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分析儿童超重、肥胖的相关因素,调查实施干预措施后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地区儿童356名(均为小学生),调查分析其超重、肥胖原因,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56名)和观察组(200名)。对照组不实施任何干预措施,观察组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统计分析1年后两组儿童的超重、肥胖情况。结果:实施干预措施前,两组儿童肥胖、超重情况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干预措施后,观察组儿童超重率(5.5%)和肥胖率(3.5%)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超重率(11.5%)和肥胖率(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遗传因素、出生体重、饮食习惯、睡眠时间及运动时间等都是影响儿童超重、肥胖的原因,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儿童超重、肥胖现状,值得各地区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的家庭教育因素,为儿童肥胖的家庭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丽水市城区10所幼儿园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将体重超过标准(身高别体重)体重20%的儿童纳入肥胖组,随机选择与肥胖儿童年龄、身高、性别匹配的体重正常儿童为对照组,进行1:1配对,对两组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儿童肥胖的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儿童肥胖与母亲是否肥胖、家长对儿童目前体重的满意度、如何处理儿童"吃得太多"的饮食习惯、认为儿童是否肥胖、儿童是否喜欢吃动物性食品、儿童每餐吃饭所用时间、儿童是否喜欢运动以及每次运动锻炼时间8个因素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长对儿童目前体重的满意度(OR=0.190)和儿童每餐吃饭所用的时间(OR=0.352)为保护因素;儿童喜欢吃动物性食品(OR=2.230)为危险因素.结论 家长对儿童肥胖的认知和儿童不良饮食习惯是儿童肥胖发生的重要因素,应加强宣传教育,提倡合理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学龄前单纯性肥胖儿童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研究其肥胖的原因,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延安市3所幼儿园的学龄前肥胖儿童(肥胖组)和体重正常儿童(对照组)各62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取得相关资料。结果肥胖组儿童家族中患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者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组儿童摄入主食量大,爱食肉类、奶制品、甜食、油炸类食品,爱吃零食、运动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除与遗传因素有关外,不良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深入分析和观察儿童保健干预对儿童单纯性肥胖预防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健康体检的15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采取常规的一般干预措施)和B组(进行儿童保健干预),每组75例,对比两组患者干预一年以后的肥胖发生情况以及对干预的满意程度。结果:一年之后,A组儿童轻度肥胖20例,中度肥胖13例,重度肥胖8例,肥胖率为54. 67%; B组儿童轻度肥胖10例,中度肥胖5例,重度肥胖2例,肥胖率为22. 67%; B组儿童干预后的肥胖率明显低于A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儿童对干预措施非常满意37例,满意30例,不满意8例,总满意率89. 33%; B组儿童对干预措施非常满意55例,满意19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率98. 67%; B组儿童对干预措施的总满意率明显大于A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儿童保健干预对儿童单纯性肥胖预防有着十分良好的效果,对儿童采取有针对性的科学的保健干预措施,能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单纯性肥胖的发生,而且能够提高对干预的满意程度,非常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可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3+2减重方案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疗效、安全性,以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探索适合国内肥胖儿童的个体化减重方案。方法 以2011年5月-2013年1月在本院小儿内分泌专科门诊诊断的85例单纯性肥胖儿童作为干预组,同时期在西安市区中小学采用11配对方法抽取的85例单纯性肥胖儿童作为肥胖对照组及85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对三组儿童体重身高随访、监测,并对影响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肥胖干预组6月后体质指数(BMI)较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干预组身高增长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的文化程度高、每次运动大于半小时和饮食和运动方案联合执行是有效减重的影响因素。结论 3+2减重方案可有效控制7~18岁肥胖儿童体重增长,是安全、有效可行的个体化减重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饮食干预对6~12岁儿童身高体重的影响,为有效防治儿童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长沙市某小学寄宿部651名学生采取定量营养食谱3年,同时随机抽取该小学非寄宿部65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儿童超重检出率比较无差异(P〉0.05),肥胖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1)。干预组超重检出率男女性别无差异,肥胖检出率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对照组超重检出率男女性别有差异(0.01〈P〈0.05),肥胖检出率男生显著高于女生(P〈0.01)。两组男生和女生身高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饮食因素是导致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主要因素,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饮食行为,改变不合理的膳食结构,有利于降低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从而减少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欧洋 《中国保健营养》2012,(12):1978-1979
目的观察运动和营养疗法联合干预对于肥胖儿童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100例单纯性肥胖儿童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肥胖儿童采取单纯的运动或者营养疗法进行干预;实验组肥胖儿童采取运动和营养疗法进行共同干预,观察两组肥胖儿童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动和营养疗法共同干预对于肥胖儿童的体重与形态方面具有比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开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超重肥胖与血脂、血糖异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测量320例儿童身高、体质量、血压,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Glu)、血清总胆固醇(TC)。根据BMI指数水平,将320例儿童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超重肥胖组,比较各组儿童血压、血脂、血糖的差异。结果本次研究对象男生165例,女生155例,超重肥胖儿童共56例,超重肥胖率为17.50%的超重肥胖率为17.50%。超重肥胖儿童在性别分布方面,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超重肥胖组儿童在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方面的发生率分别为25.0%、19.6%、25.0%,均与正常对照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结论对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进行早期预防时,应从儿童抓起,将肥胖超重儿童这一群体作为重点干预对象,并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济南市学龄前儿童肥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 了解济南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20%,并排除继发性肥胖作为诊断标准,随机抽查济南市区9所幼儿园2-6岁的2117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在调查的2117名学龄前儿童中,肥胖儿童34人,单纯肥胖率为1.61%,其中男童肥胖检出率(1.98%)明显高于女童(1.19%),P<0.01。4岁以上儿童肥胖检出率最高。结论 不良饮食习惯与遗传是影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主要因素,预防儿童肥胖重点应放在学龄前期。  相似文献   

10.
济南市学龄前儿童肥胖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济南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应用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法>120%并排除继发性肥胖作为诊断标准,随机抽查济南市区内9所幼儿园2-6岁的2117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调查的2117名学龄前儿童中肥胖儿童34名,单纯肥胖率为1.61%,其中男童肥胖检出率(1.98%)明显高于女童(1.19%)(P<0.01)。4岁以后儿童肥胖检出率最高。结论:不良饮食习惯与遗传是影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主要因素,预防儿童肥胖重点应放在学龄前期。  相似文献   

11.
单纯性肥胖儿童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纯性肥胖儿童的逐年增加是儿童保健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为了了解其影响因素,我们在2005年6月对哈尔滨市道里城区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症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影响因素的分析。1对象与方法在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流行病学调查中,随机抽取被检出的肥胖儿童119名作为研究对象,按与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性别、年龄、身高相似的原则,随机抽取正常健康儿童119名作为对照组。根据调查结果,对儿童的饮食、日常生活习惯、家庭情况进行了分析。2结果2.1肥胖组与对照组儿童饮食习惯比较肥胖组儿童的食欲、主食量摄入,喜欢睡前吃食物的习…  相似文献   

12.
福州市2004年4~7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4年福州市4~7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福州市部分幼儿园4~7岁儿童,并利用非条件Logisitic回归对肥胖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福州市4~7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率有随年龄增高而增高的趋势(χ_趋~2=30.638,P<0.05),而且男性的肥胖率高于女性(χ~2=10.306,P=0.026),影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因素有家族肥胖史、食欲好、偏食肉类和甜食。结论通过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和加强体育锻炼来控制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陈兰 《社区卫生保健》2008,7(2):127-128
目的了解本社区儿童单纯性肥胖及超重情况,为早期干预婴幼儿肥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身高标准体重法对2007年本社区12所幼儿园2372名儿童单纯性肥胖和超重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373名儿童中,肥胖儿童118名,总肥胖率4.97%。≤2岁、3~4岁、5~6岁3个年龄段组的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超重儿童388名,总超重率16.35%,各年龄段组间超重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年龄的增大,本社区儿童肥胖率逐渐上升,5~6岁儿童肥胖率(9.35%)已超过全国水平(8.1%),肥胖的预防和控制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流行情况和影响因素及相关干预措施。方法 对县属镇4所幼儿园的1499名幼儿进行身高体重测量,评价,对检出的85名肥胖儿及对照组儿童家长采用问卷调查。结果 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为5.67%,男童高于女童(男童发生率为6.39%,女童为4.88%),出生体重过高,肥胖发生率明显增加,低出生体重组(<2500g)肥胖发生率为3.23%,正常出生体重组(2500-3999g)为5.21%,高出生体重组(≥4000 )为9.82%,而且以中重度肥胖为主。肥胖组儿童每天睡眠时间比对照组多,食俗但比对照组大,喜甜食,肉类食物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高出生体重,活动量少,睡眠时间长,不合理的饮食习惯等与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生有关。儿童肥胖的预防必须从胎儿期抓起,加强对儿童家长的喂养指导,避免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是降低单纯性肥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呼和浩特市学龄前(3~6岁)儿童肥胖症的发生率及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因素与儿童肥胖的关系,为制定儿童肥胖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呼和浩特地区6所幼儿园的2 800名在园儿童进行体格检查、身高和体重的测量,以WHO规定的标准体重加2s作为肥胖的判断标准。同时对这些儿童进行生活方式、运动情况和饮食习惯等的问卷调查,分析引起儿童肥胖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呼和浩特地区学龄前儿童超重率为15.3%,肥胖率为19.29%。其中男童肥胖率(23.8%)高于女童肥胖率(14.6%);城市儿童肥胖率(22.7%),高于农村肥胖率(13.6%);3~6岁各年龄组儿童肥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显示:母亲孕期体重增长过高、高出生体重、人工喂养、父母超重、爱吃零食、喜吃肉类、常食用快餐食物,进食速度快、运动少及玩电脑看电视时间过长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呼和浩特地区学龄前儿童肥胖率较高,儿童肥胖的发生与家庭环境、饮食习惯及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应加强早期干预,控制儿童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和评价健康教育对低龄儿童单纯性肥胖早期干预效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 2 0 0 0年 9月入园的 2~ 4岁低龄儿童 ,在排除疾病引起的肥胖及患有慢性疾病后的 2 2 38例儿童作为观察对象 ,随机分为两组。对干预组儿童进行连续 3年关于单纯性肥胖防治的健康教育。计算两组对象 3年后单纯性肥胖的趋势发生率和转化率 ,用 SAS 8.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或 t检验。结果 :健康教育早期干预低龄儿童单纯性肥胖可以有效地降低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 ;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身长发育没有差异 ,而干预组与肥胖相关的不良行为得到了有效改善。结论 :健康教育对 2~ 4岁低龄儿童进行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儿童成长性单纯肥胖症的发生率 ,提高肥胖儿的好转率。  相似文献   

17.
学龄前儿童单性肥胖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自力 《实用预防医学》2005,12(5):1125-1126
目的探测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流行情况、影响因素及相关干预措施.方法对片区内5所幼儿园的1 399名幼儿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对检出的71名肥胖儿及对照组儿童家长采用问卷调查.结果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为5.92%,男童高于女童.出生体重过高,肥胖发生率明显增加,而且以中重度肥胖为主.肥胖组儿童每天睡眠时间比对照组多,食欲量比对照组大,喜甜食,肉类食物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高出生体重,活动量少,睡眠时间长,不合理饮食习惯等与单纯性肥胖的发生有关,儿童肥胖的预防必须从胎儿期抓起,加强对儿童家长的喂养指导,避免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是降低单纯性肥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泉州市丰泽区5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肥胖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1 817例儿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泉州市丰泽区5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检出率为2.92%,轻、中、重度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04%、0.83%和0.05%,以轻中度肥胖为主。肥胖检出率以4~5岁组最高,达5.31%;其次为3~4岁组,达4.27%。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及遗传为影响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泉州市丰泽区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略低于全国水平。儿童肥胖的预防重点是要抓住肥胖发生的关键期,在培养科学的饮食习惯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方面重点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自力 《实用预防医学》2005,12(5):1125-1126
目的探测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流行情况、影响因素及相关干预措施。方法对片区内5所幼儿园的1399名幼儿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对检出的71名肥胖儿及对照组儿童家长采用问卷调查。结果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为5.92%,男童高于女童。出生体重过高,肥胖发生率明显增加,而且以中重度肥胖为主。肥胖组儿童每天睡眠时间比对照组多,食欲量比对照组大,喜甜食,肉类食物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高出生体重,活动量少,睡眠时间长,不合理饮食习惯等与单纯性肥胖的发生有关,儿童肥胖的预防必须从胎儿期抓起,加强对儿童家长的喂养指导,避免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是降低单纯性肥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和评价健康教育对低龄儿童单纯性肥胖早期干预效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000年9月入园的2~4岁低龄儿童,在排除疾病引起的肥胖及患有慢性疾病后的2 238例儿童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干预组儿童进行连续3年关于单纯性肥胖防治的健康教育.计算两组对象3年后单纯性肥胖的趋势发生率和转化率,用SAS 8.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或t检验.结果健康教育早期干预低龄儿童单纯性肥胖可以有效地降低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身长发育没有差异,而干预组与肥胖相关的不良行为得到了有效改善.结论健康教育对2~4岁低龄儿童进行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儿童成长性单纯肥胖症的发生率,提高肥胖儿的好转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