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整个概念系统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具有隐喻性的,简单来说就是隐喻无处不在。标题是一则新闻的精华部分,也是其点睛之笔。以China Daily的141条新闻标题为考察对象,在概念隐喻理论的指导下探讨报纸新闻标题中的三种隐喻类型及其在新闻标题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概念隐喻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概念隐喻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并用大量的例证研究了其中的一些实践思路和具体操作程序,重点讨论了2个理论方面的问题:概念隐喻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可性行和两种教学方法;4个具体的实践问题:词汇教学,句式分析,文本理解,教与学认知意识异同比较。  相似文献   

3.
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所以隐喻是两个认知领域的语义互动。隐喻的"双域"模式是一种更大、更普遍的"多空间"概念映射模式的一部分。从隐喻概念着手,探讨了隐喻的基本发展过程及与概念整合理论的关系,阐述了概念整合理论的主要概念,举例分析了古诗词中隐喻的概念整合过程。  相似文献   

4.
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推动了隐喻的多学科研究,但由于其理论的内在缺陷,它没能有效地说明隐喻中源城和目的城之间产生联系的认知原因。关联理论把话语放到语境中加以考察,指出人们使用隐喻是为了获得一种动态的最佳关联,为概念隐喻提供了认知上的理论支持。因此关联性是概念隐喻认知研究的一个理论接口。  相似文献   

5.
在Lakoff等人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基础上,G Fauconnier及同仁在认知语义学框架下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该理论可用于解释自然语言的动态意义建构,例如隐喻、创新表达、笑话、漫画等。从认知角度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中国意象诗歌的意义建构,以期阐释意象诗歌中隐喻理解的过程,丰富诗歌的理解和欣赏,并以此证明概念整合理论是目前从认知层面阐释隐喻最具说服力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成语中隐喻的翻译一向是成语翻译的难点。虽然在翻译实践中,翻译不是概念隐喻,但概念隐喻在深层制约着语言表达的方式。在1999年新版的概念隐喻理论中Lakoff和Johnson区分了基本隐喻和复合隐喻。从基本隐喻和复合隐喻这个新角度出发研究成语中的隐喻翻译,能帮助译者从认知的高度对隐喻进行充分解读,从而做到在翻译的过程中,在关注表面语言形式的转换的同时,还关注到了深层认知过程的再现。  相似文献   

7.
借助认知诗学的概念隐喻理论讨论文本中关于人生的概念隐喻。小说文本中女主人公的一生经历都蕴含着LIFE IS A HARD JOURNEY这一概念隐喻,从这一角度进行剖析理解该作品,探索舍伍德·安德森对人生所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隐喻研究历来是一个热门话题,然而从语境的角度来分析概念隐喻的理解和隐喻翻译的研究不多。本论文首先介绍概念隐喻理论的历史贡献及其核心思想,然后从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来探讨概念隐喻的理解,最后在语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翻译例子提出隐喻翻译的三种策略,并指出译者必须根据语境的需要来判断所采取的隐喻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隐喻是用熟知的具体的事物去理解和命名陌生和抽象事物的思维现象。语法隐喻理论由Halliday在1985年提出,认为在句子层面用一种语法结构去代替另一种语法结构的表达方式;认知隐喻学理论的代表人物La-koff和Johnson认为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方式,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概念系统,通过认知和推理将一个概念域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本文将总结这两种隐喻观的主要观点,并进一步探讨它们对语言问题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10.
概念隐喻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分析概念隐喻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概念隐喻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并用大量的例证研究了其中的一些实践思路和具体操作程序,重点讨论了2个理论方面的问题:概念隐喻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可性行和两种教学方法;4个具体的实践问题:词汇教学,句式分析,文本理解,教与学认知意识异同比较.  相似文献   

11.
基于评价理论,对"根叔"毕业演讲《记忆》中概念隐喻资源进行情感态度解码,并探究其评价功能。研究发现,在语篇《记忆》中主要存在拟人隐喻、实体隐喻、旅程隐喻和建筑隐喻这四种概念隐喻,这些隐喻表达了演讲者的积极情感态度,并通过突显与听众相一致的认知模型,达到与听众建立同盟的效果,发挥其评价功能。旨在通过此研究,为中文毕业演讲分析提供新的视角,探索概念隐喻解码的新方式,并推动概念隐喻理论和评价理论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隐喻在寓言当中被大量地使用。隐喻的基本特征就是语义冲突,产生的基础是源域和目标域的相似性。隐喻是一个概念域投射到另外一个概念域之后产生的结果,同时双重影像在寓意的产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一些背景理论,然后通过对伊索寓言《狮子,狐狸和大鹿》的分析,阐述了隐喻的运作方式。许多看似错综复杂,任意偶然的隐喻实际可以追溯到同一个概念的隐喻。  相似文献   

13.
认知理论关照下的英汉概念隐喻对比发现,英汉概念隐喻之间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相似性为隐喻的翻译提供了便利;而差异性又为其带来了难度。翻译是将源语语言转换成译入语语言的活动,隐喻的翻译无疑受到概念隐喻的制约。本文结合奈达的功能对等原理和等值翻译论,研究隐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韩礼德将原属于修辞学的隐喻运用于语言研究,提出了语法隐喻的概念。语法隐喻和词汇隐喻是两个不同层面的语言运用现象。本概括分析了语法隐喻中的概念隐喻、人际隐喻和情态隐喻以及词汇隐喻的主要观点,认为语法隐喻是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应把握其本质,更好的服务于语言教学。  相似文献   

15.
在日常生活中隐喻表达比比皆是。隐喻已经被视为人类感知和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方式。许多隐喻认知运作机制研究基本停留在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观的单向映射研究层面上,Fauconnier及Turner提出的整合理论认为概念认知过程中不同心智空间具备信息组合与信息新创的整合能力,该理论思路为更多的新奇抽象隐喻的运作机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解读空间。  相似文献   

16.
以马泰休斯的句子功能前景理论和韩礼德的功能语法理论为基础,系统分析了英语新闻标题的主位结构,提出了单项主位标题、复项主位标题和句项主位标题的概念.并对此进行了深层次剖析,旨在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揭示标题内在的基本规律和本质特征.这样,在阅读英语报刊时,通过正确地理解英语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及修辞等特点,并对标题的寓意作出判断,使读者既能学会看新闻标题,还能善于欣赏并透过新闻标题了解全文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从认知角度来考察隐喻,不仅为隐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也较好地揭示了隐喻理解的本质。在隐喻研究史上从认知角度对隐喻作出阐释的理论主要有:Richards和Black的“互动理论”;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以及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在这三种认知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它们对隐喻阐释的理据、方式及局限性,以便从认知的角度更好地理解隐喻。  相似文献   

18.
隐喻被广泛应用于政治文本,政治家们在其政治报告、施政演说中经常借用概念隐喻,旨在提高其话语表现力与感染力。由于隐喻的本质是以一事物理解并体验另一事物,政治文本的受众如果简单地从语言层面对概念隐喻进行解读,他们势必因生活经历、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制约而很难准确理解、掌握政治家们的思维、态度及目的等。概念整合理论能够有效阐释隐喻的意义建构过程与机制,对人们正确认知和理解政治文本中的概念隐喻可以起到很好的除弊作用,帮助人们拨开概念隐喻的神秘面纱,从而领悟隐喻背后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9.
口译过程中文化异同是影响口译流利实现的因素之一,从概念隐喻的认知角度来看,文化异同与三种概念映射方式相对应。在此以概念隐喻理论为理论基础,从认知视角研究口译中文化差异产生的隐喻认知机制和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口译策略,以期丰富口译文化维度的学术研究,同时指导解决口译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Fauconnier和Turner的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选取典型的野生动物保护公益广告隐喻进行个案解析,探索该语类中多模态隐喻意义构建过程。研究表明在野生动物保护公益广告中,主要通过颜色,文字和图像协同参与多模态隐喻意义构建,而概念整合理论通过整合模型能够更有力的阐释多模态隐喻意义的动态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