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面部浅刺配合腹针治疗急性期面神经炎的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市通州区中医医院针灸门诊收治的60例急性期面神经炎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急性期予腹针疗法和患侧浅刺治疗,对照组急性期不予针刺,单纯西药治疗,静止期和恢复期两组均用常规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评定两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痊愈治疗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0%(P0.05);治疗组的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部浅刺配合腹针治疗急性期面神经炎可明显改善面神经功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期针刺配合面部推拿和中药熏药在周围性面神经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56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接受分期针刺配合面部推拿和中药熏药进行治疗,对照组接受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同时记录两组治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43%,27/28)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20/28)(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期针刺配合面部推拿和中药熏药治疗能够提高周围性面神经炎临床效果,缩短治愈时间,促进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面部浅刺配合远端取穴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面部浅刺多穴及针刺手法配合远端取穴治疗面肌痉挛34例,对照组采用直刺或透刺穴位法34例。结果:经3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结论:浅刺多穴配合远端取穴是治疗面肌痉挛行之有效的方法,疗效确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天灸联合闪罐治疗非急性期面神经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7年9月就诊的非急性期面神经炎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处理,治疗组患者采用天灸联合闪罐处理。比较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治疗后远红外热像温度差、血清IgE水平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治疗后远红外热像温度差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天灸疗法结合闪罐对急性期面神经炎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并优于常规针刺疗法,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该联合疗法便于操作、患者依从性好,具有较高的舒适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挂针为主配合拔罐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挂针为主配合拔罐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总32例(对照组1,2各16例),治疗组用挂针为主配合拔罐,对照组1用常规取穴及针刺手法配合拔罐;对照组2用常规取穴及针刺手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总有效率65.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挂针为主配合拔罐为临床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较有效的方法之一,为进一步研究挂针为主配合拔罐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提供了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常规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面肌痉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揿针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 d后休息1 d,治疗3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面肌痉挛强度分级、频度分级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痉挛强度、频度分级均改善(P 0. 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 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 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揿针联合常规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疗效确切,并能改善临床症状,促进面部肌肉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分组取穴、交替针刺并电针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治疗面神经炎更有效的方法。方法:将12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1组、对照组2组各40例。取穴分为2组,治疗组交替针刺并电针2组腧穴,对照1组交替针刺2组腧穴,对照2组每天针刺2组腧穴。观察3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痊愈率为70.0%;对照1组总有效率为90.0%,痊愈率为40.0%;对照2组总有效率为87.5%,痊愈率为42.5%。经Ridit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1、2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1、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分组取穴、交替针刺并电针是一种更有效的面神经炎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单纯针刺治疗与急性期加刺络放血,配合拔罐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76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本着急性期着重远端取穴,针刺面部穴采用浅刺法,留针时间短,禁止加电针;后期着重局部取穴留针时间长的原则,施以相同的取穴。但治疗组于急性期加取大椎、肺俞(双侧)穴刺络放血,配合拔罐治疗,每日1次,连续使用7天。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2.1%和100%,临床治愈率分别为50%和71.1%,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刺同时加大椎、肺俞(双侧)穴刺络放血,配合拔罐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BELL′s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将84例BELL′s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在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针刺方法,两组疗程均为20 d。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5 d后,两组改善症状体征评分相当(P0.05),治疗10 d、20 d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面神经肌电图潜伏期和波幅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结论电针治疗急性期面神经炎疗效更优,具有缩短疗程的作用,且急性期运用电针不会增加面肌痉挛的出现率。  相似文献   

10.
刘淑红 《新中医》2012,(2):87-88
目的:观察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用颈穴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慢喉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喉喑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颈部穴位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取穴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60.O%,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颈部穴位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慢喉喑疗效较好。络病理论指导针刺治疗慢喉喑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中药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60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的愈显率为76.7%,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愈显率为66.7%,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中药治疗面神经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西药治疗治疗前庭神经炎疗效。[方法]将30例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前列地尔、甲钴胺。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针刺。观测临床疗效、前庭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 30%(14/15),高于对照组80. 00%(12/1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前庭功能指标两组均有改善(P <0. 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针刺联合西药治疗治疗前庭神经炎,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前庭功能。  相似文献   

13.
韩颖 《针灸临床杂志》2006,22(10):18-18
目的:探讨治疗面神经炎的不同治疗方法和治疗时机。方法:将70例面神经炎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为针刺组和穴位注射组,针刺组治疗按面神经炎分期取穴治疗,穴位注射组以面部穴位施药物注射法。分别观察治疗前后面神经炎麻痹程度和治愈时间并用记分法。结果:急性期针刺组41例治愈率95.12%,恢复期穴位注射组29例治愈率82.76%,2组平均治愈时间(包括疗程间隔):急性期针刺组为14.8±5.1天,恢复期穴注组为22.2±11.3天。2组治愈率及有效率间差异无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平均治愈时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急性期针刺组治愈时间明显少于恢复期穴注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颜面代表区联合循经远取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治疗的面肌痉挛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取穴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颜面代表区和循经远取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面肌痉挛频度分级、面肌痉挛强度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有效率为69.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颜面代表区联合循经远取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针刺配合苗药热敷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苗医药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发病时间在一个月以内的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加用苗药热敷治疗,每周五次,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面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以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6%,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刺配合苗药热敷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清热除湿汤联合针刺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清热除湿汤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治疗,每周1次。治疗4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面部瘙痒、皮损面积、鳞屑及红斑评分,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分变化;随访1年,比较2组1年内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 00%)高于对照组(78. 00%,P 0. 05)。2组治疗后面部瘙痒、皮损面积、鳞屑、红斑评分及总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SF-36健康调查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1年内复发率(4. 00%)低于对照组(22. 00%,P 0. 05)。结论清热除湿汤联合针刺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临床疗效较好,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项七针配合常规穴位针刺、放血拔罐疗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与对照组29例,两组均予相同基础用药,对照组采用常规腧穴针刺配合放血拔罐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项七针疗法,即风府、天柱、风池和完骨四穴七针,隔天针刺1次,5次为一疗程,每疗程行2~3次放血拔罐,连续治疗两个半疗程,运用House-Brackman(H-B)面神经功能评价系统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评分,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方法均能改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症状,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6. 6%,两组比较P 0. 05;两组痊愈率分别为64. 5%、48. 3%,两组比较P 0. 05;治疗组痊愈患者治疗天数为(19. 55±4. 22)天,少于对照组的(24. 34±5. 34)天(P 0. 01);治疗组H-B评分于第5天、第10天、第15天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复发率为9. 7%(3/31),低于对照组的27. 6%(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项七针配合常规腧穴针刺、放血拔罐疗法可有效缓解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症状,缩短病程,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8.
袁军  李梅  张素钊  王耀民  宁沛  孙翔    康国辉 《河北中医》2014,(11):1669-1671
目的观察予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采用子午流注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辨证取穴针刺治疗,2组均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2组治疗后TC、TG、LDL—C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1,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改善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19.
《陕西中医》2016,(6):709-711
目的:探讨中医分期辨证联合调神法对面神经炎实施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5例面神经炎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研究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完成B1组(观察组68例)以及B2组(对照组67例)。于急性期选择调神针刺法联合患侧浅刺法,于恢复期按照常规选择辨证针刺的方法对B1组患者治疗;选择常规辨证针刺联合中药分期辨证加减的方法对B2组治疗。对比B1组、B2组临床疾病痊愈时间,对比总有效率。结果:对比临床痊愈时间发现,B1组明显短于B2组面神经炎患者。对比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发现,B1组明显高于B2组面神经炎患者。结论:中医分期辨证针药联合调神法对面神经炎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面神经炎患者采取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诊治的面神经炎患者中抽取100例作研究对象,参考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仅采取面神经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面部神经功能评分法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P0.05);观察组面部神经功能评分法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面神经炎患者采取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的治愈率较高,且能提升其面部神经功能评分法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