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转课堂的出现,带来了教学改革的新动力。新的课堂模式在改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对其作出进一步的研究,以清晰明了的视野去认识和运用。在注重课堂形式的时候,我们不能忽视翻转课堂的知识输入部分——课前学生在线学习的过程,这就涉及慕课和微课的制作使用的问题。翻转课堂、慕课和微课,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充分重视慕课和微课的作用,才能使课堂"翻转"得起来,并"翻转"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随着翻转式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也为高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宠物饲养技术》课程为例,重新构建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了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比较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区别,并采用考试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等方面确实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翻转课堂是反转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新型的网络时期的教学模式,它主要是对网络的"微课"视频进行有效的应用,使学生在课前初步学习知识和技能,然后在课堂上对其进行应用、深化和提高的学习过程。本文分析了翻转课堂的定义和特征,提出了基于翻转课堂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策略,推动高校的信息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解析了兽医免疫学传统教学模式和"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各自的优势及不足之处,结合兽医免疫学课程的特点,分别阐述了"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如何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以更好地发挥3种教学方式在兽医免疫学本科教学中的作用,不断提升兽医免疫学的教学效果,保障高质量地完成兽医免疫学本科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4):295-296
传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通过"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物理实验教学中所存在的弊端。而该模式主要包括视频学习、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等过程。应用该模式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对一些有兴趣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引导他们进行拓展实验和设计实验。而且该教学模式主要是在学生课前进行在线预习,因此课堂教学中拥有足够的操作时间,在下课后还可以进行相关的测验,以此来巩固知识的积累。学校还可以为其提供开放性的实验室,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主要针对"微课"翻转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介绍了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微课"课程的基本特点,并提出了具体的应用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安徽农业科学》2019,(6):279-282
运用传统讲练结合教学和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2种模式进行比较教学,翻转课堂通过"课前网络预习、课堂内化讨论和课堂评价"方式对传统以教师主讲和演练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实践表明,翻转课堂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但必须在网络平台监控下,线上线下过程性考评相匹配,才能够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讨论和主动服务,完成课程的全程学习。  相似文献   

7.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面临师资不足、学生主体地位无法体现、难以与学习生活相结合等困境,慕课与翻转课堂为心理健康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新方向。通过研讨心理健康教育的慕课平台建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及课程教学与同伴教育相结合等内容,构建"慕课—翻转课堂—同伴教育"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学模式,为心理健康教育实现终身化和大众化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翻转课堂颠倒了知识传递过程与知识内化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微课是开展翻转课堂的前提和基础,翻转课堂是微课发展的载体和必要条件,二者有机配合可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魅力和教学实效性。以概论课为例,探讨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何实施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提出保障该模式顺利实施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当前学生使用手机频率越来越高,针对当前思政课教学困局,充分利用手机增强课堂效果成为一种探索模式。蓝墨云班课与思政课教学进行结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课为例,进行课堂模式转变探索,即借助蓝墨云班课的使用,思考如何将课堂翻转,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引导他们快乐学习,提升教学效果方面更有助益。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2):299-300
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不仅给高等教育模式带来了重要的影响,也促进了微课及翻转课堂的产生和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现状,指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特点,构建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进行了教学设计,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已经在现代教育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微课在翻转课堂中发挥载体的作用,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两者在现代教学中表现出较强的先进性与实用性.本文就大学英语教学中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其应用的效果及应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教育领域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正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作为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该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巧妙吸引学生兴趣,营造开放、交流互动的课堂学习氛围,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创建优质教学资源,实施以考促学的考试管理。  相似文献   

13.
园林生态学课程的知识点繁多,在有限的授课学时里传授知识一直是困扰授课教师的难题。建立微课课程体系,学生通过互联网自己进行学习,教师利用面对面的课堂时间进行翻转课堂的案例教学可解决这一问题。针对园林生态学的教学现状,该文分析了目前园林生态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整合教材内容,建立微课体系,研究翻转课堂案例,并对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探讨。该文通过微课联合翻转课堂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旨在有效提升园林生态学的教学效果,培养具有生态设计理念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4.
《林木病理学》课程是森林保护学专业核心主干课,主要培养学生对具体林木病害的诊断识 别、防治的能力。本文中研究在《林木病理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通过课 前学生自学,课上提问、答疑、讨论等,增强了师生之间课堂上的互动,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的能力。经过一个学期部分教学内容翻转课堂的摸索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微课所引发的教育变革让高职院校迎来了教育的"黄金时代",微课是在提倡信息化教育的大背景下衍生的一种新型的在线教学方式。本文从教学角度出发,探索将微课引入课堂的具体教学应用模式,对微课如何与课程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行深入分析。以《戒指设计》微课教学为例,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为目标,通过实践经验和体会来探讨微课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6.
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飞速发展对高校传统课堂教学的冲击日益显现,推动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学校教育领域建设,提升使用教学工具的能力,培养创业型工程技术人才,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高校在新形势下,亟待开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人才培养体系研究。本文结合国外微课和翻转课堂教育实践,研究其特点,对线性教学模式、教学环境进行分析,提出人才培养体系新框架和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创新,可有效提升教学水平。翻转课堂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的重新规划和整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技能。文章主要对翻转课堂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对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慕课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具有大量优质课程资源的网络学习平台。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这一学习形式是将慕课作为载体,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线上"学生的自学与"线下"教师的教学,使整个教学模式从传统的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转变成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新模式。通过对高职院校开设的网络设备互联技术课程应用基于慕课资源的翻转课堂这一学习模式进行教学实践的研究,使该课程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9.
食品生物技术是研究生物技术在食品领域应用的一门学科,课程理论知识多,传统教学课堂枯燥乏味,而新的教学方式——"微课"的诞生对于提升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这种新式课堂是个性学习、在线学习、碎片化学习的综合体,在国际广受关注,并取得了巨大成功。该文浅谈了微课的定义及特点、制作步骤,并重点举例《食品生物技术》中的重要专题"转基因食品",以此作为微课设计对象;阐述了《食品生物技术》的教学现状及教学组织特点,提出微课教学方式在"转基因食品"中的设计原则、设计思路以及设计要点,为高等教育理论课《食品生物技术》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盛行以来,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传统课堂的"先教后学""先教后练"教学流程,塑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纵观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主要应用在会计理论课和会计电算化两门课程上,对于这两门课的研究基本上定位在现状、设计和应用三方面。《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也是会计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本文主要就"翻转课堂"在《基础会计》课程中的"以任务驱动为主"的教学设计进行探索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