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篮球训练思维的结构,旨在提出培养新一代青年篮球教练员思维能力的方法。1、思维、篮球思维与篮球训练思维思维是理性认识阶段的反映活动,它既是高级的神经生理活动,也是复杂的心理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关联系统。篮球思维是人脑和篮球对象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国各大、中城市的三人制篮球已迅猛开展起来,尤其是在大、中、小学的课外体育活动中,三人制篮球已成为落实"健康第一"体育指导思想的重要活动项目之一。但是目前在职业技工学校的体育活动中三人制篮球却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活动开展的很不普遍,为此结合技工学校学生特点、场地设备的现状等,就如何开展三人制篮球活动的可行性进行较深入的调查研究,希望能够引起广大师生及组织者、决策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篮球意识是指篮球运动员从事篮球实践活动中经过大脑积极思维过程而产生的一种正确反映篮球运动规律的特殊技能和能力。也是篮球运动员在运动中的自觉性、目的性、计划性和社会性的具体表现。人的意识是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进行的思维活动,是人的头脑对客观世界  相似文献   

4.
从人的需要出发来探讨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中大学生主体性体育学习的理论结构。主体性体育学习是大学生主体通过对象性体育活动习得体育的经验的过程。篮球教学中的主体性体育学习系统由多种要素组成。从主体性规定出发,主体性体育学习促进了大学生的篮球主体意识。大学生的主体性体育学习是完整建构篮球经验的过程,是要经过主体参与、主体创造、主体发展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5.
篮球意识是指篮球运动员从事篮球实践活动中经过大脑积极思维过程而产生的一种正确反映篮球运动规律的特殊技能和能力。也是篮球运动员在运动中的自觉性、目的性、计划性和社会性的具体表现。人的意识是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进行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设想与思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现行高校篮球教学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根据球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篮球课程目标的再认识,提出普通高校篮球教学应符合“普及”与“娱乐性”的教学特征为目标。突破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模式的束缚,并在课程结构、理论教学、运动教学和教学管理与评价等方面加以改革,使学生通过篮球课程的学习,具备从事篮球课程教学能力和指导开展篮球活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郭红卫 《灌篮》2021,(2):16-16
篮球是幼儿园经常组织的一种体育活动,多样化的幼儿篮球教学对于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很有帮助。幼师们可以将多样化的活动和篮球教学结合在一起,从而调动幼儿参与篮球教学的积极性,让幼儿在有趣的篮球教学中逐渐积累丰富的篮球技能与运动知识。幼师可以将游戏活动、艺术活动、集体活动、音乐活动等多样化活动融入幼儿篮球教学当中,进一步培养幼儿体育素养。  相似文献   

8.
中西方体育文化与中美篮球文化比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一、体育文化与篮球文化体育文化是以身体为媒介,把满足人类需求的身体活动进行加工、组织和秩序化,形成获得社会承认的,具有独立意义和价值的文化,内容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思想,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物质条件等。篮球运动既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游戏,又是现代竞技体育的一个运动项目,更是一种社会文化形态,称之为篮球文化。篮球文化是体育文化的亚文化,它的真正价值在于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产生种种有趣故事,给人以启示和鼓舞,使人增智和受到教育;篮球文化以丰富多彩的实践内容融入全面综合素质教育,开发…  相似文献   

9.
对广西大学生参与课外篮球活动的基本特征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燏 《体育科技》2011,32(1):115-118,126
课外篮球活动是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课外篮球活动参与者、参与动机、场地选择及锻炼频度等6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广西大学生参与课外篮球活动的基本特征,提出广西高校积极开展课外篮球活动的5方面对策与建议,以推动广西学校篮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三人制篮球除了具有篮球运动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其自身的锻炼价值和意义。笔者以三人制篮球技战术为核心教学内容进行了教学实践,结果表明,三人制篮球能够提高学生参加篮球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以三人制篮球技战术为核心教学内容的篮球教学,技战术运用广泛,运动强度大、对抗性强,学生积极性高,教学效果明显,更适合作为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的核心内容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篮球运动训练系统及其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篮球运动训练系统的目标、措施、保障等进行了论述,并阐明了篮球运动训练系统中各有关人员的职能和相互关系,还根据篮球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将系统分为6个周期,提出对篮球运动训练系统可从两个方面进行控制:一是社会控制;二是对人的行为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篮球运动创新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社会学、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现代篮球运动创新理论体系进行理性思考,构建中国现代篮球运动理论思维创新、技术创新、战术创新、体能结构创新、体制创新、科学研究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篮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的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依据当前最新的体能结构理论,对近十多年涉及我国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理论的文献资料进行综述分析.我国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能分类结构因子中的单因子研究,多维度的研究尚不多见.我国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的理论研究将向两极化趋势发展,更加注重与篮球运动员特点相结合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我国职业篮球竞赛市场特征在竞赛产品的性质、投资主体的角色、组织管理方式、收益方式等方面不同于我国传统篮球竞赛市场;在职业篮球竞赛市场的孕育过程、竞赛组织的核心目标、组织结构与控制权的配置、治理机制与管理规程、市场主体———职业篮球俱乐部制度等方面,与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职业篮球竞赛(NBA)市场相比具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Measurements of the field of motion perception of basketball players and non-basketball players were compared. Also, five basketball skill test items were administered to 101 college men, and their scores on these items and the measurements of the fields of motion perception were compared with subjectively-determined basketball ability rating scores. Measurements of the field of motion perception showed an identifiable relationship with basketball ability and, when combined with basketball test items, made a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 to the forecasting efficiency of the battery.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与分析中国男篮在第29届奥运会上采用的防守技战术的运用,研究篮球技战术的应用效果及其表现形式,通过对中国男篮和主要对手防守的技战术指标进行观察、统计和对比分析,客观地对中国男篮的防守技战术体系做出评价,以期对中国男篮在伦敦奥运会上的防守技战术实践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以对立统一规律为理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出发,对此理论在篮球运动中的应用加以剖析,进而以开阔我们的训练与比赛的思想,丰富和发展篮球运动理论的体系,站在哲学的角度来思考篮球的问题,以促进篮球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借助思维学的理论观点,综合运用心理学、生理学、脑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结合篮球运动本身的规律与特点,对预测性思维在篮球运动中的学科机制进行研究与分析,力图为篮球运动员的预测性思维训练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篮球专选课战术教学过程的优化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锋 《体育学刊》2001,8(3):110-111,113
以现代教学论为基础,根据系统论、控制论的基本原理,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设计了篮球专选课战术教学过程优化方案,并进行了教学实验,为不断提高篮球战术教学质量,寻求篮球专选课战术教学过程最优化和科学化的新途径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篮球运动员下肢膝关节肌力在疲劳状态下的变化,以便加强容易疲劳肌群的力量训练。方法研究选择高水平女篮11名运动员为受试者,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测定膝关节正常状态和疲劳状态下的屈伸肌力及做功情况。结果篮球运动员在运动中更容易导致屈肌产生疲劳,左侧下肢膝关节屈肌的总功力量存在明显差异性。结论篮球运动更容易引起膝关节屈肌产生疲劳,加强屈肌的肌肉力量训练对提高篮球运动员专项力量将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