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激活磷脂酶C-γ(PLC-γ)/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信号通路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的表达变化及痛泻安肠方的干预效应。方法采用冰醋酸灌肠、球囊直肠扩张联合夹尾刺激的方法制备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造模成功后,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痛泻安肠方低剂量组、痛泻安肠方中剂量组、痛泻安肠方高剂量组、得舒特组5组,另有空白组10只。观察各组大鼠治疗前后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粪便Bristol分级评分和含水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结肠NGF、PLC-γ、TRPV1蛋白表达,采用Real-Time PCR检测结肠NGF、PLC-γ、TRPV1 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较空白组内脏敏感性阈值下降(P0.05或P0.01),粪便Bristol分级评分和含水量均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痛泻安肠方低、中、高剂量组与得舒特组大鼠内脏敏感性阈值升高(P0.05或P0.01),粪便Bristol分级评分和含水量降低(P0.01),结肠NGF、PLC-γ、TRPV1蛋白表达下降(P0.05或P0.01),PLC-γ、TRPV1 mRNA表达降低(P0.01)。结论痛泻安肠方能降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高敏感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结肠NGF、PLC-γ、TRPV1蛋白表达,降低结肠PLC-γ、TRPV1 mRNA表达,上调内脏敏感性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健脾安肠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结肠组织SP、VIP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黄灌胃与束缚配合的方法制备IBS-D大鼠。将6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健脾安肠丸大剂量组、健脾安肠丸小剂量组和匹维溴铵组。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大便形状的评分值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而健脾安肠丸大剂量组和匹维溴铵组较模型组分值显著下降(P0.01,P0.05);大剂量、小剂量健脾安肠丸和匹维溴铵均能减少模型大鼠结肠SP、VIP含量,提高CGRP含量。结论:健脾安肠丸能有效地缓解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其疗效可能与减少SP、VIP和增加CGRP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安肠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结肠及下丘脑辣椒素受体1(TPRV1)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安肠汤低、中、高剂量组,得舒特组。除正常组外,余组均通过番泻叶+束缚应激刺激法制备IBS-D模型。治疗各组分别给予安肠汤高、中、低剂量及得舒特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结肠及下丘脑TPRV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及下丘脑TPRV1的表达面积和光密度均明显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安肠汤各剂量组及得舒特组大鼠结肠及下丘脑TPRV1的表达面积明显降低(P<0.01),而阳性目标光密度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验性IBS-D模型大鼠结肠及下丘脑TPRV1明显增加,安肠汤可以降低IBS-D大鼠结肠及下丘脑TPRV1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肠吉泰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P物质(SP)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肠吉泰低、中、高剂量组和匹维溴铵(得舒特)组。除正常组外,各组大鼠予束缚应激加大黄泻下及结直肠扩张法复制模型,并予以相应药物治疗。大鼠处死后剖取小肠,测量小肠墨汁推进率;取下丘脑及结肠标本用RT-PCR半定量检测CRH mRNA及SP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各组造模大鼠的下丘脑CRH、SPmRNA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除肠吉泰低剂量组大鼠下丘脑的SP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治疗组大鼠CRH、SPmRNA表达下调(P〈0.05,P〈0.01);与得舒特组比较,肠吉泰高、中剂量组大鼠结肠SP mRNA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的大便频次显著降低、大便性状明显改善(P〈0.05),小肠推进率降低(P〈0.05),且肠吉泰与得舒特组大鼠大便频次、大便性状及小肠墨汁推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吉泰对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具有改善应激状态、调节肠动力、解除内脏高敏感性等治疗作用。推测肠吉泰通过调节大鼠下丘脑CRH、SP mRNA表达及结肠SP mRNA表达,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对束缚应激反应导致肠动力的紊乱,改善内脏痛觉敏感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肠吉泰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内脏敏感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5-羟色胺2A受体(5-HT_(2A) receptor,5-HT_(2A)R)、5-羟色胺7受体(5-HT_7receptor,5-HT_7R)和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type-1,TRPV1)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肠吉泰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Al-chaer直肠醋酸刺激法建立内脏高敏感性大鼠模型。造模期间阳性药对照组大鼠醋酸刺激前半小时给予capsazepine(TRPV1阻断剂)腹腔注射(2μg/g),其余各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均给予相同体积的溶剂腹腔注射。造模结束4周后,肠吉泰各治疗组每日分别给予低剂量(2.5 g/kg)、中剂量(5 g/kg)和高剂量(10 g/kg)中药灌胃,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阳性药对照组每日分别给予等量去离子水灌胃。治疗4周后,采用结直肠气囊扩张法记录大鼠的腹部回缩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计分来评估各组大鼠的内脏敏感性。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BS内脏敏感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5-HT_(2A)R、5-HT_7R和TRPV1的表达。结果当气囊压力在40、60、80 mm Hg时,模型对照组AWR评分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当气囊压力在40、60 mm Hg时,肠吉泰各剂量治疗组AWR评分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0.01);模型对照组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5-HT_(2A)R、5-HT_7R和TRPV1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肠吉泰各剂量组背根神经节的5-HT_(2A)R、5-HT_7R和TRPV1表达明显下降(P0.01);肠吉泰高剂量组脊髓背根神经节的5-HT_(2A)R、5-HT_7R和TRPV1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肠吉泰能降低IBS内脏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脊髓背根神经节5-HT_(2A)R、5-HT_7R和TRPV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肠祺饮对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部分脑肠肽的调控作用。方法 SPF级雄性Wistar大鼠72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得舒特组和肠祺饮组,每组1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均采用慢性束缚应激与灌服番泻叶煎剂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具有肝郁脾虚证表现的IBS-D大鼠模型,分别给予0.9%Na Cl溶液、得舒特、肠祺饮水煎剂。观察大鼠血清5-羟色胺(5-HT)和下丘脑、结肠组织中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mRNA表达量变化。结果肠祺饮能够降低血清5-HT含量,并减少下丘脑和结肠SP mRNA、VIP mRNA表达(P0.05)。结论肠祺饮可能通过降低血清5-HT含量和减少下丘脑与结肠中SP mRNA、VIP mRNA表达,调节肝郁脾虚IBS-D大鼠脑-肠轴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祛风宣肺方对咳嗽敏感性增高豚鼠背根神经节中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蛋白及基因的作用,进一步研究祛风宣肺方在慢性咳嗽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PF级雄性健康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西药组(Capsazepine)、中药组(祛风宣肺方),采用卵蛋白致敏的方法建立咳嗽敏感性增高豚鼠模型。药物干预1周后辣椒素雾化法测定各组豚鼠的咳嗽次数,实时PCR法测定背根节中TRPV1、SP、CGRP mRNA水平,蛋白印迹法测定背根节中TRPV1、NK1-R、CGRP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咳嗽次数增加,背根节中TRPV1、SP、CGRP mRNA表达增加,TRPV1、NK-1R、CGRP蛋白表达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中药组咳嗽次数降低(P<0.05),背根节中TRPV1、SP、CGRP mRNA表达下降(P<0.01),西药组背根节中TRPV1、NK-1R、CGRP蛋白表达下降(P<0.05),中药组背根节中NK-1R、CGRP蛋白表达下降(P<0.05),TRPV1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TRPV1通道,抑制背根神经反射进而降低气道神经源性炎症可能是祛风宣肺方的重要疗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治疗前、后IBS大鼠pPKCγ和ERK1基因在背根神经节的表达,探讨安肠汤治疗肝郁脾虚型IBS的机制。方法:40只清洁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10只/组,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采用番泻叶+束缚应激法造模。造模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安肠汤煎剂及得舒特片2周,用腹部回缩反射评估大鼠内脏敏感性,用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pPKCγ和ERK1基因与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背根神经节中的pPKCγ和ERK1基因表达与另外3组对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西药组及中药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西药组和中药组相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说明pPKCγ和ERK1的基因参与肝郁脾虚型IBS大鼠疼痛信号外周敏化机制;中药安肠汤可以有效调控pPKCγ和ERK1基因在背根神经节的表达,从而达到缓解腹痛的临床效应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肠安Ⅰ号方对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大鼠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信号系统及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束缚应激结合游泳致疲劳法建立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体重区组随机分为模型组(9只)、得舒特组(9只,27 mg/kg)、氟西汀组(9只,3.6 mg/kg)、肠安Ⅰ号高剂量组(9只,22.6 mg/kg)、中剂量组(9只,11.3 mg/kg)、低剂量组(9只,5.7 mg/Kg),另设正常组(10只)。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服,模型组按照给药体积灌服生理盐水,1次/日,共干预14日。通过腹部回缩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评分标准确定疼痛压力阈值,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肠5-HT水平的变化,免疫荧光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5-羟色胺1A受体(5-hydroxytryptamine 1A receptor,5-HT1a)、BDNF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用药前各组大鼠直肠扩张时的疼痛阈值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用药后模型组大鼠疼痛阈值明显下降,结肠5-HT水平及海马5-HT1a、BDNF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肠安Ⅰ号各剂量组疼痛阈值明显上升,得舒特组、肠安Ⅰ号高、中剂量组结肠5-HT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肠安Ⅰ号各剂量组海马组织5-HT1a、BDNF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氟西汀组海马组织BDNF mRNA表达亦明显降低(P0.01)。结论肠安Ⅰ号方的作用靶点部位涉及"脑-肠"两部分,可降低大鼠直肠扩张疼痛域值,下调结肠黏膜5-HT水平,下调海马组织中BDNF和5-HT1a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疏肝饮对内脏高敏感性大鼠结肠组织中辣椒素受体(TRPV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疏肝饮组和得舒特组,采用慢性避水应激法造模10天。从造模第4天起,各给药组大鼠于造模前1小时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连续7天,第10天造模结束后,采用结直肠气囊扩张引起的腹壁撤回反射来评估内脏敏感性;取出结肠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TRPV1和CGRP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压力阈值降低(P<0.01),说明模型组大鼠存在内脏敏感性增高;与模型组比较,疏肝饮组和得舒特组的压力阈值明显增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结肠中TRPV1的表达及CGRP的含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疏肝饮组和得舒特组大鼠结肠组织中TRPV1和CGRP含量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疏肝饮通过调节结肠组织中TRPV1和CGRP的表达,从而降低内脏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血浆中胆囊收缩素(CCK)及生长抑素(SS)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得舒特组、疏肝健脾低、中及高剂量组,使用乙酸灌肠加束缚应激的方法建立IBS-D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血浆CCK及SS含量。结果疏肝健脾方可以明显降低模型大鼠的排便次数(P0.01);不同扩张容量下,疏肝健脾方明显降低模型大鼠的内脏敏感性(P0.01);模型组大鼠血浆CCK及SS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中、高剂量疏肝健脾方可以降低大鼠血浆中CCK和SS的含量(P0.05),与得舒特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疏肝健脾方可以改善大鼠的腹泻及内脏高敏感性,并对CCK及SS有调节作用,提示疏肝健脾方可以有效治疗IBS-D,并与调节胃肠激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安Ⅰ号及含有低浓度肠安Ⅰ号成分的安慰剂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0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含5%、含10%肠安Ⅰ号组,肠安Ⅰ号高、中、低剂量组,得舒特组共8组,每组10只。采用番泻叶灌胃+传统束缚应激刺激复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各组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治疗结束后,测定大鼠的腹泻指数和血清TNF-α、IL-10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说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肠安Ⅰ号各剂量组血清中TNF-α、IL-10水平、腹泻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含5%、含10%肠安Ⅰ号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安Ⅰ号高、中、低剂量可通过增加IL-10的表达,降低TNF-α的含量,调节促炎因子\抗炎因子水平,使其抗炎活性增强,从而发挥对ⅠBS的治疗作用;而含5%、含10%肠安Ⅰ号加辅料组没有药理作用,仅从中药的色、味方面模拟了肠安Ⅰ号的特点,起到了安慰剂对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miRNA-29a探讨肠激安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三因素(母婴分离、醋酸刺激、束缚应激)法复制IBS-D大鼠模型,分组后给予肠激安方干预,给药结束后定时考察大鼠的体重、糖水偏好值、自主活动行为特征,并通过腹部回缩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直肠扩张实验评估IBS-D大鼠的内脏敏感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大鼠血浆中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和D-乳酸(D-lactate,D-LA)的含量; RT-qPCR法检测结肠中miRNA-29a的含量。结果 AWR评分、结肠组织HE染色结果表明三因素法复制大鼠IBS-D模型成功。与空白组比较,IBS-D模型组大鼠的体重明显降低,糖水偏好值显著降低,内脏敏感性评分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匹维溴铵组、肠激安方高剂量组、肠激安方低剂量组的大鼠体重升高,糖水偏好值升高,AWR内脏敏感性评分降低。HE染色结果显示,各组大鼠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组织形态学无明显的病理变化。ELISA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浆中D-LA和DAO的含量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匹维溴铵组、肠激安方高剂量组血浆中D-LA明显降低,匹维溴铵组、肠激安方高剂量组、肠激安方低剂量组血浆中DAO含量明显降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结肠中miRNA-29a的含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匹维溴铵组、肠激安高剂量组、肠激安低剂量组大鼠的结肠组织中miRNA-29a的含量降低。结论肠激安方对改善IBS-D脾虚泄泻具有一定的作用,肠激安方能够降低IBS-D大鼠结肠组织中miRNA-29a的含量,提示肠激安方干预IBS-D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miRNA-29a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痛泻要方对肠易激综合征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佃贵  赵玉斌 《中草药》2006,37(11):1681-1685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对内脏高敏感性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肠慢性刺激法制作内脏高敏感性的IBS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得舒特)组,痛泻要方低、高剂量组。观察各组大鼠肠道内扩张引起腹部抬起和背部拱起的容量阈值和大鼠肠道内不同容量下扩张期间腹壁收缩次数,检测5-羟色胺(5-HT)、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行为学和电生理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各治疗组模型大鼠5-HT、SP水平明显下降,CGRP水平增加,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痛泻药方能降低内脏高敏感性IBS模型大鼠血清5-HT、血浆SP水平,增加CGRP水平,大剂量痛泻药方疗效优于得舒特。痛泻药方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模型大鼠血清5-HT、血浆SP水平,减弱背角神经元兴奋性,从而提高内脏痛阈、消除肠道过敏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5.
宁心安神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高敏感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理应激法诱导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模型内脏敏感性的变化,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宁肠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机理。方法:SD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得舒特组、宁肠汤低、中、高剂量组6组,观察各组大鼠在不同容量下行直肠扩张AWR评分变化,观察宁肠汤的干预作用。结果:(1)各组大鼠的体重增长变化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慢性束缚应激+夹尾刺激诱导IBS大鼠内脏敏感性明显增高(P<0.01)。宁肠汤能降低IBS大鼠内脏敏感性的AwR评分(P<0.05~0.01),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以高剂量组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宁心安神法对心理应激致IBS大鼠的内脏高敏感性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DRG)中TRP的磷酸肌醇(Pirt)、结肠黏膜中辣椒素受体(TRPV)1表达的影响,探讨Pirt、TRPV1在针刺缓解IBS-D内脏高敏感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10只。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联合番泻叶浸剂灌胃法建立IBS-D大鼠模型。针刺组每天左右交替针刺"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和"太冲",15 min/次;药物组给予2.7 mg/mL的匹维溴铵混悬液(10 mL/kg)灌胃,均每日1次,治疗14 d。以腹壁撤退反射(AWR)实验测得的内脏疼痛阈值评价各组大鼠的内脏敏感性,以腹泻指数反映大鼠的腹泻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DRG中Pirt和结肠黏膜TRPV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内脏疼痛阈值明显降低(P0.01),腹泻指数、脊髓DRG中Pirt及结肠黏膜TRPV1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药物组的内脏疼痛阈值明显升高(P0.01),腹泻指数、脊髓DRG中Pirt及结肠黏膜TRPV1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针刺可以有效缓解IBS-D大鼠内脏高敏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明显降低脊髓DRG中Pirt及结肠黏膜TRPV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金荞麦提取物(Fag)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内脏高敏感的作用以及对肥大细胞(MC),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P物质(SP)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新生雄性乳大鼠采用新生期母婴分离、乙酸灌肠、鸡卵清白蛋白腹腔注射的复合造模方法制备IBS内脏高敏感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Fag低、中、高剂量组(0.14,0.42,1.26 g·kg-1),酮替芬组(0.18 mg·kg-1),每组10只,连续灌胃14 d。采用腹壁撤退反应(AWR)评估大鼠内脏敏感性,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emistry)检测大鼠结肠MC数量、脱颗粒程度,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AR-2蛋白表达,免疫组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结肠SP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20,40,60 mm Hg(1 mm Hg=0.133 k Pa)压力下AWR评分明显升高,结肠MC数量,脱颗粒程度,PAR-2,SP表达明显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Fag中剂量组(20,40,60 mm Hg压力下),Fag高剂量组(20,40 mm Hg压力下)的AWR评分,远端结肠MC数量,脱颗粒程度,PAR-2,SP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酮替芬组比较,Fag高剂量组AWR评分(40 mm Hg压力下),SP水平降低(P0.05)。结论:Fag能降低IBS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其机制与抑制MC数量及活化脱颗粒程度,下调PAR-2受体,降低SP有关,并且镇痛作用优于酮替芬。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肠激安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结肠黏膜超微结构及上皮细胞闭锁小带蛋 白(ZO-1)和紧密连接蛋白(CLDN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 只SPF 级新生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 组、匹维溴铵组(18 mg·kg-1)和肠激安方高(33.48 g·kg-1)、低(16.74 g·kg-1)剂量组,共5 组,每组8 只,采用 三因素(母婴分离+醋酸刺激+束缚)结合的方法,复制IBS-D 大鼠模型。模型复制结束后,给予匹维溴铵和肠 激安方连续灌胃14 d。用腹部回缩反射(AWR)评价内脏高敏状态,透射电镜(TEM)观察结肠黏膜超微结构的 变化,采用免疫组化(IHC)、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分析结肠组织ZO-1 和CLDN1 的表 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匹维溴铵组、肠激安方高剂量组、肠激安方低剂量组大鼠AWR 内脏敏感性评分降 低(P<0.05,P<0.01);透射电镜观察结肠黏膜超微结构的结果显示,IBS-D 模型组紧密连接不完整,部分有 断裂,缝隙连接增宽,给予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结肠黏膜中破坏的紧密连接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与模 型组比较,匹维溴铵组和肠激安方高、低剂量组结肠组织中ZO-1 和CLDN1 的mRNA 相对含量升高(P< 0.05,P<0.01),ZO-1、CLDN1 的平均光密度(IOD)值升高(P<0.05,P<0.01)。结论肠激安方可改善IBS-D 模型大鼠结肠黏膜超微结构异常,上调结肠黏膜上皮细胞ZO-1 和CLDN1 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低浓度肠安Ⅰ号制作的安慰剂对番泻叶灌胃联合传统束缚应激诱导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番泻叶灌胃联合传统束缚应激诱导腹泻型IBS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8组:正常组、模型组、肠安Ⅰ号高、中、低剂量组、含有低浓度(5%、10%)肠安Ⅰ号的安慰剂两组和阳性药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在20、40、60、80mmHg下行直肠扩张,采用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测定各组大鼠在20、40、60、80mmHg直结肠扩张压力下疼痛反应,观察本安慰剂对IBS大鼠内脏高敏感的影响。结果番泻叶灌胃联合传统束缚应激诱导腹泻型IBS大鼠模型在造模后第1天各实验组和用药结束后模型组明显增高(P〈0.05),显示造模成功。中药对照药肠安Ⅰ号能降低IBS大鼠内脏敏感性的AWR评分(P〈0.05,P〈0.01),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安慰剂组不能降低其AWR评分(P〉0.05)。结论肠安Ⅰ号高、中、低剂量组对番泻叶灌胃+传统束缚应激诱导腹泻型IBS大鼠的内脏高敏感性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含有低浓度肠安Ⅰ号制作的安慰剂对IBS大鼠的内脏高敏感则没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化浊方对内脏高敏性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模型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肠慢性刺激法制作内脏高敏感性的IBS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西药对照组(C组)、中药低剂量组(D组)、中药高剂量组(E组)。观察各组大鼠肠道内扩张引起腹部隆起和背部拱起的容量阈值和大鼠肠道内不同容量下扩张期间腹壁收缩次数,检测5-羟色胺(5-HT)、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行为学和电生理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各治疗组大鼠5-HT、SP含量明显下降,CGRP含量增加,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健脾解毒化浊方能降低内脏高敏感性IBS模型大鼠血清5-HT、血浆SP含量,增加CGRP含量,大剂量痛泻药方疗效优于得舒特。健脾解毒化浊方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模型大鼠血清5-HT、血浆SP含量,减弱背角神经元兴奋性,从而达到提高内脏痛阈、消除肠道过敏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