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 研究1株红树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p.中的次级代谢产物及生物活性。方法 综合运用硅胶柱层析和半制备型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次级代谢产物,利用NMR及MS等现代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以斑马鱼血管抑制模型对其进行活性评价。结果 在细胞毒活性的指导下,从Penicillium sp.中分离出抗肿瘤活性化合物brefeldin A,同时还分离出5个天然产物,分别是 (+)-semivioxanthin (1)、(-)-striatisporolide A (2)、dibutyl phthalate (3)、bisdethiobis (methylthio)-acetylapoaranotin (4) 和alternarosin A (5)。其中化合物1和3分别在1 μmol/L和10 μmol/L浓度下显示出斑马鱼血管抑制活性,但同时会导致一定的脊柱弯曲。化合物3还具有抑制硅藻附着的潜在防污活性。结论 化合物4和5为首次从真菌Penicillium sp.中分离获得。化合物1和3具有潜在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研究荚果蕨根茎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 SYP-F-7610发酵液中抑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采用硅胶柱 色谱、ODS柱色谱、反相半制备HPLC等分离菌株发酵液中的次级代谢产物,根据比旋光度和波谱学数据(MS、1H NMR、13C NMR)进行结构鉴定。采用比浊法测试次级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结果 从荚果蕨根茎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 SYP-F-7610发 酵液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青霉酸(1)、3,5,6-三甲基-2,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2)、苔黑酚(3)、4-羟基苯乙酸甲酯(4)、 6-hydroxy-5-methoxy-3-methyl-3,6-dihydro-2H-pyran-4-carboxylic acid (5)、chermesinone A (6)和(R)-甲羟戊酸内酯(7)。化合物1 对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CMCC44103)、乙型副伤寒沙门菌(Salmonela paratyphi B CMCC50094)、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 ATCC14579)和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CMCC46117)表现出抑制作用,IC50值为3.19~6.79 μg/mL。结论 本文 首次对荚果蕨属植物的内生真菌进行研究,发现荚果蕨根茎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 SYP-F-7610的次级代谢产物结构类型丰富、 生物活性多样,值得深入研究。化合物5为首次报道从青霉属真菌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报道对乙型副伤寒 沙门菌具有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毒菇致命鹅膏(Amanita exitialis Zhu L.Yang&T.H.Li)来源青霉属(Penicillium)真菌Penicillium sp.YNJ-22的次级代谢产物,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对菌株Penicillium sp.YNJ-22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噻唑蓝比色法评价其细胞毒活性,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试其抑菌活性。结果与结论从真菌Penicillium sp.YNJ-22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出10个嗜氮酮类化合物,分别为(11E)-isochromophiloneⅣ(1)、(11Z)-isochromophiloneⅣ(2)、epi-isochromophiloneⅢ(3)、sclerotioramine(4)、penicilphilone A(5)、geumsanol F(6)、WB(7)、geumsanol G(8)、penicilazaphilone B(9)和geumsanol D(10)。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对...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 分析湛江观海长廊红树林内生真菌多样性,筛选具有抗肺癌活性的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对其中1株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 GH-9发酵产物4-甲基-3-甲氧基-2,4-戊二烯酸(GH-9-1)进行抗肺癌活性研究。方法 利用微生物培养和发酵技术对红树林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及液体发酵,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红树林内生真菌多样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技术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特征峰追踪分离,根据核磁共振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技术评价单体化合物的体外抗肺癌活性。结果 从湛江市观海长廊采集6种红树林植物组织标本及红树林根部土壤标本,共分离得到130株内生真菌,从真菌Penicillium sp. GH-9的发酵产物中获得其主要特征性代谢产物4-甲基-3-甲氧基-2,4-戊二烯酸(GH-9-1)。化合物GH-9-1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和H460细胞生长增殖,并可诱导A549和H460细胞发生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结论 湛江市观海长廊红树林内生真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从其中1株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 GH-9的次级代谢产物分离得到的GH-9-1具有显著的抗肺癌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亚洲兰茂牛肝菌(Lanmaoa asiatica)内生真菌Penicillium cinereoatrum Chalab.JSQ-15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与鉴定,并探究其细胞毒活性。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次级代谢产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质谱、核磁共振谱和Marfey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法)评价其细胞毒活性。结果与结论从内生真菌P.cinereoatrum Chalab.JSQ-15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出18个化合物,分别为9(11)-去氢过氧化麦角甾醇(1)、过氧化麦角甾醇(2)、23-甲基过氧化麦角甾醇(3)、环(L-4-羟脯氨酸-L-亮氨酸)(4)、环(L-脯氨酸-L-亮氨酸)(5)、环(L-4-羟脯氨酸-L-苯丙氨酸)(6)、3-甲氧基-环(L-脯氨酸-L-亮氨酸)(7)、环(甘氨酸-L-脯氨酸)(8)、botryolide B(9)、decarestrictine I(10)、邻苯二酚(11)、5,6-二氢尿嘧啶(12)、2-哌啶酮(13)、trans-L-4-羟脯氨酸-L-亮氨酸(14)、1-亚油酰基溶血磷脂酰胆碱(15)、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大白鲨鳃部共附生真菌菌株 Penicillium sp. BP2T2 和 Penicillium sp. TBG2-2 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 利用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综合运用质谱、一维与二维核磁共振谱、比旋光测定和圆二色谱来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结晶紫法评价化合物细胞毒活性,采用改良的微孔板法评价卤虫 Artemia salina 致死活性,采用纸片法评价其抗菌活性。结果 从菌株 Penicillium sp. BP2T2 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到 1 个生物碱 Meleagrin (1),从菌株 Penicillium sp. TBG2-2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到3个生物碱,分别为fructigenine A (2)、(-)-cyclopenol (3) 和 viridicatol (4)。化合物 1、2 和 4 显示了对人结肠癌 HCT116 细胞株的细胞毒性,其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 5.1 μg/mL、40.5 μg/mL 和 59.0 μg/mL,并显示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埃希氏菌弱的抑菌活性,25 μg/片剂量下抑菌圈直径为7.5~8.0 mm。化合物 2 对卤虫的 24 h 半致死浓度为 125 μg/mL。结论 首次报道从鲨鱼鳃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1~3 以及化合物 1、2 和 4 对 HCT116 细胞株的细胞毒性,鲨鱼鳃真菌作为研究较少的真菌资源在产生生物碱等次生代谢产物方面具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 对1株来源于中国西沙群岛的珊瑚Sarcophyton trocheliophorum共附生真菌Cladosporium halotolerans(18XS79ZP-2)进行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利用薄层色谱、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和中压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真菌Cladosporium halotolerans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方法,并通过与报道的数据进行对比,对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真菌Cladosporium halotolerans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鉴定10个化合物,分别为1-Acetyl-β-carboline(1)、(K)-3a-hydroxyfuroindoline(2)、3-Hydroxyacetylindole(3)、(R)-3-Hydroxy-3-(2-hydroxyethyl)indolin-2-one(4)、(R)-3-hydroxy-3-( 2"-oxopro-pyl) indolin-2-one(5)、Nb-acetyltryptamine(6)、cyclo-(L-Pro-L-Leu)(7)、cyclo(L-Pro-L-Phe(8)、cyclo-(L-Val-L-Tyr)(9)、cyclo-(L-Val-L-Leu)(10)。结论 从真菌Cladosporium halotolerans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10个已知化合物,化学结构类型分别属于β-carboline类生物碱、吲哚类生物碱和二酮哌嗪类生物碱。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真菌Cladosporium halotolerans中得到。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对来源于南极苔藓的嗜冷真菌Pseudogymnoascus sp. OUCMDZ-3578进行菌种鉴定及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方法 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菌株种属;综合运用硅胶柱层析、薄层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学方法对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现代波谱学方法并结合文献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鉴定6个单体化合物,包含3个二苯甲酮类化合物sulochrin (1)、hydroxysulochrin (2)、desmethylsulochrin (3),3个蒽醌类化合物questin (4)、questinol (5)、endocrocin (6)。测试了化合物的抗老年痴呆活性。结论 从南极苔藓样品,分离获得嗜冷真菌,通过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鉴定为Pseudogymnoascus sp. OUCMDZ-3578,从中分离鉴定了化合物1~6,对研究嗜冷真菌及其代谢产物做出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1株药用红树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 L.)来源篮状菌属真菌Talaromyces flavus TGGP35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综合利用正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色谱分离方法,对TGGP35液体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粗浸膏进行系统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波谱(1D NMR)、质谱(MS)等方法并结合文献报道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测试。结果 从真菌T. flavus TGGP35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包括2个生物碱类化合物thymidine(1)和2"-O-methyluridine(2),3个内酯类化合物aspergilactone A(3)、aspergilactone B(4)和nafuredin(5),1个糖苷类化合物carnemycin E(6),3个二酮哌嗪类化合物cyclo-(L-Val-L-Pro)(7)、cyclo(L-Pro-L-Leu)(8)和cyclo(L-Pro-L-Leu)(9),其中化合物6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抑制活性,其IC50值为0.37 mM。结论 化合物1~4和6为首次从篮状菌属真菌(Talaromyces sp.)中分离得到,发现1个具有中等抗氧化活性的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阐明南极深海来源真菌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 S-3-25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活性。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次级代谢产物,根据理化和波谱数据(核磁共振、质谱和单晶衍射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3-(4,5-dimet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评价细胞毒活性。结果 从真菌S-3-25的大米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单体化合物:meleagrin(1),cyclo-(dehydrohistidyl-L-tryptophyl)(2),sohirnone A(3),dihydrodemethylsorbicillin(4),2'',3''-dihydrosorbicillin(5),脑苷脂A(6)及脑苷脂B(7)。其中化合物1对小鼠小胶质BV2细胞和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IC50分别为0.9、20.3 μmol·L?1。结论 从极地深海来源真菌产黄青霉S-3-25中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其中化合物2、4、6、7未见从该菌分离的报道。化合物1对BV2、MCF-7显示出中等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海洋放线菌Kocuria sp.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菌株摇瓶发酵,采用现代色谱学方法(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HPLC),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利用现代波谱学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海洋放线菌Kocuria sp.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16个单体化合物:环(L-苯丙氨酸-L-脯氨酸)2 (1)、环(L-色氨酸-L-脯氨酸) (2)、环(L-色氨酸-D-脯氨酸) (3)、环(L-苯丙氨酸-D-脯氨酸) (4)、环(L-羟脯氨酸-L-苯丙氨酸) (5)、环(D-羟脯氨酸-L-苯丙氨酸) (6)、环(L-羟脯氨酸-L-酪氨酸) (7)、环(L-异亮氨酸-D-脯氨酸) (8)、环(L-亮氨酸-D-脯氨酸) (9)、环(L-亮氨酸-L-脯氨酸) (10)、环(L-苯丙氨酸-L-酪氨酸) (11)、环(L-亮氨酸-D-酪氨酸) (12)、环(L-亮氨酸-L-苯丙氨酸) (13)、环(D-缬氨酸-L-苯丙氨酸) (14)、环(D-亮氨酸-甘氨酸) (15)、环(D-异亮氨酸-甘氨酸) (16)。结论 海洋放线菌Kocuria sp.可产生结构丰富多样的环肽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Kocuria属放线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阐明海泥青霉Penicillium sp.WF-06的抗肿瘤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28℃下,130r/min摇床发酵7d培养生产菌WF-06,活性跟踪分离纯化WF-06发酵液中的活性单体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ESI MS、UV、IR、NMR等)鉴定单体化合物结构;采用细胞形态镜检、MTT方法评价单体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Nigrospora sp.Z18-17号菌株代谢产物,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Nigrospora sp.Z18-17菌株发酵液和菌丝体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羟基-3-(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2-hydroxy-3-(4-hydroxyphenyl)propionic acid methyl ester,1]、对羟基苯乙醇α-羟基丙酸酯(4-hydroxyphenethyl 2-hydroxypropanoate,2)、环(脯-缬)[cyclo(Pro-Val),3]、环(脯-脯)[cyclo(Pro-Pro),4]、环(苯丙-脯)[cyclo(Phe-Pro),5]、环(酪-羟脯)[cyclo(Tyr-Hyp),6]、尿嘧啶核苷(uridine,7)。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Nigrospora sp.Z18-17号菌株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来源于南极海域海底沉积物(47.09° W,62.05° S,水深1393 m)真菌Penicillium sp. S-2-10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 对菌株进行规模发酵,并对所得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浸膏进行系统分离纯化,据化学指征和生物学活性两方面特点,采用Sephadex LH 20凝胶色谱、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高效液相柱层析等色谱分析方法,通过核磁(1H-NMR和13C-NMR等)及质谱(MS)等波谱分析方法,并与相关文献比较,鉴定化合物结构。 结果 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经鉴定化合物1~7分别为Benzoic acid, 2-(2,6-dihydroxybenzoyl)-3-hydroxy-5-(hydroxymethyl)-methyl, methyl ester (1), chrysophanol (2), Volemolide (3), Ergosta-6,8(14),22-trien-3-ol (4), 2-aminophenoxazin-3-one (5), 2-benzothiazolol (6), benzoic acid (7)。结论 化合物3,4为首次从Penicillium属真菌中获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获得结构多样、活性显著的次级代谢产物,对1株海洋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clerotiorum GZU-XW03-2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菌种经过活化后,经大米固体培养基大规模发酵后的菌丝体用甲醇浸提,旋干后,用水混悬,接着用乙酸乙酯萃取得粗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经硅胶色谱、凝胶色谱、反相色谱及高效...  相似文献   

16.
A new bisamide N?-acetyl-N?-phenylacetyl cadaverine (1) and a series of diketopiperazines including a new diketopiperazine cyclo(2-hydroxy-Pro-R-Leu) (2), together with a new natural product cyclo(4-hydroxy-S-Pro-S-Trp) (3) and two known leucine-based diketopiperazines cyclo(4-hydroxy-R-Pro-S-Leu) (4) and cyclo (S-Pro-R-Leu) (5), were isolated from ethyl acetate extract of a fermentation broth of a marine-derived Streptomyces sp.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the interpretation of spectroscopic analysis. The antitumor activities of compounds 1-3 against HL-60 cell lines were tested by MTT assay.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红树植物角果木内生真菌Penicilliumsp.J54产生的活性次生代谢产物。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利用MTT法测定各化合物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从角果木内生真菌Penicilliumsp.J54发酵液中分离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ervecdysteriod D(1)、citroside A(2)、3-methoxyepicoccone(3)、2,4-二羟基-3,5,6-三甲基苯甲醛(4)、mycosphine B(5)、mycosphine A(6)、5-羟甲基糠醛(7)、对羟基苯乙醇(8)。结论其中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角果木内生真菌分离得到,并首次报道了化合物4的核磁数据,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对肿瘤细胞株K-562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一株软珊瑚共附生真菌进行次级代谢产物及生物活性研究。方法采用活性追踪分离的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采自广西涠洲岛的肉芝软珊瑚Sarcophytonsp.中分离获得的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ZJ-2008015)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利用NMR、MS等波谱方法,并与文献对照,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利用卤虫致死活性模型和抗菌活性模型评价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从该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sydonic acid(1),expansol G(2),(+)-sydowic acid(3),cyclo(L-Trp-L-Phe)(4),homodimeric WIN 64821(5)和ergosta-6α-hydroxy-4,22-dien-3-one(6)。结论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没药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1~3对白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lbu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显示较强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