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器官移植的嵌合机制210002南京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江志伟,黎介寿关键词移植,异体;器官;移植免疫学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392.4移植的目的是希望移植物存活并产生免疫耐受,不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但如何使得移植物长期存活及产生免疫耐受,其机制仍不清楚...  相似文献   

2.
蔡明  石炳毅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2,27(12):1121-1122
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是目前治疗各种不可逆性终末期器官衰竭的好方法 ,但是排斥反应和长期全身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副作用仍然限制器官移植的长期存活。基因治疗通过传递免疫调节活性分子到移植物本身或受体接受移植物的部位 ,调节移植物微环境的免疫反应或促进诱导免疫耐受 ,防止移植物排斥反应 ,要比目前全身应用免疫抑制剂有更多的优点。1 基因治疗防止急性排斥反应基因治疗可以通过基因载体传递 1个或几个免疫调节基因到移植物或移植物周围 ,减少移植物的免疫原性和 (或 )改变局部的免疫反应微环境以达到局部免疫抑制的目的。也就是说 ,或者…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素E_1类同物米索前列醇是一种具有免疫特性的药物。试验证实,患者接受米索前列醇的治疗后,肾移植受肾者的肾功能明显好转,并安全的降低了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率,移植后的病人很少需要再住院。 环孢菌素(CSA)是一种强有力和有效的免疫抑制剂,常用于实体器官移植、骨髓移植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应用能显著提高移植器官的存活率。但是,自1978年首次将CSA应  相似文献   

4.
随着器官移植工作的深入开展,累计存活的受者数量越来越多.要想使移植受者获得长期的健康生存,就需要对受者进行全面而系统的随访管理.由于长期存活者的医学信息量很大,所以要实现信息的全面、系统管理实属不易.鉴于此,有学者先后努力创建了移植随访系统[1,2],但或因程序过于繁琐或因系统过于陈旧而难以在临床推广使用.为给临床提供简单、易学、快捷、实用的移植随访软件,笔者在"军卫一号"工程平台的基础上结合移植随访工作的实际需求,开发了"武警移植随访管理子系统",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调节性T细胞与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4、CD25和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阳性(CD4~+ CD25~+FoxP3~+)的调节性T细胞(Treg)是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在移植后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移植物发生排斥反应时,CD4~+ CD25~+ FoxP3~+ Treg的数量增加.因此可将其用于预测移植物的转归及判断移植受者的免疫状态.联合监测效应性T细胞(Teff)与Treg间的平衡有助于更好地判断移植受者的免疫状态.由于不同免疫抑制剂对CD4~+ CD25~+ FoxP3~+ Treg的影响不同,所以免疫抑制剂对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潜在作用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少数民族肾移植受者术后情况并与汉族受者进行比较,探讨不同民族人群接受肾移植后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2012年解放军309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接受汉族尸体供肾的89例少数民族受者和100例汉族受者的术前一般资料以及术后移植肾存活情况,并对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不同民族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民族与汉族受者1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89.9%、92.0%,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5%、19.0%,DGF发生率分别为28.1%、27.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民族受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30.3%)高于汉族受者(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藏族、回族、满族、蒙古族受者移植术后1年移植肾存活率及DGF、急性排斥反应、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国不同民族肾移植受者短期疗效接近,但少数民族受者术后更易发生肺部感染,故应加强术后早期监控.  相似文献   

7.
金海龙  石炳毅 《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2):1410-1412
减少移植排斥反应发生,使受者达到免疫耐受是器官移植领域长期寻求解决的问题。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化学类免疫抑制剂减轻移植排斥反应,但明显的毒副作用影响其临床应用。生物制剂类免疫抑制剂通过其特异性的结合作用,清除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产生免疫耐受〔1〕。  相似文献   

8.
抗体介导的体液性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在20世纪50年代,即器官移植技术兴起的早期,人们就对器官免疫排斥反应的原因进行过激烈的争论。以Gorer为代表的一方认为,是抗体导致了移植器官的排斥反应;而以Medwar为代表的另一方则认为,由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才是引起排斥反应的关键。两种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造成移植物直接损害的究竟是抗体还是细胞[1]。1938年,Gorer发现了小鼠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随后提出抗小鼠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2)的抗体是导致移植物排斥反应的原因[2-3]。在此基础上,通过大规模的国际合作,移植免疫学家们发…  相似文献   

9.
张勇 《民航医学》2004,14(4):26-28
移植肾慢性失功已经成为制约患者和移植肾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根据近年的研究结果,学者们分析了导致移植肾慢性失功的免疫和非免疫因素,在移植免疫的治疗方面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尤其认为降低或尽量避免免疫抑制剂的毒性作用,对于减轻或延缓慢性移植肾失功,提高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从Murry于 1954年成功地进行了第一例肾移植手术至今 ,器官移植已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肢体的同种异体移植在重建外科领域则进展较慢。首先是因为在此种情况下无生命危险 ,其次则由于对移植物的急性排斥反应和延迟排斥反应尚无特效药物 ,目前所用药物的毒性副作用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新的免疫抑制剂的不断出现和显微外科技术在断肢 (指 )再植领域所获得的巨大成功 ,同种异体移植的临床应用即将成为现实。1 同种异体肢体移植的现状1966年Goldwyn[1] 应用硫唑嘌呤和 6-巯基嘌呤作免抑制剂成功进…  相似文献   

11.
环孢素(又称环孢菌素或环孢霉素A,Cyclosporin,CsA)是一种内含11个氨基酸的环状多肽化合物。环孢素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强效免疫抑制剂,这一小分子化合物对临床器官移植尤其是肝脏和肾脏移植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在治疗剂量下,其生物利用度和药动学的个体差异及机体对环孢素敏感性和耐受性的差异很大,治疗中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及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对提高移植器官的存活率,减少毒性反应和排异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收集了有关文献,并进行归纳综述。  相似文献   

12.
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单器官移植手术成功率和长期成活率的不断提高,但腹部实质性器官联合移植,如肝肾联合移植,由于其手术操作复杂、时间长、创伤大、术后护理难度大,故展开例数较少。2003-01~2006-12我院成功实施4例肝肾联合移植手术,现将我们的观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排斥反应尤其是急性排斥反应一直是影响器官、组织、细胞移植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肝移植和肝细胞移植亦不例外。目前解决排斥反应的主要策略是使用免疫抑制剂,但此类药物毒副作用较大,需长期甚至终身服用,增加感染和肿瘤的发生率。在此背景下,诱导移植物免疫耐受成为研究热点。众多研究发现,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ytotoxicT-lymphocyteassociatedantigen4-immunoglobulin,CTLA4-Ig)通过阻断T淋巴细胞活化的共刺激通路诱导移植物免疫耐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笔者仅就CTLA4-Ig在诱导移植物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肝移植和肝细胞移植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徐春 《武警医学》2014,(8):757-760
移植术后糖尿病(post-transplantation diabetes mellitus,PTDM)指患者在器官移植前无糖尿病,术后出现糖代谢紊乱、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糖耐量减低甚至发生糖尿病,是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因诊断标准、随访时间、人种、地区不同而报道不一,总体为2%~53%[1].移植后高血糖可导致术后反复感染、移植物失去功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存活率.临床研究显示,移植术后糖尿病是移植物功能丧失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3.72;P =0.04)[2],是增加移植患者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3].因此,PTDM带来的慢性大血管并发症和微血管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使得PTDM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预防PTDM、减少PTDM并发症,是器官移植术后面对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越来越多临床移植手术的开展和移植受者生存率的提高,放射科医师应当了解发生在这类病人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像学征象.CT在诊断这类肺部感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早期治疗移植后肺部感染对提高移植受者长期存活率有重要意义,越早识别这类肺部感染的CT征象越有利于开展早期临床经验性治疗,提高受者的长期生存率.本文目的是探讨在移植术后中不同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巨细胞病毒、结核等)所致肺部感染的CT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6.
加强学科联系与合作,提高器官移植技术应用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5 4年第一例人体器官移植手术成功 ,1972年我国首例肾脏移植手术的成功 ,虽然在时间上我们落后与国外十几年 ,但经过我国医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在该领域已逐步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据资料统计 ,我国现有一百多家医院开展了器官移植手术 ,每年接受肾脏移植的病例超过数千 ,而且手术后存活率与国际发达国家水平相当。肝脏移植技术在我国正处于稳定和迅速发展阶段 ,据有关专家预测 ,到2 0 0 5年 ,我国将有十余个年手术量超过一百次肝脏移植手术中心 ,术后存活率将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另外 ,2 8种其它器官的移植技术在我国也相继开展 ,总病例超…  相似文献   

17.
器官移植已成为治疗许多无法挽救的器官疾病的唯一手段。随着器官移植的日趋增多,器官保存也越发显得重要,但由于保存时间过短,器官短缺更加突出,原发性移植器官无功能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阻碍器官移植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改善供体器官保存效果有赖于针对各种损伤机制采取相应的措施,克服或尽可能减轻各种损伤,因此,澄清器官冷保存(1~4℃)的损伤机制对改善保存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依据HLA(HumanLeucocyteAntigen)分型结果选择供受者进行肾移植在国外已成为常规 ,近年来在我国部分移植中心采用 ,使移植肾近、长期存活率明显提高。在我国特定条件下 ,如何实施这一方案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武警部队已有多家兄弟医院先后开展了肾移植 ,我院自1 996年以来 ,按HLA配型进行供受者选择行肾移植手术 ,提高了移植肾存活率。1 方法1 1 设计配型软件 设定HLA配型标准的软件 ,所有受者HLA分型结果都输入计算机网络内 ,一有供者分型结果 ,立即输入网络内 ,软件会自动打印最佳的受者。1 2…  相似文献   

19.
小肠移植的并发症及术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小肠移植后可能发生众多并发症 ,同时受体对同种异体移植小肠具有强烈的免疫应答反应、排斥反应 ,移植后必需的免疫抑制会带来极大的副反应[1] ,这使得小肠移植成为最具挑战性的腹腔器官移植。与其他器官不同 ,小肠移植排斥导致的移植物丢失可发生于移植后较长的时间 (移植后 1年以上 ) [2 ] 。因此 ,小肠移植病人要永久面对危及生命的排斥反应和感染以及其他众多的并发症 ,为了使其预后较好 ,小肠移植后病人的照料甚为重要。1 小肠移植的并发症小肠移植的并发症常常联合发生并且危及生命。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外科并发症、移植物保存时的…  相似文献   

20.
补体片段C4d与实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近年来,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机制同时参与实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理论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体液性排斥反应在不同实体器官移植中的表现及发生几率不同,如何诊断和监测体液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是目前移植工作者所面临的一大难题。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某些移植物毛细血管内C4d的沉积与体液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1],从而为移植工作者提供了一种有力的诊断标记物。本文就不同实体器官移植体液性排斥反应的特点、C4d的特性以及其在不同实体器官移植体液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和意义做一综述。1不同实体器官移植体液性排斥反应的特点临床工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