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文献中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从护理专业角度研究对策,以杜绝或最大程度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方法从笔者23年从业实践经验和文献分析总结预防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对策,对我科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预防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对策在我科应用后,应用2331组输液未发生注射剂不良反应。结论预防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对策可杜绝或大幅减少不良反应,杜绝用药纠纷,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静脉输液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护理对策及护理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接诊的6000例中药制剂静脉输液患者,并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传统和针对产生不良反应原因的护理对策,然后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相应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各项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各项临床效果均明显比对照组好,经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制剂静脉输液患者应用针对不良反应原因的护理干预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值得予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周丽华 《中外医疗》2012,31(6):23+25-23,25
目的探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在脑卒中患者使用中减少输液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将使用甘露醇及中药制剂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输液,对照组应用普通输液器进行输液,观察2组患者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精密过滤输液器能有效减少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输液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5例出现输液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出现发热反应、过敏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25例出现输液不良反应的患者经及时处置后均治愈,未留下后遗症。结论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是减少输液不良反应的关键。输液过程中认真巡视观察,熟练掌握输液不良反应处理流程,及时发现输液不良反应及减少输液不良反应对病人的伤害,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社区静脉输液法的应用现状和社区医护人员的认识、态度和行为。探索完善社区静脉输液,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对策。方法对宁波市126名社区医生和112名社区护士,采用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社区静脉输液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多过滥,在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绝大多数医护人员对静脉输液认知正确。结论社区静脉输液现状不容乐观,加强公众的静脉输液适应证的宣教、严格适应证、规范护理操作、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置不良反应、构建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系等是行之有效和理想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急症患者常见输液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总结老年高血压急症患者600例,统计输液不良反应的例数、类别、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以及护理对策。结果:常见输液不良反应129例,发生率21.5%。其中,药物不良反应56例,医源性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42例,循环负荷过重23例,热原反应8例。患者本身因素、药物因素、输液操作等是产生输液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结论:老年高血压急症患者静脉输液时,应高度重视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10月门诊输液患者12 000例,按输液时间顺序将前6 000例作为对照组,后6 00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分析2组患者在门诊输液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发生程度。结果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有558例,发生率为9.3%,重度药物不良反应1例;对照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有1 328例,发生率为22.13%,重度药物不良反应4例,观察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反应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对门诊输液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不良反应发生程度,减少患者的病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静脉输液是临床普遍应用的治疗方法 ,由于人体血液是十分洁净的环境,静脉输液对人体可产生不容忽视的感染危机,因此提高输液全过程的程序化质控是减少输液反应的关键,现对静脉输液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并积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尽量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精密输液器应用对输注脂肪乳减少静脉炎和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均以静滴速度最初10分钟为每分钟20滴,如无不良反应出现,以后可逐渐增加,30分钟后维持在每分钟40~60滴.观察组采用一次性精密输液器输液,对照组采用普通输液器输液,观察两组输液时静脉炎和疼痛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精密输液器应用可以显著减少静脉炎和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胃肠外科患者常见的输液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我社区卫生院收治的1 58例老年胃肠外科患者(老年组患者)和102例普通胃肠外科患者(普通组患者)出现的输液不良反应及对其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在158例老年组患者中,有49例患者出现了输液不良反应.在102例普通组患者中,有11例患者出现了输液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发生输液不良反应的几率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胃肠外科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在此类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期间应对其进行高质量的护理,严密监测其发生输液不良反应的情况,并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1.
花志祥 《现代医学》2009,37(4):300-301
目的 观察维A酸霜与糠酸莫米松霜外用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总结43例皮肤淀粉样病变患者应用0.1%维A酸霜与糠酸莫米松霜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8周后有效率100%,少数有轻微不良反应,减少用药量后均耐受.结论 维A酸霜与糠酸莫米松霜联合外用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开展质量管理(QC)小组干预活动,降低输液区输液不良反应,确保静脉输液患者安全。方法采用QC小组干预程序,即选择课题、现状调查、确定要因、制定并实施对策、检查效果及巩固措施,对输液区发生输液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拟定实施应对措施,10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输液区输液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相对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护士对实施QC活动的管理模式的肯定率达93.3%~100%。结论通过开展QC小组干预,降低了输液区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保静脉输液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临床发生输液反应的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发生输液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总结发生输液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与药物、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及医疗环境、医务人员等因素有关.结论预见性的观察和针对性的干预,是减少输液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拇指固定皮肤及静脉直线延长法在周围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住院患者400例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以随机数字法方式将所选400例患者划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组应用传统输液方式。实验组采取拇指固定皮肤及静脉直线延长法。总结两组患者的输液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与常规组患者分别选取600次输液作为案例分析,其中实验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次数589次,成功率98.17%;常规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次数508次,成功率84.67%。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数据差异突出,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组优势突出,数据差异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在满意率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组优势突出,数据差异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拇指固定皮肤及静脉直线延长法在周围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突出,能够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并减少穿刺相关不良反应风险,优化服务效益,强化静脉输液服务水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仇玉萍  季萍 《吉林医学》2014,(36):8182-8183
目的:分析手术患者输液微粒污染的来源,总结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输液微粒的来源、护理措施、经验和体会。结果:通过合理的护理后,手术患者输液微粒污染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预防和减少输液过程中的微粒污染,实施安全静脉输液,可降低手术输液微粒污染的风险,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李佩兰  黄坚彤 《吉林医学》2012,33(22):4847-4848
目的:探讨成人患者在门诊使用5.5号针头输液对滴速控制的效果。方法:将16万门诊成人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万,其中试验组使用5.5号针头输液,对照组使用7号针头输液,两组在静脉穿刺后均常规调节滴速与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在输液期间及输液后15 min内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及输液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输液期间及输液后15 min内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及输液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在门诊为成人患者输液使用5.5号针头能提高滴速控制的准确性,有效避免患者自行调快滴速现象,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输液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静脉输液常见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输液疗法是临床重要治疗手段,但是在输液过程中一些常见不良反应仍时有发生,导致原发病加重、恶化或死亡.现将静脉输液常见的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全面质量控制和药学服务相结合控制输液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大平  魏红光 《中原医刊》2006,33(15):71-73
目的探讨如何控制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通过分析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的直接诱因、人为因素,将全面质量控制和药学服务的理论有针对性地应用在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各个环节,采取不同的处理对策。结果全面分析发生输液不良反应的各种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并对药学服务在控制临床输液不良反应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结论全面质量控制和药学服务在系统控制输液不良反应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精密过滤输液器在中药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中药输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需要中药静脉输液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使用普通输液器进行输注,试验组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进行输注,两组共输注10 d,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评价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试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1%,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12%,两组数据比较,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通过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进行中药静脉输液,将中药液进行充分过滤,有效避免因中药粒径导致的不良反应,患者的疼痛感减轻,感染发生率减少,有效减轻了患者中药静脉输液的痛苦,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姚月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5):1994-1995
目的:观察剖腹产术后应用硬膜外镇痛泵(PCA)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剖腹取胎产妇应用硬膜外镇痛泵患者120例作观察组,与术后仅用常规止痛治疗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疼痛情况、生命体征变化、尿潴留情况、肛门排气时间、皮肤瘙痒发生率,总结护理对策。结果:观察组术后镇痛效果满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血压下降、尿潴留、肛门排气时间延长、皮肤瘙痒等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剖腹取胎术后患者应用PCA镇痛效果好,但是同时存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术后加强观察,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