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4-硝基邻苯二腈与2,4-二氯苯酚为原料,经还原、重氮化、偶合合成了4-(3,5-二氯-2-羟基苯)二氮烯基邻苯二腈,然后与尿素、钼酸铵和金属盐在熔融状态下合成了三种4-(3,5-二氯-2-羟基苯)二氮烯基取代的金属酞菁.用IR,UV-vis光谱对产物进行测定和表征,对比了三种化合物吸收光谱.结果表明,4-(3,5-二氯-2-羟基苯)二氮烯基金属酞菁与无取代酞菁相比,Q带最大吸收波长发生不同程度的红移,且红移大小顺序为镍酞菁、钴酞菁、铜酞菁.  相似文献   

2.
采用原位合成的方法制备β-萘氧基酞菁钴/二氧化锡复合材料,利用UV,IR,XRD,TG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紫外光谱中出现了酞菁特征吸收,并且出现Q带的红移现象,红外光谱中出现了M-O的振动吸收峰,在XRD谱图中显现出SnO2晶粒变小,说明-萘氧基酞菁钴与二氧化锡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四-(2-(2-二乙烯氧基)乙氧基)酞菁铜的合成及气敏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板法在有机碱DBU的催化下,以4-(2-(2-二乙烯氧基)乙氧基)邻苯二腈及3-(2-(2-二乙烯氧基)乙氧基)邻苯二腈为原料合成了四(α-(2-(2-二乙烯氧基)乙氧基))酞菁铜和四(β -(2-(2-二乙烯氧基)乙氧基))酞菁铜.制备了其旋涂膜,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原子力对薄膜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取代基位置对...  相似文献   

4.
采用原位合成的方法制备CoPc(β-OC6Cl5)4/SnO2复合材料,利用UV,IR,XRD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oPc(β-OC6Cl5)4/SnO2复合材料在紫外光谱中出现了酞菁特征吸收Q带的红移,红外光谱中出现了M-O的振动吸收峰,并且在XRD图谱中显现出SnO2晶粒变小,这说明CoPc(β-OC6Cl5...  相似文献   

5.
4,6-二乙酰基-2,5-二甲基间苯二酚铕配合物和协同配体(1,10-邻二氮杂菲、2,2'-联吡啶或2,2'-联吡啶N,N'-二氧化物)在二氧化硅基体中通过两步凝胶反应实现了原位合成.在二氧化硅凝胶中配合物的形成可以通过电致发光光谱来证明.含有原位合成的这种铕配合物的二氧化硅凝胶显示出有铕离子发射谱带特性.结果表明有两种方法可以加强铕离子(Ⅲ)的放射强度:(i) 在二氧化硅基体中合成这种复合物;(ii) 合成的铕配合物中应含有能有效转移能量到Eu(Ⅲ)的协同配体.  相似文献   

6.
在较稀的氨水体系中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作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作为硅源,制得介孔二氧化硅.通过小角X射线衍射(XRD)方法对介孔结构及其有序性进行表征,载银处理之后运用SEM,TEM对得到的抗菌粉体进行表征.将抗菌粉体添加到PP中,对其抗菌性能进行研究.运用XRD,SEM,TEM对得到的抗菌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氨水体系下68℃时,TEOS/CTAB为5∶2制备出的二氧化硅呈六方介孔结构.抗菌测试显示,随着载银纳米二氧化硅添加量增加材料的抗菌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7.
以植物豆角秧为大孔模板,P123为介孔模板,通过溶剂挥发方法合成了大孔-介孔二氧化硅材料.这种硅材料不但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而且具有可调的孔径,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展现良好药物缓释能力.SEM、XRD、氮气吸附-脱附等测试被用来对材料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袁征.  相似文献   

8.
以Dawson结构的磷钨酸和缺位Keggin结构的硅钨酸为配体合成了铜复合微米材料,分别研究其结构形貌,并作为催化剂催化硼氢化钠还原对硝基苯酚、邻硝基苯酚和间硝基苯酚和铁氰化钾,结果表明,两种催化剂都能高效地催化还原反应,经比较其速率常数,基于硅钨酸合成的铜微米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螯合树脂/SBA-15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聚氰胺、甲醛、硫脲、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P123(EO_(20)PO_(70)EO_(20))为模板剂,通过共缩聚法合成了螯合树脂/SBA-15介孔氧化硅复合材料.着重考察树脂低聚物预聚合程度和TEOS预水解缩聚时间这两个合成参数对材料合成的影响.采用FT-IR和N2吸附-脱附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发现改变这两个合成参数会对材料的织构性能产生一定影响.通过对Cr(Ⅵ)的预吸附实验,挑选出了吸附性能最优的复合材料,并运用此种材料考察了其对水溶液中As(V)的吸附行为.发现复合材料对As(V)的吸附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相符.用Arrhenius公式拟合得出吸附活化能Ea=12.13 k J/mol,说明该吸附反应较易发生.  相似文献   

10.
将四-a(2,2,4-三甲基-3-戊氧基)酞菁铜在亲水基片上以Z型成膜方式拉制了多层LB膜。膜崩溃压为60 mN·m-1,分子极限面积为0.33nm2。研究了酞菁铜的成膜条件,表明LB膜形成与水的纯度、铺展剂、铺展量、推膜速度等因素有关。不同层数的酞菁铜LB膜的紫外可见光谱表明,在LB膜中酞菁铜分子之间是以J-聚集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11.
制备了四-α-(2,2,4-三甲基-3-戊氧基)酞菁钴和二氧化锰双催化剂修饰的玻碳电极。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该催化剂对分子氧还原反应的电催化活性,考察了取代酞菁钴和二氧化锰的比例对其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双催化剂比单独的取代酞菁钴和二氧化锰对分子氧还原都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四-α-(2,2,4-三甲基-3-戊氧基)酞菁钴与二氧化锰的质量比为1∶4时,该催化剂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氧还原动力学过程由O2从溶液中扩散到电极表面控制。  相似文献   

12.
以硝酸锌和葡萄糖酸钠为原料,通过一步法合成纳米ZnO/大孔碳复合材料.葡萄糖酸钠不同官能团之间的协同作用在ZnO/大孔碳复合材料的生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利用XRD,SEM,TEM,Raman和TGA对产品的物相、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MB)为探针分子考察ZnO/大孔碳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与商用ZnO粉末相比,ZnO/大孔碳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光催化活性.ZnO/大孔碳复合材料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可能原因是多孔碳具有优良的接受和传导电子性能,抑制了ZnO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几率,从而提高了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以介孔黑二氧化钛空心球为模板,通过真空诱导辅助热还原方法在介孔黑TiO2空心球孔道及表面生长等离子体Ag纳米粒子,制备了等离子体Ag/介孔黑TiO2空心球可见光催化剂.用XRD、UV-Vis、SEM、TEM和XPS等多种表征手段对Ag/介孔黑TiO2空心球进行了详细的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表面Ag粒子的存在显著提升了该复合材料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效应,使得复合材料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增强,从而提高了太阳光的利用率;适量的Ag粒子有利于光生电荷迁移与分离.相比于介孔黑TiO2空心球,等离子体Ag/介孔黑TiO2空心球在模拟太阳光AM1.5G和可见光下的光催化产氢性能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4.
两种单氨基取代不对称酞菁锌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统计缩合法合成了两种单氨基取代的不对称金属酞菁配合物、2-氨基-9,10,16,17,23,24-六烷氧基酞菁锌(Ⅱ)[(RO)6(NH2)PcZn(Ⅱ)](R=n-C4H9,n-C10H21),同时合成了两种对称酞菁配合物、β-八烷氧基酞菁锌(Ⅱ)[(RO)8PcZn(Ⅱ)](R=n-C4H9;n-C10H21)。用UV-vis、元素分析、IR和TOF-MS对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取代基、溶剂的性质等因素对Q带λmax的影响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15.
以3,6-二羟基邻苯二甲腈为原料合成金属酞菁α-苄氧基酞菁铜,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制备的催化剂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光催化性能,考察了该催化剂用量、H_2O_2浓度对亚甲基蓝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光强度500 W,催化剂用量为0.6 g/L,H_2O_2浓度为0.6 mmol/L,80 min后亚甲基蓝的脱色效果可达98.4%.该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速率常数k=0.039 min~(-1).  相似文献   

16.
报道一种具有高活性和高清洁柴油馏分(C12~C18)选择性的新型钴催化剂.比较了介孔氧化锆、介孔氧化硅(SBA-15)和传统氧化锫负载的费托合成钴催化剂.结果表明:9.1 nm孔尺寸大小介孔氧化锆负载的钴催化剂表现出好的费托合成催化性能,特别是高的以C12~C18石蜡作为主要成分的清洁柴油馏分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以酚醛树脂作为碳源,F127(EO_(106)PO_(70)EO_(106))作为模板剂,氯金酸为金源,一步合成了有序介孔碳-纳米金复合催化剂(Au/FDU-15).采用FT-TR,XRD,N2吸附-脱附,ICP,TEM等手段对合成的催化剂进行表征.以分子氧为氧化剂的苯乙烯环氧化反应为探针反应,考察了介孔碳-金复合催化剂焙烧温度、金含量、p H值等制备条件对苯乙烯环氧化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介孔复合体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合成出Eosin Y/有序二氧化硅复合体,研究了复合体的光致发光性质。实验发现:随着Eosin Y加入量的增多,光致发光谱峰强度增强。初步探讨了荧光强度增强的机制,认为介孔材料对于Eosin Y分子的锚定作用减少了Eosin Y分子的荧光自促灭效应。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双核酞菁的前体化合物2,2-二[4-二(3,4-二腈基苯氧基)苯基]丙烷,以其与4-硝基邻苯二腈、硝酸钴在融熔状态下合成了一种新型双核钴酞菁配合物.通过红外、紫外、核磁及热质量等手段对前体及目标产物进行了表征.红外、核磁表征验证了前体结构式与理论相符,紫外光谱的Q带和B带反映了配合物的碳骨架结构,热质量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在氮气中拥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Fe(Ⅲ)掺杂介孔TiO2的溶剂热法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溶剂热法,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十八烷胺为模板剂合成了Fe(Ⅲ)掺杂介孔TiO2材料.利用XRD,TEM,氮气吸附,热重-差热,红外,UV-Vis 漫反射,XPS 等手段对材料的结构、形貌、比表面积、孔径分布、热学性能及吸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Fe(Ⅲ)掺杂介孔TiO2材料的蠕虫孔道结构实际上是由TiO2纳米晶排列而成.通过降解甲基橙水溶液来考察Fe(Ⅲ)掺杂介孔TiO2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Fe(Ⅲ)掺杂介孔TiO2的光催化明显优于未掺杂样品,其原因在于掺杂的微量金属离子能够捕获光生电子,有效地阻止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提高了光催化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