微生物检定法。结果 :室温下6h内 ,乳糖酸红霉素在5种输液中效价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其中在葡萄糖或葡萄糖氯化钠输液中效价降低最快。结论 :乳糖酸红霉素与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优于与葡萄糖或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在25℃温度下,穿琥宁在5%葡萄糖、10%葡萄糖、葡萄糖氯化钠、0.9%氯化钠输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将穿琥宁加入到上述4种不同输液中,模拟临床用药浓度,放置25℃温度下,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不同时间混合液的吸收度,计算穿琥宁在输液中的含量,同时测定混合液的pH值,观察外观。结果穿琥宁与4种输液配伍后,在25℃温度下放置6h内,含量、PH值、外观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穿琥宁可与上述4种输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