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以中国当代女诗人舒婷和美国当代女诗人露易丝·格丽克的诗歌为具体语料,从诗学传统的核心范畴"意象"中的"自然意象"出发,论述中西方文学思维在诗歌这一体裁中融合之可能。  相似文献   

2.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的著名女诗人,她的诗歌以构思新颖别致、意象丰富著称。在她的诗歌中,反复出现的意象主要有“死亡”、“家园”、“自然”,剖析这三种意象就能够理解狄金森的诗歌世界。  相似文献   

3.
当代女诗人鲁西西凭借自己的天赋与坚持,走出了自己的诗路,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她的诗歌中,充满着哲理氛围和基督情怀,以细腻的笔法来表达深沉的感情。她的诗歌主题多样且有着较强的情感力量。  相似文献   

4.
鲁娟被誉为“大凉山近10年本土最优秀的年轻女诗人”,鲁娟作为当代彝族女诗人的代表,用自己独特的领悟力,及感受力谱写了出大凉山独特的韵味,她的诗歌更反映了她独特的女性意识,并破解了传统女性意识思想,她展现在世人眼前的女性意识是值得分析与探讨的.  相似文献   

5.
“诗歌豫军”是对河南当代诗人的有效命名,更能够体现出独有的地缘特征和文化传承。在当代,“诗歌豫军”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最终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独特人文精神的诗歌创作群体。“诗歌豫军”的存在和发展对于河南当。代文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的著名女诗人,她的诗歌以构思新颖别致、意象丰富著称.在她的诗歌中,反复出现的意象主要有"死亡"、"家园"、"自然",剖析这三种意象就能够理解狄金森的诗歌世界.  相似文献   

7.
《全唐诗》中收录了一百多名女诗人的诗歌,她们的诗歌在情感方面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选择的意象多是凄苦的;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丰富的情感;风格上体现为女性特有的柔婉;多为抒情性的诗歌,情感真实自然。  相似文献   

8.
安妮·布拉兹特里特是美洲大陆的第一位女诗人,也是第一位在生前就将诗集付梓问世的女诗人。她的诗歌主要分为公众诗歌和个人诗歌。笔者试从其公众诗歌和个人诗歌的主题、结构和技法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着重探讨布氏在公众诗歌中有意无意表现出来的"书写焦虑",并深挖焦虑产生的缘由。可以说,公众诗歌充分展现了布氏在"家庭主妇——女性诗人"双重角色中自证和求生的艰难过程。  相似文献   

9.
“诗教”是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一朵奇葩,我国自古就有“诗教”的传统,并且非常重视“诗教”的各种社会功能。但“五四”以来,“诗教”传统受到的“西风东渐”的影响,时至今日,诗教传统文化也未能恢复其在当代文化中的地位。语文教育有义务和责任呼唤“诗教”的回归,用诗歌特有的艺术美感来丰富学生的心灵,引领学生在丰厚的文字土壤中,找到奠定自己人生大厦的基石。  相似文献   

10.
春天刚刚完成使命走向夏季的腹地…… 当我接到一部很特别的,并且命名为《桃花依旧笑春风》的诗集,的确有如沐春风之感,在这赤日炎炎似流火的时节。说它很特别,是因为这部诗集不仅出自一位讲授古典文学的大学教授之手,而且是以近百首唐代诗歌为母本,采用“写意”的方式创作的一集现代新古典诗歌,旨在让读者、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更好更有效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经典,让传统经典以一种更鲜活灵动的形式走进当代社会。这一切无不给了我一种诱惑、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生态女性主义研究和探讨自然与女性,解构人类中心主义的二元对立观念。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分析和重审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和自然的边缘地位,从环境和性别的双重视角进行文学批评。运用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研究和探讨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自然诗中的生态女性视角,发掘诗人的生态女性意识,探究诗歌中反映的人与自然和女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读解”是“鉴赏”的最高形式,而“诗歌读解”是对诗歌进行的一种复杂的审美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论述和探讨了这种复杂的审美活动过程中各种心理要素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13.
分析本世纪最负盛名的诗歌《荒原》的结构方式。作认为,有关繁殖神崇拜的神话是《荒原》的“骨架”,诗歌中丰富而意蕴深远的意象是《荒原》的“血肉、,诗歌中的中心人物泰瑞西士是《荒原》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20世纪最具代表的四位女诗人冰心、郑敏、舒婷、翟永明在母爱主题、写作身份、写作策略、女性意识、女性话语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性,试图总结中国现代女性诗歌写作在一个世纪中所取得的成就,并指出现今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之可能.  相似文献   

15.
节奏在诗歌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以尤金·奈达博士提出的功能等效为理论依据,用实例来证明诗歌翻译中实现节奏等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阐明诗歌翻译与鉴赏中“节奏等效”原则。只有在翻译过程中再现原诗中的节奏美—也就是实现“节奏等效”才能更好地再现原作,并实现功能等效。  相似文献   

16.
综观中国古代诗歌史,诗与酒有着不解之缘。本通过对古代诗歌中“诗酒相生”的分析论述,探讨诗歌化体现的“雅、达、真”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克里斯蒂娜·罗塞蒂的诗歌多根据圣经故事重写,缘起于其“尚古”倾向与中世纪情结,具有“灵肉合致”“升天成仙”“普救众生”等宗教特征。文本细读与叙事(空间)理论结合,核心聚焦与整体勾勒并重,分析其诗歌的叙事人物上帝、亚当、夏娃、耶稣与叙事空间天堂,考察其诗歌的“伦理困境”“精神家园”和“道德重构”等叙事主题,寻求中西文化的对话空间。  相似文献   

18.
阮章竞是老一辈革命家中比较独特的一位作家,他的童话诗歌创作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以阮章竞的4部童话诗歌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他的童话诗歌中的人物“原型”,即“智慧老人”和“童神”,探讨这两类人物“原型”所表征的理想人格,揭示作者对精神家园的守望,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  相似文献   

19.
多钱氏的诗歌翻译史控,诗歌翻译标准和钱氏自己的诗歌翻译实践3个方面分析了钱学中的诗歌翻译思想,研究认为,钱氏主张的化境和“投胎转世”说与钱学精相契合,是诗歌翻译中独树一帜的理论,钱氏的诗哥翻译思想对诗歌翻译水平的提高个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莽汉主义"诗歌的一些特点,分析了"莽汉主义"诗歌流派在中国当代诗坛昙花一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