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油气资源税改革在新疆拉开大幕以来。资源税改革平稳推进。2011年11月1日。《资源税暂行条例》和《资源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实施。标志着资源税改革正式启动。传统的水资源观认为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然而,随着工业化不断推进.其供需矛盾日趋明显,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世界水理事会主席卢瓦克·福雄认为保护水资源是全球的责任。而保护水资源最好的办法是“消费少一些。管理好一些”。重视水资源管理,促进可持续利用。已达成共识,而税收手段则成为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方式。水资源税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始见于汉代。灌溉水税是其突出的表现形式。当前。甘肃等省拟对地下水、地热水等水资源征收水资源税。意味着新一轮资源税改革走向纵深。应尽快将水资源全面纳入资源税征收范围,逐步对各类水资源征收资源税,通过价格杠杆促进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实现国家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目标。  相似文献   

2.
资讯     
正要闻2016年5月1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宣布将于2016年7月1日起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河北将先行试点征收水资源税,还将逐步将森林、草场等纳入征税范围。A征收范围扩大到水资源《通知》表示,资源税征收范围扩大到水资源,先在河北省试点开征,将地表水和地下水纳入征税范围,实行从量定额计征。并将选择其他地区扩大试点范围,条件成熟后在全国推开。  相似文献   

3.
环保部日前发布《2011年全国污染防治工作要点》,要求推进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建立重点行业上市公司环境报告书发布制度,并且在年内编制一系列相关细分行业“十二五”规划:《要点》指出,要  相似文献   

4.
推行资源税改革正逢其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资源税率过低,税收范围狭窄,难以有效调节资源级差收入,导致市场价格的扭曲,资源税改革势在必行。资源税改革涉及多方博弈,因为资源从“无价”到“有价”,从近乎免费使用到有偿使用,这一变动过程将牵动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所构成的复杂巨系统调整。为了资源税改革能够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案,达到预期的目标,我们需要对资源税改革面临的问题以及当前的改革机遇进行系统的分析。中国经济在持续了5年的“繁荣期”之后进入“调整期”,将有助于减少资源税改革推进中的诸多障碍。  相似文献   

5.
《中国再生资源》2009,(4):46-46
2009年3月25—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西安召开全国发展改革系统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总结近年来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交流各地区的主要做法和经验,研究部署2009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6.
“双三十”节能减排、“生态补偿机制”以及“区域禁限批”是我省环保工作的三大亮点。2009年5月7日,省环保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通报省政府4月27日出台的《河北省区域禁(限)批建设项目实施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税:中国税制绿色化的新进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保护税的出台,在宏观环境税收体系上的意义和成就是显著的.中国税收正处于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环境保护税法》的出台填补了环境保护税收体系中排放税的空缺,进一步提高了税制绿色化的程度.《环境保护税法》“税负平移”的设计体现了渐进式制度改革的思想,既通过排污收费制度关键要素的平移来保持乎稳过渡,又通过适当提高征收强度、正向激励和规范程度,实现了政策的改善提升.《环境保护税法》对排污收赞政策进行了诸多方面的优化,但也留下许多需要继续改进的空间,尚需持续的改革才能真正发挥环境保护税为减排行为提供正向激励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税与排污费之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除了“制度平移”原则之外,《环境保护税法》在很多方面都有所突破.本文从法律基础从分散到统一、课征依据从行政设定回归税收法定、制度设计从粗放到精致、税收征管上强调行政协作和法律体系的内在协调更为迫切五个方面,对环境保护税和排污费进行了比较,尝试扩宽观察的视角,全面认识《环境保护税法》出台的意义,并呼吁理论界和实务界为该法的施行做好理论准备、夯实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
资源税改革今年即将拉开序幕。资源税实质上是为了保护和促进国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适当调节资源级差收入而征收的一种税收。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从1994年1月1日起施行,主要是从量计征。现行资源税存在一定问题,主要.是覆盖范围小,力度不够。我国目前资源税的征税范围主要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金属类矿产、非金属类矿产以及盐,范围过于狭窄,远远没有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全面推进"十五"环境保护工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结束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2年1月11日至13日立即在北京召开2002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学习贯彻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十五”和2002年环保工作。解振华局长在会上作了题为《落实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精神全面推进“十五”环境保护工作》的报告,现发表于此,供读者学习。  相似文献   

11.
要闻     
全国工伤康复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安全生产行政复议规定》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中国石化开展化工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三同时”排查和清理工作,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中将增设助理级资格,《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2.
胡勘平 《环境保护》2006,(4B):18-19
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精神的2006年全国环境执法工作会议4月19日在京召开,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作工作报告。他指出,“十一五”期间,环境执法队伍要深入领会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决定》,紧紧围绕“十一五”环保工作的总体目标,在执法力度、执法能力、执法手段上有根本提高,全面推进环境执法工作。  相似文献   

13.
《2009年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要点》近日印发。2009年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总的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发展指导原则,围绕开展“三项行动”、加强“三项建设”、实现“三个压下来”的安全生产工作总体部署,服务于安全生产工作大局,充分调动和发挥地方、  相似文献   

14.
2012年伊始,各地就贯彻落实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精神掀起了新一轮高潮,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各项措施稳步推进,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深入学习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和2012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的精神,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切实推进环境保护工作,成为全党全社会特别是环境保护战线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5.
<正>财政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显示,对开采原油以及油田范围内运输原油过程中用于加热的原油、天然气,免征资源税;对于从深水油气田开采的原油、天然气,减征30%资源税等。同时,国务院可以组织开展水等资源税改革试点,待立法条件成熟后,再通过法律予以规定。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征求意见稿》的说明显示,关于税收优惠方面,《征求意见稿》基本延续了《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16.
<正>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的通知》及配套细则,将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先在河北省开展水资源税试点,逐步将水、森林、草场、滩涂等资源纳入征税范围;实施矿产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纳入改革的矿产资源税收入全部为地方财政收入。此次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及水资  相似文献   

17.
《环境》2009,(5):56-56
备受瞩目的《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防治办法》从2009年5月1日起施行。该法规定,环保部门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立大气污染、机动车污染有奖举报制度或者聘任“社会监督员”,协助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下发《1998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要点》1998年5月5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三次局务会议审议通过了《1998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并以环发[1998]48号文下发各地。《要点》确定1998年环保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的税收体制是1994年改革后的新税制,我国严格意义上的环境税只有资源税,大量的环境税收政策则散见于各税种之中。文章对见于各税种中的环境税收政策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我国这种税收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分阶段完善环境税收政策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十三五”以来,《环境影响评价法》通过修正并施行,一系列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改革的配套政策相继出台,各项具体工作也全面铺开.为贯彻落实好环保部《“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出环评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作用,重庆市坚持绿色发展,创新举措,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深入推进环评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