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是将热凝与消融相结合以去除部分髓核,达到减小髓核体积的目的;同时利用热皱缩技术将刀头接触到的髓核组织加温至约70 ℃,使髓核的总体积缩小,降低椎间盘内的压力,以达到减压治疗目的[1].2008年1月-2009年6月我科采用此项技术治疗颈椎病病人39例,效果令人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背景:椎体成形和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过程中,常发生椎间盘骨水泥渗漏,但有关骨水泥进入椎间盘后对椎间盘细胞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观察骨水泥颗粒对人髓核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体积分数0.001%,0.01%,0.1%,0.5%,1.0%的磷酸钙骨水泥颗粒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颗粒处理人正常髓核细胞,以常规培养的人正常髓核细胞为对照,以 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结果与结论:不同体积分数的磷酸钙骨水泥颗粒对人正常髓核细胞增殖无影响.体积分数0.001%,0.01%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颗粒对人正常髓核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体积分数0.1%,0.5%,1.0%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颗粒明显抑制人正常髓核细胞的增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且该效应具有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在处理3,6 d 时,对人正常髓核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随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当颗粒体积分数为0.1%,0.5%和1.0%时,对人正常髓核细胞增殖抑制的效果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3.
戴金平 《现代护理》2001,7(7):21-21
目前,国内外在用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分为盘内和盘外注射两种。旁路注射是将胶原酶注射到硬膜外腔前间隙,该方法优点是能准确地将胶原酶注射到突出的髓核处.最适合髓核左右旁侧凸的腰椎间髓突出症患者。Sussman研究指出,胶原酶在生理条件下.可溶解椎间盘基质中的胶原蛋白特异的三维螺旋结构.使突出的髓核和纤维环缩小或软化,达到治疗目的。我院于1999年开始.采用旁路注射法治疗15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等离子髓核低温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方法2005年6月-2006年6月,对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髓核低温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术并作术后随访分析。结果全部病例术后3-6个月随访,优64例、良10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92.5%。结论应用髓核低温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术的优势互补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从而使治疗效果达到最大化,使局部损伤降低到最小化,拓展了适应证,扩大了微创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以臭氧髓核消融术为基础的三联疗法对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陈旧性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6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胶原酶组和射频热凝术组,每组82例。试验组在CT引导下行臭氧髓核消融术联合应用胶原酶和射频热凝术,胶原酶组在CT引导下行臭氧髓核消融术联合应用胶原酶,射频热凝术组在CT引导下行臭氧髓核消融术联合应用射频热凝术。随访3个月后,比较三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有效率显著高于胶原酶组和射频热凝术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胶原酶组和射频热凝术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T引导下行臭氧髓核消融术联合应用胶原酶和射频热凝术治疗陈旧性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牵引力对颈椎间盘作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不同牵引力对颈椎间盘的作用 ,从而获得有效的牵引条件。方法 通过建立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 ,使用MARCK72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 ,获得不同力量、不同角度的牵引条件下各颈椎间隙髓核部分的应力分布、体积改变 ,并进行分析。结果 在牵引力的作用下 ,髓核上产生不均匀的应力分布 ,最高应力出现在后部。髓核的前缘均略减小 ,后缘均略增宽。髓核的体积均略增大 ,且随牵引力、牵引角度的增加而增大 ,上部髓核体积的增大较下部明显 ,且增大率的差异较增大量更突出。结论 以前倾 3 0° ,90N牵引颈椎 ,可最大程度地增大髓核体积 ,利于间盘还纳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因臭氧盘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安全系数高,微创治疗风险小,精确定位,短时间内起效,治愈率高,无明显并发症,使得该治疗方法在国内迅速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臭氧能改变髓核的超微结构,使其脱水,缩小,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但是臭氧的容量是否与髓核的改变有  相似文献   

8.
化学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进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化学溶核术是指早期应用木瓜凝乳蛋白酶注入椎间盘的髓核,使髓核的主要成分蛋白多糖解聚,从而溶解髓核,降低椎间盘内压,达到解除其对神经根压迫的目的。1963年Smith首次成功地应用于临床治疗椎间盘突出症,1969年美国医生Sussman用胶原酶注射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我国在7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国产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取得良好效果,至今未见严重副作用报道。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外在用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分为盘内和盘外注射两种.旁路注射是将胶原酶注射到硬膜外腔前间隙,该方法优点是能准确地将胶原酶注射到突出的髓核处,最适合髓核左右旁侧凸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Sussman研究指出,胶原酶在生理条件下,可溶解椎间盘基质中的胶原蛋白特异的三维螺旋结构,使突出的髓核和纤维环缩小或软化,达到治疗目的[1].我院于1999年开始,采用旁路注射法治疗15例取得良好的效果[2].现将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背景:侧后路经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联合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是治疗慢性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的微创治疗方法,尤其适合于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联合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者,均应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联合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患者腰痛缓解情况,ODI评分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情况,随访时间1-6个月,平均3.5个月。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神经血管系统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患者腰痛及生活能力均获得明显的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目测类比评分评分及ODI评分明显改善(P 〈0.01);参照Macnnab疗效评定标准,结果显示治疗后1周有效率达到94%,治疗后3月有效率为97%。说明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联合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肯定,并发症少,近期功能恢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