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兖州市位于黄淮海平原.山东省西南部.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高产区。自国家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以来.兖州作为“山东省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核心试验区之一.依托山东农业大学.开展了小麦单产9750kg/hm^2超高产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2005年和2006年.兖州市种植的1hm^2郑单958玉米超高产攻关田.经山东省科技厅组织专家测产验收.  相似文献   

2.
正记者从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获悉,7月3日,该院邀请省农委、湖南农业大学等单位有关专家,对该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实施的"水稻专用缓控释肥与增苗节氮丰产配套技术集成示范"项目进行了早稻现场评议。该项目为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课题"长江中游南部(湖南)水稻丰产节水节肥技术集成与示范"子课题"双季稻周年丰产氮肥运筹与专用型新肥料筛选应用"的研究任务。专家组经充分讨论,形成如下评议意见:  相似文献   

3.
施用5406对玉米、水稻、高粱等作物抗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406细胞分裂素能刺激植物细胞分裂,促进叶绿素形成和蛋白质合成,提高作物抗逆性,促进作物早熟丰产.为寻求我县玉米等粮食作物保健栽培及稳产丰产的新途径,我们于1988年在多种粮食作物上组织开展了示范.示范用的5406细胞分裂素为袋装粉剂.  相似文献   

4.
为了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提高胡麻产量、增加经济效益,静宁县种子管理站经试验、示范,总结出一套旱地胡麻丰产栽培技术。详细介绍了旱地胡麻丰产栽培技术的要点。  相似文献   

5.
武农科213是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自育系WY303为母本、自育系武071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新品种,经多年多点鉴定试验及生产示范,突出表现为丰产稳产、品质优良、脱水快、早熟宜机收,2023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对武农科213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全面介绍,并对品种丰产稳产性进行分析,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打造现代规模化粮食产业示范基地的技术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大型现代粮食示范基地是促进粮食产业和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本文旨为全国新增500亿kg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采用文献调查与实地调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了四川粮食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科技支撑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技术对策。稻麦两熟是四川粮食生产最主要形式,在稻麦两熟区建立现代粮食示范基地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技术对策是开展稻麦专用新品种引进筛选,稻麦丰产高效生产技术、稻田周年高效种植模式、粮食规模化干燥与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以及新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制探索等。最后,分析了科技支撑基地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产业化前景。农业科技在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基地中大有作为,并要突出规范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7.
依托作者主持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提出了一种新型实用的秸秆好氧还田耕作与水稻丰产减排栽培的稻作新模式,并总结分析了该模式大面积示范的综合效益及推广应用的技术要点。该稻作模式以秸秆切碎匀抛、稻田旱耕湿整和增密调氮控水为关键技术,改善稻田耕层的通透性和水稻通气组织的输氧能力及抗倒防衰性能,提高耕层和水稻根际氧含量,实现秸秆还田下水稻丰产与甲烷减排协同。在我国水稻主产区大面积示范中,高产条件下取得氮肥利用增效30.2%~36.0%、稻作节本增收8.3%~9.7%和甲烷减排31.7%~75.7%的显著效果。最后就该稻作模式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从政府激励机制和配套技术等层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早籼优质米品种多点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同质性测定、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及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测定,分析了品种的丰产性和穗产性。结果表明,中优早2号、浙辐37的丰产性较好、稳产性中等,适宜一般地区较大面积示范种植。中优早3号、早籼903丰产性较好、稳产性较差,适宜在环境条件较优、栽培管理水平较好的地区示范种植。浙辐218、浙908产量水平一般、但稳产性好,可在栽培条件偏差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由青海省林业厅实施完成的青海省农牧业重大科技支撑"1020"《枸杞规模化丰产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和成果鉴定,研究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自2012年实施以来,总投资1.036亿元。主要针对青海省柴达木地区枸杞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难题和瓶颈问题,重点开展优良品种选育、苗木快繁、病虫草害综合防控、丰产和有机栽培等技术的研究和示范推广。项目组通过  相似文献   

10.
小麦新品种安麦8号丰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麦8号是2015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小麦新品种。为了加快小麦新品种安麦8号的示范推广,对其在贵州省的丰产性、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麦8号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综合性状优良,是适合贵州地区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应用新品种,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1.
高低土壤肥力下小麦基施和追施氮肥的利用效率和增产效应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利用土柱试验和15N示踪技术,研究了高、低土壤肥力下小麦基施和追施氮肥的利用效率和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在高、低肥力土壤上增施氮肥均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但在低肥力土壤氮肥的增产效果较高肥力土壤高.小麦对基施和追施氮肥的吸收利用效率均表现为高肥力土壤高于低肥力土壤,而土壤残留率和损失率则为低肥力土壤高于高肥力土  相似文献   

12.
张杨  崔海洋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26):153-158
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度。为了测度贵州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贵州省9个地区2010—2017年的相关数据,使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测度并分解了贵州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检验了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贵州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而不是技术效率;贵州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省内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对贵州省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农业机械的投入、播种面积的增加仍对贵州省农业经济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劳动力的投入与化肥施用量的提升却没有起到上述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GPS定位采集样品,标准方法的土壤化验,应用GIS空间分析技术,揭示农田土壤肥力质量的演化特征,分析景观特征对土壤肥力质量演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潴育型水稻土的肥力质量指数最高,侧渗型水稻土肥力质量指数最低。20年来,研究区域农田土壤肥力质量指数有84.4%的面积是上升的,指数升幅主要在0~0.2之间,面积为498km2,占总面积的73.2%;研究区只有15.6%的面积是下降的,其中以降幅在0~0.2之间的面积最大,为73km2,占总面积的10.7%。从空间分布上看,研究区中部、西南和北部的农田土壤肥力质量较高,而东南和北部的部分地区较低。景观特征对土壤肥力质量的演化有很大影响,20年来土壤肥力质量上升的,主要分布在千枚岩、花岗岩和红砂岩发育的土壤中,土壤类型为潴育型水稻土,海拔在800m以下。  相似文献   

14.
中国粮食主产区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摘要:本文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SFA)对1998-2008年10年间(由于2001年的相关数据无法获得,故将其剔除)中国粮食主产区水稻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主产区水稻生产的技术效率较高,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且效率水平在主产区的分布逐渐趋于平衡,粮食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应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减少自然灾害损失;扩大主要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加强良种培育和示范推广,进一步提高科技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5.
秸秆还田在植烟土壤性状改良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提高烤烟品质,利用作物秸秆还田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从而改善烟叶品质是当前烟区的研究热点。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资源,秸秆还田也是有效利用秸秆资源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秸秆还田能明显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增加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含量以及微生物的数量,还可以减少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是保证粮食作物高产稳产的有效措施之一,又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技术。笔者就秸秆对植烟土壤性状改良的原理、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作一阐述和分析,为更好地合理利用秸秆资源,发挥秸秆资源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潜力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采用15N示踪技术,在池栽群体条件下,研究了三种土壤肥力和两种灌水量组合对冬小麦生产系统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氮肥的当季吸收利用率变化在39.08%~53.08%,土壤残留率在21.80%~33.59%之间,损失率变化幅度为18.81%~34.62%,植株吸收积累氮素中的29.88%~47.55%来自肥料;证明,采用不同土壤肥力和灌水量组合来调控小麦生产系统的氮素平衡具有较大的空间。(2)随土壤肥力的提高,植株吸收的总氮和土壤氮量显著增加,但营养体滞留量增加,向子粒的分配比例减少;而对肥料氮的吸收量则表现为中肥>高肥>低肥;氮肥损失率表现为低肥>高肥>中肥,残留率无明显变化,说明土壤肥力达到本实验的中等水平后再继续提高,会给肥料氮的吸收利用带来不利影响,但可有效降低对肥料氮的依赖。(3)增加灌水量在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均可促进对总氮的吸收量,但对土壤氮吸收的促进作用远高于肥料氮,同时也提高了肥料氮的损失率、降低了土壤残留率和向子粒的分配率。(4)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灌水量均可提高小麦的经济产量、生物产量和土壤A值,降低收获指数;子粒蛋白质含量随肥力的提高而增加,随灌水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7.
在商洛南五味子药源基地土壤肥力检测评价的基础上,按照肥力分级指标划分出商洛不同种植区的地力分区。依据供试地南五味子的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结果,对各分区的N、P、K含量进行调整,拟定不同肥力分区的南五味子施肥配方及缓释配方技术方案,制作指导施肥简易卡片。本研究得到的有关商洛南五味子的缓释专用复合肥配方为N-P2O5-K2O+硼、锰、钼+双氰胺/氢醌,能够作为研究开发适应于商洛地区不同种植区域肥力水平的南五味子专用肥及生产中南五味子施肥技术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地力与施氮量对超级稻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超级稻中熟中粳徐稻3号为供试材料,研究麦茬田高、中、低3种地力水平下施氮肥(0、148.5、223.5、297.0、372.0、445.5 kg hm-2)对超级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素利用率、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徐稻3号的产量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均表现高地力>中地力>低地力的趋势;高、中、低地力上出现的最高产量对应的最适施氮量分别为260.8 kg hm-2、290.5 kg hm-2、345.5 kg hm-2。(2)氮肥表观利用率与施氮量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二次相关关系,高、中、低3种地力土壤条件下氮肥最高利用率对应的施氮量分别为268.6 kg hm-2、293.4 kg hm-2、335.2 kg hm-2。(3)培肥地力有利于稻米营养品质、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的提高,不同地力土壤要施适量氮肥才可以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优化稻米的营养品质。综合以上超级稻高产、优质、高效的施氮范围,建议该区超级稻施氮范围为高地力田240.0~270.0 kg hm-2,中地力田285.0~315.0 kg hm-2,低地力田330.0~360.0 kg hm-2。  相似文献   

19.
丁琪  杨艳涛  安岩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23):151-157
本文通过利用2004—2018年中国20省(直辖市、自治区)玉米投入产出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方法,分析研究阶段内中国玉米生产效率的变化、空间差异及玉米生产过程中投入产出冗余情况,同时使用Tobit模型分析影响中国玉米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促进中国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关键因素,综合技术效率提升较小,其主要依赖于规模效率的增加;中国玉米生产综合技术效率总体呈现北方春播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黄淮海夏播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其中山西省、辽宁省、山东省、湖北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均存在产出不足或投入冗余现象;农业机械总动力、受灾面积及地区差异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影响显著。基于研究结论,提出3点建议,第一培育新型技术人才,加强玉米发展动力;第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减缓自然灾害冲击;第三落实结构调整政策,开展规模适度经营。  相似文献   

20.
阜阳市颍东区耕地地力与粮食增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阜阳市颍东区耕地地力对粮食增产潜力的影响,通过利用阜阳市颍东区耕地地力评价结果,将颍东区耕地地力划分为5个等级,并对颍东区的各等地的地力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颍东区一、二等地面积为16876 hm2,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41.04%,该类地土壤养分含量水平呈中等偏上水平,地力水平较高;三至五等地地力水平较差且面积较大,共24248.2 hm2,占全区耕地面积的58.96%。研究得出,三至五等地粮食生产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同时,颍东区生产实践表明,一、二等地仍具有一定的增产潜力。通过实行秸秆还田、科学施肥、合理轮作以及土地流转等措施,可有效提高耕地地力,促进粮食增产,颍东区粮食生产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