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60MW超超临界机组无炉水循环泵启动方案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福建大唐国际宁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660 MW超超临界机组直流锅炉在基建调试期间炉水循环泵未能按期到货,进行了无炉水循环泵启动的实践.在对1 000 MW超超临界锅炉带炉水循环泵启动与不带炉水循环泵启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在启动过程中协调控制锅炉给水的流量、温度、风量、燃料等参数及启动速度,完成了660 MW超超临界机组无炉水循环泵的启动.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600 MW超临界锅炉机组在无炉水循环泵运行方式下锅炉水冷壁安全、超温、多耗热量、介质等问题,指出该机组无法按原锅炉厂提供的升温升压曲线启动,机组启动的关键是水冷壁壁温、给水流量和主汽温度控制,提出了该机组在炉水循环泵解列运行方式下启动技术和措施,特别是水冷壁壁温、主汽温度和给水流量控制要点及具体的操作过程。机组在炉水循环泵解列时冷、热态开机成功,实现了超临界锅炉机组在炉水循环泵解列时启动技术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因福建大唐国际宁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660 MW超超临界机组直流锅炉在基建调试期间炉水循环泵未能按期到货,进行了无炉水循环泵启动的实践.在对1 000 MW超超临界锅炉带炉水循环泵启动与不带炉水循环泵启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在启动过程中协调控制锅炉给水的流量、温度、风量、燃料等参数及启动速度,完成了660 MW超超临界机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徐州彭城电厂三期工程3 044 t/h超超临界压力直流锅炉及其启动系统主要结构特点,针对该锅炉机组启停过程,提出锅炉循环转直流的2种方法、特点和判据,并将循环与直流转换的主要技术、控制要点,以及转直流状态给水调整、注意事项作了详细分析。实施中由于技术和措施得当,既防止水冷壁管超温,又确保了1 000 MW超临界塔式锅炉循环与直流转换的顺利进行,保证了机组启动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5.
宫述钧 《广东电力》2007,20(8):1-4,11
结合螺旋管圈和垂直管圈的特点,阐述了变压运行下超临界压力及超超临界压力直流锅炉水冷壁产生水动力不稳定和传热恶化的原因及其解决问题的方法.介绍了近几年在国产机组中出现的螺旋管圈水冷壁的结构,其基本型式是螺旋管圈与垂直管圈相结合,并分析了该结构型式的技术特点.认为采用螺旋管圈水冷壁可提高水动力稳定性、抗燃烧干扰能力和运行可靠性,能抑制传热恶化,尤其是内螺纹管的变压运行技术性能较优越,因此,螺旋管圈水冷壁必将成为超临界压力及超超临界压力直流锅炉水冷壁的主要结构型式.  相似文献   

6.
600MW超临界锅炉垂直管圈水冷壁及其优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600MW超临界变压运行锅炉垂直管圈水冷壁及其水动力特性、传热特性、启动及低负荷运行的能力,并对垂直一次上升水冷壁管圈的优劣进行了总结。文中结论对电站超临界机组锅炉水冷壁的设计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韩克刚 《热力发电》2008,37(1):125-126
华能玉环电厂超超临界1000MW机组锅炉为垂直管圈水冷壁燃煤直流炉,采用八角双火球切圆燃烧、平衡通风、固态排渣、一次中间再热方式.机组承担基本负荷,但能参与调峰.在25%以下负荷,以循环泵强制循环方式运行,在25%以上负荷时,以纯直流方式运行.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及超超临界锅炉水冷壁壁温偏差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樊泉桂 《中国电力》2006,39(5):59-63
根据国内超临界锅炉的实际运行数据和超超临界锅炉的设计数据,研究了影响其水冷壁壁温偏差的主要因素。重点研究了水冷壁受热偏差、质量流率、工质焓增、变压运行、工质热物理特性等对于螺旋管圈水冷壁和垂直管屏水冷壁壁温偏差的影响关系;分析了控制超超临界锅炉水冷壁壁温偏差的技术措施:采用内螺纹管,降低水冷壁管外烟气侧热负荷和热偏差,适度控制质量流率的裕量,合理控制下辐射区和上辐射区水冷壁的工质焓增,采用节流圈调节流量偏差和利用垂直管屏在低质量流率下的正流量补偿特性等措施,可有效控制超临界和超超临界锅炉水冷壁的壁温偏差。  相似文献   

9.
袁远望 《广东电力》2009,22(8):65-67
介绍了国产1000MW超超临界压力直流锅炉的启动过程及启动系统的结构、功能,阐述了启动过程中汽水分离器各阀门动作的水位控制逻辑原理,包括锅炉再循环水流量控制、液位调节阀控制、炉水循环泵暖管疏水排放阀控制等。  相似文献   

10.
黄元进  熊钟 《江西电力》2013,37(3):76-77,84
根据带节流孔圈垂直管屏超超临界直流锅炉的特点,结合景德镇发电厂实际运行状况,全面分析了锅炉水冷壁超温的原因。重点分析了磨组投用顺序、水煤比失调、水冷壁冷却流量不足、燃烧器摆角、配风方式、煤种变化等因素对水冷壁超温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控制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江苏阚山发电有限公司超超临界2×600MW机组带炉水循环泵直流锅炉启动系统的组成、机组启动期间的给水流量控制,及启动期间由湿态向干态转换过程的特点和注意事项。该机组对启动初期和转直流运行阶段的给水流量进行严格控制,在启动过程中即回收了工质,又回收了热量,同时还降低了给水泵的运行功率,为同类机组安全运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超临界机组直流锅炉水冷壁管连续爆管泄漏进行宏观分析、金相组织分析、机械性能检测和X射线衍射检测,原因为异物堵塞过热爆管泄漏;深入分析了超临界机组直流锅炉水冷壁管异物产生的原因,提出传统的检修工艺对超临界直流锅炉不利影响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刘玉海 《广东电力》2012,(7):110-113
锅炉水冷壁管因超温经常出现爆管的问题,为此,以引进日本三菱技术设计制造的超超临界机组为例,从其结构入手分析引起爆管的原因,指出直流锅炉水冷壁管因在设计上大量使用垂直节流孔圈,受孔圈结构特点、给水电位差及pH值等因素的影响,其附近容易产生结垢聚集,影响给水流量,降低了冷却效果,从而引起管壁超温,导致超温爆管,提出用气动高频扰动技术进行防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600MW超临界锅炉机组无炉水循环泵开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临界锅炉机组启动系统设置炉水循环泵,提高了水冷壁的质量流速,热量和介质得到回收,提高了启动速度和效率,而对于超临界锅炉机组在炉水循环泵故障时机组如何操作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某电厂600MW超临界机组进行无炉水循环泵运行开机时,提出了锅炉的运行方式、注意事项和具体操作过程、要点。  相似文献   

15.
针对超超临界垂直水冷壁壁温分布情况,在660 MW超超临界压力直流锅炉上进行了改变不同因素对水冷壁壁温偏差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提高高钠煤掺烧比例,采用上层燃烧器运行,均可降低燃烧区域热负荷,利于水冷壁壁温均匀性;在不同负荷下改变燃烧器摆角对水冷壁壁温偏差的影响不一致,燃烧器摆角主要是通过改变炉内热负荷分布来影响壁温偏差。通过优化调整可以有效控制超超临界锅炉垂直水冷壁的壁温偏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垂直管圈直流炉结构特点及节流孔板垢物聚结的情况.通过垢物宏观检查、能谱分析、SEM微观形貌分析、炉水品质测量等试验和节流孔板设计结构、水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垢物的主要成分为Fe3O4及少量Fe2O3,汽水品质不良、孔板结构形状、运行控制是产生节流孔板垢物的主要原因,联箱检修残留粉状碎屑加剧了垢物的聚结长大,导致了锅炉水冷壁超温过热爆管.提出了控制和减少垢物聚结的技术措施,为其他类似结构的超超临界机组或其他亚临界、超临界机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超临界"W"火焰锅炉水冷壁的优化设计。针对超临界锅炉垂直管屏水冷壁运行中出现的热偏差较大和必须降低流动阻力的要求,以及"W"火焰锅炉由于炉型结构和水冷壁系统复杂,不便于采用螺旋管圈和炉内热负荷分布复杂的问题,根据实际运行数据、试验数据以及计算数据,论证了提高超临界"W"火焰锅炉性能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改进现有"W"火焰炉型结构,提高"W"火焰炉型对超临界压力下工质热物性的适应性能,避免现有2种炉型运行缺陷的叠加,掌握热负荷分布变化和水冷壁流量分配的一致性关系,控制水冷壁出口的温度和温度偏差,改进正流量补偿特性对水冷壁工质温度偏差的抑制作用的有限性,采用优化内螺纹管垂直管屏水冷壁和低质量流速等。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1 036 MW机组超超临界锅炉(3 033 t/h)有无炉水循环泵启动优缺点的基础上,通过在启动过程中协调控制锅炉给水的流量、温度、风量、燃料等参数及启动速度,完成了机组无炉水循环泵的启动,提出了锅炉的运行方式、注意事项和具体操作过程及关键控制要点,对同类机组具有较大的参考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针对1000 MW高效宽负荷率超超临界机组锅炉结构特点,将水冷壁划分为由流量回路、压力节点和连接管组成的流动网络系统。根据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了超超临界垂直管圈锅炉水冷壁水动力计算模型。利用牛顿弦割法求解非线性模型得到了锅炉在BMCR负荷、75%THA负荷和30%THA负荷下的流量分配、炉膛出口汽温及水冷壁金属壁温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各负荷下,壁温和鳍片温度在材料许可范围内,该采用垂直管圈的超超临界机组锅炉水冷壁在水动力方面安全可靠;30%THA负荷时水冷壁不会发生流动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超超临界锅炉内螺纹管垂直上升水冷壁横向裂纹造成锅炉频繁泄漏,严重影响机组安全生产.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和原因排查,确定了综合治理方法,有效改善了水冷壁运行状态,提高了水冷壁运行安全性,减少了机组因水冷壁泄漏造成的停机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