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23.4%高渗盐水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颅高压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重型颅脑损伤并颅高压患者分为2组,各50例。观察组输注23.4%高渗盐水,对照组给予20%甘露醇。比较2组颅内压监测时间、ICU住院时间,2周病死率,颅内压高负荷的累积率及每日颅内压高负荷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ICU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颅内压高负荷的累积率及每日颅内压高负荷的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ICP监测时间与2周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快速注射高渗盐水在降低颅内压高负荷的累积率及颅内压高负荷时间比甘露醇效果更好,可缩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陈涛  全凯  蔡菁 《浙江创伤外科》2011,16(4):433-436
目的探讨3%高渗盐水(HS)不同给药方式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将53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高渗盐水治疗组(A、B组)和甘露醇治疗组(C组),A组采用静脉单次熏复给药,输注剂量为4ml/kgq6h徊组采用静脉持续滴注,维持速度为lml/kg/h;C组为20%甘露醇125ml静脉快速滴注q6h。监测患者ICP、CVP及第三天电解质和肾功能情况。结果与用药前相比,用药后12小时3组患者的IC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HS组患者中心静脉压在用药后明显升高(P〈0.05)。用药后3天A、B组患者血钠、尿素氮、肌酐均无显著改变(P〉0.05);C组血尿素氮、肌酐值较同期HS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3%高渗盐水降低颅脑外伤后颅内压效果显著,副作用小,建议使用快速滴注的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护和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pressure,CPP)监护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诊疗中的临床作用。方法临床上采用脑实质内ICP探头置入术,对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了持续ICP监护和CPP监护,根据ICP和CPP的变化给予相应治疗。结果根据GOS评分,随访发现预后良好24例(40%);中残8例(13.3%),重残4例(6.7%),植物状态2例(3.3%),死亡22例(36.7%)。结论持续ICP监护和CPP监护有利于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观察,指导脱水药的使用,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伤手术后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54例急诊颅脑外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ICP监测组和常规治疗组,其中ICP监测组行有创颅内压监测,对照组仅采用脑室外引流手术,不进行颅内压监测。分别对两组患者脱水剂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血肿扩大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甘露醇应用时间及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中,96.66%的病例发生于起病12小时内,而对照组为70.00%的病例发生于起病12小时,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颅脑损伤术后颅内压变化以及指导脱水治疗,可以辅助提高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的预后,因而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护在重型脑损伤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9月于我院进行开颅手术及脑室外引流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8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止血、抗感染、脱水、神经营养等治疗。实验组:使用Codman颅内压监护仪对患者进行硬膜下的颅内压监护。对照组:对患者颅内压不进行检测,仅按照传统方法进行颅内压预测和治疗。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在甘露醇使用时间及用量、肾功能损害程度和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预后评估等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颅内压监护可以明显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来本院就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作为此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80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应用开颅术治疗+术后常规治疗,实验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高压氧治疗。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随访3个月,研究对比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颅内压、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情况及GCS评分。结果实验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P0.05;且实验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第10天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第5天及第10天的颅内压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10天及术后3个月的GCS评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采取高压氧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颅内压、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及GCS评分,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参附治疗组24例及对照组26例。对照组予以脱水、激素、止血、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参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在伤后早期给予参附注射液3 ml/kg,分3次,连续使用10 d。所有患者行颅内压监测。观察两组患者的最高颅内压、觉醒天数,甘露醇使用天数及剂量,并发症并对预后评估。结果参附治疗组颅内压控制更为良好,觉醒时间缩短,并发症降低,预后明显改善。结论参附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5%高渗盐水在创伤性恶性颅高压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创伤性恶性颅高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25例患者经正规甘露醇、速尿脱水,颅内压力仍然继续升高者,予以5%高渗盐水脱水,并持续监测颅内压,观察颅内压力变化情况。结果本组研究的25例患者中,20例颅内压下降到20mmHg以下,5例下降到15 mmHg以下。结论在采取常规治疗颅内高压手段后仍有恶性高颅压的患者,采用5%高渗盐水治疗,有望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陈莉  洪林  吴珍  杨绍珍 《护理学杂志》2004,19(16):67-69
选择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治疗后1、2周,分别测颅内压(ICP)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3个月后行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分,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ICP低于对照组,GCS高于对照组,GOS优于对照组,两组3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提示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具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护理要点是控制药物浓度和输液速度,加强用药观察,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ICP)监护的作用。方法选择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监护组患者入院或开颅手术后行ICP监护;对照组患者根据常规神经外科治疗,未行ICP监护。结果监护组脱水剂应用时间和剂量均低于对照组。监护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连续性ICP监护,可及时发现颅内继发性病变,有利于指导和及时调整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术在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应用,通过监测颅内压数值变化,指导下一步治疗方法。方法收集瑞安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行开颅手术病例4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患者开颅术后行颅内压监测;对照组24例患者单纯性开颅手术,未行颅内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再次手术时间,住院期间甘露醇用量、时间,甘露醇应用并发症电解质紊乱、急性肾功能衰竭为评价指标。再对患者进行6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cs of daily living,ADL)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观察组再次手术时间明显短与对照组,电解质紊乱观察组发生3例,对照组发生9例;急性肾功能衰竭观察组发生0例,对照组为4例;6个月ADL评分观察组良好率为54.1%,对照组良好率为29.2%,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通过监测颅内压变化,及早有效发现颅内出血,及早手术,同时指导临床用药,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切口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冠状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1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手术前后的颅内压数值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本组患者19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前患者的ICP平均值为(38.26±14.85)mmHg。手术中骨瓣去除后,ICP降至(16.63±7.87)mmHg;硬膜剪开后,ICP进一步降至(7.16±2.73)mmHg;手术后,患者ICP轻度升高至(12.95±3.49)mmHg,但仍低于初始ICP数值(P〈0.05)。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6.4±1.2)月,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13例,重度残疾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例,病死率为5.26%。结论冠状切口双侧去骨瓣减压术能够有效、快速地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结合颅内压监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结合颅内压监测治疗38例患者为A组,采用常规骨瓣减压治疗40例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好于B组。两组在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术结合颅内压监测显著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亚低温辅助治疗对其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其中以手术、脱水治疗、吸氧等基础治疗35例为对照组;另35例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亚低温治疗为观察组。采用颅内压监护仪动态监测患者入院时、治疗第1、3、5、7天颅内动态压变化;统计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颅内压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下降,第1、3、5、7天颅内压与入院时比较,然观察组变化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恢复良好率为54.3%明显高于对照组28.6%,而死亡率8.6%明显低于对照组31.4%,P<0.05。结论亚低温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有利于降低患者颅内压,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托拉塞米治疗颅脑创伤后脑水肿的疗效.方法:将186例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3例给予呋塞米治疗,治疗组93例给予托拉塞米治疗,两组均联合甘露醇125ml静点,q6h,第8天开始依据病情变化调整剂量,两组疗程均为14天,重症者给予心电监护、吸氧等,同时给予常规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记录每小时及24小时尿量.并通过监测颅内压、电解质水平,观察用药前后颅内压的变化、观察用药前后尿量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颅内压(ICP)较用药前增高部分(正常高限18.0cmH2O)下降75%以上,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并发肾功能不全等比对照组显著减少,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托拉塞米治疗颅脑损伤,协同应用甘露醇可迅速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采用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研究组),另34例采用间隔腰椎穿刺颅内压监测(对照组)。结果研究组根据监测行开颅手术15例,对照组手术13例。两组手术患者术后1 h、6 h、12 h、24 h ICP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组内手术前后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研究组术后各时间点ICP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72 h和3 d GC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组内手术前后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研究组术后72 h和3 d GCS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研究组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死亡2例,GOSⅡ级4例,Ⅲ级6例,Ⅳ级15例,Ⅴ级7例;对照组死亡3例,GOSⅡ级7例,Ⅲ级15例,Ⅳ级6例,Ⅴ级3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出现1例颅内感染的患者,对照组出现2例颅内感染的患者,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349,P=0.55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持续动态有创颅内压监测,在病情判断及手术时机选择方面疗效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12—2018-12间在中牟县人民医院接受标准外伤大骨辨开颅术的5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依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本组恢复良好14例,中残17例,重残9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7例。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可充分暴露术野、迅速止血及控制颅内压、显著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预见性去骨瓣减压术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急救的临床疗效。方法以5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式,按照手术时机不同分为研究组29例(ICP升高至25mmHg,且持续时间30分钟,未发生脑疝)和对照组28例(ICP升高至30mmHg,且持续30分钟,发生脑疝)。监测术后7天内患者颅内压变化,比较两组术后7天GCS评分和术后1个月NIHSS、Bathel评分差异,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评估预后水平。结果研究组术后1天和术后5天颅内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天,研究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研究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a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31.03%vs28.57%)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41,P=0.839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内预后不良病例比例(31.03%)显著低于对照组(60.71%)(χ~2=5.058,P=0.0250.05)。结论预见性去骨瓣减压术可快速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缩短术后机体功能恢复周期,提高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本文旨在规察6%羟乙基淀粉130/0.4(简称HES,下同)和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用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完成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手术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HES组(Ⅰ组)和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组(Ⅱ组).分别于术前输注HES 20 ml/kg和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5 ml/kg.于治疗前(T1)、容量负荷后(T2)、麻酐诱导后(T3)、硬脑膜切开时(T4)、手术结束时(T5)五个时点记录颅内压(ICP)、脑氧分压(PbrO2);测量术前及术后24 h血S100β蛋白含量,记录术中液体总出入量和不良反应,并于术后3个月时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Glasgow outcome score,GOS)判定疗效.结果 ICP除T5时Ⅰ组低于Ⅱ组,而同时PbrO2Ⅰ组则高于Ⅱ组(P<0.01)外,其他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凝血参数由术前正常转为异常者Ⅰ组有2例,Ⅱ组有4例;术中皮肤红斑Ⅱ组有3例.两组术后24 h血液S100β蛋白含量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升高(P<0.05);其中Ⅰ组血液S100β蛋白含量上升差值较Ⅱ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后结果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术前应用6%羟乙基淀粉130/0.4较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能更好地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组织微循环及氧供,预后相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双侧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经临床GCS评分及影像学诊断确诊,术前双侧瞳孔散大19例;术前一侧瞳孔散大9例,此9例均术中发生脑膨出,颅内压增高,行CT复查对侧血肿4例,弥漫性脑肿胀5例。所有患者均在伤后2 h内行急诊双侧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中术后联合亚低温治疗,并采取脑外伤后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28例患者经治疗,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取得如下治疗效果:康复良好6例,中残3例,重残4例,植物状态11例,死亡4例,死亡率14.3%。结论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形成的患者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及早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围手术期亚低温可显著降低颅内压,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