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云南兰坪盆地三叠纪沉积作用与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岩石沉积类型、物源供给、成因机制和沉积序列 ,结合区域地质特征 ,将兰坪盆地三叠系划分为陆相火山泥石流、河流相、三角洲相、潮坪相、浅海陆棚相、碳酸盐台地相和深水盆地相7种主要沉积类型。通过对沉积相的详细分析 ,恢复其古地理格架和面貌 ,探讨岩相古地理的变迁历史 ,从而表明三叠纪早期到晚期 ,其古地理经历了陆相环境→碎屑海盆→碳酸盐海盆到碎屑海盆的转换 ,即两次海侵 海退旋回。早期的海域分布范围较小 ,晚期的海域分布范围较宽 ,并成为统一的海盆。  相似文献   

2.
黄载忠 《甘肃地质》1992,1(2):85-91
侏罗纪以来,尕海盆地在沉积建造、构造型相、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都与前侏罗纪地槽期有异。盆地早期,沉积了以陆相碎屑岩和火山岩为主的含煤建造。底砾岩发育,沉积韵律清楚,煤层结构十分复杂。中晚期,由于气候比较干热,除广泛发育有陆相红色碎屑沉积外,尚见有少量碳酸盐沉积。由于地壳运动的不均衡性,造成了盆地早期褶皱及逆断层发育,晚期主要为正断层。岩浆岩成分中碱质含量较高,铁质含量较低。因此可以说,尕海盆地是一个发育在西秦岭褶皱系完成基础上的一个新型活动区—地洼盆地。  相似文献   

3.
下扬子区三叠纪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扬子区在三叠纪期间接受了早-中三叠世海相碳酸盐沉积、中-晚三叠世海陆交互相和陆相湖沼沉积.沉积相带的空间分布和古地理格局的变迁明显地受到区域构造的控制.区内盆地发育与演化是在华南板块与扬子板块、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相互作用的背景下进行的.早-中三叠世末期的印支运动是下扬子区构造-古地理格局改变的决定性因素,使下扬子海盆闭合,沉积类型由海相沉积变为陆相沉积.下扬子区三叠纪古地理的演化特征也为板块碰撞提供了沉积证据.  相似文献   

4.
中扬子地区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沉积特征及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扬子地区指青峰-湘广断裂带以南,湘黔桂海盆以北,鄂西恩施-龙山一线以东的湖北省和湖南省的大部分地区。根据中扬子地区上震旦统-下寒武统十余条代表性剖面的沉积特征及其横向展布规律,应用等时面优势相成图方法编制了晚震旦世的陡山沱期、灯影期,早寒武世的筇竹寺期、沧浪铺早期、沧浪铺晚期、龙王庙期共6幅岩相古地理图。中扬子地区上震旦统发育了从碳酸盐潮坪、开阔台地、浅滩、台地边缘、斜坡到台地前缘盆地等沉积,下寒武统下部主要为细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成的混合型浅海陆棚沉积,上部变成碳酸盐潮坪、开阔台地、台缘斜坡和台缘盆地沉积。晚震旦世岩相古地理格局由碳酸盐台地(鄂中台地)和南边的台缘盆地组成。由于地壳差异性升降运动,晚震旦世陡山沱期岩相古地理格局发生了急剧变化。早寒武世早-中期岩相古地理格局由鄂中古陆、围绕古陆的碳酸盐潮坪、陆棚及南边的陆棚边缘盆地组成。早寒武世中-晚期岩相古地理格局由碳酸盐潮坪、开阔台地、台缘斜坡和台缘盆地组成,该地区主体进入碳酸盐台地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阿尔山地区泥盆系塔尔巴格特组主体为一套滨岩相陆源碎屑砂岩夹火山碎屑岩沉积,其沉积环境从早到晚经历了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的过渡,晚期为陆相火山碎屑沉积。整体上,该地区塔尔巴格特组为一套无障壁滨岸-浅海陆棚环境沉积。  相似文献   

6.
吉林中部地区二叠纪岩相古地理及沉积构造背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沉积体系研究为基础,综合应用沉积岩碎屑物质成分统计、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详细地研究了吉林中部地区二叠纪沉积特征。结合沉积构造背景分析,重建吉林中部地区二叠纪岩相古地理及构造古地理。研究发现:早-中二叠世吉林中部地区具活动大陆边缘的复合边缘海盆特征,早二叠世发育了碳酸盐岩陆架、陆架边缘沉积体系及(次)深水盆地沉积体系,相序具有向上变浅的旋回特征;中二叠世初期,地壳活动强烈,火山发育,其后沉积了盆缘冲积扇沉积体系、(次)深水盆地沉积体系以及向上变浅的碳酸盐缓坡沉积体系等;晚二叠世东北中、小板块群与华北板块沿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缝合带拼合,古地理发生重大变化,整个地区由海相环境转为陆相环境,仅局部地区有残留的海水,发育了湖缘冲积扇、次深湖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7.
新疆东准卡拉麦里造山带的陆间残余海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旺生  高怀忠 《地学前缘》1999,6(4):294-294
中国大陆内部古生代造山带形成过程中,在板块俯冲、碰撞停止后,往往没有立即褶皱造山形成山链,而是在两陆块之间构成一个残余海盆。该海盆主要叠置在下插的洋壳板块消亡的缝合带之上;盆地中的沉积物以残存俯冲带岩石碎屑为主,多从两侧提供物源,沉积速度快,成熟度低,分选差,相变快,沉积建造类型复杂;海盆两侧往往均有海浸发生,形成海盆沉积物较广泛的超覆现象和沉积不整合接触;盆地早期由快速的坳陷转为负荷沉降,中期快速沉积,晚期缓慢均衡沉降。因此,盆地的结构早期为凹陷式槽形形态,晚期发展成为平缓开阔的沉积盆地。由于…  相似文献   

8.
陆源碎屑与碳酸盐(岩)混合沉积现象普遍发育并已成为有利的油气勘探类型,但陆相断陷盆地混合沉积类型多样、成因复杂,是当今沉积地质学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基于渤海油田大量勘探实践及国内外研究成果的调研,归纳总结了陆相断陷盆地混合沉积研究所取得的主要进展,提出了目前混合沉积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陆相混合沉积研究历程可划分为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综合研究阶段.由于地质条件的差异性,混合沉积岩性鉴定方案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陆相断陷盆地混合沉积具有复杂的成因类型,包括近源混合沉积、远源混合沉积2大类及6种具体沉积类型.渤海油田首次建立了独立的陆相断陷盆地混合沉积相体系.陆相混合沉积形成的主控因素包括稳定的宏观构造背景与局部强断裂活动、盆内局部凸起碎屑供给的不稳定性、相对干旱的气候与较高盐度的水体条件、正向的古地貌背景.近源扇三角洲混合型、近源扇三角洲侧翼型、近源辫状河三角洲侧翼型、远源高能粗粒型混合沉积优质储层是目前较为有利的混合沉积勘探类型.古地理条件约束、地质模式主导是有效的混积型储层预测思路.现阶段陆相混合沉积研究中需要重视的关键性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混合沉积岩性分类方案,钙质壳体生物发育规律及微生物白云岩化作用,细粒混合沉积与页岩油气储层的关系,混积型储层地球物理预测技术.   相似文献   

9.
皖南地区晚震旦世陡山沱期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皖南地区在晚震旦世早期早时发生海侵,沉积了含碳、含硅的陆源碎屑岩,为浅海盆地相沉积;早期晚时,沉积了碳酸盐岩和碳酸盐岩夹粘土岩沉积,为台坡和台盆相沉积,其沉积相变化和古地理分异与当时基底性质、同沉积构造和碳酸盐建隆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晚期构造-沉积响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伴随相对海平面由上升转为下降的周期变化,塔里木盆地在早古生代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张→挤压→隆升的开合旋回,早期(震旦纪—中奥陶世)处于拉张的构造背景下,呈现西台(碳酸盐台地)东盆(满加尔.库鲁克塔格深水盆地)的古地理格局。中西部广大地区沉积了巨厚的浅水台地相碳酸盐岩,以中晚寒武世的下丘里塔格群和早中奥陶世的上丘里塔格群为标志;东部的满加尔-库鲁克塔格则以厚度不大的远洋硅-灰泥沉积为主。盆地构造性质的转换及沉积古地理的巨大改变发生于中奥陶世中晚期,以塔中、塔北的隆起和塘古孜巴斯坳陷及阿瓦提-满加尔坳陷的形成为标志,呈近南北向隆-坳相问的盆地格局。沉积记录的响应表现为碳酸盐台地的消失、陆源物质的逐渐注入和向上变粗、火山活动和火山碎屑的出现以及巨厚砂泥质浊积岩在塔东盆地内的充填等。因此,中晚奥陶世—中泥盆世是塔里木盆地海域逐渐萎缩、盆地不断隆升和相对海平面逐渐下降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1.
徐严  颜林杰  张佳明  栗进  姚仲伟 《岩石学报》2018,34(10):3051-3070
本研究从沉积学与年代学角度切入,聚焦于中亚造山带东段晚古生代末期的演化历史。以内蒙古双井地区中二叠统哲斯组陆源粗碎屑沉积岩为研究对象,利用沉积剖面实测、岩相古地理分析及锆石年代学测试等方法,厘定其沉积时限与沉积构造环境,以探讨晚古生代末期中亚造山带东段的构造演化历史。来自哲斯组的2个砂岩样品的最年轻谐和锆石组的谐和年龄分别258. 1±1. 9Ma与261. 6±1. 7Ma,在误差范围内相等,限定了研究区内哲斯组地层的最大沉积年龄约为260Ma,处于中二叠世末的Capitanian期;其主要物质来源包括华北板块太古代至早元古代的结晶基底、华北板块北缘早古生代陆缘弧及中-晚泥盆世西别河组。碎屑锆石年代学与沉积学研究表明,研究区内哲斯组所处沉积盆地类型为伸展构造环境下的裂谷盆地,早期具有短时间内快速充填巨厚层粗碎屑沉积的补偿盆地特征,并伴有活跃的同沉积火山与构造活动,发育近岸水下扇相沉积;晚期逐渐转变为过补偿盆地,发育陆相干旱型冲积扇相沉积;表现出沉积环境由海相变为陆相、碎屑物供应充足且近源低成熟度碎屑增多的盆地充填过程。根据沉积相组合及展布、沉积年龄与碎屑锆石主要结晶年龄间隔等特征,结合研究区存在双峰式火山岩及碱性岩带等证据,哲斯组应代表晚古生代末期的裂谷盆地沉积。上述研究提供了中亚造山带东段二叠纪发生陆内伸展过程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晚泥盆世-早石炭世东河砂岩沉积相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河砂岩是塔里木盆地主要的勘探目的层和产油层之一。经过多年艰苦勘探和多学科综合研究,现已认识到东河砂岩为晚泥盆世晚期至早石炭世早期海平面上升背景下沉积的一套海侵底砂(砾)岩,在盆地范围内是一个明显的穿时沉积体。东河砂岩以滨浅海相陆源碎屑沉积占优势,局部发育海陆过渡相陆源碎屑沉积。根据盆地内100多口井资料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特征以及其它指相标志的综合分析,在东河砂岩中识别出滨岸、河口湾、辫状河三角洲以及冲积扇等不同的沉积相类型,其中高能碎屑滨岸相最重要,分布最广。东河砂岩沉积早期和中期,盆地主要为高能碎屑滨岸相和碎屑陆棚相沉积,末期海侵达到最大,盆地内为碳酸盐台地沉积,而轮南及盆地北部一带受物源区的影响,出现混积滨岸和碎屑滨岸沉积。东河砂岩明显具有填平补齐的沉积特征,其砂体厚度在缓坡处减薄、陡坡处增厚、遇孤岛减薄或尖灭,这些沉积特征为形成东河砂岩非构造圈闭奠定了良好的地质基础。满加尔、轮南、塔中、玛扎塔格以及草湖地区都有可能找到该类油气藏(田),展示了东河砂岩非构造圈闭的良好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3.
新疆库木库里盆地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新疆库木库里盆地的地质调查,渐新统一上新统识别出冲积扇、河流、湖泊三角洲、湖泊四种沉积相、六种亚相、十种微相;具有盆地演化早、晚期碎屑成熟度较低,盆地演化中期碎屑成熟度较高的特征;通过物源分析得出盆地演化早期碎屑物质来自盆地南部,晚期碎屑物质来自盆地西部,碎屑物质均来源于再旋回造山带构造背景区,并具有早期南高北低、晚期西南高东北低的古地理格局;盆地分析表明新疆库木库里盆地从渐新世形成大致经历了渐新世一早中新世盆地萌芽、中中新世一晚中新世盆地的生长发育、上新世盆地萎缩三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4.
晚奥陶世凯迪期早期与凯迪期晚期之交,是沉积演化和盆山转换极为关键的时期,在这个短暂时期内,川南—黔北地区几乎全部从碳酸盐沉积转换为碎屑岩沉积,详细研究这一转换时期的沉积特征及其岩相古地理变迁对探讨该区的沉积演化和盆地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良好地揭示凯迪期早期与凯迪期晚期之交这一沉积转换关键时期的岩相古地理变化,采用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思路,以凯迪阶涧草沟组与五峰组之间的界面作为编图的等时界面,编制了凯迪期早期涧草沟组顶部与凯迪期晚期五峰组底部2幅岩相古地理图,凯迪期早期涧草沟组顶部古地理面貌表现为古隆起、古暴露区、古剥蚀区、潮坪、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和浅滩7个古地理单元;凯迪期晚期五峰组底部古地理面貌表现为古隆起、潮坪、浅水陆棚、深水陆棚和浅滩5个古地理单元。首次恢复了暴露区及其分布范围,更加客观地反映了凯迪期早期与凯迪期晚期之交岩相古地理格局及其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安徽铜陵及邻区早石炭世沉积古地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前人研究结果及实测剖面资料、基于层序地层所获得的沉积古地理的研究结果表明:以安徽 铜陵为中心区域的研究区,在早石炭世沉积层序CSQ1 沉积时期存在呈北东-南西向延展、包含繁昌-铜陵-贵 池在内的剥蚀区- - -繁贵岛,自CSQ2 沉积晚期该岛被海侵海泛分割为铜陵北东的繁岛和南西的贵岛两部分,并 存续至 CSQ3 沉积末期;繁贵岛和繁岛、贵岛两侧以及繁岛与贵岛之间为海相、滨海平原相沉积区,发育有浅海 相碳酸盐、混有陆源碎屑的碳酸盐以及滨浅海和滨海平原陆源碎屑沉积,各沉积带主要呈北东-南西向展布。 此外在 CSQ3 沉积晚期还发育有潮坪碳酸盐沉积。随着海平面变化,沉积区扩大,岛区缩小,沉积带类型及其空 间位置发生变化和迁移摆动。沉积古地理的变化表明,在CSQ1 和 CSQ3 两沉积时期分别发育同沉积断裂 ( 带) , 后一期断裂横穿原繁贵岛而导致铜陵地区新生海区形成,构成可能的海底热水喷流沉积成矿的构造与古地理背 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南方二叠纪沉积体系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二叠系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海相含油气层系,经历了两次大的海侵-海退沉积旋回,形成了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海相、陆相及过渡相并存的沉积古地理格局。根据典型剖面分析和岩相古地理研究,识别出4类沉积体系,即陆地沉积体系、混合沉积体系、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和斜坡盆地沉积体系。总结出4类基本的沉积体系组合,指出海平面变化和构造运动是控制沉积体系变化及其空间展布的决定因素。最后对成油气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认为二叠系具有多套生储盖组合,其中以碳酸盐台地体系-斜坡盆地体系组合和混合沉积体系-斜坡盆地体系组合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在野外详细测量剖面基础上,对碳酸盐岩宏观特征、矿物和碎屑组分、结构、碳氧稳定同位素、生物古生态等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研究显示碳酸盐岩主要为泥晶灰岩、颗粒泥晶灰岩和泥晶颗粒灰岩等岩类,δ13C和δ18O值呈现低→高→低→高→低(雀莫错组→布曲组→夏里组→索瓦组→雪山组)的规律性变化。雀莫错组和雪山组以河控三角洲相沉积为主,布曲组为碳酸盐缓坡相沉积为主,夏里组主要为潮坪-三角洲相沉积,索瓦组主要为潮坪-泻湖相沉积,中晚侏罗世羌塘盆地古水深在下降的总趋势中呈现浅→深→浅→深→浅的升降旋回,盆地沉积中心由东向西迁移,区域构造演化和全球海平面变化共同控制了沉积面貌。  相似文献   

18.
湘中—湘南地区位于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之间的过渡区域。根据研究区寒武系沉积特征,识别出4种沉积相类型:碳酸盐陆棚亚相、深水盆地相、碎屑陆棚亚相及混积陆棚亚相。纽芬兰世—第二世早期(梅树村期—沧浪铺期),深水盆地分布范围广,占据了湘中及湘南大部分地区,湘东南发育碎屑陆棚沉积。第二世中晚期(龙王庙期),相对海平面下降,深水盆地范围略有减小,研究区西北部碳酸盐沉积逐渐占主导,碎屑陆棚面积变化不大。第三世(毛庄期—崮山期),海平面持续下降,碳酸盐陆棚及碎屑陆棚由两侧向中间推进,深水盆地面积急剧减小;湘西北一带发育混积陆棚亚相,沉积物以碳酸盐沉积为主混有陆源碎屑。芙蓉世(长山期—凤山期),碳酸盐陆棚范围迅速增大,深水盆地面积继续锐减,碎屑陆棚与碳酸盐陆棚毗邻发育,湘南区发育混积陆棚亚相。总之,寒武纪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间沉积相带连续完整,存在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混积的过渡沉积物,推测两者处于同一浅海海域,为由北西、南东向中部变深的沉积格局。  相似文献   

19.
湘中—湘南地区位于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之间的过渡区域。根据研究区寒武系沉积特征,识别出4种沉积相类型:碳酸盐陆棚亚相、深水盆地相、碎屑陆棚亚相及混积陆棚亚相。纽芬兰世—第二世早期(梅树村期—沧浪铺期),深水盆地分布范围广,占据了湘中及湘南大部分地区,湘东南发育碎屑陆棚沉积。第二世中晚期(龙王庙期),相对海平面下降,深水盆地范围略有减小,研究区西北部碳酸盐沉积逐渐占主导,碎屑陆棚面积变化不大。第三世(毛庄期—崮山期),海平面持续下降,碳酸盐陆棚及碎屑陆棚由两侧向中间推进,深水盆地面积急剧减小;湘西北一带发育混积陆棚亚相,沉积物以碳酸盐沉积为主混有陆源碎屑。芙蓉世(长山期—凤山期),碳酸盐陆棚范围迅速增大,深水盆地面积继续锐减,碎屑陆棚与碳酸盐陆棚毗邻发育,湘南区发育混积陆棚亚相。总之,寒武纪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间沉积相带连续完整,存在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混积的过渡沉积物,推测两者处于同一浅海海域,为由北西、南东向中部变深的沉积格局。  相似文献   

20.
楚雄盆地晚三叠世古地理变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楚雄盆地晚三叠世为一建立在扬子板块西缘前寒武纪基底之上的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沉积盆地。中三叠世拉丁期—晚三叠世卡尼期沉积了一套深水的灰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诺利期早期以华坪隆起为界有两个沉降中心,华坪隆起以西的推覆体之上为广海陆架相的细碎屑岩沉积、远源浊积岩,以东为局限环境下的细碎屑岩沉积夹浊积岩;诺利期晚期为大规模的三角洲前缘砂体组成下超的复合体,古地理格局继续保持东西向分带,呈对称分布,盆地西部为陆相、海陆过渡相,盆地中部为海相沉积。瑞替期在原形盆地中形成舍资组的河流—滨岸沉积,在推覆体上形成白土田组的冲洪积物。总之,表现古地理变迁为一个由西东逐渐超覆、由下向上粒度逐渐变粗、由海相变为陆相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