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乳糖不耐受早产儿应用乳糖酶添加剂辅助喂养对其粪便pH值及还原糖阳性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出生的早产儿共12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予以无乳糖配方奶、安慰剂等治疗;观察组则改用含有乳糖酶添加剂联合早产儿奶粉。比较治疗3 d时、治疗3周时两组患儿乳糖耐受状况(pH值<5.5率、还原糖阳性率),记录两组患儿3周内胃肠道状况(全肠道喂养耗时、胃潴留发生率、终止喂养发生率、腹泻发生率)、血清营养因子[血清中钙含量(Ca)、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水平、患儿发育状况(体重、身高)。结果治疗3 d后时,观察组乳糖耐受状况(pH值<5.5率、还原糖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3周时,两组患儿pH值<5.5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还原糖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3周内,两组患儿部分胃肠道状况(腹泻发生率、终止喂养发生率、胃潴留发生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全肠道喂养耗时短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3周后较治疗前,两组患儿部分血清营养因子(Ca、Alb、PAB)水平、患儿发育状况(身高、体重)均有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儿血清AKP水平均有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乳糖不耐受早产儿应用乳糖酶添加剂辅助喂养能改善乳糖耐受情况、加速营养物质吸收、促进早产儿发育,具有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产儿母乳、早产儿配方奶及普通足月儿配方奶对早产儿出院后家庭喂养条件下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1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早产儿母乳组、早产儿配方奶组及普通足月儿配方奶组,观察三组早产儿生后矫正胎龄6个月时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早产儿母乳组与早产儿配方奶组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普通足月儿配方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母乳组神经行为发育与早产儿配方奶组及普通足月儿配方奶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后矫正胎龄6个月时早产儿配方奶喂养早产儿在体重、身长及头围方面能与早产儿母乳喂养取得相同效果,且均较普通足月儿配方奶喂养效果好,早产儿母乳喂养早产儿在神经行为发育方面优于早产儿配方奶及普通足月儿配方奶喂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进行早产儿乳糖不耐受的筛查,并分析影响早产儿乳糖不耐受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256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86例(存在乳糖不耐受)和对照组170例(无乳糖不耐受)。收集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临床资料的差异,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早产儿乳糖不耐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胎龄28~30周(β=0.578,OR=1.782)、1分钟Apgar评分4~6分(β=0.922,OR=2.514)、坏死性小肠结肠炎(β=1.673,OR=5.328)、人工喂养(β=1.293,OR=3.644)、父母乳糖不耐受(β=0.986,OR=2.680)是早产儿乳糖不耐受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含乳糖酶的益生菌(β=-0.523,OR=0.593)是早产儿乳糖不耐受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早产儿乳糖不耐受高危因素众多,应尽早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产儿液体配方奶、早产儿普通粉奶、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三种不同奶粉喂养对早产儿的出生体重恢复时间及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8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早产儿液体配方奶喂养100例;B组:早产儿普通粉奶喂养100例;C组: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80例,观察三组早产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喂养不耐受、NEC的情况。结果:B组早产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短于A、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早产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基本一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早产儿与B、C两组相比,更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3例NEC的发生,B组有2例NEC的发生,C组无NEC的发生。结论:采用早产儿液体配方奶更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早产儿普通粉奶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最短,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未见NEC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与母乳、足月儿配方奶、混合喂养等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生后1~3个月阶段的体重、身长、头围等生长指标增长值的影响。方法广州市与佛山市10家医院新生儿科出院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胎龄不足37周且出生体重小于2 500 g)489例,分为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组(PDF组,n=323)、母乳喂养组(BM组,n=38)、足月儿配方奶喂养组(TF组,n=76)、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联合母乳喂养组(PDF/BM组,n=28)和足月儿配方奶联合母乳喂养组(TF/BM组,n=24),观察及比较各组在出生后1、2、3个月时体重、身长、头围增长值的差异。结果 PDF组在1、2、3个月时的体重增长值均大于BM组(P<0.05),1、3个月时的身长增长值大于BM组(P<0.05),2、3个月时的头围增长值大于BM组(P<0.05)。PDF组在1、2、3个月时的体重、身长、头围增长值均大于TF组(P<0.05)。结论出院后应用配方奶喂养能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在生后1~3个月阶段的体重、身长、头围快速增长,从而帮助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实现追赶性生长,避免或减少宫外发育迟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产儿母乳、早产儿配方奶及普通足月儿配方奶对早产儿出院后家庭喂养条件下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1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早产儿母乳组、早产儿配方奶组及普通足月儿配方奶组,观察三组早产儿生后矫正胎龄6个月时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早产儿母乳组与早产儿配方奶组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普通足月儿配方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母乳组神经行为发育与早产儿配方奶组及普通足月儿配方奶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后矫正胎龄6个月时早产儿配方奶喂养早产儿在体重、身长及头围方面能与早产儿母乳喂养取得相同效果,且均较普通足月儿配方奶喂养效果好,早产儿母乳喂养早产儿在神经行为发育方面优于早产儿配方奶及普通足月儿配方奶喂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化母乳和母乳加早产儿配方奶隔顿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从而为早产儿选择更合适的喂养方案。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102例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母乳收集量、监护人意愿及本院研究需求,将患儿分为A组(n=52)和B组(n=50),A组用强化母乳喂养,B组用母乳加早产儿配方奶隔顿喂养,两组均喂养4周。观察其体格生长发育、喂养耐受、血红蛋白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喂养前,两组患儿的头围、身长、体重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后,两组患儿的头围、身长、体重指标水平均较喂养前上升(P0.05),A组喂养后头围、身长及体重均稍高于B组(P0.05)。喂养前后,两组患儿的血红蛋白、血钙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与B组的1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强化母乳喂养与母乳加早产儿配方奶隔顿喂养的效果差异较小,母乳加早产儿配方奶隔顿喂养可以满足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各方需求,可以替代强化母乳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虽并发症发生率稍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喂养所需费用明显更低,更加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4例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予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的为治疗组,予普通早产儿奶粉喂养的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开奶期间胃潴留程度,体重增长情况,达全肠道营养的时间,是否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以及肠道无菌性血便。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胃潴留程度明显减轻,体重增长好,达全肠道营养时间缩短,发生NEC及无菌性血便概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时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拓展“慢阻肺与中医多系统相关”理论的现代研究与应用范围,本实验立足于肺病及肝,从缺氧角度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不同分期下血气分析变化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 Wistar 大鼠24只,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A组),COPD模型组(B组)及COPD急性加重组(C组),每组8只.采用改良熏香烟加气管内注脂多糖的方法建立COPD模型,造模结束后第2天滴加脂多糖建立COPD急性加重模型.6 h后取血进行血气分析及肝功能检测,光镜、电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与A组比较,B组pH值、动脉氧分压(PaO2)降低(P<0.05),C组pH值、PaO2降低(P<0.01);两实验组PaO2和血氧饱和度(SaO2)显著下降(P<0.01),而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升高(P<0.01);C组与B组比较,pH下降(P<0.01),PaO2下降(P<0.01),PaCO2升高(P<0.01),SaO2下降(P<0.01);与A组比较,B组大鼠谷丙转氨酶(ALT)升高(P<0.05)、总结合胆红素(TBIL)显著升高 (P<0.01),白蛋白(ALB)下降(P<0.05),碱性磷酸酶(AKP)无统计学意义.C组大鼠ALT、TBIL、AKP显著升高(P<0.01),ALB显著下降(P<0.01);与B组比较,C组ALT升高(P<0.05)、TBIL显著升高(P<0.01),ALB下降(P<0.05),AKP升高(P<0.05).且 pH值、PaO2与ALT、TBIL结果呈显著负相关(P<0.01);PaCO2与ALT、TBIL结果呈显著正相关(P<0.01).A组、B组、C组光镜、电镜下肝脏损伤程度依次加重.[结论] COPD模型大鼠随着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程度的增加,肝功能损害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0.
王菲菲  姜丹  白璐 《安徽医学》2018,39(9):1133-1135
目的 探讨血清前清蛋白(PA)、清蛋白(AL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34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急性脑梗死组和非急性脑梗死组,每组各67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血压、PA、ALB及hsCRP的数值水平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PA、ALB数值水平低于非急性梗死组,hsCRP水平高于非急性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PA的OR=0.984(P<0.05)、ALB的OR=0.648(P<0.001),hsCRP的OR=1.818(P<0.001)。结论 PA、ALB为急性脑梗死的独立保护性因素,hsCRP可能为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时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0年3月~2012年1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84例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予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的为治疗组,予普通早产儿奶粉喂养的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开奶期间胃潴留程度,体重增长情况,达全肠道营养的时间,是否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以及肠道无菌性血便.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胃潴留程度明显减轻,体重增长好,达全肠道营养时间缩短,发生NEC及无菌性血便概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时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自制水床式鸟巢护理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庐江县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44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2例。对照组早产儿置于早产儿培养箱中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自制水床式鸟巢护理,对比干预后两组早产儿各阶段摄奶量、体质量、体温差、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差异。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第1、7、15天自行摄奶量、体质量及体温差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15天体温波动、出暖箱时间均小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开展自制水床式鸟巢护理方式可促进早产儿摄奶量及体质量增长,改善心肺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前瞻性对照研究,分析个体化母乳强化对<32周早产儿体格生长以及主要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6月~2022年3月NICU<32周住院早产儿9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7例)和对照组(48例)。实验组早产儿采用基于血清尿素氮水平的个体化母乳强化方案,对照组早产儿采用标准母乳强化方案喂养,观察两组早产儿的体重、身长、头围、氧暴露时间、平均住院时长及喂养不耐受(FI)、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等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FI患儿62例,FI的发生率为65.26%;NEC患儿7例,NEC发生率为7.37%;BPD患儿13例,BPD发生率为13.68%.两组早产儿出生时在胎龄、性别、分娩方式、母亲产前是否使用激素、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头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住院期间,两组在FI、NEC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D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在出院时,体质量增长速率、身长增长速率以及头围增长速率比较,差异均...  相似文献   

14.
刘洵洵 《当代医学》2014,(27):57-58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使用早产儿液态配方奶对生长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NICU住院且胎龄〈34周的11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组组和观察组(n=56),对照组使用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患儿;观察组使用早产儿液态配方奶喂养患儿,比较2组喂养后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监测2组纠正胎龄40周时身长、体质量、头围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8.16±2.14)d,短于对照组(9.66±3.51)d(P〈0.05);观察组体质量为(3.8±1.9)kg、身长为(61.0±6.5)cm、头围为(38.5±2.5)cm,均大于对照组体质量为(3.6±1.6)kg、身长为(59.0±8.2)cm、头围为(37.5±3.5)cm (F=5.81,P〈0.05)。观察组56例中有10例发生宫外发育迟缓,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早产儿液态配方奶能加快患儿恢复至出生时体质量,纠正胎龄40周时早产儿液态奶喂养患儿生长占优势。  相似文献   

15.
赵慧  沈玉会  梁敏  王和生  颜春英  刘欢 《西部医学》2011,23(10):1936-1937
目的研究惠氏S-26[金装爱儿加]配方奶粉对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追赶生长的影响效果。方法将2010年3月~2011年3月在本院住院的早产儿63例作为干预组研究对象。服用普通配方奶粉的早产儿63例作为对照。干预组早产儿出生后采用惠氏S-26[金装爱儿加]配方奶粉在医师指导下喂养,对照组采用普通配方奶粉喂养。结果两组早产儿出生时的胎龄、性别构成、体重、身长、头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个月的干预后,惠氏干预组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出现追赶生长及追赶生长良好的比例高于对照组(〈0.01)。结论早期采用惠氏S-26[金装爱儿加]配方奶粉在医师指导下喂养早产儿,能够促进早产儿体重、身长和头围的追赶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聪耳颗粒对实验性老年豚鼠听力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用耳廓反射正常的3月龄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半乳糖模型组、耳聋左慈丸组和聪耳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另取10月龄老年豚鼠作为自然衰老模型组。除对照组、自然衰老模型组外,其余各组豚鼠经腹部 sc D-半乳糖造模。末次给药后测定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阈值,静脉取血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和丙二醛 (MDA)。结果 聪耳颗粒各组豚鼠 ABR 值较D-半乳糖模型组和自然衰老模型组明显下降;聪耳颗粒高、中剂量组豚鼠的 SOD 活性较 D-半乳糖(模型组)和自然衰老模型组明显升高;聪耳颗粒各组 MDA 较 D-半乳糖模型组和自然衰老模型组明显降低。结论 聪耳颗粒对 D-半乳糖造成豚鼠衰老和听力下降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与其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连续选择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科诊断为CAP的患者共256例,根据患者ALB水平分为高值组(≥30g/L,n=229)和低值组(<30g/L,n=27),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值指标、严重程度、PSI分级及病死率之间的差异性;再依据不同严重程度(如是否重症、PSI评分)及不同预后,分别比较ALB异常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ALB与PSI评分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ALB低值组的重症率(18.31% vs 7.57%,P=0.021)、病死率(60.00% vs 6.64%,P=0.000)及PSI Ⅳ~Ⅴ级比例(62.96% vs 24.02%,P<0.001)均显著高于ALB高值组。重症组中ALB异常率显著高于非重症组(18.3% vs 7.6%,P=0.021);死亡组中ALB异常率显著高于存活组(60.0% vs 6.6%,P=0.000);ALB异常率随着PSI级别的增高而增高(1.1%、9.7%、22.4%、40.0%,P=0.000);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ALB与PSI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531,P=0.000)。 结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丹皮酚(P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结扎左冠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2h建立MI/R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PA组(10、20、40mg/kg),每组10只,各组于术前1周开始灌胃给药,每天1次.再灌注后取血清,采用比色法测定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水平;取心脏,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取心肌匀浆,比色法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结果 PA高剂量可明显缩小MI/R损伤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模型组比较,PA各剂量可显著降低血清CK活性(P<0.05或P<0.01),PA高、中剂量可明显降低LDH活性(P<0.05或P<0.01);PA各剂量组心肌MPO活力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A各剂量组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均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PA预处理可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实现对MI/R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脐动脉血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与早产儿围产期因素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东院出生的107名新生早产儿脐动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化学发光分析法分别检测脐动脉血EPO和铁蛋白水平。依据脐动脉血EPO水平四分位数将早产儿分为3组:低位组、中位组、高位组。分析脐动脉血EPO水平与早产儿围产期因素(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等)、常见并发症[早产儿贫血(AOP)、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动脉导管未闭(PDA)和房间隔缺损(ASD)等]、孕母条件等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107名新生早产儿脐动脉血EPO水平为5.94~137.18 mU/mL,中位数为23.51(14.60,51.28)mU/mL,低位(脐动脉血EPO水平 < 14.60 mU/mL)组26例、中位(14.60~51.27 mU/mL)组54例、高位(≥ 51.28 mU/mL)组27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低位组的早产儿出生胎龄低于中位组和高位组,孕母年龄高于中位组和高位组,自然受孕率低于高位组,早产儿出生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使用率高于中位组(P均<0.05);中位组早产儿脐动脉血铁蛋白水平高于高位组(P<0.05);高位组早产儿AOP的发生率高于中位组(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脐动脉血EPO水平与新生早产儿出生胎龄及孕母自然受孕率均呈正相关(P均<0.01)。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自然受孕率越高早产儿脐动脉血EPO水平越高,自然分娩率越高脐动脉血EPO水平越低(P均<0.05);脐动脉血EPO水平越高,PDA、NEC发生风险越低,ASD发生风险越高(P均<0.05)。结论 受孕方式与分娩方式是脐动脉血EPO水平的影响因素,监测脐动脉血EPO水平有助于判断早产儿AOP、PDA、ASD、NEC等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早期不同喂养联合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早产儿生长与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出生的早产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四组,A组23例,实施早期母乳喂养加营养支持;B组32例,实施早期配方奶喂养加营养支持;C组20例,单纯实施母乳喂养;D组45例,单纯实施配方奶喂养。观察对比四组早产儿出院时营养与血生化指标[血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清尿素(Urea)]变化情况及住院期间生理性体重下降恢复与体重增长情况。结果:B组早产儿出院时营养指标、血生化变化情况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B两组早产儿以上指标变化情况皆优于C、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早产儿各项指标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早产儿住院期间生理性体重下降恢复与体重增长情况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B两组早产儿以上指标变化情况皆优于C、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早产儿各项指标均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早期不同喂养方式及不同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早产儿的生长指标及代谢指标,促进其更快速成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