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对绝经后妇女宫腔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对149例绝经后妇女宫腔内病变进行检查,术前均行超声,术中定位取材或诊断性刮宫术。结果:在149例病例中,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诊断黏膜下肌瘤20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100.0%;子宫内膜息肉49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100.0%;萎缩性内膜炎31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81.6%;子宫内膜增生13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61.9%;子宫内膜癌13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2.9%。结论: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的病因诊断中,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提高了子宫内膜息肉及黏膜下肌瘤的诊断率。对子宫内膜增生症和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因可以镜下定位诊刮,亦提高了诊断率。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对宫内病变的诊断率及治疗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6,(10):1298-1299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与阴道B超检查诊断女性绝经后异常出血病因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0例绝经后出现异常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阴道B超检查和宫腔镜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度。结果病理检查发现子宫内膜息肉15例,子宫内膜增生6例,萎缩性子宫内膜26例,宫颈息肉6例,子宫内膜癌3例,不典型增生2例,子宫肌瘤2例。B超检查子宫内膜癌、不典型增生的准确度为100.0%,非器质性病变、宫腔内良性病变分别为78.1%、60.9%。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息肉、宫颈息肉准确度为87.5%,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检查准确度为96.3%、100.0%、100.0%,内膜增生、不典型增生检查准确度为50.0%。结论宫腔镜检查诊断女性绝经后异常出血病因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能有效反映患者的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3.
宫腔镜诊断与治疗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秋红  张灵武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4910-4912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对145例绝经后出血的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对可疑病灶针对性地进行诊刮,组织物行病理检查。结果: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原因以子宫腔内良性占位病变居首位(子宫内膜息肉54例、宫颈管息肉13例、子宫粘膜下肌瘤29例)共96例,占66.21%;其次为非器质性病变(萎缩性子宫内膜9例、子宫内膜炎25例及增生期子宫内膜2例)共36例,占24.83%;子宫内膜癌导致的出血10例占6.90%。年龄超过60岁及绝经年限超过10年的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明显上升。绝经后良性宫腔占位87例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结论:良性病变是绝经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宫腔镜在诊断绝经后出血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目前治疗绝经后宫腔良性占位所致绝经后出血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4.
宫腔镜及病理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病因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宫腔镜(Hysteroscopy,HS)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出血(postm enpausal b leed ing,PMB)的病因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宫腔镜检查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192例,术中同时定位取材做病理检查。结果: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为80.00%,子宫黏膜下肌瘤100.00%,萎缩性子宫内膜91.76%,子宫内膜息肉68.18%,子宫内膜炎70.00%,子宫颈管息肉100.00%,子宫内膜增生过长73.91%;宫腔镜下定位活检准确率为81.77%。结论:宫腔镜检查是PMB患者首选的检查方法,可直视下观察子宫内膜形态变化,结合病理检查是早期诊断宫腔病变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5.
房昭  杨爱莲  钟倩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8):1096-1098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与宫腔镜检查诊断绝经后子宫出血(PMB)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PMB患者148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阴道超声检查及宫腔镜检查的敏感度及阳性预测值。结果:在子宫内膜增生过度、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非占位性病变群(正常子宫内膜、萎缩型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炎)的诊断中,阴道超声的敏感度分别为75.00%、61.90%、87.84%,宫腔镜检查的敏感度分别为96.43%、90.48%、97.3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粘膜下肌瘤的诊断中,阴道超声的敏感度分别为73.33%、80.00%,宫腔镜检查的敏感度分别为100.00%、90.00%,双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过度和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中,阴道超声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7.89%、72.41%、76.47%,宫腔镜检查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75%、93.10%、100.0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子宫内膜非占位性病变群和子宫粘膜下肌瘤的诊断中,阴道超声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9.04%、88.89%,宫腔镜检查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00%、100.00%,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宫腔镜检查对PMB的诊断价值更高,阴道超声可作为绝经后妇女的临床筛查和子宫内膜病变监测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6.
宫腔镜诊断与治疗绝经后子宫出血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郭银树  段华  李长东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6):2274-2275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对90例绝经后出血的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分析导致绝经后出血的宫腔内因素。对镜下诊断为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颈肌瘤及息肉的47例行宫腔镜手术治疗,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接受开腹手术,并最终获得组织病理诊断。随诊观察手术疗效。结果: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以子宫腔内良性占位病变居首位(子宫内膜息肉27例,子宫粘膜下肌瘤7例,宫颈管息肉13例)共47例,其次是萎缩性子宫内膜炎共31例,子宫内膜癌为第3位共9例。绝经后良性宫腔占位47例均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无一例手术并发症。结论:宫腔镜检查直观准确,是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病因检查的首选方法;宫腔镜手术创伤小、疗效高,是目前治疗绝经后宫腔良性占位所致异常子宫出血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阴道宫腔造影对宫腔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子宫内膜病变的100例患者进行常规阴道超声(two-dimensiona transvaginal ultrasound,2D-TVS)、二维超声宫腔声学造影(two-dimensional saline infusion sonohysterography,2D-SIS)及宫腔镜手术-病理检查,以宫腔镜手术-病理检查为诊断金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共检查出内膜息肉63例,粘膜下肌瘤12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3例,宫腔内肌化血凝块4例,正常内膜8例。2D-TVS对宫腔内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81.6%,特异性69.2%;2D-SIS对宫腔内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91.5%,特异性88.7%。造影前、后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D-SIS检查准确率高,是诊断宫腔内病变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宫腔镜诊断绝经后子宫出血性疾病的优势及价值。方法:对62例绝经后子宫出血病例进行宫腔镜检查,同时取病理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前B超检查宫腔内异常发生率为38.7%;宫腔镜发现宫内占位病变及形态异常共53例,占85.5%;子宫内膜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宫腔镜诊断的符合率为93.2%。结论:宫腔镜检查能直视宫腔内病变,定位取材,诊断准确率高,是寻找绝经后子宫出血原因的有效方法,但宫腔镜检查不能取代子宫内膜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宫腔镜诊断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而行宫腔镜手术的138例患者,比较超声检查、宫腔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分析绝经后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138例患者中,检出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子宫内膜癌或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5例。两种检查方式对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恶性病变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宫腔镜检查与超声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子宫内膜厚度0. 5 cm是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P0. 05)。结论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优于超声检查。即使无症状的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厚度超过0. 5 cm仍需积极干预,积极诊断、治疗,首选宫腔镜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B超检查对子宫腔内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B超及宫腔镜对588例可疑子宫腔内病变及不孕妇女检查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03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6.70%;子宫内膜息肉136例,符合率97.79%;子宫粘膜下肌瘤39例,符合率100%;子宫畸形27例,符合率100%;子宫内胚物残留47例,符合率100%;子宫内膜癌11例,符合率100%。宫腔镜检查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81.80%。B超检查上述宫腔疾病的诊断总符合率仅63.23%。结论:对子宫腔内疾病的诊断,B超检查可能遗漏微小的宫内及内膜病变,不能明确提示宫腔粘连和宫腔狭窄的诊断;宫腔镜检查可以提高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畸形及子宫腔粘连的诊断率;虽然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需经病理诊断,但在镜下对可疑病灶定位活检及诊断性刮宫可以提高早期内膜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focal intrauterine lesio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王文丽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1):3246-3247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不孕症宫内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9例不孕症患者宫腔镜检查结果。结果:419例不孕症患者的宫腔镜检查结果中,宫腔形态正常236例,宫内病变183例,183例宫内病变包括子宫内膜息肉71例,宫腔粘连67例,子宫畸形28例,黏膜下肌瘤13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例,内膜癌1例。结论:宫腔镜检查诊断不孕症宫内病变直观、准确、有效,对疑有子宫腔内病变的不孕症患者,在经一般临床检查后,可直接行宫腔镜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在慢性盆腔疼痛(CPP)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80例CPP患者进行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诊治术,术前均行B超检查,术后按时复诊。对CPP患者的妇科致病因素进行归类划分,分析其治疗情况和疗效。结果:宫、腹腔镜联合检查发现盆腔或/和宫腔内异常74例,占92.50%;B超检查异常53例,占66.25%;两种检查方法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单纯盆腔内病变34例,占42.50%;宫腔内与盆腔内病变共存者25例,占31.25%;单纯宫腔内病变15例,占18.75%;未发现异常6例,占7.50%。盆腔内致病因素: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32.50%)、慢性盆腔炎(13.75%)、盆腔粘连(12.50%)、盆腔肿瘤(12.50%),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2.50%)。宫内致病因素:子宫内膜息肉(23.75%)、黏膜下子宫肌瘤(7.50%)、子宫内膜增生症(6.25%)和宫腔粘连(5.00%)。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慢性盆腔炎、盆腔粘连、盆腔肿瘤及单纯宫内疾病的宫、腹腔镜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46%、90.91%、90.00%、90.00%和66.67%,共65例有效,总有效率为81.25%。结论:CPP患者以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和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率最高。宫腔镜能够明确CPP的宫内致病因素,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是提高CPP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陈湘梅  张洁 《临床医学工程》2013,(11):1338-1339
目的 探讨宫腔镜在不孕症女性子宫腔内病变中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筛选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本市192例不孕症患者,对192例不孕症患者采用宫腔镜检查和输卵管插管通液,统计常见的子宫腔内病变类型.结果 经过详细的宫腔镜检查后,发现有139例患者存在子宫腔内病变,病变率为72.39%,139例病变中有52例是宫腔粘连,比例为37.41%,明显高于其它病变类型,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对不孕症患者实行了输卵管插管通液后,输卵管阻塞情况明显改善.结论 宫腔镜检查安全可靠,对患者影响小,在不孕症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很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诊治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本院接治的64例不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B超检查和宫腔镜检查,对照组在宫腔镜下行刮宫术治疗,研究组行宫腔镜子宫内息肉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及治疗前后月经量变化情况。结果:与病理诊断对照发现,研究组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月经量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月经量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孕患者子宫内息肉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用宫腔镜进行诊治,在有效改善患者月经量同时,其诊断符合率也极高,在临床中意义及作用巨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在诊断和治疗宫腔内残留妊娠物中的作用。方法:对2002年6月~2005年8月在该院经临床和/或B超怀疑宫内妊娠物残留患者,采用宫腔镜和B超联合检查并在其监视下取出残留妊娠物。结果:42例患者在B超及宫腔镜联合检查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均为胎盘绒毛及其机化、坏死组织,其诊断符合率为100%,合并宫腔粘连6例。所有患者均在B超和宫腔镜监视下取出残留妊娠物。术后随访3~6个月,所有患者异常阴道流血均停止,34例月经恢复正常,5例闭经,3例月经量稀少,术后1月查尿HCG阴性,血HCG正常。结论: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能准确、直观地对宫内妊娠残留物进行定位、定性,并能准确、完整地取出,可作为宫内妊娠物残留的首选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宫腹腔镜在宫内节育器异位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及宫腔镜在宫内节育器异位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宫内节育器异位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过程。结果:31例患者经腹腔镜、宫腔镜手术取器均获得成功。结论:遇到取宫内节育器失败的患者,应想到有宫内节育器异位的可能,应及时诊断,减少盲目操作,采用宫腔镜、腹腔镜手术直观、微创、安全,可获得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宫腔粘连诊断中的价值,寻找简单易行的利于门诊开展的筛查宫腔粘连的技术。方法:对临床疑诊为宫腔粘连的68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及宫腔镜检查。将超声诊断结果与宫腔镜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各项统计指标,评估其诊断价值。同时结合宫腔镜检查结果分析宫腔粘连的影像学特点。结果:二维超声及三维超声用于诊断宫腔粘连的各项统计学指标分别为:敏感度65%、90%,特异度100%、100%,阳性预测值100%、100%,阴性预测值28%、57%,约登指数0.65、0.90,Kappa值0.30、0.68。对不同程度宫腔粘连的超声诊断与宫腔镜结果比较,二维超声Kappa为0.50(Z=4.41,P<0.01),三维超声Kappa为0.35(Z=3.60,P<0.01)。结论:超声检查可用于宫腔粘连的诊断,三维超声较二维超声有更高的诊断价值,但超声检查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漏诊率及误诊率,宫腔镜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推荐超声检查用于宫腔镜手术前的筛查,宫腔粘连超声影像特征图像可为宫腔镜手术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9.
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与宫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10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术(HSG)、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检查在不孕症患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接受HSG、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检查的100例患者,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宫腔镜诊断宫腔内病变阳性率为56.0%,HSG为24.0%;HSG诊断输卵管病变敏感度为75.4%,特异度为85.7%。HSG对于输卵管形态异常、伞端粘连、积水等病变与腹腔镜下的检查结果有80%以上的符合率;HSG诊断宫腔内病变敏感度为42.9%。结论: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检查对女性不孕症病变的诊断价值高于HSG,且能同时手术治疗,但不能取代HSG;HSG操作简单,费用低,可作为女性不孕症患者的基础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